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民網連發六篇文章批駁「恐美崇美」心態】中美貿易摩擦爆發以來,經過事實的洗禮,網民普遍堅定支持黨和政府立場,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然而,極個別的一些「恐美崇美」錯誤論調卻試圖混淆視聽、帶偏輿論。近日,人民網連續六天刊發六篇評論文章,批駁錯誤論調,力求以正視聽。(人民網)
中美貿易摩擦爆發以來,經過事實的洗禮,網民普遍堅定支持黨和政府立場,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然而,極個別的一些「恐美崇美」錯誤論調卻試圖混淆視聽、帶偏輿論。近日,人民網連續六天刊發六篇評論文章,批駁錯誤論調,力求以正視聽。
1
人民網評:中國人怎麼愛國還需要別人來教嗎?
2019年6月22日
子川
美國屢屢極限施壓,不僅沒讓中國屈服,反倒讓整個中國社會愈益團結,這恐怕是那些上躥下跳的美國政客們沒有想到的。一些過去「逢美必贊」「言必稱美」「以美貶中」的網民,也被美國政客們的所作所為噁心得不輕,只能無奈地把手一攤——來,請繼續你的無聊表演。
與此同時,在總體呈現團結一致的輿論場中,也有極個別刺耳的聲音,不是把批判的眼光對準美國方面的倒行逆施,反而把污衊的唾沫噴向國人的愛國情懷。他們把「當代義和團」的帽子扣在同胞頭上,用嘲弄的口吻譏諷理性愛國的人們。這種人顛倒黑白、是非不分,徒令親者痛仇者快,可謂是可忍孰不可忍!
必須理直氣壯地說,國人在這場貿易戰中迸發出來的愛國情懷,是有禮有節、不卑不亢的,是值得點讚的。面對美方的一再挑釁,大家有過顧忌,有過焦慮,有過恐懼,但是一年多來的事實告訴人們,我們背後是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大的中國,我們不惹事但也絕不怕事,強大如美國,真要是把中國「惹翻了」,那還真就是「不好辦的」。
愛國,需要一些不衝動的果斷,不魯莽的勇敢。中國人愛國至深,但絕沒有失去理智和清醒。面對貿易戰,我國政府始終不變的表態就是「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我們始終保持能談則談的基本理性,因為我們相信健康的中美關係不僅有利於兩國人民,而且有利於世界;我們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願與世界各國相向而行,不會主動尋求戰局的升級;我們在採取有效反制措施的同時,始終堅持做好自己的事,各項工作有條不紊。事實勝於雄辯,今年1-5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369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就是全球資本用腳投票,表達了對中國經濟和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
貿易戰伊始,美國就給中國羅織各種罪名,巧舌如簧構建話語陷阱。極個別自以為是的人,自己掉進了這些「坑」,不僅不自省,反而煞有介事地跟風批評自己的同胞,著實令人氣憤。看看網友們的留言吧——「不崇美,不恐美,增強『四個自信』,做好中國自己的事」,「保持開放,面向世界;既鬥爭,又靈活」,「中國人向來謙虛,但不意味著我們沒有展露實力追求更強的權利」……這些滿滿正能量的聲音,豈容極個別的人污衊?
從「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的司馬遷,到「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的嶽飛,再到「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用生命和熱血為愛國主義寫下了深厚持久的註腳。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如今,經過了大風大浪的考驗,大國心態逐漸在國人心底紮根。愛國主義被賦予越來越為淡定、包容的時代特徵。
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歷史告訴我們,在中華民族面臨危機的時候,最需要團結一致。這不僅是大是大非問題,也是事關成敗得失的問題。那些假裝叫不醒的人,我們依然要以足夠的善意說一聲,與人民同行,與國家同行,與民族同行,才能不被同胞唾棄,不被時代拋棄。
2
人民網評:鬥爭的結果會是「中必輸」嗎?
2019年6月21日
艾曉原
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可能為零,這個誰都明白。但是,極個別「中國必敗論」者卻喜歡挑選一些個案,把它同中美貿易戰作拼湊性關聯,作為他們觀點的「鐵證」。
中國一直強調貿易戰的結果一定是雙輸。從頭到尾,我們都不想打貿易戰,但是,如果躲不過、繞不開,我們也不怕打並奉陪到底。中國內部的團結穩定、堅韌不拔,國際社會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國內部的利益消耗、陣營分化,都是「中國必敗論」必敗的決定性因素。
正視困難很必要。但是,把我們的困難和美國的實力都誇張地予以放大,則是一種不自信到骨子裡的幼稚病。跪地投降,在極個別「中國必敗論」者那裡,似乎成了最佳的止損方案,但是,這就等於永遠把自己鎖死在低端產業線上,等於放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夢想。中國老百姓能答應?而且,真的能止損?
我們批評這種「中國必敗」論調,並非是要大家無視困難,空喊口號,而是要客觀看待這些影響,促使我們正視困難,精準施策。
對於「中國必敗論」,我們只有一句話——中國從來不是嚇大的!
3
人民網評:中國扛不住美國的「三板斧」嗎?
2019年6月20日
青丘
美國政府挑起的貿易摩擦,來勢洶洶,甚是唬人。中國能否扛得住,從一開始就是各方關注的焦點議題。儘管事實已經說明了一切,但還是有一小部分人在心裡打鼓,一些極個別的崇美、「精美」者更是捨不得放下手中的鐃鈸,時不時就要敲一下「中國扛不住」的邊鼓。
美國把解決國內問題的希望,寄托在依靠貿易霸凌,迫使包括中國在內的相關國家和地區做出不合理讓步的基礎之上。這顯然抓錯了藥方,必然引發強烈的反彈。事實表明,美國想要在打擊中國的同時,卻不傷及美國企業、工人和消費者,無異於痴人說夢。
中國為什麼扛得住,根本在於中國站在歷史潮流的正確一邊。中國能夠發展到今天,就在於中國在以符合歷史潮流的方式,選擇了自身的發展路徑。即使遭遇美方的貿易霸凌,中方仍然堅持自身的發展方向和節奏,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持續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全球治理的良性變革,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美國氣勢上如同「威震天」一般不可一世,現在在中國人眼中,卻越來越像「程咬金」。
最後扛不住的,一定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那一方。
4
人民網評:中國能吞下「如果」帶來的苦果嗎 ?
2019年6月19日
蓬慧
中美經貿摩擦爆發以來,一直有一種聲音,認為「如果」中國保持「韜光養晦」,「充分尊重美國領導地位,甚至絕不挑戰美國領導地位」,就可以相安無事,皆大歡喜。
這仿佛在說,「如果」中國不坐在桌邊吃飯,美國就不會掀桌子。問題來了——是不是只有美國才有資格坐在桌上嚼著牛排,喝著紅酒,而中國只能躲在犄角旮旯啃冰冷的窩窩頭?
美方不斷地升級貿易摩擦,對中國高科技企業極限施壓,並在談判中出爾反爾、不講誠信,甚至在關稅、採購、文本平衡方面層層加碼、漫天要價,其司馬昭之心,世人皆知。面對這樣一種格局,「如果派」們卻拿著「韜光養晦」的幌子,要求中國忍氣吞聲,並且言之鑿鑿,把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本原因,歸結於中國沒有保持「韜光養晦」,屬於戰略失誤?這是何其荒唐!完全是似是而非,本末倒置。
道理很簡單,在任何一項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退讓,就意味著放棄中國發展的未來!在這個問題上,歷史不容假設,我們沒有「如果」!
5
人民網評:中國「委曲」就能「求全」嗎?
2019年06月18日
厲剛
中美貿易摩擦發生後,在網際網路上流傳著一種聲音:中國應該懂得妥協,做點退讓,委曲才能求全,才能為我們自己爭取更多的發展時間。不能不說,這種想法真的好傻、好天真。
委曲和退讓能讓美國放過中國,給你發展的時間和機會嗎?這不啻與虎謀皮。
中美貿易摩擦只是表層的競爭圖景,內在的實質是,美國把中國視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意圖全面打壓遏制中國。就像兩個高手過招,你並不想陷入紛爭,以為抱拳拱手作個揖就能免去一場惡戰,奈何對方就是要獨霸武林,目的就是要廢了你的武功。美國想做「雄霸」,中國又豈能避得開這場「風雲」?
從來國家能夠保全,都是通過鬥爭贏得的,都是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而來,而不是委曲一下就可以換來的。中國要發展,這個根本目標不可動搖。保持開放,面向世界;既鬥爭,又靈活,才是我們應該的選擇。
幻想中國委曲求全的人,該醒醒了!
6
人民網評:真是中國高調惹的禍嗎?
2019年06月17日
江寧
中美貿易戰的緣起,根本不是中國太高調,而是美國要用「美國優先」為世界定調。把「美國優先」凌駕於國際公義之上,美國給世界留下來「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深刻印象。
用「厲害了我的國」為美國的惟我獨尊、一意孤行「背鍋」,背後至少包含兩種心態:一是在美國面前,中國怎麼可能厲害;二是在美國面前,中國怎麼可以厲害。前者崇美,後者恐美,動機有異,實質相同——都沒有實事求是的態度,都缺乏增強自信的勇氣。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在美國正愁找不到發起貿易戰的遮羞布時,這種論調正中下懷。
我們完全有理由發問:
第一,像中國這樣的超大經濟體,主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上時代賦予的歷史機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這是不是事實,夠不夠厲害?
第二,近代以來,中國這個曾經的「老大帝國」備受列強凌辱,當充滿歷史悲情的中國百姓目睹中國今天取得的輝煌成就,贊一句「厲害了」,過不過分,有沒有錯?
第三,反過來說,中國這樣一頭「大象」,躲在灌木叢中,跟世界說「我一點不厲害,你們別看我」,世界信不信,美國信不信?
第四,以為美國戰略界和決策者的判斷力只有幼兒園孩子水平,仿佛他們如夢初醒,做事毫無章法,突然被中國輿論場觸發了警惕心,糊不糊塗,該不該信?
現在看來,「厲害了我的國」成了「厲害了我的『鍋』」,不過是一些崇美恐美者跟著美國跑了調,通過販賣焦慮、製造恐慌,在背後推波助瀾、興風作浪。
相關報導>>>
商務部:望美及早停止錯誤做法 為平等對話創造必要氛圍
美國貿易代表稱與中方對話行不通?外交部回應
美舉行對華加徵關稅聽證會 外交部:反對聲一浪高過一浪
人民日報:只有平等對話才能實現互利共贏
美企業主:只有中國能滿足生產需求 如今面臨生死攸關難題
(文章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DF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