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擔憂
該交幼兒園下半年的學費了,家長們在群裡討論下學期還要不要讓孩子上幼兒園。
有的家長直接說我們不上。準備上學前班。讓孩子提前適應一下上學的節奏;提前掌握一些知識,到一年級不至於跟不上。
有的家長聽完附和說:我也有此打算。我家老大當時沒上學前班,可把我難為壞了。現在小學老師講一遍都過了,才不管你學會學不會呢。
有的家長說:學前班教室那麼小,把孩子圈到一個屋子裡,看著怪可憐的。聽說國家不建議提前學小學知識。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普遍現象
雖然有些家長對學前班還有些疑慮。但還是會把孩子送過去,為啥?
1 被嚇住了:上小學後孩子跟不上,自己輔導作業難,那可如何是好?2 大多數都上,隨大流,上吧。況且學前班比幼兒園便宜得多呢。
所以,學前班遍地開花。他們的招生人員會告訴家長,不上孩子跟不上,將來麻煩大了。上過的家長也會現身說法:自己的孩子上了學前班,前兩年好多了。
於是,有80%左右的幼兒會在上小學的前一年或半年進入學前班學習。
到底該不該上?小編覺得不該上。理由如下。
跟上國家的步伐,思考一下國家為何禁止。
有一個針對學齡前兒童的科學實驗。
這個實驗研究的是過早進行知識學習和等孩子準備好後,再進行知識性學習對兒童的影響。研究發現過早進行知識學習會傷害孩子的大腦。雖然可能早期學習了一些知識,但是對大腦的傷害是不可逆的。會給孩子今後的學習產生障礙。這些孩子要麼在3、4年級被反超;要麼在初中跟不上。
另外,孩子提前學,對知識沒了興趣,上課走神不專心,不利於小學階段學習習慣的養成。
所以,國家禁止,是從長遠考慮。
孩子的確存在初入小學,學習困難的情形。該如何應對?
先說「為什麼初入小學,學習困難」
這要從人的發展規律說起。
我們人類社會飛速發展也就工業革命後近一百多年的時間。人類發明文字才幾千年。在人類演化的漫漫長河中,是沒有書本學習的。
人類都是在日常的活動中學習。那時候剛出生的人類嬰兒通過觀察模仿父母、部族的人,通過實地練習來學習。經過漫長的演化,人類已經習慣了這種學習方式,而且這種學習方式還被演化刻到了基因裡。孩子天生喜歡學習,只不過是這種形式的學習。
而文字、數學等屬於符號系統,比較抽象。這種學習形式不是大腦的自動系統,需要經過訓練。學齡前孩子的大腦還沒發展到那個程度,還在活動中學習。突然轉到符號系統的學習,大腦會有點兒接不上,需要時間來適應。
所以,剛開始會比較困難。大人覺得特別簡單的事情,對孩子的大腦來說,真不簡單。
不上學前班,家長可以這樣來幫助孩子
為了幫孩子實現自然過度。家長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加入一些符號學習。
比如讀繪本:繪本呢,也是符號系統。有畫又有字,當孩子看畫的時候,又有語言輸入。繪本上的字也能讓孩子有符號的概念。如果家長進行指讀的話,孩子還能自然認識許多字。
也可以讓孩子畫畫,試著把自己腦子中想的表達出來。這屬於運用符號思維。
在生活中自然幫孩子認字,念一念廣告牌,車牌,飯店名字等。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能認很多字。
當孩子大腦有了這些概念,會慢慢進行轉換。在小學適應得更快。
孩子頭兩年可能真的很吃力。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每個人的發展都是不同的。給予時間,孩子在語言學習上會趕上來的。小學階段主要是習慣培養,而非知識掌握。只要孩子積極樂觀,你都應該感到高興。
就怕,家長吵吵嚷嚷,這樣孩子把更多的精力都用來跟你鬥爭了。哪來精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