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馬普膠體與界面研究所王洪強博士訪問固體所

2020-12-11 中國科學院

  12月20日,德國洪堡學者、德國馬普膠體與界面研究所王洪強博士訪問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並作了題為「極端非平衡條件下微納工程研究」 (Mcro/nanostructures Engineering by Extremely Non-equilibrium Processes)的學術報告。

  王洪強博士從自己的研究方向出發,緊貼國際前沿,他介紹了自己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詳細闡述了採用非聚焦脈衝雷射輻照技術,通過晶體熔合過程,實現亞微米單分散球形顆粒的可控制備;同時介紹了藉助高功率超聲中氣泡空化產生的熱點(hot-spot),用於生物大分子與無機物載體的膠囊組裝及其在藥物傳輸方面的應用。報告結束後,大家就感興趣的問題與王洪強博士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報告會由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研究室主任李廣海研究員主持。

  王洪強博士2008年畢業於固體物理研究所,現為馬普膠體與界面研究所的洪堡學者。近幾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美國化學會雜誌》(J. Am. Chem. Soc.)、《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先進材料》( Adv. Mater.)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

 

  王洪強博士作報告

相關焦點

  • 德國馬普固體化學物理所潘林博士訪問智能所
    8月27日,德國馬普固體化學物理研究所潘林博士訪問智能所,並作了題為「硫族化合物的熱電性能研究」的學術報告。同時,潘林博士與會科研人員共同分享了他做科學研究的一些經歷和體會,報告會上,大家還就相互關心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潘林博士,現在德國馬普固體化學物理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4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材料物理專業,獲學士學位。2010年畢業於固體物理所,獲工學博士學位。
  • 德國馬普固體科學所教授Jürgen Kohler訪問福建物構所
    德國馬普固體科學所教授Jürgen Kohler訪問福建物構所 2017-11-25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應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邀請,德國馬普固體科學所教授
  • 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李明錕博士訪問昆明動物所
    該活動旨在通過邀請海外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集中訪問中科院有關研究所並進行學術交流,與海外人才建立起交流密切的聯絡機制,向海外人才宣傳國家和中科院人才政策與舉措,搭建長期合作與雙向選擇平臺。來自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李明錕博士作為46位遴選出的海外人才代表之一,受中國科學院人教局「海外人才走進科學院」項目資助,於6月28—29日到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行學術訪問和交流。
  • 德國馬普固體研究所研究員申來法應邀來校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5月30日上午,德國馬普固體研究所研究員申來法應邀來我校物理科學學院交流訪問,在博逸樓401會議室為學院師生作了題為《高比能超級電容器的設計及其器件構造》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李洪森教授主持。申來法在報告中指出,電化學儲能材料與技術是解決清潔能源利用、轉換和儲存的關鍵。
  • 德國馬普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訪問上海光機所
    6月13日,國際著名強場超快雷射物理學家、德國馬普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Ferenc Krausz教授訪問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並應邀擔任上海光機所第九期「清河之光他1962年出生於匈牙利,1991年在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獲量子電子學博士學位,2003年以來他一直擔任德國馬普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
  •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教授Nicola Pinna訪問福建物構所
    3月7日,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教授Nicola Pinna應中國科學院青促會福建物構所小組的邀請訪問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作了題為Interface Design in Hybrid Nanostructures的報告。
  • 德國馬普化學生態研究所李冉博士作學術報告
    德國馬普化學生態研究所李冉博士作學術報告 7月6日,德國馬普化學生態研究所李冉博士受邀,為植物醫學學院作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植物醫學學院院長劉同先主持,學院教師和研究生積極參加了此次學術報告會。
  • 德國馬普高分子研究所所長Hans Butt訪問化學所
    德國馬普高分子研究所所長Hans Butt訪問化學所 2016-05-12 化學研究所 【字體   Hans-Juergen Butt現任德國馬普高分子研究所所長,他1989年於馬普生物物理所取得博士學位,之後於加利福尼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0年於馬普生物物理所從事研究工作,2002
  • 德國馬普學會高分子所Gerhard Wegner教授訪問化學所
    11月14日上午,德國馬普學會高分子研究所(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Gerhard Wegner教授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 德國馬普學會天文學研究所科學家到光電所交流
    4月23日,德國馬普學會天文學研究所LBT望遠鏡首席科學家Thomas Michal Herbst以及Peter Bizenberger到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研究所百餘名科研人員參與了此次交流。
  • 路甬祥訪問德國馬普學會和亥姆霍茲中心
    12月11日至15日,應德國馬普學會和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的邀請,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一行赴德國進行了訪問。此次訪問主要圍繞德國相關機構的海洋以及海岸帶研究等問題展開。    12月11日,路甬祥訪問了位於德國Geesthacht亥姆霍茲聯合會下屬的GKSS研究中心。
  • 誕生諾貝爾獲獎者的搖籃——揭秘世界第一的德國馬普研究所
    ▲馬普陸地微生物研究所馬普所是德國聯邦和州政府支持的一個非營利性研究機構,總部位於柏林,行政總部位於慕尼黑,正式更名成立於1948年。博士生招生及其規模馬普所個研究所每年的招生規模都很小,大多數研究所都有自己的research school,有的研究所一年招生兩次,有的一年招生一次,但是每年進入research school的人一般大約在10人左右,所以整個research school的總人數變化不大。
  • 中科院和德國馬普學會擬成立計算生物學研究所
    中科院和德國馬普學會擬成立計算生物學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普在滬籌建計算生物學研究所
    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普學會共同組織的招聘專家委員會對來自美、德、法等國的10多位應聘實驗室主任的候選人進行了面試。這標誌著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普學會合作創立的計算生物學研究所的籌建工作已實質性啟動。該所將是我國首個計算生物學研究所,並將成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新成員。
  • 詹文龍訪問德國馬普射電天文研究所
    2月27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一行訪問了德國波恩馬普射電天文研究所。在馬普射電天文研究所,詹文龍一行受到了所長Kramer教授、Menten教授以及名譽所長Wielebinski教授的熱烈歡迎。在了解了馬普射電所的概況之後,詹文龍一行在實驗室主任Keller博士的引導下,考察了該所的饋源和接收機實驗室以及機械部件加工車間,了解了大射電望遠鏡需要的各種基礎設施支持系統。之後,詹文龍一行在Wielebinski教授陪同下,訪問了位于波恩郊區的Effelsberg天文臺。在臺長Kraus博士的介紹和引導下,詹文龍考察了Effelsberg 100米射電望遠鏡。
  • 科學網—德國馬普學會調查下屬研究所新指控
    馬普學會是德國資金最充沛的研究機構之一。圖片來源:Manfred Bail/《自然》 緊隨其下屬研究所進行的一次匿名調查之後,德國資金最充沛、最具權威性的研究機構馬普學會正在調查一項關於恃強凌弱和性騷擾的新指控。 今年5月,位於加爾興的馬普學會天體物理研究所(MPA)向120名理科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發放了調查函;但僅有一半人回復。
  • 馬普研究所高級研究員Berndt Klecker訪問空間中心
    5月8日至5月15日,應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邀請,馬普研究所高級研究員Berndt Klecker博士進行了為期7天的訪問。訪問期間,Berndt Klecker博士作了題為Energetic Particles in the Heliosphere的學術報告。中心相關科研人員及研究生40多人出席了報告會。
  • 德國馬普學會調查下屬研究所新指控—新聞—科學網
    馬普學會是德國資金最充沛的研究機構之一。圖片來源:Manfred Bail/《自然》 緊隨其下屬研究所進行的一次匿名調查之後,德國資金最充沛、最具權威性的研究機構馬普學會正在調查一項關於恃強凌弱和性騷擾的新指控。 今年5月,位於加爾興的馬普學會天體物理研究所(MPA)向120名理科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發放了調查函;但僅有一半人回復。
  • 中科院與德國馬普學會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啟動
    近日,經中科院人事教育局和國際合作局共同組織,委託中科院研究生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中科院與德國馬普學會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進行了人才選拔工作,在眾多申請者中共選拔了37名候選博士研究生向馬普學會予以推薦。
  • 德國馬普學會選出新一任主席—新聞—科學網
    Martin Stratmann  據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簡稱「馬普學會」)網站消息,化學家馬丁·施特拉特曼 現年59歲的施特拉特曼擁有馬普學會杜塞道夫鋼鐵研究所博士學位,目前擔任該所所長。2008年,施特拉特曼被任命為馬普學會副主席。 馬普學會建立於1948年,是德國著名的學術組織。目前馬普學會擁有82個研究所,分別從事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和人類學領域的基礎研究。至今,馬普學會培養出至少1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