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四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宣布了英國政府的防疫政策——「群體免疫」,一時間,一個疑問拋向大家心中:什麼是群體免疫?有效嗎?會對中國產生什麼影響?
群體免疫第一次被使用是在1923年,當時人們發現大量兒童對麻疹免疫後,新感染的數量暫時減少了。從那以後,我們開始了用疫苗來獲得群體免疫,以阻斷傳染病的傳播——對,群體免疫其實主要是針對疫苗起效的機制。
傳染病有三大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任何有效措施,必須減少這三者中的一個或者多個:
中國是三管齊下,治療以減少傳染源,戴口罩、洗手以阻斷傳播途徑,隔離、所有人在家待著來保護易感人群;
群體免疫呢,主要是減少易感人群,來阻斷傳播。
圖為牛津大學群體免疫示意圖,紅色的是容易死亡的高危人群,黃色為傳染源,綠色為接種了疫苗的人,有了綠色圈圈之後,是可以阻斷傳播的,也可以減少紅色的數量,以達到保護的作用。
以上僅僅是理論模型,英國的政策在實際實行中,會有很大的風險:
病毒突變
新冠病毒是單鏈RNA病毒,相對容易發生突變,目前已經記錄了 149 個位點,注意突變並不能代表出現了很明顯的變化,突變不一定明顯影響功能。
我們人身上也時刻在發生突變,但並沒有把我們變得奇形怪狀,但是有的突變就影響深遠,比如癌基因。
在英國這種政策之下,病毒為了讓自己更容易傳播,因為有足夠的可感染病例,很可能會進化出新的病毒株,那前期建立的所謂群體免疫力就基本失效了,又需要重新建立;如果再來一個新的,又要重新建立,所以英國政府宣稱的 60% 感染即可產生,除非病毒不會出現這類進化。
搭便車問題(free-rider problem)
在接種疫苗上,是指那些宣稱別人打了疫苗,自己就不打的人,搭了接種疫苗的人的便車;在英國這件事指可能無法獲得長久免疫力或未獲得免疫力的人,這樣可能會喪失群體免疫,反而引起更嚴重的爆發。
社會穩定性問題
在感染過程中,高危人群不可避免的會死亡,如果引起民眾大量恐慌,所暴發的社會動蕩,人群聚集,很可能會導致病毒提前暴發,一旦提前暴發,不少人會因此暫時失去工作能力,社會停擺就在眼前。
時間差問題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後產生的免疫力是終身免疫,那肯定會有一個持續時間。
而感染到一定人數產生群體免疫,也需要一定時間。
如果在達到群體免疫之前,第一批被感染人群的免疫力已經消失,那這將是一個無限循環。
對中國的衝擊
結合前面說的搭便車問題,其實中國人就屬於沒有免疫力的人群,英國由於不做防禦,那麼他將長期作為輸出國,中國防輸入所投入的工作量將大大增加,影響的就是我們所有人的安全和收入問題了,以及在英國留學的留學生、外派工作人員的安全問題也將受到衝擊。
能不能起效,可能就看病毒會不會意想不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