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為何成"反疫苗"重災區?家長:靠感染獲得免疫力

2020-12-22 網易新聞

(原標題:有著良好醫療水平的歐洲,為何成為「反疫苗」重災區?)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打疫苗還是不打,對英國人來說,也是一個問題。一些英國家庭寧可搞一個「水痘派對」,也不讓孩子打水痘疫苗。每當9月來臨,很多歐洲國家的孩子也會走進幼兒園、走進小學,但讓很多義大利家長困惑的是,去年入園入學時還要出示的接種疫苗證書今年「說取消就取消了」。在這些「怪」現象的背後,是英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規模日漸擴大的「反疫苗運動」以及令人觸目驚心的病情報告。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8月20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歐洲有4.1萬餘名兒童及成人感染麻疹,至少37人死亡,創2010年以來的新高。醫療水平和醫療福利都有著良好口碑的歐洲,怎麼突然成了全球「反疫苗」的重災區?在國民健康與民眾焦慮、在科學進步與網絡傳言之間,圍繞著該不該打疫苗的爭論,政府、疫苗生產商、衛生機構、醫生、媒體等都該扮演什麼角色呢?


意新政府推翻疫苗強制接種法

義大利前屆政府2017年8月出臺強制兒童接種疫苗的法案,要求適齡兒童入公立幼兒園時,家長必須提供孩子接種過10種常規疫苗的證明,其中包括麻疹、破傷風和脊髓灰質炎疫苗。家長如果拒絕給孩子接種相關疫苗,幼兒園有權不予接收其子女,同時,家長還會因此被罰款500至1000歐元。

讓很多義大利人沒想到的是,今年6月義大利新政府上臺後不久,就提出疫苗法修正案,涉及取消強制學齡兒童接種疫苗的內容。據了解,相關法案已於近日獲得義大利眾議院批准。義大利副總理兼內政部長薩爾維尼表示:「疫苗法規定的強制性疫苗,在某些情況下不僅沒有作用,而且注射還具有一定危險性。」孩子就讀於羅馬某知名連鎖私立幼兒園的米歇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她明顯感受到幼兒園對疫苗態度的轉變。米歇爾說:「我大女兒一年前入園時,幼兒園要求我們必須提供疫苗接種證書,但我小兒子最近入園時,規則手冊中已刪除該條文。」

「出臺這樣的法規太不負責任,將使義大利倒退回中世紀」「太可怕了,我不敢想像孩子們處於怎樣的危險中」「反疫苗者等同於殺人」……在社交網絡上,充斥著很多義大利人的擔憂。同樣,一些學校也擔心,未接受疫苗接種的學生會傳染他人,給校園帶來健康隱患。目前,義大利衛生部已接到30萬民眾籤名抗議,要求政府保留疫苗法案強制措施條款,確保在校學生和兒童的健康安全。

義大利比薩大學教授皮耶爾·洛帕克不支持修改疫苗接種法案,他認為,疫苗與自閉症等疾病是否有關係尚未得到科學驗證。皮耶爾說:「事實上,據我們觀察,義大利真正反對疫苗的群體並不是主流,只有一小部分人群是堅定的疫苗反對主義者。但這部分人有很強的話語權,在社交媒體上非常活躍,他們的言論改變了許多父母的態度。」佛羅倫斯大學健康教授保羅·博南尼也表示,他反對日漸強勁的「反疫苗運動」。義大利地區聯合會衛生協調員安東尼·賽塔表示:「疫苗修正案是倒退。疫苗不是官僚主義,而是預防疾病最好的方法。」全職媽媽麥蒂的兒子已經半歲,她很困惑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該不該打疫苗的爭論讓我很困惑。我還是會選擇相信醫生的建議。」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2017年,歐洲至少有35人死於麻疹,97名美國兒童死於流感。該報健康領域記者安德魯·傑克稱,一度受到控制的傳染病現在正在造成不必要的死亡和傷害,特別是在美國、東歐和南歐。近年來,義大利麻疹病例明顯增加。歐洲疾病和防控中心的數據顯示,2017年義大利爆發5000多例麻疹病例,其中4人死亡。義大利佔歐洲麻疹病人總數的34%,數量在歐洲僅次於羅馬尼亞。義大利兩歲兒童接種麻疹疫苗的比例約為87%,遠低於世衛組織要求的95%的比例。

義大利米蘭聖拉斐爾生命健康大學微生物病毒學教授羅伯特·布裡奧尼說,義大利的麻疹免疫覆蓋率和納米比亞持平,甚至低於另一個非洲國家加納,義大利人感染麻疹的風險較高。布裡奧尼表示,沒有接種疫苗的兒童會危及學校裡其他孩子的健康。

英國《經濟學人》網站及美國《時代》周刊網站等多家媒體認為,義大利麻疹患者大幅度增加與意反疫苗運動有關。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的數據顯示,在義大利,有20.64%的家長認為疫苗是不安全的。還有一些義大利科學家認為,強制為低齡兒童注射疫苗有害。他們擔心疫苗接種可引發自閉症、免疫力低下。2012年,有一位義大利家長提出孩子因接種MMR疫苗(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而患上自閉症,隨即提起訴訟,並獲得賠償。該訴訟案加深了義大利人對疫苗的信任危機,甚至還出現專門的反疫苗接種組織。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相關評論說,除懷疑疫苗本身會引發其他疾病以外,許多義大利民眾反疫苗,還與對義大利官方和相關組織機構普遍缺乏信任有關。羅馬國際社會科學自由大學政治學教授喬瓦尼·奧西納稱:「如果要求必須接種疫苗,家長不會考慮醫生是否專業,反而會懷疑醫生可能吃了醫藥公司的回扣。」

1/4法國人對疫苗持懷疑態度

「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朋友今年7月問我,是否應允許她女兒在學校接種HPV疫苗來預防子宮頸癌?打疫苗是否有什麼副作用?」《金融時報》健康領域記者安德魯·傑克稱,這位母親的疑慮正是歐洲人對兒童是否應該接種疫苗長期感到焦慮的一個縮影。

「醫生又建議打哪些疫苗,你家有沒有打啊?」「打完以後會有什麼反應?」「疫苗裡是否有重金屬,會不會對兒童致病啊?」在法國,幾位帶小孩的媽媽聚在一起時,打不打疫苗是個避不開的話題。絕大多數媽媽贊同只打必需的疫苗,也就是法國政府強制規定的。

在法國的社交媒體上,也有很多「反疫苗論」,有的是出於擔心製造和保存疫苗使用的添加劑會對人體健康有害。蒙彼利埃醫學院名譽教授、腫瘤學家亨利·喬伊斯最近發起籤署一份請願書,內容就是懇求政府要求藥商生產不含鋁佐劑的百白破疫苗,目前已有110多萬法國人在線籤名。喬伊斯說:「我不是針對疫苗,我是反對疫苗的濫用和泛化。」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歐洲麻疹感染人數近2.4萬人,2016年為5000多人。2017年,法國出現多例兒童死於麻疹的病例。目前法國的麻疹疫苗覆蓋率還不到80%。據2016年法國公共衛生部門的一項調查,約1/4的法國人對接種疫苗持懷疑態度。約13%接受調查兒童家庭表示如果白喉、破傷風、脊髓灰質炎疫苗不是強制接種的話,他們不會考慮讓孩子接種。法國是世界上公認的醫療服務和醫療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但在法國社會學家喬思林·勞德看來:「如果說法國是世界上對接種疫苗最沒有信心的國家,那是由於一些特別的原因積累所致,其中包括美蒂拓(Mediator)減肥藥致人死亡事件和替代醫學的興起。」

麻疹病情的捲土重來和民眾的「反疫苗」情緒已引起法國政府的重視。法國健康資訊網站「為何求醫」認為,接種疫苗是人類對抗傳染病最有效的公共健康舉措。根據法國的新法令,2018年1月1日起出生的嬰兒必須接種的疫苗將從此前的3種增加到11種。如果不接種疫苗,將無法入託、入學,以避免給其他孩子帶來疾病風險。法國公共衛生部門提醒說,只有高免疫覆蓋率才能產生群體免疫力,從而消除某些疾病。法國媒體報導,強制接種的11種疫苗均有高效作用,可以在90%的情況下保護兒童免受疾病和不良反應侵害。此前,有200名法國醫生聯名支持衛生部門的這項強制令。

英國竟讓孩子開「水痘派對」

初來英國,《環球時報》記者聽說有的英國家庭在孩子出水痘後,會邀請朋友家的同齡孩子來家裡玩,一起開「水痘派對」,讓那些沒出過水痘的小朋友早點在同一時期出掉水痘。在這種奇怪的社會現象背後,是英國社會圍繞水痘疫苗打還是不打的長期爭論。一些英國家長的理由是,水痘疫苗是否會增加成年時帶狀皰疹的發病率仍無定論,因此拒絕給孩子接種。

英國布里斯托皇家兒童醫院兒科傳染病顧問亞當芬恩教授認為,「事實上,父母能保護孩子免受水痘幹擾,這是一種完全可預防的疾病,但孩子卻被一些家長給『挾持』了。」在英國,出水痘的一兩個星期中,孩子是不能上學的,因此父母不得不想辦法照顧他們,無形中增加了家庭負擔。

目前,水痘疫苗沒有納入英國國家醫療健康系統的接種體系,民眾可自願到私立醫院打。2010年,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JCVI)在研究是否該向所有英國兒童提供水痘疫苗後給出的結論是:反對。英國公共衛生部免疫接種主任瑪麗·拉姆齊博士表示:「JCVI考慮到接種水痘疫苗對水痘和帶狀皰疹的影響,結論是給兒童接種不符合成本效益。」

在英國皇家兒科和兒童健康學院的免疫專家大衛·艾利曼博士看來,有時惠及全民的公共健康計劃會因為一次事故遭到嚴重打擊,讓疫苗成了「替罪羊」。1998年2月,英國皇家自由醫院的醫生安德魯·維克菲爾德在學術期刊《柳葉刀》上刊登了一篇談MMR疫苗可能和自閉症有關的文章。英國一些小報也以聳人聽聞的標題來做報導,導致一些家長拒絕帶孩子前往診所接種——由於倫理和自由權利方面的考慮,英國並沒有強制接種一說。後來證明維克菲爾德及其研究團隊在研究倫理上有巨大漏洞,英國醫學總會2010年將他的那篇文章從《柳葉刀》上完全撤稿,並裁定其「不誠實、不負責任」。然而,就在專家們大量發表文章否定MMR和自閉症有聯繫的這些年,MMR疫苗接種率還是一路跌至谷底。據英國公共衛生部統計,英格蘭每年約有2.4萬名兒童未接種三種傳染病疫苗,其中一些家長因害怕潛在的副作用危險而選擇不接種。

大衛·艾利曼認為維克菲爾德給整個社會帶來的危害非常大,「很遺憾的是,我認為我們還不能說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這些疾病已成為歷史。因為疫苗的缺失,直接的後果就是感染率的上升」。他認為,水痘疫苗日後肯定也會納入英國全民免疫體系,但不幸的是,「在MMR接種率恢復到其所需要水平前,我們還沒有為是否加入水痘疫苗的辯論做好準備。當務之急是必須贏得MMR 的普及接種率」。

「規定打的疫苗就該打」

一位旅居巴黎的英國媽媽有一個3歲和一個兩個月大的孩子,分別出生在英國和法國,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疫苗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是否接種我都是按照疾病風險測試來評定的。風險太大的就讓孩子乖乖打疫苗,風險小的吃點苦頭就過去啦。比如水痘疫苗,我就不考慮給孩子打。」

談及這位英國媽媽的說法,北京友誼醫院熱帶病研究所主任醫師紀愛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很多歐洲人認為,水痘這個病本身不致命,也不會引起太多問題,孩子「受點罪,得點很輕微的感染,同時又通過輕微的感染獲得免疫力」,這個說法也是對的。但她強調,從全球角度來講,如果每個人都持這樣的想法,就可能造成大規模的疾病傳播,畢竟水痘的傳染性比較強。紀愛萍說,如果這種風氣傳開來,大家都站在個體角度上去評估,我們就不能評估世界性的風險,疾病就會流行開來。她建議,國家規定打的疫苗,還是應該選擇讓孩子打。這些疫苗使用很多年,已被證明能有效防治相關疾病。

武漢大學醫學病毒學研究所所長、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楊佔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麻疹是被世衛組織列為三種要消滅的病毒(天花、脊髓灰質炎、麻疹)之一。通過打麻疹疫苗,人類在過去一段時間取得比較好的免疫效果,部分歐洲民眾可能是因為知道這個病已不常見,現在再被要求去接種時會產生反感情緒。楊佔秋認為,關於疫苗的很多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很多人還處於一種一知半解的狀態,如果再趕上有關疫苗的負面消息,民眾就會對疫苗產生牴觸心理。他認為,歐洲「反疫苗運動」的後果是很可怕的。從政府角度講,應在疫苗的生產過程中加強監管。對媒體來講,應加強宣傳疫苗接種的意義,呼籲大家按照科學的方法接種疫苗,強化只有接種才能有效預防疾病發生的概念。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責任編輯:錢珏曉_NBJ10675

相關焦點

  • 病毒多久會感染整個歐洲?
    如今,新冠肺炎正在全世界蔓延,歐洲成為重災區。我們似乎正面臨著10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傳染病全球大流行。3月12日,英國召開緊急內閣會議,英國首相詹森說:英國不會採取停課、取消大型集會等方法來應對病毒,但每一個英國人都要做好失去親人的準備。英國首席科學家派屈克也說:也許新冠肺炎會感染英國60%的人口,才能讓英國人獲得群體免疫。
  • 全球麻疹疫情重燃:受傷的孩子與反疫苗的大人
    圖片來源:Vox能夠保護他們的是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當群體中有大量個體對某一傳染病免疫,或易感個體很少時,傳染病在個體之間的感染鏈便會中斷,沒有免疫力的個體將因此受到保護。不同傳染病群體免疫的接種率門檻各有差異,從75%到95%不等。由於麻疹病毒的傳染性極強,因此只有疫苗接種覆蓋率達到90%至95%才能有效防止其擴散。
  • 疫苗和反疫苗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疫苗上市了!」「疫苗臨床結果出來了!」之類的。不過偶爾,也能看到幾個「反疫苗」的聲音。說起「反疫苗」這事兒,倒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並且老有歷史了,從幾百年前疫苗誕生開始到現在就從沒停止過。這篇文章一出,再加部分媒體渲染,嚯,好傢夥,幾乎就是對疫苗的降維打擊。為了不得自閉症,家長們紛紛拒絕給孩子接種麻腮風疫苗。英國麻腮風疫苗免疫覆蓋率從 1995~1996 的 92% 驟降至 2003~2004 的 80%,有些地區甚至下降到了 58% 。
  • 研究稱麻疹疫苗不會導致自閉症 呼籲家長及時接種
    公共衛生部門認為這一情況與麻疹疫苗接種數量下降有關。由於很多家長擔憂疫苗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副作用,因此拒絕接種。然而,最新的一項大型研究顯示,麻疹疫苗並不會導致家長所擔憂的自閉症發生。1998年,英國的安德魯韋克菲爾德(Andrew Wakefield)醫生發表了一項名為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風疹(MMR)疫苗的自閉症研究報告。
  • 反疫苗帶來的「疫苗猶豫」,危害究竟有多大?
    「疫苗臨床結果出來了!」之類的。不過偶爾,也能看到幾個「反疫苗」的聲音。說起「反疫苗」這事兒,倒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並且老有歷史了,從幾百年前疫苗誕生開始到現在就從沒停止過。人類的第一支疫苗,是 1796 年研發出的,用來抵禦天花的牛痘疫苗。
  • 康復後就有免疫力防止第二次感染?
    新冠肺炎疫苗有預防效果嗎?從長遠來看,我們如何預防新冠病毒呢?其實,最核心的問題還是人體免疫力的問題,但就在這方面我們恰恰了解得不多。你如何能獲得新冠免疫?我們的免疫系統是抵抗感染的一道防線。免疫系統的記憶力跟人的記憶力相似,它可能對有些感染記憶猶新,但也會忘記另外一些感染。例如,麻疹,通常患過一次後可獲得終身免疫。但人體的免疫系統會遺忘許多其他病毒,例如兒童會在一個冬季多次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
  • 水痘冬季高發兒童可接種疫苗 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思明區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提醒,易感人群和特殊人群需要接種水痘疫苗。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全身性丘疹、水皰、結痂為特徵,多見於兒童,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水痘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或是通過接觸被汙染的用具傳播。2-10歲的兒童較容易發病,家長要注意儘量少帶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風不暢的地方。
  • 歐美再次掀起"反疫苗"風潮 誰在推波助瀾?
    100多年前,「反疫苗運動」在歐洲爆發,英國萊斯特城見證了10萬人大遊行,有人甚至抬著孩子的棺材行進,上面寫著「疫苗的另一個受害者」。如今,反疫苗風潮再次興起。
  • 美多地暴發麻疹疫情 輿論:都是「反疫苗運動」惹的禍
    推波助瀾,「反疫苗運動」難辭其咎CDC認為,美國的麻疹疫情與從以色列、烏克蘭和菲律賓等國來美旅客有關,這些國家正在暴發大規模麻疹疫情。而對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來說,麻疹疫情的暴發則要歸咎於人們的錯誤認知。一場愈演愈烈的「反疫苗運動」,讓越來越多的人將守衛自己健康的疫苗拒之門外。
  • 流感疫苗多久打一次?每年接種才能持續獲得免疫力
    每年接種才能持續獲得免疫力 澎湃新聞記者 許珈 2016-11-26 12:55 來源:澎湃新聞
  • H1NI 疫苗提供的免疫力為期兩年
    基本的流行病學理論對該爆發模式的解釋是:經過第一波的感染後,人們已建立了一定的免疫力,阻止病毒H1N1繼續爆發。但是,當免疫力在兩年後減弱,在2013年便再次有大批人士受感染。「不出現繼而復發」這模式在歐洲和東亞國家,包括英國、中國均有出現。然而,這種模式在北美地區卻不一樣,取而代之的是H1N1的持續性爆發,而並非隔年爆發。何博士說:「由於普遍相信國際航班令所有已發展的國家緊密聯繫,歐洲與北美地區有著不同的爆發模式,實在令人訝異。」研究人員估計這與不同的疫苗接種政策有關。
  • 數讀疫苗認知「缺陷」:女性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應獲得疫苗保護
    「在整個人的生命周期內,都應該保持對疾病預防的關注,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疫苗不僅僅是用於對小孩子的保護,成年人特別是因為年齡增加而免疫力下降的中老年人也應該得到保護。「GSK疫苗醫學部負責人唐海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唐海文指出,大眾對於新的未知疾病的恐懼似乎要遠大於習以為常的疾病的危害。
  • 麻疹捲土重來,反疫苗運動為禍不淺
    反疫苗浪潮的興起在疫苗有效消滅或大幅度減少多種傳染病傳播的同時,也消滅或減少了這一代人對那些傳染病的恐怖記憶。這樣的後果就是,隨著記憶的喪失,反智主義的興起,在公共衛生管理高效的歐洲和北美地區,逐漸分化出一個反對疫苗的群體。
  • 環球社會|「反疫苗」浪潮害人不淺 麻疹捲土重來
    在廣泛接種麻疹疫苗之前,平均每兩到三年發作一次的麻疹疫情令不少人徘徊於鬼門關前,每年約有260人因為這種傳染病喪命。而幼兒和孕婦是最容易受感染的人群,他們即便是活了下來,也可能失明、聽力下降,或是終身殘疾。
  • 提高免疫力不能靠「藥」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俞榮 通訊員楊梅)孩子抵抗力強,就能夠更好地抵禦各種病菌的侵襲,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為了讓寶寶少生病,很多父母會讓寶寶吃提高免疫力的藥物。但靠「藥」提高免疫力並不可取,還有可能給孩子身體造成負擔。
  • 為何兒童水痘疫苗從打一針改為兩針?
    近日,廣東省衛計委下發通知,今後全省兒童水痘疫苗預防接種方案由原來的「一針」改為「兩針」,由家長自願自費給兒童接種。不少家長已經接到由學校代發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通知,通知中稱4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在學校集中補打第二針水痘疫苗。
  • 免疫力為何如此重要?看看張文宏怎麼說
    有人說,在研發出有效疫苗和藥物前,免疫力是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的唯一「武器」。在公共衛生事件面前,免疫力為何如此重要?新發傳染病通常有一個特點,即身體沒有針對性的抗體。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有人提出了「群體免疫」策略。群體免疫是指某個人群集體對傳染病的抵抗力,但前提是此類人群先感染上病毒,這種做法的代價太高。
  • 益生菌提高寶寶免疫力?降低呼吸道感染?這些真相家長要知道
    疫情當下,一時間大家「談病毒色變」,家長也是使用渾身解數來給孩子提高免疫力。然而,初春也是寶寶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真是讓家長十分揪心。在衛生廳發布的第四版中指出: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繼發性細菌感染。
  • 為什麼一些歐洲人如此反對接種疫苗?
    實際上,「反疫苗運動」(Anti-Vax Movement)已在一些歐洲國家中蔚然成風。據2016年法國公共衛生部門的調查,約25%的法國人對接種疫苗持懷疑態度。約13%接受調查的兒童家庭表示如果白喉、破傷風、脊髓灰質炎疫苗不是強制接種的話,他們不會考慮讓孩子接種。 英國人對於是否接種水痘疫苗有著持久的爭論。
  • 提醒 | 輪狀病毒感染進入高發季,專家:接種疫苗
    ↓↓↓秋季是輪狀病毒的高發期,家中有嬰幼兒的家長一定要注意家中衛生,關注孩子日常動態。在我國,G1、G2、G3、G4和G9為常見的輪狀病毒病毒株,每年輪狀輪狀病毒感染的患兒約1700萬,而在5歲以下兒童中,超過1/3的腹瀉是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