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大連理工大學發布情況通報,13日早7時許,化工學院一名研究生被發現在實驗室身亡。經公安部門初步調查,排除他殺,具體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可惜了,在還沒搞清楚自己到底要幹什麼之前,稀裡糊塗地結束了自己的人生。
為啥說他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因為他的敘述和行為都是前後矛盾的。你說你讀研是為了啥?因為就業形勢不好,而且你自己也說了,讀研的最終目的是公務員。你說你都有這個安排了,一天到晚和實驗結果較什麼勁呢?
既然是為了拿個高文憑去找更好的工作,那麼從開始研究生生涯開始,就應該秉承一切為了文憑,為了文憑的一切的理念。那數據能對就對,對不了就改數混過去,混不過去就找導師,哭訴威脅賄賂你看著辦,他吃什麼你就給他什麼。
本來就是去弄個文憑的,導師還沒刁難你,硬生生地變成因為實驗結果不理想而自殺,這死得太糊塗了。
另外我真的建議中國大學教育改革。除了醫學生等特殊學科,本科生畢業所有人找工作,別再拿研究生當「就業洩洪區」了。
首先,把研究生當洩洪區正造成越來嚴重的資源配置錯誤。就離譜的事情現在成了正常情況——因為工作不好找,所以讀研?那研究生是為了找工作的嗎?物理碩士轉金融,化學碩士考公務員,大多數人是這種想法,碰上一心搞科研的導師,不難受就有鬼了。你就咬咬牙把本科生全部推向社會,沒工作回家啃老——因為工作不好找讀研不就是在學校啃老?真想做研究,可以工作幾年再考,這樣讀了文憑也沒有更多的擇業優勢,可以讓研究生為真正想做研究的人準備。
還有就是,先在社會上待幾年,也有助於治治「止於至善」的毛病。老在象牙塔裡聽那些導師說要止於至善,你以為社會上所有人都那麼追求完美,然後實驗不對了就好像天塌下來一樣。是,他們這些教授是靠著追求完美走到今天的,但那哪裡是什麼人生唯一信條了?去社會上看看,哪有那麼多至善的事情,一個二個不都是得過且過,摸魚甩鍋扯皮的事多了去了,一個個活得挺好。知道了這些哪還至於因為實驗失敗自殺?爆雷爆成渣渣一樣過日子的。
自殺是指個體蓄意或自願以各種手段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多見於抑鬱症、雙相障礙、物質濫用及其它行為成癮、進食障礙、精神分裂症及人格障礙的患者中。
其中,抑鬱症患者出現自殺行為是最常見的,而雙相障礙患者自殺時,也往往處於重度抑鬱發作; 而在成癮疾病方面,如果成癮患者認為自己康復無望,走投無路,又不想拖累家人,比如網絡賭博成癮的患者在欠下巨額賭債時,也會萌發自殺的念頭。其實,這些患者往往已經由於成癮疾病而繼發了重度抑鬱症。
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現幻聽,尤其是有命令性幻聽(如命令他們自殺的時候)時,最容易出現自殺行為。雖然在這種情況下,精神分裂症患者喪失了自知力,但從客觀上也屬於廣義上的自殺行為。 近年來,明星或普通人的自殺事件時常進入公眾視野。比如今年幾位日韓藝人的自殺、國內湖大研究生殉情自殺等。這些自殺者在之前可能已經遭受過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出現了嚴重的精神心理障礙,情緒早已瀕臨崩潰。
他們的情緒長期處於壓抑、低落中,很容易陷入負性情緒所驅動的負性單向思維,甚至是災難化思維中。思維的性質與情緒往往是一致的,這是基本的心理活動規律。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遭受過心理創傷,只是與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相比,我們所遭受的心理創傷相對較少,程度較輕。
而當我們的創傷被激活,情緒不好時,腦子裡也會忍不住從負面的角度去解讀事件,容易把事態想得太糟糕、鑽牛角尖,甚至作出一些不理性的決定,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不過,健康群體的這種體驗並不頻繁,隨著情緒平復下來之後,往往就恢復理性了,思維也變得正性起來。
而有嚴重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是長期處於這種狀態,這是非常痛苦的,而且會讓他們的心理臨界點不斷降低,當他們再次遇到一些應激事件,即使這個事件在外人看來不算嚴重,但其大量相關的心理創傷很容易被激活,引發強烈的負性情緒,甚至萌發與世界決絕的去意。
所以,從客觀上來說, 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確實較差,但差的背後是有原因的,是有大量創傷的。如果我們也經歷患者所經歷的一切,可能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一樣差,我們沒有資格對別人評頭論足。
不過,大部分有嚴重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一開始對死亡還是抱著一些恐懼的,可能一邊考慮自殺的方式,但也一邊考慮自殺對身邊親友的傷害,猶豫不決。 但當他們內心的心理創傷不斷累積,感覺活著的痛苦大於死亡的恐懼時,他們便會採取自殺的行為,認為這是解決自己和他人痛苦最好的方法。 如果受到一些不良風氣、扭曲觀念的影響,或者因一些社會文化元素中的示範作用,有的青少年患者甚至認為自殺是勇敢的、很酷的行為。 網絡暢銷書《人間失格》的作者太宰治是一名雙相障礙的患者,他最後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很多看了這本書的青少年抑鬱症患者非常崇拜太宰治,認為他寫出了自己的心聲,認為他的自殺是勇敢的,令人敬佩的壯舉。 還有不少人會語帶指責地問,「他們自殺的時候,怎麼沒有考慮到父母呢?」 患者長期罹患精神心理障礙,肯定會給其家庭帶來經濟負擔和精神痛苦的,所以有部分患者認為自己的離去對家人來說也是一種解脫,家人長痛不如短痛。
再加上如果不是家中獨生子,他們會想自己逝世後,父母還可以依靠其它子女,很快便能從悲傷中走出來。 其次,也要意識到部分患者曾遭受過來自原生家庭的疊加性的心理創傷。在臨床中,我們發現很多患者都曾遭受過來自原生家庭的創傷,其父母盲目、無知的教育方式曾對他們造成過巨大傷害,這是令孩子患上精神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
所以,有部分患者對於父母、親人是冷漠的,甚至是痛恨的。他們自殺時不但不會想到父母,甚至可能會想到自殺後父母悔恨終身,有一種報仇的快感。 另外,「擴大性自殺」也應該引起重視,產後抑鬱症患者及經濟壓力大的成年男性群體最容易出現這種自殺行為。他們不願再活下去,但又擔心自己死後另一半和孩子在世間受苦,便帶著他們一起離開人世。 這雖然是一種樸素的愛,但也是一種盲目、愚昧的愛,任何人都無權剝奪他人生存的權利。
為這個同學感到惋惜,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快樂。有一種人是微笑型抑鬱,他們平時永遠給人以幽默樂觀的印象,甚至在死前的遺書裡依然保持幽默的筆觸,但是這些人受到的傷害並不會因為他的幽默樂觀而減損分毫,倒不如說他們的幽默樂觀也同樣帶給了他們傷害,他們必須時刻保持開朗活潑,因為這個世界不允許他們在人前哭泣,只有像個正常人一樣才不會給他人添麻煩。
我也是這樣的人,如果我選擇死亡,遺書裡或許也是這麼幽默樂觀,以至於不像個尋死者。抑鬱是個很難受的事,微笑抑鬱更是,比起普通抑鬱,微笑抑鬱甚至都沒有排解不良情緒的渠道,而且最令人感到抑鬱的是,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人相信你真的抑鬱,這還挺幽默的。
作為一個正在理工科讀博並且一度抑鬱過的人,我想告訴各位也正在讀博讀碩的同學,生活的意義只在於生活,而不是讀博讀碩,讀出來不見得會過的多好,讀不出來也沒差,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讓自己快樂上。在讀書和生活的過程中也許會遇到一些客觀上的困難,不管是學業還是其他,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好死不如賴活著,遇到垃圾導師,平時不需要天天泡在實驗室,用空閒的時間多去打打球,看看書,彈彈琴啥的。老師要求讓幹的與學術無關的事,完全可以不幹,老師讓加班,完全可以不去,老師不是你的老闆,拒絕老師不犯法。
有些同學就說,得罪了老師,就畢不了業了,問題是像這種給學生提不合理要求的老師,按他說的做也未必能畢了業,還不如一開始就劃清原則底線,能順利畢業的概率更大,自己也舒服。說句老實話,導師的永遠的都是那些聽話的,不惹事的學生,那些表面嗯嗯,實際啥也不幹的人,老師也管不動,看著還煩,說不準就讓他畢業了。還有些同學不好意思划水摸魚,我的看法是當老師向你提不合理要求的時候,他就已經不要臉了,在這個情況下,你要臉你就輸了。
除了老師太極品,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和老師的做事方法不匹配,比如這位大連理工的同學,其實他的導師並不是那種996選手,只是不管學生。這個時候還是要多和老師交流溝通,他不是不管你嘛,你去找他啊,他總不能閉門不見你吧,如果有一個困難超過兩周沒解決,我的建議是立刻去找老師,雖然也不一定能解決這個困難,但壓力會變小。這個同學就是因為不喜歡老師所以不經常和老師溝通,導致最後實驗出問題壓力很大。當然有些老師學術水平實在太差了,那就應該把話和老師說清楚,早點換個能畢業發論文的方向,老師水平再差論文總是能發的出的,不要不好意思承認自己不行,學生要畢業天經地義有什麼好說的。
最後奉勸各位想要讀研的同學,選導師,人品是首位考慮因素,選老師之前多去問問該老師的學生,不要光追求老師的title和行政職位。遇到好的導師,也要珍惜,好好幹活,別當混子,目前的情況下,大部分導師還是可以的,辣雞導師還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