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概念解釋 群體免疫的意義解讀

2020-12-11 閩南網

  新華社倫敦3月15日電新聞分析:英國的「群體免疫」,是科學還是無奈?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劉石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加劇,英國採取的旨在延緩高峰而非強力控制的應對措施以及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有關「群體免疫」的言論引起很大爭議。

  這究竟是英國政府依據最新科學證據做出的決策?還是面對衛生系統和經濟發展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出人意料」的應對措施

  英國政府此前發布的應對疫情規劃包括4個階段:遏制、延緩、研究以及緩解。隨著本土病例數達新高,英國政府在12日宣布從「遏制」進入「延緩」階段。

  在「延緩」階段,政府的目標是儘可能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並儘可能把疫情高峰期出現的時間延後,錯開流感季節,以降低衛生系統的接診和治療壓力。

  在英國政府宣布防疫進入新階段前,本地一些媒體預計政府會像部分國家那樣宣布更嚴格的隔離措施。但英國政府卻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方案:要求那些出現症狀的人士,不管是否有疫區旅行史,都自覺在家中隔離7天;只有症狀惡化的人才被建議與當地醫院聯繫;目前不需要臨時關閉學校,也沒必要全面禁止大型活動,但這些措施會根據情況變化隨時考慮調整。

  對此,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解釋說,目前最重要的是讓疫情儘量延後達峰,讓病例數增長曲線更趨平緩,避免醫療體系不堪重負,並希望最終能在「更多人群中產生對這一疾病的一定程度免疫力」。

  本來是科學顧問為解釋政府做法的合理性而提及的概念,但「群體免疫」的說法引來了更大的爭議。

  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不得不對此澄清。他15日在《星期日電訊報》上發表評論文章說:「我們的防疫計劃是基於科學家的專業意見來制定,群體免疫並不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那只是一個科學概念,不是一個目標或者一個策略。」

  有待商榷的「群體免疫」

  那麼「群體免疫」是指什麼?

  倫敦大學衛生和熱帶醫學院的馬丁·希伯德教授說,越來越多人被新冠病毒感染,也會有越來越多人患病後痊癒,不少證據已顯示他們會對病毒產生免疫力。獲得免疫力的人越多,病毒越不容易傳播。當人口中約70%的人被感染並康復,疾病暴發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這就是所謂的「群體免疫」。

  相對希伯德的解釋,瓦蘭斯給出的實現群體免疫的人口感染預估比例更低一點,大約是60%。

  利物浦大學的馬修·貝利斯教授說,在沒有可用疫苗的情況下,實現群體免疫的過程讓人「非常擔憂」——若以新冠肺炎病亡率1%這一較低水平數值來估算,即便是英國只有50%的人群被感染也會帶來「難以想像」的病亡水平。

  英國病毒研究機構珀布賴特研究所的西蒙·格賓斯博士說,群體免疫對病毒來說就是一種「進化壓力」,迫使它們不斷適應新變化以便擺脫免疫系統束縛,如流感病毒就經常變異來產生人們免疫力無法應對的新菌株,「而對於新冠病毒來說,目前還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確認類似狀況會否發生」。

  帝國理工學院的實驗醫學教授彼得·奧彭肖也指出,由於科學界目前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不夠充分,它對免疫系統的影響還有未知的方面,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來明確。

  持續發酵的爭議之聲

  目前,英國政府的「抗疫」措施引起的爭議還在持續發酵中。截至15日,英國已經有超過400名來自各大院校、科研機構的學者籤署了一份公開信。信中內容說,「群體免疫」在這個階段並不是可行選擇,因為這反而會讓英國的公共衛生體系承受更大壓力,毫無必要地給更多人的生命帶來風險。

  英國議會請願網站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當地時間14日上午,已有超過10萬人在請願書上簽字,呼籲英國政府採取更加積極的方式,阻止疫情蔓延。按照英國相關規定,一旦請願人數超過10萬,議會就應考慮對相關議題進行辯論。

  期刊《柳葉刀·呼吸醫學》13日發表的一篇社論說,英國有關實施延緩疫情策略的決定應該基於科學,並且應該通過包括社交媒體在內的多種信息傳播平臺向公眾清晰地闡釋有關決定背後的依據,從而抵消不實信息的散布,避免加劇公眾恐慌。

原標題:新聞分析:英國的「群體免疫」,是科學還是無奈?

責任編輯:曾少林

相關焦點

  • 李蘭娟談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群體免疫的意義
    16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一些國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提出的「群體免疫」觀點,是對老百姓不負責任的做法,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和教訓,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和借鑑。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如果說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是一場全球性戰役的話,英國政府近日拋出的「群體免疫」策略被各國醫學專家視為「直接向病毒亮白旗」,但也有人辯護「這種做法此前曾很有效」。到底「群體免疫」是什麼樣的醫學概念?它與這次新冠疫情當真「匹配」嗎?  「群體免疫」有嚴格適用範圍  率先拋出「群體免疫」理論的是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
  • 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時間:2020-03-31 16:4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代指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指 人們 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群體免疫力高,是指群體中對傳染具有抵抗力的個體佔比高 群體中對疾病具有抵抗力的個體達到7成以上,一般認為該群體不會發生該疾病的大規模傳染 而通過感染疾病來獲得個體免   原標題: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
  • 「群體免疫」靠譜麼?
    答案就是「群體免疫」(Community Immunity)。這個概念本質上就是上文提到的那個「最低免疫率」,它原本只是一個流行病學研究領域的學術概念,但當疫苗被廣泛應用於抗擊大規模傳染病之後,這個概念獲得了新生。群體免疫有個更流行的英文名稱,按字面翻譯的話叫做「牛群免疫」(Herd Immunity)。
  • 群體免疫是否可行?
    群體免疫因此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到底什麼是群體免疫,群體免疫對於此次疫情適用麼,以及在群體免疫之外英國還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們推薦的 5 篇文章試圖回答這些問題。群體免疫在流行病的防治中並不是陌生詞,我們接種的疫苗就是群體免疫的實踐,「三聯生活周刊」的文章解釋了群體免疫的歷史和在抗擊傳染病中的應用。
  • 耶魯專家詳解「群體免疫」 疫苗仍是最安全途徑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一篇來自耶魯專家團隊對「群體免疫」的綜述,文章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解釋了影響群體免疫效果的多個重要指標和因素,包括阻斷傳播所需達到的閾值、保護期限、人群接觸特點、T細胞免疫反應,以及疫苗的作用和自然感染的風險;進而探討了群體免疫對於新冠疫情控制的意義。
  • 白宮再提「群體免疫」
    為贏得大選全力推動經濟重啟的白宮近日再提「群體免疫」策略。只不過這一次,「群體免疫」有了新的「感染目標」——身體健康的美國年輕人。的話指出,「只要有10%~20%的人口感染即可達到『群體免疫』的理念純屬無稽之談」。
  • 「群體免疫」是怎麼回事?靠譜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家派屈克·瓦倫斯(Patrick Vallence)在接受BBC Radio 4採訪時提出了一個「群體免疫」的概念,讓世界為之譁然。對公眾而言,個體免疫是一個熟悉的名詞,但群體免疫卻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那麼什麼是「群體免疫」,靠譜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 被誤讀的英國「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在世界各地炸了鍋後,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回應:大眾對「群體免疫」斷章取義了,這不是英國政府的目標或者政策,這是一個科學概念,我們的政策是保護生命並打敗病毒。英式抗疫也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 「新常態」到了,你站隊還是diss群體免疫?
    無獨有偶,日本這幾個月來,也未進行過真正意義上的封城措施,工廠沒關閉、地鐵公交正常、大家有必要還可以上班,公園海灘也開著,餐飲理髮美容店藥妝店居酒屋全照開,只取消了大型聚會、賽事,以及商場、酒吧等娛樂場所。
  • 從「群體免疫」到「壓平曲線」 ——歐美國家的抗擊新冠之路
    在抗疫措施中,「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和「壓平曲線」(Flatten the Curve),這兩個概念引起了國內媒體和廣大網友的討論。究竟這兩個概念是什麼意思?採取這樣措施的原因是什麼?又會有什麼可能的後果?帶著這樣的問題,鹽巴帶大家來探究下歐美國家的抗疫之路。
  • 死亡率歐洲第一仍堅持群體免疫,瑞典抗疫被批失敗
    據英國《每日郵報》23日報導,面對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北歐發達國家瑞典採取了消極應對政策,試圖通過所謂「群體免疫」來實現抗疫的最終勝利,被美國《福布斯》雜誌等媒體稱為在應對新冠病毒上「豪賭一把」。瑞典駐美國大使奧洛普斯多特4月曾宣稱,斯德哥爾摩已有30%的人達到「免疫」,5月就可以實現「群體免疫」。
  • 王建寶:作文以明道——為什麼中國拒絕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說法不可能出現在中國的話語體系中,因為這種說法來自弱肉強食的禽獸叢林,違反了中國的人之所以為人的仁愛精神。反觀歐洲,群體免疫之論從英國開始,甚囂塵上;在北美、南美和南亞等地區,群體免疫的策略可謂心照不宣,甚至大行其道,各類媒體不乏對此暗送秋波,故,不得已作文以明道——為什麼中國拒絕群體免疫?
  • 美專家:「群體免疫」是「屠殺」的代名詞
    美專家:「群體免疫」是「屠殺」的代名詞 央視網消息:自從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
  • 群體免疫背後的棘手數學問題
    無論是通過疫苗還是感染,人類發展出了群體免疫。計算群體免疫的百分比似乎很簡單,你只需要知道平均一名感染者會感染多少人,這個值被稱為 R0。假設 COVID-19 的 R0 為 2.5——即一名感染者會平均會感染 2.5 個人,然後代入公式 1 1/R0 就可以計算出群體免疫的值。
  • 病毒學家陸蒙吉:德國形成群體免疫的速度可能很快
    你之前說過,這項調查對於判斷德國是否形成「群體免疫」具有重要意義。現在結果出來了,能夠得出什麼樣的結論?陸蒙吉:這個初步研究結果能夠說明一些問題,當然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驗證。德國已經啟動了更多的血清學調查項目,大家都在期待更有說服力的結果。首先,15%的感染率確實非常高。
  • 此次「群體免疫」,超10w民眾急了!
    當歐洲國家紛紛開始採取封國、停課、停學等等措施來控制新冠疫情時,只有頭最鐵的英國依舊我行我素,憑藉「群體免疫」的大膽防疫策略引起了全球熱議! 那麼群體免疫到底是什麼呢?
  • 如果西方國家群體免疫成功了,中國該怎麼辦?
    在中國爆發之際,強有力的防控措施,讓疫情得到遏制,然而其它國家在應對新冠時,一個詞被頻繁提起,那就是:群體免疫。那什麼是群體免疫呢?所謂的群體免疫,是指在群體範圍內獲得了免疫能力,那麼病毒就不會有效傳播,也就是說病毒會被自然阻斷。那麼,群體免疫又是怎麼來的呢?首先,群體免疫必須是人獲得免疫能力。
  • 「群體免疫」的前世今生
    資料圖片【深度解讀】近現代以來,在自由和社會公平正義之間,英國的精英階層選擇了前者,使得貧困成為英國社會久拖不決的問題。自由主義在英國長期佔據主流,在這種思想傳統中,英國的政策制定者習慣於從勞動力的生產與再生產的角度來考慮針對老、病、殘等弱勢群體的政策。
  • 世衛組織總幹事警告:群體免疫是「不道德的」抗疫策略
    在全球新冠肺炎病例不斷增多的同時,仍有一些國家和民眾相信甚至採取群體免疫作為抗疫策略。對此,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群體免疫原本是用於疫苗接種的一個概念,用群體免疫作為應對新冠疫情的策略既不科學也不道德,並重申疫情防控沒有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