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區裡,經常能聽見一群奶奶們這樣聊天:
我家孫女可厲害呢,根本不需要爬,就會扶著牆壁走,走得可好。
每當聽到其中一位這樣說時,其他的奶奶外婆們就著急慘了,在他們觀念裡,跳過爬行這階段直接行走是非常厲害的一件事,簡直就是天才。
還有的媽媽說,看著寶寶在地上爬來爬去,感覺可真髒,夏天衣服穿得少,腿上、手上經常被石頭硌到,弄得紅一塊青一塊的,看著很心疼。
於是,就早早把寶寶放進了學步車裡,有意識地訓練他行走,寶寶沒有像別的寶寶那樣爬很長時間就會走路了。
爬行是寶寶運動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因為「爬」能很好的擴大寶寶的視野範圍和活動範圍,促進四肢協調動作發展,對思維邏輯的創建有巨大幫助。
爬行究竟有什麼好處?
在經歷了「三翻、六坐」之後,寶寶就要準備進入爬的階段。
美國教育專家杜曼博士說:嬰兒的長遠目標是每天手膝爬360米以上!
我們不僅要讓寶寶多爬,還要讓寶寶爬夠500個小時,如果能爬夠800小時就更好了!一般來說6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匍匐爬行,然後會進入手膝爬行階段,直到學會走路,爬行將持續7-8個月左右的時間。
那麼爬行究竟給寶寶帶來哪些好處呢?
1、能鍛鍊寶寶全身肌肉活動的力量
爬行時寶寶的頭要抬起來,只是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胸腹都離地,這就能夠鍛鍊到寶寶的手、腳及胸腹背及四肢,使其逐漸發達起來,這也是為以後寶寶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2、促進大腦發育
爬行需要大、小腦的密切配合,寶寶多爬行可以豐富大、小腦之間的神經聯繫,促進腦的生長。
3、探索認知
爬行對於孩子來說,是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技能,孩子終於可以自己有能力掌控他要去的地方,探索更大的天地了。
沒有經歷過充足爬行練習的寶寶,多數會感覺統合失調
沒有經歷過充足爬行練習的寶寶,長大後多數患上了感覺統合失調症,如視聽、視動、聽動失調等。
上學後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寫字歪歪扭扭、寫作業速度很慢、不能完成一些精細動作、身體協調性較差、聽不清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等。
寶寶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的動作都有它自己要開發的功能,爬行也不例外。
寶寶爬行的時候要用到身體各個部位不同的肌肉群,比如頸部肌肉、軀幹肌肉、四肢肌肉等。爬行的時候,寶寶要抬頭,並左右轉動頭部,需要胳膊及手腕的力量支撐整個上半身,胳膊挪動的時候,下肢、各種感官要配合好,才能靈活前行。這一連串的動作既鍛鍊了寶寶的全身肌肉,也鍛鍊了寶寶的協調能力,促進了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
爬行除了能夠刺激寶寶的身體和智力發展,還能讓寶寶過得比較快樂。對寶寶來講,探索世界是最快樂的事。而爬行提供了生命早期主動探索和嘗試獨立的機會,在實際接觸周圍的環境、事物以及人的過程中,可促進寶寶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助於寶寶學習生活上必需的技巧,激發不同層次的思考,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
對寶寶來講,爬行比走路要容易,由爬而坐的動作也比較輕鬆,會爬的寶寶爬一會兒便拿到自己要的物品,然後坐下來玩,很隨意很舒適。爬行雖然利於寶寶成長,但是不能因為爬就不鼓勵孩子行走了。
一般情況下,嬰兒從6~9個月的時候開始會爬,嬰兒期至少要爬夠6-8個月,一歲零幾個月就可以步入下一個成長階段——行走,這是符合寶寶成長規律的。
如何引導寶寶多爬行?
為了讓寶寶少受摩擦之傷,媽媽最好給寶寶穿上連體服,這種衣服上衣和褲子形成一個整體,蓋住了腰部,爬的時候不會暴露腰部和小肚子,也不會導致褲子掉下來、上衣掀起來,也沒有那麼多扣子,寶寶爬的時候利索,趴下時也不會弄痛身體。
寶寶有了爬行的意向後,媽媽就要給寶寶選擇場地了。小寶寶不懂什麼是危險,所以場地的選擇要以安全為宗旨。
1、床上爬行
剛學爬的時候,最佳場所是床上,剛開始寶寶是利用腹部向前蠕動的,柔軟的床不會傷害到寶寶的皮膚。媽媽可以先讓寶寶趴在床上,寶寶自動就抬頭了,教寶寶用雙臂支撐身體,然後在寶寶面前放上一個物品,媽媽在後面用手掌託著寶寶的小腳,幫助寶寶移動雙腿向前行。
2、地板上爬行
寶寶會爬以後,可以讓他在木地板上爬行。
地板要比床寬闊、容易移動,寶寶可以一邊爬一邊玩玩具。但是地板周圍有各種隱患,媽媽先要處理妥當。媽媽要先仔細地搜查一遍小物品,比如釘子、硬幣、扣子、藥片、小線繩、鑰匙等,都不能出現。那些易碎的玻璃杯、菸灰缸等也要暫時收起來。另外,茶几、凳子、電視櫃等的稜角部位要用海綿包起來。
對於會爬行的橫衝直撞的寶寶來講,這些「危險地帶」傷害可不低啊!寶寶趴在地上尋找目標時,插板、插座、電線逃不過他們的眼睛,他們一定會伸手摸一摸。所以,最好換成防觸電安全插座或者提前放到寶寶夠不到、拉不下的位置,以防後患。
3、草地上爬行
如果有條件,帶寶寶去郊外的草地上爬行,對孩子來講會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
在大自然,呼吸著新鮮空氣,聽著鳥蟲的叫聲,看著飛來飛去的昆蟲,還能接受日光浴,觸碰自然界中的植物,寶寶的全部感知覺都被調動起來了,這大大促進了寶寶的智力發展。
日光浴能幫助寶寶吸收紫外線,紫外線有很強的殺菌消毒作用,既可強壯體魄,又可增強自身免疫力,減少寶寶患感冒和其他疾病的機會。
找到寶寶不願意爬行的原因
當寶寶不會爬或者不願意爬行的時候,媽媽要找找原因:
(1)寶寶是不是太胖
如果寶寶比較胖,雙臂支撐不起身體,就無法向前爬。
(2)剝奪了寶寶學爬的機會
媽媽整天讓寶寶待在嬰兒床裡,或總是把嬰兒放在推車裡,或經常背在嬰兒背帶裡,或大多時間讓寶寶在學步車裡度過。
(3)寶寶學爬障礙太多
讓寶寶爬行的墊子太軟,寶寶根本爬不起來。
讓寶寶爬行的地方太硬或地毯太磨人,寶寶害怕膝蓋痛不敢爬。
讓寶寶爬行的地方太涼,寶寶不願接受。
給寶寶穿的衣服太厚重,使寶寶爬起來不方便,降低了爬行的興趣等。
(4)寶寶對爬存在心理障礙
寶寶在初學爬時,心理肯定會有一定的恐懼感和遲疑感,尤其是碰到不確定的情況時,總是會抬頭看媽媽的表情。如果媽媽不耐心,不鼓勵寶寶,寶寶就不願再爬行了。
涵妮媽媽寄語:
在寶寶學習爬行學習走路時,父母不要因為寶寶可能摔倒和可能受到的小磕碰而畏縮,一定要放開雙手,鼓勵寶寶勇敢地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