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傳發育所與德國植物遺傳和作物研究所籤署合作備忘錄
10月20日至21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德國植物遺傳和作物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 of Plant Genetics and Crop Plant Research,IPK)植物生物學雙邊研討會在北京召開,雙方30餘位科學家和近百名學生參加了會議。
-
遺傳發育所 — 分子育種生涯從這裡啟航
近期,基因生物學研究中心為兩位老專家、曾經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的朱立煌研究員、陳受宜所長舉辦題為「初心永擎 薪火相傳」的科學家精神論壇,以總結和銘記兩位老專家為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所做的巨大貢獻。受此活動的感召,徐雲碧博士結合自己在該所的研究和培訓經歷,有感而發,希望通過這篇回憶錄以感恩老一輩科學家對青年一代的鼓勵、支持和栽培。
-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吳青峰研究組博士後、特別研究助理招聘...
2020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吳青峰研究組博士後、特別研究助理招聘2人公告 2020-01-16 17:30:12| 來源: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吳青峰研究組由於工作需要
-
遺傳發育所與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所成立聯合研究中心
遺傳發育所與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所成立聯合研究中心 2017-03-27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3月23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楊維才一行赴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所
-
澳大利亞默多克大學教授Rudi Appels到遺傳發育所農業資源中心交流
澳大利亞默多克大學教授Rudi Appels到遺傳發育所農業資源中心交流 2017-12-07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Rudi Appels到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進行訪問交流。
-
遺傳發育所生長素調控植物向光性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植物向光性是經典的植物生物學問題。以前的研究表明藍光信號和生長素都是植物向光性反應所必需的,但是關於藍光信號如何整合到生長素途徑的分子機制還不清楚。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傳友研究組發現,光信號途徑中的轉錄因子PIF4和PIF5是植物向光性反應的重要負調控因子。同時,PIF4和PIF5對生長素信號轉導也起著負向調控作用。
-
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流行病學研究所代表團訪問營養所
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流行病學研究所代表團訪問營養所6月11日下午,德國慕尼黑亥姆霍茲聯合會流行病學研究所所長H.-Erich Wichmann教授、分子流行病學部主任Thomas Illig教授、遺傳流行病學部主任Christian Gieger教授、Harald Grallert教授、Rui Wang-Sattler教授以及臨床糖尿病學研究所Christian Herder教授等一行六人訪問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
-
德國馬普膠體與界面研究所王洪強博士訪問固體所
12月20日,德國洪堡學者、德國馬普膠體與界面研究所王洪強博士訪問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並作了題為「極端非平衡條件下微納工程研究」 (Mcro/nanostructures Engineering by Extremely Non-equilibrium Processes)的學術報告。
-
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李明錕博士訪問昆明動物所
該活動旨在通過邀請海外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集中訪問中科院有關研究所並進行學術交流,與海外人才建立起交流密切的聯絡機制,向海外人才宣傳國家和中科院人才政策與舉措,搭建長期合作與雙向選擇平臺。來自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李明錕博士作為46位遴選出的海外人才代表之一,受中國科學院人教局「海外人才走進科學院」項目資助,於6月28—29日到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行學術訪問和交流。
-
德國馬普高分子研究所所長Hans Butt訪問化學所
德國馬普高分子研究所所長Hans Butt訪問化學所 2016-05-12 化學研究所 【字體 Hans-Juergen Butt現任德國馬普高分子研究所所長,他1989年於馬普生物物理所取得博士學位,之後於加利福尼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0年於馬普生物物理所從事研究工作,2002
-
韓國誠信女子大學學者訪問昆明植物所
Kim博士一行三人訪問了昆明植物所。Sangtae Kim博士通過對無油樟(Amborella)和木蘭科(Magnoliaceae)包括分子系統學、基因組學和遺傳發育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強調了整合植物生物學(Integrative plant
-
中科院和德國馬普學會擬成立計算生物學研究所
中科院和德國馬普學會擬成立計算生物學研究所
-
遺傳發育所水稻次生壁形成調控機理研究獲進展
遺傳發育所水稻次生壁形成調控機理研究獲進展 2017-11-28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奕華研究組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創製iip4突變體,發現其突變體次生壁厚度明顯增加,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略有上升,表明IIP4負調控水稻次生壁的合成。
-
美國Scripps研究所執行長Peter Schultz博士訪問藥明康德
上海2015年10月19日電 /美通社/ -- 全球知名科學家、美國 Scripps 研究所執行長 Peter Schultz 博士10月17日訪問藥明康德上海總部,並在藥明康德舉辦了精彩的學術講座。
-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楊其恩博士訪問西北高原所
4月15日至16日,應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邀請,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楊其恩博士到西北高原所進行了訪問和學術交流。楊其恩目前在華盛頓州立大學分子生物學學院生殖生物學中心Jon Oatley 教授實驗室從事生殖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分子調控方面的博士後研究工作。
-
德國拜羅伊特大學BGI研究所博士費宏展訪問地化所
德國拜羅伊特大學BGI研究所博士費宏展訪問地化所 2018-02-09 地球化學研究所 【字體研究所博士費宏展於2月8日至12日訪問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並於2月9日上午作了題為《水在地幔流變學的意義以及地幔過渡帶水含量的估計》的學術報告。
-
2019年度表觀遺傳與染色質生物學大會通知(第二輪)
同步視頻會場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2號樓210會議室。同步視頻會場不收取任何費用,不提供會議資料、會議用餐和茶歇等服務,敬請諒解。該會場可容納190人,請計劃在視頻會場旁聽報告的老師和同學發郵件報名,報名信息包括姓名、職稱、單位、郵箱及聯繫方式,以報名先後為準,名額滿則不再接受報名,報名郵箱:epigenetics@genetics.ac.cn。
-
遺傳發育所揭示植物長距離信號傳導和碳-氮平衡調控新機制
遺傳發育所揭示植物長距離信號傳導和碳-氮平衡調控新機制 2016-02-14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課題組研究發現,擬南芥光信號途徑的bZIP轉錄因子——HY5蛋白能夠從植物地上部長距離移動至根系,自激活根系HY5基因表達,同時激活高親和性硝酸根轉運蛋白基因
-
百年校慶南開生物學校友倡議書
,並是分子所(中國第一個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的創始人和首任所長,對南開大學生物學科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上述帳號所收到的款項,將在本次活動全體發起人的監督下,全部用於崔先生銅像製作與安裝等相關費用;如有餘額,將用於設立南開生物學相關獎學金或教育基金。
-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劉會濤博士到西北高原所交流
11月18日,應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的邀請,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劉會濤博士來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開展學術交流。 劉會濤博士,2001年,2008年分別在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獲得植物學碩士學位和分子遺傳學博士學位。2008年至今,在堪薩斯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