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各位同學們,十一假期已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好玩好呢~?要說這個假期有什麼令人矚目的「爆炸性」新聞,那麼莫屬今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了。
其中的物理學獎獲得者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化學獎獲得者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分別在宇宙學的黑洞研究方面和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很巧的是他們均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MPI)——這個在全球技術研究專項排名第一的著名科研機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以下簡稱「馬普所」)在歷史上總共有33人次獲得諾貝爾獎!其中1950年後的名單如下:
那麼接下來就讓小編為你深扒一下這個「傳說中」人才輩出的研究所……
馬普所是德國聯邦和州政府支持的一個非營利性研究機構,總部位於柏林,行政總部位於慕尼黑,正式更名成立於1948年。
組成結構
馬普所下設很多研究所(站)和課題組,由多達83個科研機構共同組成。涵蓋了對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藝術和人文學科的基礎研究。其規模大小和研究方向差別很大。它們遍布於聯邦德國各州和西柏林,多與大學相毗鄰,少數位於歐洲其他國家。
人員構成
截止2016年,馬普所共有22000多名工作人員,其中包括13000多名科學家,近8000名博士生、博士後、客座科學家,國際留學生佔比53.7%,每年在世界上發行至少15000份研究文獻。學校有多達4500個國際合作項目,在118個國家有5000個合作夥伴。
科研經費來源
馬普所的科研經費來自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撥款、政府科技計劃項目經費和私人捐助。在2016年共獲得18億歐元研究經費,這還不包括第三方組織提供的供基礎研究的經費。
研究領域
目前,馬普所開展的研究領域包括:天文學、天體物理學、化學、發展生物學、進化生物學、固態研究、遺傳學、地質研究、免疫學、感染生物學、信息學、氣候研究、認知研究、複雜系統、文化學、材料科學、數學、醫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態學、植物研究等。
獲得榮譽
馬普所是歷史上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德國科研機構,總共出現過33個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不包括今年)。此外,其科研人員還獲得了歐美日本等很多國家的各種獎項。在200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的非大學類研究所的排名中,馬普所名列第一位,技術研究專項排名第三。在2016年英國自然雜誌發布的全球研究機構自然指數排行榜上,馬普所位列第四位,處於史丹福大學之前。
那麼馬普所為什麼能夠在世界眾多科研機構中猶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呢?
這個學會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兩個原則非常重要:
第一,所有的科研項目,由科研人員自己選。第二,科研班子的成員,由科研負責人自己選。這兩條「成功運用了整整100年(1911-2011)"的原則的核心涵義是為科學研究營造一個「最自由的最佳工作環境」。
這兩條基本原則是馮·哈爾納克(Adolf von Harnack)提出的:成立於1911年的德國威廉皇家學會(Kaiser- Wilhelm- Gesellschaft)是成立於1948年的馬普所的前身,而威廉皇家學會的第一任會長,正是馮·哈爾納克(1911-1930年擔王會長19年)。
馬普所的發展歷史
馬普所的前身是1911年成立的威廉皇家學會,因為馬克斯-普朗克(1918年諾貝爾獎得主,量子理論的奠基人)對德國科學的研究和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改名為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他本人曾做過8年的威廉皇家學會會長。在那個黃金時期,德國是世界科學的中心。
二戰中,馬克斯·普朗克與納粹政權展開鬥爭,並力圖保護猶太科學家。1947年10月4日普朗克在哥廷根逝世,終年89歲。
二戰後,德國百廢待興,也開始勵精圖治。馬普所力圖吸引在國外(主要是美國)的各個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很多優秀的德國科學家都回國任職,加入馬普所。即使是現在,馬普所還在不斷吸引人才。在美國的德國科學家也樂意「回家」。
那麼可能就有同學想問了,馬普所的招生機制是怎樣的?如何才能進入這個神一般的科學殿堂呢?
1. 博士生招生及其規模
馬普所個研究所每年的招生規模都很小,大多數研究所都有自己的research school,有的研究所一年招生兩次,有的一年招生一次,但是每年進入research school的人一般大約在10人左右,所以整個research school的總人數變化不大。
一些主要工作單位在學校,在研究所掛職的老師根據項目需要也可能會招一些博士生,但是要進入research school都要參加面試(Research school的待遇更好點)。各研究所都有一個大概的固定時間發布招生要求和一些項目信息,發布招生信息後在未來1月左右的時間內接受世界範圍內優秀學生的申請。申請截止時間後用大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來選擇優秀學生,之後對感興趣的學生發出面試邀請。
2. 關於面試
大部分學生都要被邀請到研究所參加面試,馬普所報銷往返的路費和住宿費,對由於客觀原因不能到研究所參加面試的同學進行電話面試。
大部分面試為三天時間:
面試第一天讓學生了解研究所,參觀實驗室,了解實驗室的科研儀器,跟導師溝通交流,與博士生和博士後進行交流,儘量讓學生對研究所有個客觀全面的了解。第二天用於組織公開報告會,導師對自己的項目,課題組的研究內容和招生要求進行介紹,參加面試的同學公開介紹自己的科研經歷等(每個人大約8分鐘左右),下面坐著的老師和學生提問(大約2-3分鐘)(根據面試學生的規模和總時間安排有不同)。最後一天導師對申請自己課題的學生進行單獨面試。面試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和導師之間增加相互了解,導師對學生進行再判斷,學生也可以再次確定自己是否喜歡申請的課題。
3. 關於導師及學習內容
每個博士生一般配備3名導師,1名導師來自研究所,1名導師來自大學(研究所沒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生要到將來拿學位的大學註冊學生身份),還有1名來自其他研究機構。
馬普所research school裡面的學生都要求到其他研究所訪問3個月左右,一般第3名導師來自將來要訪問的學校。馬普所的學生一般剛開始都是籤1年合同,後2年的合同由導師根據第1年的表現確定是否續籤(表現太差的將被開除)。
research school一般要求在開始博士學習3個月內博士生跟主導師商量確定其他導師人選。在開始博士6個月內完成研究計劃(Research proposal)的書寫,跟所有導師進行細節討論,徵得所有老師的同意。博士一年後,博士生要再次嚮導師匯報研究進展,同導師討論調整今後研究計劃。之後的兩年,也要求博士生定期與導師們坐在一起討論研究進展。
德國嚴謹科學的學術作風
健全先進的基礎建設
吸引了大量優秀的科研人員在這裡奮鬥
可能讀到這裡你對馬普所充滿無限嚮往
但又覺得自己離它很遙遠
其實只要下定決心邁開第一步
那就是成功的開始
想為馬普所的夢想努力?
德國留學之路為你敞開!
PSP狀元之③|雙滿分畢業的00後小姐姐申請到德國名校最火專業
沒錯就是他!男團偶像轉行當牙醫德國留學生活大曝光
「留德分享」每天修著比「法拉利」還貴的大奔是一種什麼體驗?
「留德分享」在奔馳學汽修的學長說,他的經歷可以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