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提出的「群體免疫」靠譜嗎?病毒多久會感染整個歐洲?

2020-12-20 騰訊網

如今,新冠肺炎正在全世界蔓延,歐洲成為重災區。我們似乎正面臨著10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傳染病全球大流行。3月12日,英國召開緊急內閣會議,英國首相詹森說:英國不會採取停課、取消大型集會等方法來應對病毒,但每一個英國人都要做好失去親人的準備。

英國首席科學家派屈克也說:也許新冠肺炎會感染英國60%的人口,才能讓英國人獲得群體免疫。那麼,群體免疫究竟是什麼?英國的這種措施能奏效嗎?點開李永樂老師的科普視頻,和小會君一起了解下

01

基本傳染數R0

在流行病學中,有各種各樣的數學模型來解釋病毒的傳播。為了讓大家理解群體免疫,我們首先來講講最簡單的病毒傳播模型。這涉及到基本傳染數R0和世代間隔T兩個概念。

為了衡量病毒的傳染力,流行病學家設計了基本傳染數R0的概念。它是指:如果不對傳染病做任何控制,每個感染者平均會將病毒傳染給幾個人。例如R0=0.5,就表示每個感染者平均會感染0.5個人,這0.5個人又會把病毒傳染給0.25個人…如果R0=2,就表示每個感染者平均會感染2個人,這2個人又會傳染給4個人… 基本傳染數是病毒傳播的關鍵要素,劃分為三個檔次:

R0

病毒會逐漸消失。這是因為每次發生感染時,下一代的感染者人數都比上一代少,於是病毒最終會消失,不會成為流行病。

R0=1

病毒會成為地方流行病。這是因為下一代的感染者和上一代的人數幾乎一樣多,隨著患者的痊癒和病毒的繼續傳播,感染者人數既不會變多也不會變少。例如水痘就是英國的地方性流行病。

R0>1

病毒會成為流行病。這是因為每個感染者都會把病毒傳染給更多的人,造成感染者越來越多。理論上講,這樣的病毒或早或晚,一定會感染全世界的每一個人。

除了少數傳染病會轉化成慢性病以外,多數感染者都只有兩種可能:死亡或者免疫。如果患者患病後痊癒了,免疫系統就會記住這種病毒,下次病毒再來的時候,免疫系統就會立刻行動起來消滅病毒,這時候我們就說這個人已經對病毒免疫了。

各種傳染病的基本傳染數

顯然,基本傳染數越大,病毒的傳染能力越強。最厲害的傳染病是麻疹,它的基本傳染數在12到18之間,白喉在6到7之間。新冠病毒是一種新型病毒,科學家們估計它的基本傳染數在3左右。

02

世代間隔T

除了用基本傳染數衡量病毒的感染能力,我們還需要用世代間隔來衡量病毒感染的快慢。例如一個病毒的R0=3,那麼上一代的感染者是花了1天、1個月還是一年傳染給下一代的3個感染者?這顯然是有所不同的。世代間隔越小,病毒傳播的就越快。

我們以新冠病毒為例:從患者被感染,到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這段時間稱為潛伏期。潛伏期有長有短,最短有3天,最長有20多天,有專家指出平均潛伏期在8天左右。在潛伏期內,雖然患者沒有症狀,但是依然具有感染力,可以感染下一代患者。

潛伏期和世代間隔

如果有一個患者A,他在感染期內感染了患者B,那麼A和B就會相繼發病。我們把兩代患者發病的平均時間間隔叫做世代間隔,它就代表了上一代感染者傳染給下一代所花費的時間。有專家研究得出:新冠病毒的世代間隔大約在4天左右。

03

病毒多久會徵服歐洲?

無論是基本傳染數還是世代間隔,都是在完全不對病毒進行控制的條件下估計出的。如果我們採用中國這樣嚴厲的隔離檢測措施,傳染數就會下降,世代間隔就會拉長。不過,在今年年初中國開始全民抗疫的時候,許多國家並沒有對這種疾病有足夠的重視,例如1月24日,歐洲出現了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歐洲各國卻沒有採取足夠的措施遏制病毒的蔓延。我們不妨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假如不做任何管控,病毒多久會徵服整個歐洲呢?

最初只有1名病人,我們稱他為0號病人,他會感染3個病人,稱為第一代感染者,然後第一代感染者又會把病毒感染給第二代的9名感染者… 我們把n代感染者都加起來,就是總感染人數:

歐洲一共有7.4億人,我們通過計算就能得到病毒需要感染的代數:

每一代需要4天的時間,這樣一共需要的時間是

從1月24日開始,如果不加控制,到4月10日左右,新冠病毒將感染每一個歐洲人,無一倖免。

面對這種病毒,英國政府表示:我們既沒有藥物,也沒有疫苗,別無他法。也許我們只能讓病毒感染大部分的人,當這些人痊癒後,就會獲得免疫力,從而切斷病毒的傳播,這就叫做群體免疫。

04

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這個概念早在一百年前就被人提出了。醫生們發現:當一個地區裡大部分的人都感染過一種疾病後,這種疾病給的傳播就會被延緩。我們用數學模型解釋一下:

設有一個基本傳染數是R0的病毒在一個人群中傳播,在某個時刻,已經有P的比例的人因為感染過某種疾病而具有了免疫力,餘下的人沒有感染過這種疾病,不具有免疫力。

免疫和不免疫的人群比例

此後,病毒只能在那些不具有免疫力的人群中傳播,所以1個感染者不再能感染R0個人了,而是只能感染R0(1-P)個人。如果這個數字比1還要小,那麼傳染病最終就會消失,這就叫做群體免疫。群體免疫的條件是:

可見:基本傳染數越高的病毒,就需要更多的人具有免疫力,才能獲得群體免疫。對於新冠肺炎來講,R0=3,所以只有P>66.7%時,即2/3以上的人群具有免疫力,群體免疫才能生效。在此時,感染者會被免疫者包圍隔離,也能同時保護那些未免疫者。

群體免疫

不過,英國有6600萬人口,按照66.7%的感染比例,要達到群體免疫,至少要感染4400萬人。中國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大約4%,義大利大約7%,即便假設英國具有世界上最頂尖的醫療條件,死亡率僅為1%,也會造成44萬人死亡。相比來講,2018年英國全年死亡人口也只有63萬,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軍隊和平民死亡人數之和也只有45萬。

05

群體免疫能奏效嗎?

英國一些科學家說:要消滅新冠病毒,只有兩種方法:第一,消滅每一個病毒。第二,讓多數人感染,實現群體免疫。因為如果採用嚴格的措施——例如封城來控制病毒流行,那麼解封之後病毒還是會擴散,而且以後,病毒就會像流感一樣每年都來一次。

反對者認為:沒有理由認為新冠病毒會成為季節性流感,就好像SARS病毒在2003年之後就銷聲匿跡了。而且,病毒存在變異的可能,如果英國真的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群體免疫了,當病毒變異免疫失靈後,難道我們還要再來一次嗎?

那麼,歷史上究竟有沒有一種病毒依靠群體消失呢?我們不妨來談談麻疹。

麻疹

麻疹是一種感染能力非常強的傳染病,它以人為唯一寄主。感染麻疹後,一部分人會引發肺炎和腦炎,但大部分會痊癒,在經過良好治療的情況下,死亡率為0.3%。而且麻疹病毒基本不變異,一次感染終身免疫。如此說來,麻疹病毒非常符合英國科學家所說的群體免疫條件。那麼,麻疹是否因此而消失了呢?

事實上,從公元10世紀開始,麻疹在地球上傳播了上千年。90%的人都會在10歲以前感染麻疹,甚至有人估計99%的人都會在一生中感染麻疹,所以有一種說法:麻疹就像死亡和稅收一樣逃避不了。一直到1980年,每年依然有260萬人因為麻疹而死亡。實際的傳染病與模型是有差別的,即便全世界絕大多數人感染了麻疹具有了免疫力,麻疹依然能找到自己傳播的途徑

06

制勝法寶——疫苗

針對傳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疫苗。麻疹就是通過疫苗才被控制住的。1980年開始,在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政府的努力下,麻疹疫苗開始大範圍使用。麻疹的基本感染數在12到18之間,如果我們取R0=15,那麼需要注射疫苗的人群比例需要:

考慮到疫苗有效性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需要疫苗的接種率達到95%以上,才能像消滅天花一樣逐漸消滅麻疹

可是,疫苗的推廣並非一帆風順的。1998年,英國醫生安德魯·維克菲爾德在《柳葉刀》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稱注射麻疹疫苗會導致兒童自閉症,在世界上引起軒然大波。

安德魯·維克菲爾德

從那時起,英國麻疹疫苗接種率一路降低, 從95%下降到81%,麻疹感染人數暴增20倍,2006年,一名13歲的小男孩死於麻疹。

後來經過記者的長期調查,發現維克菲爾德與反疫苗訴訟律師存在利益交換,而且在研究過程中人為修改過數據。2010年,維克菲爾德被取消從醫資格,他的論文也被《柳葉刀》雜誌撤回。

《柳葉刀》撤回稿件

儘管在科學界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經得到公認,但是讓所有人接受這一點並不容易,疫苗注射有一定的不良反應率,嚴重的甚至會引發死亡。一個家長在社交媒體上對疫苗聲淚俱下的哭訴,勝過千百位科學家反覆的勸說。

上個世紀妖魔化疫苗的漫畫

許多家長認為:既然大部分都注射了麻疹疫苗,自己就無需注射,可以搭便車成為群體免疫的被保護者。如果人人都這麼想,那麼麻疹就永遠不能被消滅。近年來,世界麻疹疫苗接種率在86%上下徘徊,麻疹總是能找到自己傳播的土壤。接種疫苗,是每一個免疫系統健全的人的權利和義務

話說回來,就是政府和各種衛生組織天天宣傳的疫苗,依然有人不願意接種。讓大部分感染一種可以致命的病毒從而獲得群體免疫,又談何容易?

07

許個願——新冠疫苗

疫苗的研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愛滋病疫苗經過40年的研究,依然沒有什麼進展。然而,它的確是我們對抗病毒最有效的手段。在新冠肺炎病毒在全世界蔓延的今天,全世界的科學家和科研機構都在全力以赴的研究疫苗。

疫苗研究大概分為這樣幾個步驟:實驗室培養和改造毒株——動物實驗 ——人體臨床試驗——工業生產和應用。以中國為例,中國科技部組織了8家研究機構,從五條路向新冠疫苗展圍攻,這五條路分別是:滅活疫苗、基因重組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疫苗、和核酸疫苗。目前,前四種疫苗都已經進入了動物實驗階段,據2020年3月16日消息,由陳薇院士領導的基因重組疫苗組已經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我們不妨許個願:祝新冠疫苗能在很短的時間出現,這才是我們的制勝法寶。

陳薇院士

有人把這一次的瘟疫大流行比喻成第三次世界大戰,它一定會像100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一樣載入史冊。希望在幾十年之後,人們翻開教科書,看到的是世界各國人民放下意識形態、宗教信仰、貧富差距的不同,協力對抗病毒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而不是互相推諉、指責和甩鍋。畢竟,在這一次的世界大戰中,我們的敵人並不是彼此。

相關焦點

  • 英國「群體免疫」的關鍵:感染病毒後就會有抗體嗎?
    這是英國首相鮑裡斯對全英民眾傳授的防疫大法。 思路清奇的英國政府還有更加令人驚愕的舉動:當所有「中招」的國家都忙著實行越來越嚴厲的防疫措施之際,唯有鮑裡斯政府提出了「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公共衛生戰略。 這似乎是一种放任民眾感染新冠病毒,以此激發人體產生免疫能力的激進策略。
  • 「群體免疫」是怎麼回事?靠譜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家派屈克·瓦倫斯(Patrick Vallence)在接受BBC Radio 4採訪時提出了一個「群體免疫」的概念,讓世界為之譁然。對公眾而言,個體免疫是一個熟悉的名詞,但群體免疫卻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那麼什麼是「群體免疫」,靠譜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 「群體免疫」靠譜麼?
    群體免疫與新冠病毒那麼,群體免疫能否幫助我們對抗新冠疫情呢?答案取決於你所獲得的信息到底是什麼。新冠病毒是一種全新的病原體,我們對這種病毒的了解每時每刻都在更新,相應的防疫政策也會隨之改變。誰也說不好,因為目前沒人知道新冠病毒到底會不會發生基因突變,中青年人的病死率是否能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以及英國的醫療系統是否有能力應對可能到來的急診高峰。英國所謂「群體免疫」策略是否靠譜?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如果說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是一場全球性戰役的話,英國政府近日拋出的「群體免疫」策略被各國醫學專家視為「直接向病毒亮白旗」,但也有人辯護「這種做法此前曾很有效」。到底「群體免疫」是什麼樣的醫學概念?它與這次新冠疫情當真「匹配」嗎?  「群體免疫」有嚴格適用範圍  率先拋出「群體免疫」理論的是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
  • 英國首相確診感染新冠 從「群體免疫」到「全民隔離」英國經歷了...
    每經記者:國傳中心 每經編輯:高涵北京時間3月27日晚7點,英國首相府唐寧街宣布,首相鮑裡斯·詹森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有輕微症狀。鮑裡斯·詹森在推特上表示自己在單獨隔離中,並將繼續通過視頻會議領導政府抗擊新冠病毒。
  • 英國科學顧問提倡感染病毒獲得群體免疫,歷史上他們還真這樣幹過
    3月13日,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目前採取的防疫措施中,包括需要約60%英國人感染輕症新冠肺炎,來獲得群體免疫,從而達到保護全體英國人的目的。此言一出,在網上立即掀起了軒然大波,有網友甚至藉此調侃說:我以為英國只是想脫歐,沒想到他們原來是想脫離地球。
  • 英國「群體免疫」不靠譜?機票高達18萬留學生也要回國
    在接受BBC採訪時,瓦倫斯解釋,如果用非常嚴厲的措施來抑制病毒,疫情就會在錯誤的時間反彈。英國的抗疫目標是讓整體社會產生「群體免疫」,而不是完全抑制疫情。他同時指出,為了獲得「群體免疫」,需要有三分之二的英國人感染病毒,以防止其在未來爆發。這很快在全世界引發爭議。
  • 「群體免疫」爭議背後:還原英國抗疫邏輯
    英國政府並非直接舉雙手投降、「0舉措」,首席醫療官明確表示在延遲階段,為了延緩病毒傳播,會採取更多行動。英國政府也不是不隔離,而是選擇在最合適的時機進行隔離3. 「群體免疫「的核心主張是如果絕大多數人(60%)感染這種病毒後能夠建立群體免疫力,那麼更多的人就會因此而受益,過分抑制可能會在之後造成疫情反彈。
  • 群體免疫真的靠譜嗎?西班牙新研究提出質疑
    儘管西班牙是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但一項新研究稱,西班牙人口的新冠病毒抗體「不足以產生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的理念是,某種程度的接觸或感染病毒,從而讓整個群體產生抗體。瑞典衛生官員曾引用了這一策略,該國沒有實施封鎖的決定備受爭議。
  • 死亡率歐洲第一仍堅持群體免疫,瑞典抗疫被批失敗
    來源:環球時報 記者:陳雪霏 劉皓然 原標題為《疫情死亡率歐洲第一仍堅持搞「群體免疫」,瑞典抗疫工作被批「失敗」》【環球時報記者 陳雪霏 劉皓然】瑞典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上的「豪賭」成功了嗎?
  • 英國決定讓60%民眾感染新冠!此次「群體免疫」,超10w民眾急了!
    今天蒙特內哥羅共和國檢測出第一例新冠感染病例,自此歐洲全境淪陷,所有歐洲國家都出現了新冠病毒。 當歐洲國家紛紛開始採取封國、停課、停學等等措施來控制新冠疫情時,只有頭最鐵的英國依舊我行我素,憑藉「群體免疫」的大膽防疫策略引起了全球熱議!
  • 人類文明史上有過群體免疫成功的例子嗎?有,只不過有條件
    派屈克·瓦朗斯英國政府「群體免疫」理論是由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提出的,他表示該計劃將有約60%的英國人感染新冠病毒,這樣就可以使社會對未來的疫情具有「群體免疫」的能力而目前英國有6600萬人口,他預測大概需要感染4000萬人,這樣就可以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先不說,群體免疫能否成功,就算達到了他的條件,4000萬人感染,按目前2.4%的致死率,也就是說大約會犧牲96萬人。
  • 群體免疫是否可行?
    3月 13 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倫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讓 4000 萬英國人接觸新冠病毒,以便達到 60% 的人群感染,在全國形成群體免疫效果。這樣我們就能夠減少傳播,同時保護那些脆弱的群體。」
  • 你沒看錯,一些頂級科學家呼籲英國政府以「群體免疫」對抗新冠病毒
    英國一些頂級科學家呼籲詹森首相領導的保守黨政府轉變抗擊新冠病毒大流行病的策略,採納「群體免疫」方法,允許感染新冠病毒後不太可能出現重症的人恢復正常生活。科學家們在被稱之為《大巴林頓宣言》的呼籲書中說,「通過平衡方法來實現群體免疫的最有愛心的做法是允許那些死亡風險最低的人通過自然感染建立對新冠病毒的免疫,繼續正常生活,同時更好地保護風險最高的群體。
  • 英國專家詳解"什麼是群體免疫" 饒毅:這是英國首相的謊言 本質就是...
    派屈克提出的群體免疫概念由來已久。的確,形成群體免疫的核心是需要有足夠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或是疫苗免疫,或是自然免疫。如果形成群體免疫主要依靠接種疫苗,可新冠病毒的疫苗尚在研發中,這種情況下就只能依靠新冠肺炎病人痊癒後產生的免疫能力。一位北京援鄂醫療隊的專家稱,雖然群體免疫確實是對抗傳染病的有效手段,但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這麼做,風險是難以預料的。
  • 天閱金融楊丙卿:從腓特烈大帝的土豆看英國的群體免疫
    英國大統領鮑裡斯·詹森就「在相關醫學專家的指導下」,提出了「群體免疫」的概念。如果一個群體的人,都沒得過病,也沒打過疫苗,那病毒來了,沒有人有原生抗體和外在抗體,那麼只要傳染係數R0大於1,遲早會傳染所有人。而如果有一大半的人打過疫苗,那麼一個尚未被感染的人在社會上,周圍大多數都是打過疫苗的,有抗體的人,那麼這個未被感染的人被感染的概率就會大減。
  • 白宮內部文件曝光:主張群體免疫,讓民眾主動感染並傳播病毒
    儘管新冠的致死率不高,但其卻會導致多種併發症,也會讓感染者留下後遺症。正因這些原因,各國民眾都對該病毒避之不及,儘量讓自己不感染新冠。不過讓人吃驚的是,一名美國政客卻提議,讓嬰幼兒、年輕人等非高危人群主動暴露在病毒之中,從而達到群體免疫效果。
  • 英國群體免疫理論聽起來好,但做起來難
    在本周四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宣布了英國政府的防疫政策——「群體免疫」,一時間,一個疑問拋向大家心中:什麼是群體免疫?有效嗎?會對中國產生什麼影響?
  • 被誤讀的英國「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在世界各地炸了鍋後,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回應:大眾對「群體免疫」斷章取義了,這不是英國政府的目標或者政策,這是一個科學概念,我們的政策是保護生命並打敗病毒。英式抗疫也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 川普:群體免疫可以消滅病毒
    新任醫學顧問阿特拉斯提「群體免疫論」此前有過報導,美國防疫工作組的負責人福奇與白宮方面產生了許多分歧。福奇認為白宮應該停止推進「重啟經濟」計劃。而川普卻始終認為「病毒會主動消失」,所以他無視專家的建議,執意推動「國內社會復工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