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寸競爭戰略——第一部分、競爭論

2020-12-18 企業戰略定位

3、長期的

第三個詞:「長期的」,相反相成,「長期的」另外一面是「一時的」。

「長期的」這個詞,首先要求我們在更長的時間裡選擇最佳出擊時機,因此我們要關注更長的變化趨勢,其次是掌握競爭節奏,第三是遵從事物發展的規律。中文和英文的表達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共同點:花(spend)時間和花(spend)金錢,是同一個詞:花。在商業競爭中,時間和金錢也一樣重要,也是最重要的競爭要素。但是,對於時間的價值,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理解。有的人終日努力,卻沒有考慮趨勢的變化,實際上浪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在物競天擇的世界裡,有些勝利者看起來是幸運兒,其實是弄潮兒。

在自然現象中,我們常說「溫水煮青蛙」,就是很多事物短期內的變化不大,長期卻會產生質變。青蛙看到的只是短期的,煮溫水的一方(競爭對手)確實在用一個聰明的戰略。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是謀臣朱升給朱元璋的「九字三訓」。事實上,這九個字高度概括了朱元璋起兵以來的主要戰略,在元末各路梟雄競爭的年代,朱元璋被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夾擊在中間,卻最終勝出,可以說「九字三訓」是關鍵。人們常說,目光遠大,其實說的就是一個人從全局、長期考慮問題的眼界。商業領域同樣如此,有些競爭者的眼睛裡只有「一時的」,沒有「長期的」,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戰略,只有從長期的角度考慮變化趨勢,才能找到最佳競爭路徑,才能少走彎路,不僅要從全局考慮,還要從長期考慮。否則,只考慮「一時的」,就會陷入一個又一個「一時的」困境之中。

有段時間看三國,不禁感慨三國群雄逐鹿,各領風騷,天下卻終歸司馬懿。三國爭霸,蜀漢和曹魏最有可能奪取天下,可年老的劉備眼睛裡只有「一時」,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奪取天下,公園221年7月大舉伐吳,蜀漢因此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可能,曹魏一統江山只是時間問題。縱觀三國,也只有曹操和司馬懿遵從天道,不急一時,三國英雄雖多,最終也只有司馬懿在競爭戰略上有資格一統天下。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是一個過程,有著必然的趨勢,「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也有著相應的節奏。《鬼谷子·持樞》中說:「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就是告訴我們要掌握節奏,抓住「樞紐」,利用趨勢和規律。

實際上,趨勢、節奏和路徑,本身就是戰略。早年曾經有一個重慶的老火鍋品牌,通過正確的競爭策略很快成為重慶本土老火鍋領導品牌。當時從戰略節奏上,他們應該「調兵遣將入東北」,也就是去鄭州跟巴奴火鍋去競爭,在外線贏得「重慶本土毛肚火鍋領導品牌」的認知,然後緊跟著「千裡挺進大別山」,打響北京火鍋攻堅戰。可惜,這家老火鍋品牌雖然擁有正確的戰略定位,卻失去了最佳的競爭節奏和戰略路徑,在新疆、廣東、湖北等地浪費了大量資源和精力,逐漸失去了全局爭勝的可能性。

競爭的另一面,就是在利於自己的時空裡壓制對手,並非一時之爭,而是在長期的趨勢裡尋求關鍵之爭,七寸之爭。企業家重視競爭,重視戰略,卻忽略「趨勢、節奏和競爭路徑」,認為只要有個爭取的戰略,其他的無傷大雅。其實,「趨勢、節奏和競爭路徑」和戰略一樣重要。要明白,這是一個動態的世界,不存在靜態的戰略,所謂戰略就由一個個「連續的動態」組成,也可以說節奏和競爭路徑就是戰略。

競爭不是在真空裡進行的,競爭對手、競爭環境、競爭趨勢給予你的時間,決定了你的競爭策略。企業應在長期的競爭趨勢中,設計利於自身、不利於競爭對手的時空節奏,這也是戰略。

我們常感慨「白駒過隙」,時間很重要,不浪費時間更重要。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有些機會,一旦錯過就不再。不是沒有珍惜,只是不懂得如何珍惜。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這句古訓告訴我們一個真理,錯過了不僅是錯過了,還需要付出代價,而這個代價有可能意味著「不可逆的失敗」。

我們經常看到戰略上,一旦失去最佳進擊機遇的品牌,結局往往都是走向了失敗,當當網天予不取,京東就會迎時而上。

在面臨生存競爭是,正如鬼谷子所言:」持樞,天之正也。」企業的競爭戰略,應學會一個更長的時空裡,不急於一時,真正找到最利於自己的出擊時機,掌握正確的戰略節奏,順緣取勢,從而贏得生存之戰,勝出之戰。

4、七寸的

最後一個詞:「七寸的」,相反相成,「七寸的」另外一面是「所有的」。

理解七寸,先從正確理解「無為」開始。無為,很多人理解為不做什麼事情,其實不然,無為在道家看來,至少有四個方面的理解:

①、抓要害之為

「執大象,天下往。「

「大象」,《辭源》解釋為一切事物的本源,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象徵著大道,或者最重要的事物或規律。如果你能夠發現「大象」,這個「大象」我們今天引申為「天下的七寸」,或者說,能夠成為市場第一、某個領域王者的七寸。

②、靈活不拘之為

中國有句話,叫「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人們總是或者固有的思維模式裡,人們對固有的觀念總是習以為常,實際上競爭的結果就是打破或者進化了「舊的固有觀念」,創造出「新的固有觀念」。

③、不做根基之外的事情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其實「根基」就是一個局部,也是你的全局。不管是企業,還是人,「找到自己」都是最重要的。今天,企業找到自己,名為「戰略定位」;個人找到自己,名為「人生定位」。

④、取法自然

「悠兮,其貴言,成功事遂,百姓謂我自然。」

順乎天道自然,就要總覽競爭環境,洞察競爭趨勢,找到七寸,動態的、有節奏的、自然而然地達到競爭目的,是為最高明的「生存與勝出的競爭戰略」。

道家的無為,其實是為關鍵的事情,取法自然動態地看問題,順緣取勢,靈活不拘,不做根基之外的事情。

七寸,中國人通常用來比喻事物的關鍵點,對手弱點,要害部位,主要矛盾,七寸,作為商業和人生競爭戰略,至少在「動態的、全局的、長期的」基礎上,有一下19個方面的理解:

(1)七寸,就是競爭

(2)七寸,就是抓住「對手要害之弱點」

(3)七寸,就是學會專注最重要的事情

(4)七寸,就是學會放下,不再執著

(5)七寸,就是「減少多餘動作,不亂作為,不作多餘」

(6)七寸,就是聚焦主要矛盾

(7)七寸,就是總覽全局、掌控全局

(8)七寸,就是壓制競爭

(9)七寸,就是「物種進化之門」

(10)七寸,就是經營簡化

(11)七寸,就是突破口

(12)七寸,就是「控大勢,而非控小事」

(13)七寸,就是宣傳重點,簡化信息

(14)七寸,就是掌握節奏

(15)七寸,就是「所有的以少勝多,背後都是以多勝少」

(16)七寸,就是成為某一個方向的第一(勝出者)

(17)七寸,就是戰略根基

(18)七寸,就是「無為而無不為」

(19)七寸,就是「在動態變化的競爭環境中,找到勝出之道」

「執大象,天下往」。限於篇幅,我們不在這一章節詳細展開,後面的章節裡,讀者會對七寸的哲學、思想和工具,有更詳細的理解和解讀。我一直信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把以上19個方面多讀幾遍,自然就是有更深領悟。

圍棋中的每一步,都很重要。會下圍棋的人明白,每一步棋都是七寸,每一步棋都是全局,每一步棋都是長期的,每一步棋都是動態的。

我們經常感慨「人生一步錯,步步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棋如人生,人生如棋,企業競爭也是一樣。一個錯誤,可能會造成更多的錯誤,在行動之前,要想清楚。「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實際上我看到的是很多人在出現問題的時候,驚慌失措,盲目行動,造成更大更難挽回的錯誤,大廈將傾,誰也無法挽救。

七寸,並非一個靜態的概念,而是一個動態的、全局的、長期的概念,某種意義上「持續變化的每一步,都是七寸」。大家要真正理解七寸。

結論:英雄,是競爭的產物

所謂英雄,是競爭的產物;品牌,亦是競爭的產物。沒有競爭,不會有英雄,沒有競爭,也不會有品牌。實際上,市場的本質,不是計劃,而是競爭。今天,市場的英雄,就是競爭的勝出者。

在研究和判斷競爭時,要洞察不同情況的競爭態勢,因應不同情況的競爭策略,否則就要犯錯誤。

戰略,戰之略也,戰略就是找到七寸。正確地認識競爭的規律,競爭的本質,才能正確地判斷競爭,才能做出正確的競爭策略。我們要深刻地理解:這是一個「物競天擇」的世界,生物之間的競爭進化關鍵在於找到基於競爭者的七寸,然後展開物種進化,發展處新的生存能力,從而贏得生存和勝出之戰。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商業是另一種形式的競爭,真正懂得「物競天擇」的企業家,是不會坐待「適者生存」,因為他們明白「七寸,乃天擇之律」,明白「七寸,乃競之天道」,明白有限的生命和資源,面對無限的人生和世界,唯有七寸之道,唯有不斷地從更高、更遠的層次發現動態的七寸,才能吸收競爭之勢,才能相對久存於世。七寸乃生存和勝出之道也!

相關焦點

  • 七寸競爭戰略——第二部分、認知論
    提出這個「至理名言」的約翰·沃納梅克先生,開創了北美第一家百貨商店,被稱為「美國百貨商店之父」,因為他在營銷上的天才,被稱為一個時代的廣告大師。單純流量之爭必將成為資本的遊戲,創業者聰明的做法是,流量入口建立之前,先進行認知入口的設計,流量競爭服務於認知競爭,認知競爭反過來會讓流量競爭插上翅膀,事半功倍。實際上,認知是流量競爭的七寸,一個擁有認知入口的企業在流量競爭時,更容易扮演收割者的角色。在沒有認知入口設計之前,就貿然投入到流量競爭上,終究會失去商業效率。
  • 戰略管理會計:競爭策略的博弈分析
    【摘要】戰略管理會計是管理會計的最新發展階段,競爭策略分析是戰略管理會計的核心。本文對戰略成本管理的特徵及方法進行探討,並圍繞競爭問題引入博弈論進行了初步分析。
  • 競爭戰略與差別化戰略
    戰略名言企業的發展要取得戰略上的成功,其發展的途逕往往有多種選擇。這種多選擇性決定了企業是走上捷徑還是迷途。現代企業的發展,使企業的價值觀發生了扭轉。因此企業的發展路徑選擇,成為落實戰略發展的關鍵部分和重要的實踐內容。
  • 互補品戰略競爭優勢分析
    當今世界競爭日益激烈,互補品競爭戰略能給企業帶來獨特的競爭優勢,為企業的生存立足、發展壯大帶來便利。而且,競爭的激烈迫使越來越多的企業用競合的眼光看待未來,互補品戰略這種典型的雙贏戰略,讓企業之間願意攜手合作,開拓更大的疆土。
  • 美國仍執行「大國競爭」戰略:重建「第一艦隊」,部署西太平洋
    據媒體報導,一周之前,美海軍部長布萊斯維特,在美國會參議院的聽證會上,再次推銷了自己的「第一艦隊重建計劃」。他宣稱,美國海軍已決定,在西太平洋地區重建第一艦隊。那麼,消失了半個世紀的第一艦隊,真的會被美國海軍此時重建麼。
  • 戰略管理新生代:競爭戰略研究
    競爭戰略研究:組織經濟學的深化與拓展 組織經濟學的模型應用也在模仿戰略的研究中進一步顯現
  • 張穹:充分競爭是競爭政策的第一要義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諮詢組召集人張穹強調,根據當前經濟形勢的發展,競爭政策應該強調以下兩點:第一,充分競爭是競爭政策的第一要義,各行各業應當充分競爭,引進競爭機制;第二,《反壟斷法》就是為保護和鼓勵公平競爭而誕生的,公平競爭是競爭政策的第二大要義。他同時指出,當今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可謂「風景這邊獨好」。
  • 我學者獲美國戰略與競爭情報協會「終身成就獎」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莉)在近日召開的2014競爭情報(北京)國際論壇上,我國競爭情報事業的倡導者包昌火研究員獲美國戰略與競爭情報從業者協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表彰他在中國推廣競爭情報研究工作上的傑出貢獻。  包昌火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一直在中國兵器工業情報研究所從事常規兵器和情報科學的研究。
  •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幫你分析競爭環境,制定更佳競爭戰略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幫你分析競爭環境,制定更佳競爭戰略上一篇文章為大家講解了分析企業外部競爭環境的工具模型:PEST模型,這一篇文章具體的跟大家詳細討論分析外部競爭環境另一個好用的模型01什麼是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是我們常用來分析企業市場競爭環境的模型,由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創建。
  • 中國Lenovo聯想進化論——「RISE生態競爭戰略」之南西先生旁觀
    2020年7月8日,聯想「智慧創造新價值」行業智能化服務高峰論壇上,聯想中國區總裁劉軍發布了「聯想RISE智能化服務戰略」,並宣告以10億美元作為聯想創投基金,加持聯想智能化生態戰略的落地與建設。在聯想高調推出智能化生態戰略的同時,我們不妨審視一下聯想企業競爭戰略演變之心路歷程。1984年,聯想成立。
  • 暢行互動:「三隻松鼠」差異化競爭戰略構建品牌優勢
    產品同質化、品牌同質化的當下,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給予消費者更高的價值和更好的體驗,建立和實施差異化競爭戰略是企業的不二之選。塑差異化,建優越性1980年,美國學者麥可·波特在其《競爭戰略》一書中,為商界人士提供了「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及「專一化戰略」三種卓有成效的競爭戰略,從而奠定了其「競爭戰略之父」的權威地位。波特認為差異化競爭戰略即利用品牌能夠提供給消費者的獨特價值體驗,構成品牌的「獨特性」壁壘。
  • 2011年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複習:競爭戰略
    基本競爭戰略  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基本競爭戰略的構成——美國戰略學家麥可。波特提出企業一般競爭戰略有三種,即成本領先戰略、產品差異化戰略及集中戰略。  (一)成本領先戰略——低成本戰略  實施成本領先戰略的核心是加強內部成本控制,獲得競爭優勢。  1.成本領先戰略的適用範圍(掌握)  (1)該戰略適用於大批量生產的企業,產量要達到經濟規模。  (2)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嚴格控制產品定價和初始虧損。
  • 2009-2012年生活用紙行業競爭格局與投資戰略研究諮詢報告
    中第一部分 行業發展現狀國第一章 生活用紙行業發展概述產  第一節 生活用紙的定義及分類業消費者的消費理念調研6第二部分 行業競爭格局1第十章 生活用紙行業競爭格局分析2  第一節 行業競爭結構分析>第三部分 行業前景預測產第十三章 生活用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業  第一節 我國生活用紙行業前景與機遇分析調    一、我國生活用紙行業發展前景
  • 哈根達斯的差異化競爭戰略分析
    首先,哈根達斯對自己的品牌進行了精準的定位,它提倡人們準求高品質的生活,然而高價的消費必然會限制消費群體,因此哈根達斯採取了差異化的競爭戰略,凸顯自身特色,而不是一味追求銷量。差異化戰略是指將整個市場分為幾個較小的市場,針對不同小市場內顧客的消費習慣、偏好等,設計具有適應消費者的特色產品,從而使顧客建立起忠誠度。
  • 宮玉振+謝絢麗:如何理解中西方競爭戰略的異同
    論壇邀請到北大國發院管理學教授、BiMBA商學院副院長宮玉振教授和北大國發院管理學副教授謝絢麗就中西方競爭戰略展開深入對話。本文根據兩位老師的對話內容整理。 戰略的道與術 謝絢麗:宮老師,您剛才分享了中國傳統競爭哲學的主要內容。
  • 兒童餐具企業迅猛發展的競爭戰略分析
    兒童餐具作為餐具品類的細分市場,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以及購買者經濟能力的提升,我國的兒童餐具市場已一片繁華,兒童餐具企業為了能夠為品牌培養更多的忠實購買者,就需通過定位來挖掘用戶更多的痛點,通過有別於競爭對手的競爭戰略找到市場的突破口,為自己兒童餐具品牌進入市場打好「前鋒站」。
  • 漢語應該如何與英語競爭世界第一語言地位?
    國家之間的競爭不僅是經濟、政治、軍事之爭,科技和人才的競爭,還有語言競爭。語言競爭之激烈,用語言戰爭來形容也不過分。
  • 美國國會:美國的科技競爭新戰略
    因此,正如中國科協主席萬鋼所言:2020年11月16日,美國國會兩黨合作的中美科技關係工作小組發布了一份政策報告《美國的科技競爭新戰略》(Meeting the China Challenge: A New American Strategy for Technology Competition),為美國政府在以下四個科技領域的發展——基礎科學研究、5G數字通信
  • 醫院在激烈競爭環境中的三類發展戰略
    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認為「戰略的本質在於作業—與競爭對手比,要選擇不同方法執行作業或選擇執行不同的作業。」他還認為「不同作業之間的戰略契合不僅是競爭優勢的基礎,而且是戰略優勢持久的基礎。」
  • 丁士安講衝突戰略(三)——衝突是贏得市場競爭的戰略視角和有效路徑
    在中國市場營銷領域談到競爭,也不得不提及「競爭之父」麥可·波特(Michael E.Porter),為了擊敗競爭對手,他在《競爭戰略》一書中給出了「三種基本競爭戰略」:  1、總成本領先:以更低、最低的成本換取利潤;  2、差異化:以差異化的產品和營銷創造價值;  3、聚焦:在細分市場中獲取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