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諾貝爾獲獎者的搖籃——揭秘世界第一的德國馬普研究所

2020-12-11 艾瑞德國留學

Hello各位同學們,十一假期已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好玩好呢~?要說這個假期有什麼令人矚目的「爆炸性」新聞,那麼莫屬今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了。

其中的物理學獎獲得者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化學獎獲得者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分別在宇宙學的黑洞研究方面和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很巧的是他們均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MPI)——這個在全球技術研究專項排名第一的著名科研機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以下簡稱「馬普所」)在歷史上總共有33人次獲得諾貝爾獎!其中1950年後的名單如下:

那麼接下來就讓小編為你深扒一下這個「傳說中」人才輩出的研究所……

▲馬普陸地微生物研究所

馬普所是德國聯邦和州政府支持的一個非營利性研究機構,總部位於柏林,行政總部位於慕尼黑,正式更名成立於1948年。

組成結構

馬普所下設很多研究所(站)和課題組,由多達83個科研機構共同組成。涵蓋了對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藝術和人文學科的基礎研究。其規模大小和研究方向差別很大。它們遍布於聯邦德國各州和西柏林,多與大學相毗鄰,少數位於歐洲其他國家。

人員構成

截止2016年,馬普所共有22000多名工作人員,其中包括13000多名科學家,近8000名博士生、博士後、客座科學家,國際留學生佔比53.7%,每年在世界上發行至少15000份研究文獻。學校有多達4500個國際合作項目,在118個國家有5000個合作夥伴。

科研經費來源

馬普所的科研經費來自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撥款、政府科技計劃項目經費和私人捐助。在2016年共獲得18億歐元研究經費,這還不包括第三方組織提供的供基礎研究的經費。

研究領域

目前,馬普所開展的研究領域包括:天文學、天體物理學、化學、發展生物學、進化生物學、固態研究、遺傳學、地質研究、免疫學、感染生物學、信息學、氣候研究、認知研究、複雜系統、文化學、材料科學、數學、醫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態學、植物研究等。

獲得榮譽

馬普所是歷史上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德國科研機構,總共出現過33個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不包括今年)。此外,其科研人員還獲得了歐美日本等很多國家的各種獎項。在200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的非大學類研究所的排名中,馬普所名列第一位,技術研究專項排名第三。在2016年英國自然雜誌發布的全球研究機構自然指數排行榜上,馬普所位列第四位,處於史丹福大學之前。

那麼馬普所為什麼能夠在世界眾多科研機構中猶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呢?

這個學會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兩個原則非常重要:

第一,所有的科研項目,由科研人員自己選。第二,科研班子的成員,由科研負責人自己選。這兩條「成功運用了整整100年(1911-2011)"的原則的核心涵義是為科學研究營造一個「最自由的最佳工作環境」

這兩條基本原則是馮·哈爾納克(Adolf von Harnack)提出的:成立於1911年的德國威廉皇家學會(Kaiser- Wilhelm- Gesellschaft)是成立於1948年的馬普所的前身,而威廉皇家學會的第一任會長,正是馮·哈爾納克(1911-1930年擔王會長19年)。

馬普所的發展歷史

馬普所的前身是1911年成立的威廉皇家學會,因為馬克斯-普朗克(1918年諾貝爾獎得主,量子理論的奠基人)對德國科學的研究和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改名為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他本人曾做過8年的威廉皇家學會會長。在那個黃金時期,德國是世界科學的中心。

▲馬克斯·普朗克

二戰中,馬克斯·普朗克與納粹政權展開鬥爭,並力圖保護猶太科學家。1947年10月4日普朗克在哥廷根逝世,終年89歲。

二戰後,德國百廢待興,也開始勵精圖治。馬普所力圖吸引在國外(主要是美國)的各個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很多優秀的德國科學家都回國任職,加入馬普所。即使是現在,馬普所還在不斷吸引人才。在美國的德國科學家也樂意「回家」。

▲馬普所曾經的科研人員,左二愛因斯坦

那麼可能就有同學想問了,馬普所的招生機制是怎樣的?如何才能進入這個神一般的科學殿堂呢?

1. 博士生招生及其規模

馬普所個研究所每年的招生規模都很小,大多數研究所都有自己的research school,有的研究所一年招生兩次,有的一年招生一次,但是每年進入research school的人一般大約在10人左右,所以整個research school的總人數變化不大。

一些主要工作單位在學校,在研究所掛職的老師根據項目需要也可能會招一些博士生,但是要進入research school都要參加面試(Research school的待遇更好點)。各研究所都有一個大概的固定時間發布招生要求和一些項目信息,發布招生信息後在未來1月左右的時間內接受世界範圍內優秀學生的申請。申請截止時間後用大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來選擇優秀學生,之後對感興趣的學生發出面試邀請。

2. 關於面試

大部分學生都要被邀請到研究所參加面試,馬普所報銷往返的路費和住宿費,對由於客觀原因不能到研究所參加面試的同學進行電話面試。

大部分面試為三天時間:

面試第一天讓學生了解研究所,參觀實驗室,了解實驗室的科研儀器,跟導師溝通交流,與博士生和博士後進行交流,儘量讓學生對研究所有個客觀全面的了解。第二天用於組織公開報告會,導師對自己的項目,課題組的研究內容和招生要求進行介紹,參加面試的同學公開介紹自己的科研經歷等(每個人大約8分鐘左右),下面坐著的老師和學生提問(大約2-3分鐘)(根據面試學生的規模和總時間安排有不同)。最後一天導師對申請自己課題的學生進行單獨面試。面試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和導師之間增加相互了解,導師對學生進行再判斷,學生也可以再次確定自己是否喜歡申請的課題。

3. 關於導師及學習內容

每個博士生一般配備3名導師,1名導師來自研究所,1名導師來自大學(研究所沒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生要到將來拿學位的大學註冊學生身份),還有1名來自其他研究機構。

馬普所research school裡面的學生都要求到其他研究所訪問3個月左右,一般第3名導師來自將來要訪問的學校。馬普所的學生一般剛開始都是籤1年合同後2年的合同由導師根據第1年的表現確定是否續籤(表現太差的將被開除)。

research school一般要求在開始博士學習3個月內博士生跟主導師商量確定其他導師人選。在開始博士6個月內完成研究計劃(Research proposal)的書寫,跟所有導師進行細節討論,徵得所有老師的同意。博士一年後,博士生要再次嚮導師匯報研究進展,同導師討論調整今後研究計劃。之後的兩年,也要求博士生定期與導師們坐在一起討論研究進展。

德國嚴謹科學的學術作風

健全先進的基礎建設

吸引了大量優秀的科研人員在這裡奮鬥

可能讀到這裡你對馬普所充滿無限嚮往

但又覺得自己離它很遙遠

其實只要下定決心邁開第一步

那就是成功的開始

想為馬普所的夢想努力?

德國留學之路為你敞開!

PSP狀元之③|雙滿分畢業的00後小姐姐申請到德國名校最火專業

沒錯就是他!男團偶像轉行當牙醫德國留學生活大曝光

「留德分享」每天修著比「法拉利」還貴的大奔是一種什麼體驗?

「留德分享」在奔馳學汽修的學長說,他的經歷可以複製!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普在滬籌建計算生物學研究所
    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普學會共同組織的招聘專家委員會對來自美、德、法等國的10多位應聘實驗室主任的候選人進行了面試。這標誌著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普學會合作創立的計算生物學研究所的籌建工作已實質性啟動。該所將是我國首個計算生物學研究所,並將成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新成員。
  • 中科院和德國馬普學會擬成立計算生物學研究所
    中科院和德國馬普學會擬成立計算生物學研究所
  • 德國馬普化學生態研究所李冉博士作學術報告
    德國馬普化學生態研究所李冉博士作學術報告 7月6日,德國馬普化學生態研究所李冉博士受邀,為植物醫學學院作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植物醫學學院院長劉同先主持,學院教師和研究生積極參加了此次學術報告會。
  • 德國馬普學會天文學研究所科學家到光電所交流
    4月23日,德國馬普學會天文學研究所LBT望遠鏡首席科學家Thomas Michal Herbst以及Peter Bizenberger到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研究所百餘名科研人員參與了此次交流。
  • 德國馬普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訪問上海光機所
    6月13日,國際著名強場超快雷射物理學家、德國馬普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Ferenc Krausz教授訪問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並應邀擔任上海光機所第九期「清河之光阿秒科學的目的是測量,控制和利用這些過程,並將其從自然世界擴展到人工技術領域。雷射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使得科研人員已經可以觀測和控制這些過去難以觸及的微觀動力學。
  • 科學網—德國馬普學會調查下屬研究所新指控
    馬普學會是德國資金最充沛的研究機構之一。圖片來源:Manfred Bail/《自然》 緊隨其下屬研究所進行的一次匿名調查之後,德國資金最充沛、最具權威性的研究機構馬普學會正在調查一項關於恃強凌弱和性騷擾的新指控。 今年5月,位於加爾興的馬普學會天體物理研究所(MPA)向120名理科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發放了調查函;但僅有一半人回復。
  • 德國馬普學會調查下屬研究所新指控—新聞—科學網
    馬普學會是德國資金最充沛的研究機構之一。圖片來源:Manfred Bail/《自然》 緊隨其下屬研究所進行的一次匿名調查之後,德國資金最充沛、最具權威性的研究機構馬普學會正在調查一項關於恃強凌弱和性騷擾的新指控。 今年5月,位於加爾興的馬普學會天體物理研究所(MPA)向120名理科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發放了調查函;但僅有一半人回復。
  • 德國馬普膠體與界面研究所王洪強博士訪問固體所
    12月20日,德國洪堡學者、德國馬普膠體與界面研究所王洪強博士訪問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並作了題為「極端非平衡條件下微納工程研究」 (Mcro/nanostructures Engineering by Extremely Non-equilibrium Processes)的學術報告。
  • 兩屆諾貝爾文學獎同時揭曉,獲獎者波蘭女作家什麼來頭?
    而繼2012年莫言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後,人們對諾貝爾文學獎仿佛更加充滿熱情和期待!當地時間2019 年10 月10 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備受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開出「雙黃蛋」,波蘭女作家奧爾嘉·朵卡萩即是獲獎者之一。
  • 《馬普研究所院刊》封面誤用中文色情廣告 編輯部致歉
    《馬普研究所院刊
  • 德國馬普神經科學家放棄靈長類研究
    原標題:德國馬普神經科學家放棄靈長類研究   Nikos Logothetis 圖片來源:Anne Faden   一位一直是動物權益保護者攻擊目標的德國神經科學家表示,他正放棄靈長類動物研究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學控制研究所所長Nikos Logothetis說,他將「儘快」結束現有的獼猴試驗,然後將研究轉向齧齒動物的神經網絡。近日,在一封發送給同行的信中,Logothetis將缺少同事和更廣泛科學界的支持作為其作出上述決定的關鍵因素。他尤其強調,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和其他組織應當就針對研究人員的激進主義分子提起刑事起訴。
  • 彭穎:德國馬普學會的啟示—新聞—科學網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德國馬普學會擁有的優秀人才和過硬的學術水平及德高望重的學術地位,遂提出由美方出錢出地,請馬普在佛羅裡達大學建立馬普研究所。馬普當然欣然接受。幾年下來,佛羅裡達州通過馬普的品牌和人才,留住了當地的優秀學生、吸引了世界的優秀人才、提升了自己的學科實力,從而成功扭轉了頹勢。同時,馬普在不費一槍一彈的情況下,將自己的科學軟實力輻射到了美國,達到了「走出去」的至高境界——雙贏。
  • 德國馬普固體研究所研究員申來法應邀來校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5月30日上午,德國馬普固體研究所研究員申來法應邀來我校物理科學學院交流訪問,在博逸樓401會議室為學院師生作了題為《高比能超級電容器的設計及其器件構造》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李洪森教授主持。申來法在報告中指出,電化學儲能材料與技術是解決清潔能源利用、轉換和儲存的關鍵。
  • 美德三位科學家分享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完)        近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名單及主要成就        新華網北京10月4日電(記者謝培)2000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如下:        2004年,美國科學家戴維·格羅斯、戴維·波利策和弗蘭克·維爾切克。 他們發現了粒子物理強相互作用理論中的漸近自由現象。
  • 120年全部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統計:屠呦呦為最高女性獲獎者
    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將在北京時間2020年10月5日17:30被宣布。主要頒發給5個領域,分別是生理學,遺傳學,生物化學,代謝學及免疫學; 獲獎國家前5名依次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和瑞典; 移民到美國的獲獎者最多,達到21位; 其中獲獎者受教育學校前5名依次是哈佛大學,劍橋大學
  • 德國馬普智能系統研究所推出送藥微型機器人
    億歐大健康6月26日訊,據德國《光譜》雜誌報導,德國馬普智能系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微型「機器人」,它能幫助醫生把藥物輸送到人體最需要的部位。
  • 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李明錕博士訪問昆明動物所
    該活動旨在通過邀請海外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集中訪問中科院有關研究所並進行學術交流,與海外人才建立起交流密切的聯絡機制,向海外人才宣傳國家和中科院人才政策與舉措,搭建長期合作與雙向選擇平臺。來自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李明錕博士作為46位遴選出的海外人才代表之一,受中國科學院人教局「海外人才走進科學院」項目資助,於6月28—29日到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行學術訪問和交流。
  • 德國馬普固體科學所教授Jürgen Kohler訪問福建物構所
    德國馬普固體科學所教授Jürgen Kohler訪問福建物構所 2017-11-25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應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邀請,德國馬普固體科學所教授
  • 中科院與德國馬普學會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啟動
    近日,經中科院人事教育局和國際合作局共同組織,委託中科院研究生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中科院與德國馬普學會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進行了人才選拔工作,在眾多申請者中共選拔了37名候選博士研究生向馬普學會予以推薦。
  • 德國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特奧多爾-亨施(圖)
    上周二,德國伽欽馬普研究協會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特奧多爾·亨施(TheodorWHaensch)和他的美國同事羅伊·格勞伯(RoyGlauber)和約翰·霍爾(JohnHall)獲得了本屆諾貝爾物理獎。當亨施知道自己獲獎的消息後高興地說:「妙極了!感覺太好了!」  今年63歲的亨施,很早就開始痴迷於光研究,而且從沒有放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