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張天韻
城市雕塑是城市藝術構成的重要元素,是記錄城市歷史、文化的藝術方式。一座城市需要什麼樣的城雕?我們應該怎樣打造城市的公共空間?近日,記者走訪南寧邕江河堤、公園等公共場所,發現新立起多處充滿濃鬱地方氣息的雕塑群,不僅反映了南寧的精神氣質和人文氣息,還為市民打造出別具特色的城市藝術空間。
一個「邕」字的分量
天氣已經入秋,邕城陽光燦爛耀眼。民生廣場,一座由景觀石刻成的「邕」字石雕,高高矗立在廣場中央,將「邕」字的歷史文化底蘊蘊含其中。一位外國友人走過來,指指相機,指指「邕」字石雕,讓記者幫他拍照留影。也不知這位外國友人有沒有真正看懂這個在高達10米的奇石上刻成的「邕」字內涵。拍完紀念照後,他樂呵呵地走了。
離「邕」字石雕五六步遠,「老友面」「炒田螺」「酸嘢」「五色糯米飯」等鑄銅圓雕,一座座栩栩如生:正在炒田螺的「掌柜」、嘟著嘴吸田螺的「吃客」、吆喝著賣酸嘢的「小販」……神情各異,有的表情內斂,有的激情奔放,有的一臉天真。桌上的「老友面」、鍋裡的「田螺」,香味似乎正在飄然入鼻……這是100年前老南寧曾經的身影,也是如今南寧市中山路小吃街每日可見的實景。
「看到這組雕塑,特別有親切感,它們很能反映南寧的傳統歷史文化。」坐在樹下納涼的陳老伯是從小在邕城水街長大的「老南寧」。水街是南寧百年傳統美食老街,街上承載著他太多的記憶。如今在這兒看到熟悉的身影,陳老伯倍感親切。
如何運用雕刻藝術保留邕城的歷史並展現過往零碎的記憶片段?在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過程中,以廣西藝術學院雕塑系主任石向東、副教授林海和羅啟康為主要負責人的團隊在方案設計上對邕城歷史、現狀及人文歷史進行了收集、歸納和提煉。
「你現在看到的僅僅是整個開發項目的一小部分。」石向東比劃著介紹道,這長達3.4公裡的「綠滿邕江」精品綠化示範段,從北大橋至凌鐵橋,是去年7月份啟動的。「這個項目分6個區段,主題分別為:五福臨門噴泉雕塑、飲食文化、『邕』字石雕、廣西神話傳說、冬泳軼事、南寧八景,表述了南寧從古到今的歷史發展脈絡,以及民族大融合與構建和諧社會的主旋律。」
「歡樂五象」歡快多
中秋節假期的第一天,還在做著收尾工作的五象湖公園已開始熱鬧起來。五象湖廣場的「主角」——「歡樂五象」,正以其調皮可愛的憨態迎接四面八方來客,不厭其煩地送走一批又一批與其合影的「粉絲」。「太逼真了!大象身上的每道褶皺都那麼清晰。」合影者驚嘆道。
這是繼金湖廣場城雕「五象泉」後,又一座以「五象」為題材的雕塑在邕城問世。
「金湖廣場的『五象泉』雕塑是裝飾感很強的建築式雕塑,坐落在繁華的商業區,穩重、端莊。」「歡樂五象」設計者之一、廣西藝術學院副教授林海告訴記者,他們創作的「歡樂五象」貴在靈動和與景觀的和諧統一:上部分是用抽象的金屬帶揮舞出五象嶺輪廓造型,巧妙利用其彩帶噴出水簾,映出五象嶺。下部分是用寫實手法塑造一公一母兩頭大象帶著3頭小象,憨態可掬地戲水,象鼻還可噴出水霧。整體雕塑與遠處的五象塔相呼應,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景觀藝術雕塑。
為什麼選擇「五象」題材呢?這「五象」又有什麼內涵?林海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創意:「歡樂五象」創作思路來自南寧五象嶺的傳說故事。相傳在戰國時期,秦始皇為治理南方水患,把嶺南5頭寶象趕來,以堵住山洪,永保平安。從此南寧水患減少了,「五象」成為南寧人心目中的吉祥物。這一組充滿活力的「動感五象」,象徵著家庭的和諧歡樂,讓人觀賞之餘很容易產生共鳴。
「這組『五象』雕塑採用金屬材料製作而成,用不鏽鋼製作彩帶,這不僅涉及到美學,還涉及工程力學。」林海回憶起創作的過程,感慨良多。「以亞洲大象為原型的鑄銅五象高達6米多,不鏽彩帶最高達10米,塑造起來特別艱難,安裝也頗費周折,這是我們團隊所接到的最為艱難的一項任務」。
石向東、林海及他們的團隊賦予了雕塑生命力。人們對「歡樂五象」喜愛有加,樂此不疲地與它拍照。正如著名雕塑家羅丹說:「藝術家要讓自己塑造的人物真正成為藝術品,要讓它富有生命力,活起來。沒有生命便沒有藝術。」
融入東協元素
幾名工人頂著烈日,仔細打理著新近落成的南寧國際會展中心中軸線綠化景觀中的一景——榮譽牆。不少遊人駐足觀看上面懸掛著的南寧市近年來在全國和國際上獲得的各類重大獎項。
榮譽牆旁邊是一巨臥石。「別看是一塊石頭,卻富有深意。」設計者之一鄭超介紹,這塊長6.8米的臥石,是由自然石材塑造而成,整體寓意中國與東協10國緊密團結、精誠合作的精神,石頭下面的中國古典水紋代表中國與東協10國山水相連、源遠流長的人文地理脈絡。
拾級而下,在中軸線的入口處,兩側的印章水池,鮮紅的書法篆刻吸引了人們的眼球。10個印章上刻有從第一屆到第十屆的中國-東協博覽會主題。印章造型各異,猶如一組冰磚,堅硬、扎眼、有力。
「在最初的設計過程中,多名設計師在理念、草圖、模型上進行了大量嘗試,最後靈感來自廣西書法家協會主席鄭軍健的思路:以具有中國特色的書法篆刻形式為主格調,使整體景觀古樸、大氣又不失文雅。」林海說,團隊接到這任務時,「時間短,任務重,心裡多少有些忐忑」,創作中幾易其稿,最終在第十屆中國-東協博覽會開幕前初露雛形,一座座渾身彌散著濃濃藝術氣息的雕塑成為南寧國際會展中心亮麗的風景線。
面對雕塑,市民們感慨:這組雕塑作品不僅讓我們領略了公共藝術品的魅力,也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