每年寒暑期都是各大教育培訓機構的「黃金檔期」,而今年暑期,受疫情、人工等諸多因素影響,各教育培訓機構的招生情況不太樂觀,部分教育機構的報名人數僅達到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連日來,記者採訪了解到,城區各教育機構紛紛採取降價、充實師資力量等各種方式吸引生源,但效果並不理想。
教培機構
工作人員發傳單、夜市擺攤拉生源
自5月份線下教育培訓機構陸續複課後,今年暑期的生源爭奪戰就已提前打響。8月4日,記者在濰坊學院北門附近看到,幾名教育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正向路人發放宣傳單。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往年暑假還未開始,他們通過轉發朋友圈及家長推薦就能在短時間內招起生源,約有200人。今年暑期已經過去了一個月,他們卻只招收了80多人。為了吸引更多學生,他們不得不走上街頭髮傳單,並採取「學長效應」,聘請知名高校大學生授課。「我們為期14天的數學和物理課程,僅1260元,比去年降了不少。」
為了積極擴展生源,在夜市經濟火爆的當下,部分教育培訓機構組織老師去擺攤設點,為家長提供諮詢服務。「已經擺了一個月了,僅招了15名學生,人數還不及去年的三分之一。」濰城區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孫女士說,「起初我們的培訓費和去年暑期持平,最近我們開始推出八折優惠,比如我們初中各科的加強班,基本每課時在120至150元。」
家長縮緊消費,選擇補習的科目變少
高新區一家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李少霞告訴記者,暑假是教育培訓機構最重要的招生節點,關乎全年大部分的營收和利潤,所以90%的教培機構參與暑假生源大戰。他們也在線下複課之前就組建了線上招生的團隊,並對員工建立了招生激勵機制。
「為了保證教學水平,我們還聘請了部分退休老師,讓具備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李少霞說,儘管他們在招生上做出了很多嘗試,但暑假班的招生人數並不理想,預計最高只能達到去年同期的一半。對於已經從事了12年教育培訓工作的李少霞來說,這是第一次因為招生問題陷入了困境。
奎文區一家教育機構的工作人員韓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家長給孩子報輔導班常常是「多多益善」,只要師資和課程不錯,就會給孩子選擇多門學科。但後疫情時代,很多家長出於安全、經濟條件等方面的考慮,只會為孩子選擇最急需補習的學科。
據了解,部分教育培訓機構原本以為家長會因為線上授課質量不佳,而快速轉到線下進行「報復性」消費,但實際上他們迎來的卻是家長的縮緊消費。
「我們去年招了100名學生,每人平均補習四科,這就相當於招收了400人次。但今年同樣招了100名學生,只補習兩科,相當於只招了200人次。」韓女士說。
學費優惠、增強師資,多渠道擴大招生
上半年,房租、成本、員工工資「三座大山」讓一些教育培訓機構退出了市場。「倖存」下來的教育培訓機構,在暑期大打價格戰,推出各種優惠活動,在穩住原有學生的前提下,開拓更多招生渠道,擴大生源。
記者採訪了解到,初中學生因為各學年學科的不同,輔導班的價格也不同,年級越高,價位隨之增高。初一學生基本以語數外為主,隨著年級的增高,逐步增加物理、化學等科目,課程增加,收費自然增多。
李少霞告訴記者,往年一期26天、一門課程的費用在500元左右,一個學生基本會報三至四門課程,費用在2000元左右。今年,為了能夠增加更多生源,他們推出了報兩門課程贈送一門課程的優惠活動,同時連報兩期,第二期的學費減半。
韓女士則表示,往年暑期他們會開設三期文化課輔導班,一期四門課程的費用在6000元左右,今年除了在價格上直降2000元之外,還會為學生提供免費的自習室。同時,為了保證生源,他們還特意在暑期裡聘請了國內「985」「211」大學的在校生進行授課。
記者了解到,除了推出價格優惠,以及加強師資力量外,部分教育培訓機構還會採取轉發朋友圈贈送相應禮品的活動吸引學生,增加招生數量。
家長選擇
有的想專攻薄弱學科,有的傾向線上學習
今年暑假還未開始的時候,在奎文區福壽東街與文化路交叉口附近一家單位工作的劉明便給兒子選擇了一家教育培訓機構,補習英語和數學兩門課程。
劉明告訴記者,2019年暑假,他給兒子在東風東街與新華路交叉口附近的某教育培訓機構,花費10800元報了四門課程的課外輔導班,但考試成績並沒有提高。今年由於疫情原因,近半年的時間孩子沒有在學校學習,所以當前他最在意的是希望選擇教學水平高的教育培訓機構,通過查漏補缺讓兒子的成績儘快有所提升。
「孩子馬上升初三了,今年只補習英語和數學,一方面考慮價格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孩子能夠專攻這兩門最薄弱的學科,而不是什麼都學,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劉明說。
記者隨機採訪了10位初中生家長,其中有3位家長表示,考慮到安全因素目前不想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雖然現在各教育培訓機構已經複課,但孩子的成績還不錯,暑期在家上網課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奎文區江山帝景小區居民李涵說。
記者:郭超
編輯:臺可
凡轉載濰坊晚報原創作品,須經本報書面授權,否則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戰略合作夥伴——濰坊市政府第一、二屆法律顧問、山東省優秀律師、山東王楊律師事務所王建華律師,電話13335246691。
【來源:濰坊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