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永寧傳奇古厝「大夫第」傳嘉慶皇帝曾住過

2020-12-22 騰訊大閩網

永寧老街西門旁的大夫第

東南網-石獅日報12月31日訊(記者 佔婷 李榮鑫)漫步於永寧老街,西門林氏宗祠旁坐落著一座古老的宅子,採用二進官邸的構造,這就是老人們口中的傳奇古厝「大夫第」。

因為兩百多年風雨的摧殘,大夫第已經相當破舊,門上的牌匾也不見了蹤影。儘管如此,房簷上雕刻精緻的白鶴和梅花鹿依然顯示出屋主身份地位不凡。大夫第坐北朝南,右有護廊,後有軒房,前有石埕,宅內廂房回向,井然有序。寬敞的廳堂前,一式木刻窗屏,工藝甚為別致,窗子木蘭上配有四季花草的浮雕,頗為古雅。據說以前廳中掛有許多匾額,現在僅存一個「聖旨盒」。「永寧商賈林元品的父親林振嵩渡海於鹿港經營『日茂行』商行,自乾隆至道光年間為鹿港首富。林元品接班後因『克襄王事』使父親和祖父受到皇帝封賞。」據《永寧衛志》主編之一鄭天應介紹,在正廳頂梁上懸掛的「聖旨盒」裡,外面雕有「奉天誥命」四個金字,打開盒蓋,內有兩卷用漢、滿兩種文字書寫的誥封聖旨,至今仍被「日茂」後裔奉為傳家之寶。

而在坊間,還流傳著一段御賜匾額「日茂」二字的佳話。據說,嘉慶皇帝曾經輕裝便服遊臺灣,到鹿港時借宿日茂行,不料主人林元品因忙於整理田租,乃以外出未歸為由,指示家人以禮款待,夜宿書軒。第二天,家人送早餐時,忽見其隨從捧面盆跪地侍候洗臉,家人一見大驚,急忙稟報林元品,「林元品當時想,能用這樣禮儀的不是皇親便是國戚了,此人來頭不小。」據鹿港一本歷史文獻記載,精明的林元品心生一計,他將鞋子換成草鞋,手執雨傘,打扮成外出模樣,由後門往田岸,將兩腳塗以泥土,再回家中,令人打水洗腳。嘉慶皇帝見林元品如此勤勉,甚為感動,而元品亦奉之為上賓,殷勤招待。嘉慶皇帝離開林家前,特賜林元品橫幅一張,示意日後方可開啟。等待嘉慶辭別後,林元品令人打開橫幅,只見乃是嘉慶皇帝御筆親題「日茂」兩字,全族焚香叩謝,並恭敬地請來名匠製作匾額,以示殊榮。

「這段故事無法考證,但卻也說明了日茂行之興盛。」鄭天應說,後來,林元品一家因對臺灣的特殊貢獻,受到皇帝封賞,便在鹿港、永寧兩地分別建造規模宏大,結構類似的「大夫第」。而鹿港的大夫第則有林元品親題「鰲坡東注」石刻一方,其中「鰲」指的便是永寧,也表明了林元品飲水思源的愛鄉之情。

相關焦點

  • 品味石獅永寧老街 感受僑鄉歷史文化(組圖)
    品味石獅永寧老街 感受僑鄉歷史文化(組圖) 2017年05月25日 11:01   來源:石獅日報
  • 捐軍餉而封官 清朝石獅一商人建起皇樓大夫第
    捐軍餉而封官 清朝石獅一商人建起皇樓大夫第 qz.fjsen.com 2013-02-16 10:10  佔婷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石獅日報2月16日訊(記者 佔婷)在鳳裡東村有一座保存較為完好的皇樓大夫第,這座古厝建立之初,曾是一座豪宅,庭院、廂房、護龍、馬槽、後花園,一應俱全。
  • 石獅鄉村古厝: 堅守根脈沉澱記憶與鄉愁
    為進一步展示石獅特色的旅遊風光和人文風情,即日起,本專欄將按照「鄉村古厝古韻」「舌尖上的石獅」「美麗海岸風情」「『森』石獅『森』呼吸」「鄉愁人文風情」「石獅城市風華」六大主題,陸續刊發部分入選照片,敬請關注! 石獅是閩南地區出了名的僑鄉,歷來也是閩南文化的重鎮。
  • 【佩君講古】從泉州清淨寺到石獅布政衙 訴說王畿四百多年傳奇
    萬曆年間,王畿在家鄉興建「布政衙」,由3座典型閩南風格的古厝組成,中間座為王畿故居(布政衙),東西兩座又稱「東西衙」。3座古厝均為面闊三間、進深二,三落,中為廳堂,兩側為廂房,現存建築保留清末重修時的特徵。由於年久失修,東西衙無人看管,庭院雜草叢生,顯得破損不堪。天井積水不消,行走不便。古厝內有價值的文物早已散佚無存。只能從殘留的梁柱、鬥拱、花窗等建築構件追尋佔厝當年的風貌。王畿故居有族人居住,時有清理,稍顯幽靜。1999年開展普查時,曾在廳堂發現明代瓷鼓座椅1件、石質柱礎4件、木質雕龍「奉天誥命」聖旨牌1方。
  • 僑鄉石獅永寧借文化品牌揚古衛魅力
    僑鄉石獅永寧借文化品牌揚古衛魅力 >   中新網石獅1月2日電 (陳龍山)2日,「古衛情·永寧風書畫家藝術沙龍」在福建僑鄉石獅永寧舉行。
  • 石獅的「洋樓古厝」
    景勝別墅遍布石獅僑鄉的「洋樓古厝」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珍珠,是閩南風土人情的結晶。它們承載歷史,維繫親情,散發出誘人的鄉土氣息和迷人的文化韻味。尤其是華僑民居更是閩南文化包容並蓄的最佳見證,濃縮著先輩漂洋過海、艱苦創業的奮鬥史,銘記著海外石獅人的赤子情愫。
  • 石獅永寧鎮,你來旅遊過嗎?
    永寧古稱「水沃」,唐時稱「高亭」,宋時稱「涼恩亭」。永寧,狀若鰲魚,別稱「鰲城」。唐時稱高亭,宋初稱涼恩亭,在海口一帶,則稱「水灣」,又稱「水澳」,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及海防要地。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為防外患,於此建水澳寨,稱「永寧寨」,寓意永得安寧,因此得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防倭患,朝廷於此置衛,作為泉南屏障,稱永寧衛。
  • 石獅第五屆永寧城隍文化節9月30日隆重開幕
    文化節精彩表演(去年資料圖)各路美食齊聚,「大美永寧」書畫展、「城隍出巡」與「兩岸城隍祭拜」等著你,木偶戲、猜燈謎、賞花燈、畫臉譜遊永寧,最好玩的國慶,在永寧!  據悉,本屆文化節依然由兩岸共同主辦,主辦方為永寧古衛城文化促進會、臺灣鹿港文教基金會、永寧城隍廟管委會,以「歷史文化、古衛文化、民俗文化」貫穿始終,打造別樣的一場「旅遊文化盛筵」。
  • 廣西巴馬142歲壽星曾獲嘉慶皇帝賜詩
    有讀者致電本報,對稿中「據史料載,清嘉慶皇帝曾給142歲的巴馬瑤族老人藍洋(原文如此,應為藍祥,享年145歲。記者注)送過賀禮」提出異議,認為這是以訛傳訛,藍祥其實是宜州人,不知為何成了巴馬人。藍祥到底是何許人也,有什麼事跡,為何會有兩個不同的籍貫?
  • 石獅永寧古衛城:元宵廟會熱鬧非凡
    絢爛的煙花、流光溢彩的古城牆與絡繹不絕的賞燈人構成了永寧喜氣洋洋的元宵。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臺海網2月20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正月十五,元宵佳節,第三屆永寧古衛城元宵廟會如約而至。絢爛的煙花、流光溢彩的古城牆與絡繹不絕的賞燈人構成了永寧喜氣洋洋的元宵。
  • 石獅特色名小吃:永寧大師煎包
    石獅有個「永寧大師煎包」遠近聞名。說起「永寧大師煎包」無人不曉。1976年,蔡明亭隨著父親在永寧老街舊菜市旁自家門店開了一家煎包店營生,從此做起了包子的生意,這一做就是30多年,並且註冊了「永寧大師煎包」商標,於2009年開始了連鎖經營之路。在短短30多年裡,它不但成為石獅的地方特產、著名的地方小吃,而且還成為泉州風味小吃、福建省名小吃。
  • 周末休閒新玩法,石獅這個地方太適合露營野餐了,附石獅旅遊攻略
    那就是石獅的峽谷旅遊路和體育館公園,從的泉州市區出發,行程也就不到1小時,而且周邊還有寶蓋山等著名景點,非常適合周末短途出行。石獅峽谷旅遊路一直都是石獅市民周末休閒愛去的地方,在邊上的石獅體育公園也是福建省首批體育主題公園。公園內有快非常開闊的草地,這裡就非常適合支起帳篷,約上三五好友一起享受冬日的暖陽。
  • 臺南市忠澤堂進香團赴石獅永寧城隍廟謁祖進香
    臺南市忠澤堂進香團赴石獅永寧城隍廟謁祖進香 >   中新網石獅4月2日電(石獅僑 蘇巧鳳)筆者從福建石獅市僑聯獲悉,日前臺南市忠澤堂進香團一行7人到石獅市永寧城隍廟謁祖進香,為廣大善士祈福禱告。
  • 第八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在福建石獅開幕
    12月27日,第八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在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開幕。 陳培源 攝中新網石獅12月27日電 (記者 孫虹)由兩岸共同主辦的第八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27日在有著「濱海千年古鎮、東南第一衛城」之稱的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開幕。
  • 沿襲傳統做法 隱藏於石獅永寧鄉間的美味肉羹
    沿襲傳統做法 隱藏於石獅永寧鄉間的美味肉羹 qz.fjsen.com 2013-10-26 08:12  李少鈞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10月26日訊(石獅日報記者 李少鈞)提起永寧的小吃,你大概會想到阿潭煎包、壺仔飯、老人芋丸一些比較有名氣的小吃。
  • 央廣直播石獅永寧古衛古街
    我現在在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永寧古衛城下為大家進行現場直播。永寧鎮是一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衛城……」昨日上午,「兩岸媒體石獅行」走進永寧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用了近一小時的時間,現場直播永寧鎮古衛城、古街。
  • 嘉慶皇帝為何禁掉寓意吉祥美好的如意
    清代的皇帝、皇后還經常用如意作為賞賜王公大臣之物。然而如此吉祥美好之物,卻也不是人人都喜歡,清嘉慶皇帝就公然表示自己不喜歡如意。可是到了嘉慶朝,這種老風俗竟一下子下諭給禁止了。諭旨中說……諸臣以為如意,在朕觀之轉不如意也」。當時,朝廷上上下下都不知道皇帝禁獻如意究竟是什麼名堂。而如此寓意吉祥的物件,清嘉慶帝為什麼就不喜歡?其實這其中確有奧秘。
  • 「泉州古城攻略」因海而生的永寧,600年古衛城攻略小記
    品過古城的清茶,吃過巷間的古早,沿著歷史的足跡走到石獅的海邊,駐足在百年衛城斑駁的歷史黃頁上。隨著海風穿過古老的城門,走在舊石板鋪就的老街上,看百態的市井,也聽如歌的鄉音。這座衛城於我而言是一段飄搖的歷史,是一座華洋參半的蕃仔舊樓。雖說已不是第一次到永寧,但卻是第一次認識了永寧。
  • 石獅的老街
    永寧老街在商業繁榮的石獅僑鄉,在歷史悠久的永寧古鎮,有一條古老而安靜的老街,沒有烏鎮、西塘的繁華,卻有著一種難得的「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寧靜,走在這條老街,仿佛穿越到過去,一不小心就觸碰到一段歷史,不經意間就踩動了一個故事……2013年,永寧老街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 石獅永寧老街深藏情義故事 番仔樓飽含家國情懷
    永寧特色壺仔飯配肉羹湯在永寧,你可以尋著子英村李子芳烈士紀念館、永寧後山革命烈士董雲閣故居、鎮海石公園、永寧古衛城,感受生動的教育與歷史積澱。出生於永寧鎮梅林村的黃克纘,明萬曆八年進士,歷任山東巡撫、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一生恪盡職守,清正廉明,民間都親切稱為「黃五部」。為了讓清廉家風更好地傳承,這座家廟「變身」為廉政教育基地,並免費向市民遊客開放,那些關於黃克纘的清廉小故事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