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普在滬籌建計算生物學研究所

2020-12-11 中國科學院

    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普學會共同組織的招聘專家委員會對來自美、德、法等國的10多位應聘實驗室主任的候選人進行了面試。這標誌著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普學會合作創立的計算生物學研究所的籌建工作已實質性啟動。該所將是我國首個計算生物學研究所,並將成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新成員。

    自從50年前DAN雙螺旋結構發現以來,生物學對基因序列、基因結構、基因功能以及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等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現在每14個月基因研究產生的數據就會翻一番,同時每個月至少測出150種蛋白質的結構數據。因而,要破譯「生命天書」,就要在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的海量數據中上下求索,生物學不再是「數學等於零」的學科,也不再僅僅基於觀察和實驗,而是越來越多地使用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的理論與方法。而運用理論模型、數值計算研究生命科學的計算生物學由此成為最具魅力的新興交叉學科。目前,歐美發達國家的著名科研機構和大學,已經建立了一批計算生物學研究中心。

    據介紹,與德國馬普學會共建計算生物學所,是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推進學科交叉、部署前沿新生長點的戰略舉措之一。根據雙方籤署的協議,計算生物學所由中國科學院、德國聯邦教研部、德國馬普學會共同出資。

    與通常的研究所下設若干獨立的研究組的科研組織結構不同,計算生物學所成立初期將設3個實驗室,每個研究室由若干名高級研究員、骨幹研究人員、博士後和研究生組成。實驗室實行主任負責制,主任有權任免工作人員、配置實驗室的經費等資源。該所不設立專門的所長位置,由實驗室主任以輪換制的方式行使所長職責,即每年由一位實驗室主任出任所長,下一年度再輪換給另一位實驗室主任擔任。

    按照籌建計劃,該所是非營利性的研究機構,將建設成為我國計算生物學領域重要的基礎性研究中心、國際一流的生物醫學計算中心、我國計算生物學高級人才培養基地。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德國馬普學會副主席Herbert JAECKLE出席了在滬舉行的招聘面試會議暨國際學術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普學會共同組織的招聘專家委員會中方成員包括中科院副院長陳竺、中科院生物局局長康樂、生科院院長裴鋼、生科院副院長吳家睿、以及郝柏林、袁亞湘、季維智;德方專家包括Uli Schwarz、 Lothar WILLMITZER、 Kerstin SCHMIDT、Juergen Jost、Hartmut MICHEL、Thomas LENGAUER、Dieter OESTERHELT、Bernhard SCHOELKOPF。

    上海分院副院長姜衛紅、德國馬普學會亞洲事務處處長Barbara SPIELMANN、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葛明義、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歐洲處處長李志毅、中國科學院人事教育局領導幹部處副處長畢金初、上海市科委國際合作處副處長傅國慶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會議。

    據悉,籌建計算生物學所是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普學會成功合作30年之後共同推出的新舉措,此前雙方曾有效地建立了聯合實驗室、青年科學家小組、青年科學家夥伴小組等。籌建中的計算生物學所也是馬普學會在德國境外共建的第一個實體性研究機構。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和德國馬普學會擬成立計算生物學研究所
    中科院和德國馬普學會擬成立計算生物學研究所
  • 中科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接受第五次國際評估
    9月14日至15日,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簡稱「計算生物學所」)接受了建所以來的第五次國際評估。中科院副院長張杰、德國馬普學會副主席Bill Hansson出席了相關活動。  評估工作按慣例遵循馬普學會所屬研究所統一評估模式和標準。
  • 德國馬普學會天文學研究所科學家到光電所交流
    4月23日,德國馬普學會天文學研究所LBT望遠鏡首席科學家Thomas Michal Herbst以及Peter Bizenberger到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研究所百餘名科研人員參與了此次交流。
  • 誕生諾貝爾獲獎者的搖籃——揭秘世界第一的德國馬普研究所
    很巧的是他們均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MPI)——這個在全球技術研究專項排名第一的著名科研機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以下簡稱「馬普所」)在歷史上總共有33人次獲得諾貝爾獎!
  • 德國馬普神經科學家放棄靈長類研究
    原標題:德國馬普神經科學家放棄靈長類研究   Nikos Logothetis 圖片來源:Anne Faden   一位一直是動物權益保護者攻擊目標的德國神經科學家表示,他正放棄靈長類動物研究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學控制研究所所長Nikos Logothetis說,他將「儘快」結束現有的獼猴試驗,然後將研究轉向齧齒動物的神經網絡。近日,在一封發送給同行的信中,Logothetis將缺少同事和更廣泛科學界的支持作為其作出上述決定的關鍵因素。他尤其強調,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和其他組織應當就針對研究人員的激進主義分子提起刑事起訴。
  • 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李明錕博士訪問昆明動物所
    6月20日,「中國科學院第二屆人才發展主題活動日」在北京拉開序幕。作為系列活動之一的「海外人才走進科學院活動周」當天同時啟動。該活動旨在通過邀請海外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集中訪問中科院有關研究所並進行學術交流,與海外人才建立起交流密切的聯絡機制,向海外人才宣傳國家和中科院人才政策與舉措,搭建長期合作與雙向選擇平臺。
  • 中科院與德國馬普學會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啟動
    近日,經中科院人事教育局和國際合作局共同組織,委託中科院研究生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中科院與德國馬普學會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進行了人才選拔工作,在眾多申請者中共選拔了37名候選博士研究生向馬普學會予以推薦。
  • 科學網—德國馬普學會調查下屬研究所新指控
    馬普學會是德國資金最充沛的研究機構之一。圖片來源:Manfred Bail/《自然》 緊隨其下屬研究所進行的一次匿名調查之後,德國資金最充沛、最具權威性的研究機構馬普學會正在調查一項關於恃強凌弱和性騷擾的新指控。 今年5月,位於加爾興的馬普學會天體物理研究所(MPA)向120名理科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發放了調查函;但僅有一半人回復。
  • 路甬祥訪問德國馬普學會和亥姆霍茲中心
    12月11日至15日,應德國馬普學會和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的邀請,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一行赴德國進行了訪問。此次訪問主要圍繞德國相關機構的海洋以及海岸帶研究等問題展開。    12月11日,路甬祥訪問了位於德國Geesthacht亥姆霍茲聯合會下屬的GKSS研究中心。
  • 德國馬普學會調查下屬研究所新指控—新聞—科學網
    馬普學會是德國資金最充沛的研究機構之一。圖片來源:Manfred Bail/《自然》 緊隨其下屬研究所進行的一次匿名調查之後,德國資金最充沛、最具權威性的研究機構馬普學會正在調查一項關於恃強凌弱和性騷擾的新指控。 今年5月,位於加爾興的馬普學會天體物理研究所(MPA)向120名理科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發放了調查函;但僅有一半人回復。
  • 德國馬普學會高分子所Gerhard Wegner教授訪問化學所
    11月14日上午,德國馬普學會高分子研究所(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Gerhard Wegner教授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 德國馬普化學生態研究所李冉博士作學術報告
    德國馬普化學生態研究所李冉博士作學術報告 7月6日,德國馬普化學生態研究所李冉博士受邀,為植物醫學學院作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植物醫學學院院長劉同先主持,學院教師和研究生積極參加了此次學術報告會。
  • 德國馬普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訪問上海光機所
    6月13日,國際著名強場超快雷射物理學家、德國馬普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Ferenc Krausz教授訪問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並應邀擔任上海光機所第九期「清河之光他1962年出生於匈牙利,1991年在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獲量子電子學博士學位,2003年以來他一直擔任德國馬普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
  • 德國馬普膠體與界面研究所王洪強博士訪問固體所
    12月20日,德國洪堡學者、德國馬普膠體與界面研究所王洪強博士訪問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並作了題為「極端非平衡條件下微納工程研究」 (Mcro/nanostructures Engineering by Extremely Non-equilibrium Processes)的學術報告。
  • 德國馬普學會模式抑或美國國家實驗室模式?
    中國科學院主要在國民政府時代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礎上組建而成,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絕大部分也留在大陸而沒有跟隨蔣介石去臺灣或海外,這些著名學者除個別例外(如原靜生生物調查所所長、植物學家胡先驌,不過老先生是植物研究所的一級研究員,學術地位和待遇並不低於學部委員,他未當選學部委員的事情曾驚動毛主席)也都被遴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
  • 德國馬普智能系統研究所推出送藥微型機器人
    億歐大健康6月26日訊,據德國《光譜》雜誌報導,德國馬普智能系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微型「機器人」,它能幫助醫生把藥物輸送到人體最需要的部位。
  • 國際科技合作的典範——中科院與馬普學會攜手卅載啟示
    1994年,正在美國杜克大學做博士後研究的裴鋼從《科學》雜誌上看到一則招聘啟事,那是中國科學院和德國馬普學會聯合招聘中德青年科學家小組組長人選的廣告,裴鋼的第一反應是馬上行動…… 這以後發生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就在那一年,作為首位中德馬普青年科學家小組組長,裴鋼在上海的中科院細胞所開始了他海歸後的研究生涯。
  • 彭穎:德國馬普學會的啟示—新聞—科學網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德國馬普學會擁有的優秀人才和過硬的學術水平及德高望重的學術地位,遂提出由美方出錢出地,請馬普在佛羅裡達大學建立馬普研究所。馬普當然欣然接受。幾年下來,佛羅裡達州通過馬普的品牌和人才,留住了當地的優秀學生、吸引了世界的優秀人才、提升了自己的學科實力,從而成功扭轉了頹勢。同時,馬普在不費一槍一彈的情況下,將自己的科學軟實力輻射到了美國,達到了「走出去」的至高境界——雙贏。
  • 【經濟日報】中科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揭牌
    日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正式揭牌。據悉,該研究所擁有3個中美院士實驗室、12個海歸PI實驗室,匯聚合成生物學前沿力量的國際化團隊,有望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研究機構。  合成生物學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新興前沿交叉學科,被認為是繼「DNA雙螺旋發現」和「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之後的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
  • 德國馬普固體研究所研究員申來法應邀來校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5月30日上午,德國馬普固體研究所研究員申來法應邀來我校物理科學學院交流訪問,在博逸樓401會議室為學院師生作了題為《高比能超級電容器的設計及其器件構造》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李洪森教授主持。申來法在報告中指出,電化學儲能材料與技術是解決清潔能源利用、轉換和儲存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