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1-3年級,是孩子們打基礎、養成良好習慣的階段。在此期間,家長們一定也與孩子就學習的方式方法、節拍、時間進行了良好的磨合。到了4年級,將進入邏輯性、思維性學習階段。這個時候家長更應按教學內容加以輔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分享小學數學第二學段的課程標準,望對家長有所借鑑。
第二學段( 4~ 6 年級)
一、數與代數
(一)數的認識
1. 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萬以上的數,了解十進位計數法,會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2. 結合現實情境感受大數的意義,並能進行估計。
例如:如果一個人的壽命是 76 歲,這個人一生的心跳大約有多少次?光速大約是 30 萬千米 / 秒,光從太陽到達地球大約需要多長時間?如果把 100 萬張紙疊加起來,會有珠穆朗瑪峰那麼高嗎?
3. 會運用數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徵,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某學校為學生編號,設定末尾用 1 表示男生,用 2 表示女生,例如, 200903321 表示「 2009 年入學的三班的 32 號同學,該同學是男生」。那麼, 201004302 表示什麼
4. 知道 2 ,3,5 的倍數的特徵,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 1~100 的自然數中,能找出 10 以內自然數的所有倍數,能找出 10 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5. 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在 1~100 的自然數中, 能找出一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能找出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6. 了解自然數、整數、奇數、偶數、質(素)數和合數。
7.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和分數的意義,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進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的轉化(不包括將循環小數化為分數)。
8. 能比較小數的大小和分數的大小。
例如:說明 , 0.25、 和 25% 的含義。
9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二)數的運算
1 .能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
2 .認識中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
3 .探索並了解運算律(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會應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4 .在具體運算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加與減、乘與除的互逆關係。
5 .能分別進行簡單的小數和分數 (不含帶分數) 的加、減、乘、除運算及混合運算 (以兩步為主, 不超過三步) 。
6 .能解決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7. 在具體情境中,了解常見的數量關係:總價 =單價×數量、路程 =速度×時間,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8 .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並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9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例如:李阿姨去商店購物,帶了 100 元,她買了兩袋面,每袋 30.4 元,又買了一塊牛肉,用了 19.4 元,她還想買一條魚,大一些的每條 25.2 元,小一些的的每條 15.8 元。請幫助李阿姨估算一下,她帶的錢夠不夠買小魚?能不能買大魚?
10.能藉助計算器進行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簡單的規律。
例如:利用計算器計算 15×15,25×25,…, 95×95,並探索規律。
(三)式與方程
1 .在具體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數。
2 .結合簡單的實際情境,了解等量關係,並能用字母表示。
3. 能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如 3x +2 = 5 , 2 x - x=3 ),了解方程的作用。
4 .了解等式的性質,能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四)正比例、反比例
1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義,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2 .通過具體情境,認識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3 .會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圖,並會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4 .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關係量的實例,並進行交流。
(五)探索規律
探索給定情境中隱含的規律或變化趨勢。
例如:聯歡會上,小明按照 3 個紅氣球、 2 個黃氣球、 1 個綠氣球的順序把氣球串起來裝飾教室。你知道第 16個氣球是什麼顏色嗎?
二、圖形與幾何
(一)圖形的認識
1 .結合實例了解線段、射線和直線。
2 .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3 .知道平角與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之間的大小關係。
4 .結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關係。
5 .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和圓,知道扇形,會用圓規畫圓。
6 .認識三角形,通過觀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 180 °。
7 .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8 .能辨認從不同方向(前面、側面、上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圖。
9 .通過觀察、操作,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展開圖。
(二)測量
1 .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能畫指定度數的角,會用三角尺畫 30 °,45 °,60 °,90 °角。
2 .探索並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 .知道面積單位:
4 .通過操作,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為定值,掌握圓的周長公式;探索並掌握圓的面積公式,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 .會用方格紙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6 .通過實例了解體積(包括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能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7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以及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8 .體驗某些實物(如土豆等)體積的測量方法。
(三)圖形的運動
1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
方格紙上補全一個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2 .通過觀察、操作等,在方格紙上認識圖形的平移與旋轉,能在方格紙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將簡單圖形平移,會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 90 °。
3 .能利用方格紙按一定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4 .能從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角度欣賞生活中的圖案,並運用它們在方格紙上設計簡單的圖案。
(四)圖形與位置
1 .了解比例尺;在具體情境中,會按給定的比例進行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換算。
2 .能根據物體相對於參照點的方向和距離確定其位置。
3 .會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4 .在具體情境中, 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 (限於正整數) 表示位置, 知道數對與方格紙上點的對應 。
三、統計與概率
(一)簡單數據統計過程
1 .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可使用計算器)。
2 .會根據實際問題設計簡單的調查表,能選擇適當的方法(如調查、試驗、測量)收集數據。
3 .認識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直觀且有效地表示數據。
4 .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實際意義。
5 .能從報紙雜誌、電視等媒體中,有意識地獲得一些數據信息,並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
6 .能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並能進行交流。
(二)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
1 . 在具體情境中, 通過實例感受簡單的隨機現象; 能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
2 .通過試驗、遊戲等活動,感受隨機現象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的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並能進行交流。
四、綜合與實踐
1. 經歷有目的、有設計、有步驟、有合作的實踐活動。
2 .結合實際情境,體驗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3 .在給定目標下,感受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設計思路、制定簡單的方案解決問題的過程。
4. 通過應用和反思,進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識和方法,了解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繫,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通過以上課程及例題,家長不難發現,即使您學歷很高,但是遇到一些例題、算式的時候也要好好想一會,如果您不提前準備,待孩子想要尋求指導的時候,真的是來不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