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淳:未來教育既要全面又要突出個性

2020-12-17 中國網新聞中心

近日,中國教育明德論壇2020年年會暨第十九屆全國基礎教育學習論壇(以下簡稱「論壇」)於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教育明德論壇主辦、世紀明德承辦,以「聚焦教育改革,共話未來教育」為主題,聚焦教育前沿動態,解讀教育改革政策。現場嘉賓及線上觀看的業界同仁深入探討了後疫情時代的教育重塑、面向未來的科學教育等問題,攜手共繪未來教育的新藍圖。

論壇邀請了行業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就中國教育改革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長孫小淳從科學史的角度探討了科學史對於科學教育的意義,並在論壇結束後接受了專訪。

提升教師科學素養至關重要

在探討科學史的教育功能時,孫小淳著重強調了提升教師科學素養的重要性。

他認為,很多時候,學生無法專注於某科學習,或是對某科學習失去興致,甚至懼怕某科的原因並不在學生自己,而是在於教師沒有做出正確的引導,甚至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

「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科學的認知和把握非常重要。」孫小淳說:「只有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和積極性,學生的特長才能夠得以充分發揮。」

同時,孫小淳還表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認識到,我們對科學及許多事物的認知並不完全是像教科書展示的那樣簡潔,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其中存在著很多其他途徑和可能性。只有讓學生了解這些過程,才能讓學生體會科學,產生興趣,真正提升科學素養。」

有效減壓,開拓多樣化成長道路

在提及當下我國學生面臨的教育和升學壓力時,孫小淳表示,可以從提升教學效率入手,教師教學的方式方法應當向更高效且更有效的方向加以改進。

除了提高教學效率,孫小淳還提出了另一個減壓方式:社會和家長要將對孩子的期望拓展至更廣闊、很多樣化的領域。

「並不是只有考上好的大學或是學科成績優異才是成功的,孩子們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例如在職業學校學習一門感興趣的技藝等。」孫小淳說,「教育從來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始終和社會及其他方面相聯繫。因此,社會應當建立起多樣化的評價機制,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拓寬道路。」

五育並舉,將未來教育落到實處

在探討五育並舉的培養模式時,孫小淳表示,「德、智、體、美、勞」這「五育」其實是融會貫通,交相應和的。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教育過程都可以歸結為審美的過程。對科學的探索,對真理的探求,理解自然的過程,以簡單的方式展示成果的過程等等,這些都是審美,甚至是達到了最高高度的審美。」

至於勞動教育,孫小淳則表示,勞動並不只是為了增強體質,學生在勞動中還可以增長知識,可以接近自然和社會,可以培養起人與人之間的協作能力,可以增強責任感。

「未來教育是全面教育,也是個性教育,既要能培養全面、完整的人,又要為人的個性化發展加以引導。」孫小淳說,「智能化手段只是輔助工具,未來教育依然要落實到教育的本質,明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

相關焦點

  • 著名科學史家孫小淳現場解惑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國際科學史學院院士孫小淳開啟「名人大講堂」之「落下閎月」的大幕,分享漢代中國天文學的發展和成就。落下閎在公元前110年抵達長安,與鄧平、唐都等人經過6年測算,制定出中國現存最早的、完整的曆法《太初曆》。落下閎創製了天文觀測儀器渾儀,測定了二十八宿的星度,為新的天文宇宙觀「渾天說」奠定了觀測的基礎。
  • 孫小淳教授眼中的落下閎
    屆時,科學史家孫小淳將開啟「名人大講堂」之「落下閎月」的大幕,分享漢代中國天文學的發展和成就。  作為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品牌文化活動之一的「名人大講堂」,立足學術、著眼傳承,每月設置一位四川歷史名人「主題月」,邀請2至3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於每周一晚固定在四川省圖書館星光大廳開講。
  • 中考改革要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中考的這一特性決定了中考試題的編制既要注重全面性、基礎性,又要兼顧選拔性和區分度。  一個地區的中考《考試說明》,是指導該地區初中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它決定了初中教學改革的基本走向,某種意義上也決定了學生的前途命運。
  • 著名科學史家孫小淳教授 講述「春節老人」宇宙觀
    「名人大講堂」迎來「落下閎月」 著名科學史家孫小淳教授 講述「春節老人」宇宙觀 從即日起,徵集200名現場觀眾、6名傳習志願者,快來報名吧!   春節剛剛過去,「名人大講堂」又要開講了!
  • 廈門英才學校積極探索「個性教育」 全面推行跨學科統整課程
    早在20世紀60年代,國外就有學者提出了所謂的「學校消亡論」――我們的教育已經無法適應一個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時代。如今,人們更是在迫切地探究:未來教育將走向何方?著名教育學者朱永新曾大膽論斷:傳統的學校正在走向消亡,替代它的將是「未來學習中心」;從內在本質、外在形式、時間、內容來說,學習將會走向個性化、豐富化、彈性化、定製化。
  • 既要看淡分數,更要看好未來
    同時,省教育考試院公布廣東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各批次錄取最低分數線。「一考定終身」「高考獨木橋」的年代正在漸漸遠去,不管是從教育的價值追求來講,還是從個人的成長規律來看,高考再重要,也不過是一次人生歷練而已,而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路徑。取得優異的成績固然令人高興,但未必在今後就能擁有「出彩」人生;成績暫不理想者,未來通過不懈努力成為「人生贏家」,也並非不可能。
  • 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內容要突出基礎教育的基礎性
    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突出基礎教育的基礎性必須以 「為『促進學生思想健康發展,提高國民素質』奠定基礎」為立足點。要使學生的思想發展具有時代性和先進性:既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又與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相銜接;要使學生在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具有正確的民主法制意識和良好的社會公德,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具有勇於創新,敢於實踐,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
  • 孫小淳教授入蜀講落下閎 首先拜訪四川歷史名人杜甫
    2月25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國際科學史學院院士孫小淳抵達成都的次日,大清早直奔杜甫草堂,沿著詩聖的足跡,尋找詩意的棲居。孫小淳教授拜訪杜甫草堂儘管這次做客名人大講堂,孫小淳教授要解讀落下閎的天文世界,但他曾帶隊勘查落下閎的故裡閬中古城,對落下閎的名人軼事信手拈來,而他對同列四川首批十大歷史名人的杜甫同樣興趣濃鬱。
  • 孫小淳:落下閎展示了民間科學創造的力量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科學史家孫小淳以《經營渾天,運算轉歷——巴蜀天文學家落下閎》為題,講述西漢民間天文學家落下閎的成就與影響。  孫小淳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天文學史的研究。講座開始,他提到,得知落下閎入選首批四川十大歷史名人時,他有些驚喜。因為歷史上對於落下閎的記載並不多,很多人此前也並不了解他。
  • 中國教育明德論壇2020年年會於北京召開,探索未來教育的無限可能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長孫小淳,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科學史系教授、中國科協——清華大學科學傳播中心主任劉兵,世紀明德董事長兼總裁陳自富,世紀明德高級副總裁、世紀明德聯合創始人劉利雷等悉數發言。我們要嚮往星空,更要腳踏實地;我們懷揣教育夢想,在交流、碰撞、融合中去探索、去遇見更大的教育世界。」迎接未來挑戰,建設教育強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建設教育強國、加快教育現代化這兩項任務,並相繼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期教育隊伍建設改革的若干意見》等6個重要文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王文湛表示:「我們當前教育的中心工作就是要落實十九大精神。
  • 突出文體特徵 寫出個性自我 |《自傳》吳姝宇
    小作者通過對自己人生經歷的描述,寫出了一個有情味、有個性的「我」。文章以「我」的人生成長經歷為經,以「我」經歷的主要事件和個性展示為緯,構思成文。文章前後關照呼應,結構緊湊。行文幽默風趣,句式靈活多樣,增強了文章的閱讀趣味。寫法借鑑:突出文體特徵,寫出個性自我。寫作文,要強化文體意識,每種文章體裁都有自身寫作的規定性。
  • 未來教育要怎麼變?
    未來的教育到底應該怎麼做,要思考幾個問題。所以,我提出,學校要成為「學習中心」。這意味著學生不再固定在一個學校裡學習,而是可以跨越到不同學校裡學習。為什麼研學旅行、營地教育現在那麼盛行,就是因為它們是未來的學習中心的模式,而且,未來的學習中心不是由現在的學校轉型而成,而是所有的教育機構都將成為學習中心。
  • 開學校長寄語:要爭做全面發展專長突出的「十」字型人才
    成長為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是我們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中考高考改革就是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針這句話的落實。 崔學鴻校長以愛好小提琴、對物理科學做出重大貢獻且全面發展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為例,指出未來世界更歡迎「十」字型人才。
  • 中紀委機關刊: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
    面向未來,我們要全面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繼續走在時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動力、求突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的改革發展正處在克難攻堅、闖關奪隘的重要階段,迫切需要銳意進取、奮發有為、關鍵時頂得住的幹部。」黨員幹部要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剛勇豪邁,把幹事熱情和科學精神結合起來,使各項改革舉措符合客觀規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眾利益。
  • 吳國平:培養出適應未來的學生,要關注這5個「力」
    在吳校長看來,培養出適應未來的孩子,要關注哪五力?他又是通過哪四種途徑來培養這五種力呢?我們來一起看看吳校長講了什麼吧!具體來說,我們鎮海中學培養的學生所謂自治力就是要人格健全,獨立自主,具有較強的自我管理和發展的能力,自我概念清晰,對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觀等個人特質有較為完整全面認識,並且在這基礎上能夠進行合理的自我設計,能科學規劃並有效執行自己的生涯進程,確保自己成為個性鮮明,特長突出,人格健全,能由內而外的散發出獨特的個性魅力的人。
  • 王志強:培養全面而有個性的學生
    圖文 陳樺澗1月9日,市教育局局長王志強率隊到稠城一校教育集團、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義烏復旦實驗學校、義烏市藝術學校調研教育工作。王志強要求稠城一校教育集團,結合城市有機更新工作,強化校園布局頂層設計,發揮教育集團校區優勢,創新突破管理機制,傳承百年老校優良校風,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落實、落細、落小上下好功夫,他還要求稠城中心校樹立「大教育」理念,強化對民辦教育機構服務意識,積極聯繫鎮街相關部門,幫助解決困難問題。
  • 2015考研複試英語口語:言之有物 個性突出
    英語複試是考研複試必須要經歷的,也是很多同學都比較迷茫和擔心的,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準備。近幾年,複試在考生整體分數中所佔的比例權重也在不斷增加,對於非英語專業的考生來說,考研複試中英語口語部分就成了讓大部分考生頭疼的事。事實上,儘管各個院校的複試題目不同,其實都並不難。
  • 既要「好上學」更要「上好學」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圖集 既要「好上學」更要「上好學」江西因地制宜創新舉措,促進基礎教育均衡更「優質」近日,江西各中小幼學校基本實現安全開學、正常開學、全面開學。在家門口「上好學」,關係每一個家庭。在各地教育投資不斷加碼的當下,教育資源均衡注重補短板。樟樹市提出,到2025年,全市小學、初中每百名學生擁有網絡多媒體教室分別達到2.3間以上、2.4間以上,每12個班級配備音樂、美術專用教室各1間以上。教育資源均衡既「重物」更「重人」。
  • 未來教育要以人文主義為基
    這份報告必定像前兩份報告那樣,對世界教育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反思教育》(下面簡稱報告)面對世界新的挑戰,提出教育應負的責任和教育的變革,提出要重新定義知識、學習和教育。總的精神如報告導言中說的:教育應該以人文主義為基礎,以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權利平等、社會正義、文化多樣性、國際團結和為可持續的未來承擔共同責任。
  • 今晚聽孫小淳講「春節老人」落下閎
    此次講座邀請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科學史家孫小淳講述「春節老人」落下閎的天文學成就與影響。  「名人大講堂」由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承辦,每月一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