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群體免疫」到「壓平曲線」 ——歐美國家的抗擊新冠之路

2020-12-16 澎湃新聞

​ 【引 言】

時間進入四月份,經過全國人民和廣大醫護人員的付出和犧牲,我國已經取得抗疫的階段性成果,在謹防輸入性病例和嚴控無症狀感染者的前提下,社會經濟事業也在逐步恢復當中。反觀國際社會,在大流行的背景下,歐美主要國家都進入了抗擊疫情的關鍵階段,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和採取了相關的措施。在抗疫措施中,「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和「壓平曲線」(Flatten the Curve),這兩個概念引起了國內媒體和廣大網友的討論。究竟這兩個概念是什麼意思?採取這樣措施的原因是什麼?又會有什麼可能的後果?帶著這樣的問題,鹽巴帶大家來探究下歐美國家的抗疫之路。

首先我們要問,什麼是「群體免疫」?其實,它並不是一個新概念。

群體免疫,是一種間接的傳染病保護形式,當很大比例的人口通過無論是以前的感染,還是接種疫苗,對感染產生免疫力,從而為沒有免疫力的人群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從定義我們可以得出,群體免疫的獲得,主要通過自然感染並康復和廣泛疫苗接種來實現。由此可見,群體免疫和疫苗接種二者並不是對立的概念,而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疫苗接種的目的,也是為了實現廣大群體的群體免疫,從而起到抑制疫情擴散,最終結束疫情的作用。

群體免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未獲得免疫力的群體。某一年齡群體在獲得較高水平的免疫後所產生的群體免疫會保護其他年齡階段的人群。例如流感病毒,流感對老年人群體危害比在年輕群體中更嚴重,但流感疫苗對老年人群的免疫效果並不好,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系統會減弱。然而,有研究已證明優先考慮學齡兒童進行季節性流感免疫接種比給老年人接種疫苗更有效,從而為老年人創造了一定程度的保護。特別是在家庭成員內部,如果青壯年通過疫苗或自然免疫途徑獲得了流感病毒的抗體,就不會再感染流感,從而不會傳染家庭中的年長者,由此實現了青年群體對於老年群體的保護。

實際上,群體免疫不是要暴露弱勢人群,恰恰相反,是通過身體條件較好的群體普遍獲得免疫力,來保護免疫力低下和沒有免疫力的人。

除了保護特定人群,通過維持足夠人群和時間段的群體免疫,還可以消滅某些特定的疾病。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琴納用牛痘接種的故事,就是現代天花疫苗技術的起源。琴納研究出牛痘接種技術,並且無償地公開給社會,這種善舉令人尊敬,他本人被尊為「免疫學之父」。到目前為止,使用群體免疫和疫苗接種已經根除了兩種疾病:牛瘟和天花。此外,我們小時候吃的「糖丸」,也是依賴群體免疫來消除脊髓灰質炎的努力。但是,由於一些國家國內動亂和特定原因對現代醫學的不信任,使這一工作變得困難。例如,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推行的疫苗計劃,在非洲遭遇了巨大的阻力,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八卦一下《The Moment of Lift》這本書,在這裡不多言。

群體免疫有效,但並不是一勞永逸的。有些疾病並不像天花,得過一次以後便可終身免疫。群體免疫在一定程度上也扮演著病毒「進化壓力」(evolutionary pressure)的角色,選擇出新的變異病毒種類,導致先前免疫力的喪失,從而引發一波又一波的新感染。這也是為什麼流感疫苗年年打,但流感還是年年得的主要原因。

既然群體免疫對於抗疫有顯著作用,那我們尋求方法來建立起群體免疫不就可以了。然而,願望是好的,現實是嚴峻的。首先,從積極免疫來看,也就是廣泛疫苗接種,目前沒有針對COVID-19的疫苗和特效治療藥品獲準上市。儘管全世界的科研人員都在努力,但目前預測的研製周期在12-18個月。既然遠水解不了近渴,那麼我們看消極免疫,也就是自然感染病康復,這也是被廣大網友吐槽的一個方法。它源自英國的一段採訪,3月13日,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目前採取的防疫措施中,包括需要約60%英國人感染輕症新冠肺炎,來獲得群體免疫,從而達到保護全體英國人的目的。他的這一言論,基本假設是,絕大多數人感染會是輕症,可以康復,由此獲得群體免疫來保護免疫力低的人。那麼,他的這個60%是如何算出來的呢?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們要引入一個概念叫「基本傳播數」,也就是一些科普文裡說的R0,它是指在自然的情況下,一個病患可以傳染人數的平均數。R0是一個給定數,科學家通過相關的測試和評估,來計算某個特定病毒的R0。

由此公式,我們可以計算出某一個地區,全人口獲得群體免疫的閾值,也就是說自然狀態下要有多少人感染,才可以起到控制疫情。由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R0越高,疾病的傳染性就越高,由此需要的群體免疫閾值也就越高。科研人員基於醫學實踐和相關研究,計算出主要傳染病的R0極其相對應的閾值,如下表所示。

數據來源見參考文獻

需要注意的是,R0所假設的前提是全體人口為易感人群;其次,人群之間無差異,也就是說人與人接觸和互動的模式是一樣的。但在現實中,有些個體「神奇的」對某一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力。並且,病毒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的人影響可能存在差異。此外,不同社會的互動模式是不同的,通常是以社會網絡的形式表現出來。(從人口學角度理解新冠肺炎疫情傳播趨勢與死亡率)面對這些差異性,在實際的操作中,科研人員會根據當地的情況做出相關的調整。

明白了群體免疫的閾值,我們就要考慮在現實中會付出什麼代價。通過自然感染病康復獲得群體免疫理論上講的過去,但如果不加控制的放任自然感染,可能會造成較為嚴重的社會後果。首先,大面積感染會增加大量死亡的病例,這一點從人道主義和醫學倫理的角度看,是不人道的和殘忍的,這相當於把人交給自然選擇過程,聽天由命。自身資源和社會支持的缺乏的社會底層和健康狀況差的人,就會成為最主要的受害者。其次,不加控制的感染,會導致病例數量的激增,產生醫療資源的擠兌,導致情況惡化。根據中國的疫情數據,1月底曾經發生醫療資源嚴重擠兌、大量患者無法及時確診治療的武漢市,其病死率超過了4%,遠遠超過了湖北以外的中國其他省份。在義大利,當前病死率甚至超過了12%。事實也表明,新冠病毒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沒有明確的輕症、重症感染群體的區分,並不是年輕人都是輕症,實際統計中有很多20-45歲因重症導致死亡的病例。由此,放任疫情自由發展的「群體免疫」方案是危險的、不可靠的。

既然這條路不通,那麼為什麼歐美國家不通過嚴格的限制流動和封城的方式來控制疫情的蔓延呢?這是由於歐美國家的體制和現實因素決定的。首先,通過嚴格的封城來控制疫情傳播,需要強大的政府干預能力和社會動員能力,這一點在歐美主要國家比較難實現。

其次,如果讓目前實施的各類禁令繼續下去,會對歐美國家的經濟、社會、教育以及醫療體系產生重大負面影響。經濟上,中小企業倒閉、失業潮導致依靠日薪來生活的人,失去收入來源,生活將難以為繼。由於沒有足夠的財力,他們也無法購買充足食物宅在家裡,最壞的情況就是在感染肺炎而死與餓死之間做選擇,因此他們還是要被迫選擇工作。疫情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的,帶來社會危機,底層群體是最大的受害者。為了防止社會危機,部分國家出臺救濟計劃,給工薪階層經濟支持,如加拿大的CERB計劃,為符合條件者每月提供2000加元,為期4個月,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但經濟停滯的前提下,這樣的措施不可能長久執行,並且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經濟危機。

醫療上,政府在新冠疫情上投入巨大,但由於醫療資源短缺,許多包括身患癌症、糖尿病、精神病等非新冠肺炎類病人無法得到及時有效和全面的救治。而且,醫療領域的人工費用和購買醫療設備的資金都需要一個正常運轉的經濟體系所維持。當前的做法可能對於新冠病毒患者說是好的,但所付出的代價是讓其它醫療領域的保障明顯變得更差。

因此,歐美主要國家目前抗疫的指導思想是:既然病毒擴散無法阻擋,那麼當前工作的重點就要轉移到儘可能拖延疫情的蔓延速度,從而避免患病高峰過早、過強,為醫療系統贏得充分準備的時間。待疫情緩和時,部分的恢復經濟,儘量避免經濟和社會危機的爆發,例如德國,就表明要與病毒「長期共存」。這就是西方主流媒體所說的「壓平曲線」措施。

具體來看,如圖所示,深藍色表示的是不加控制的感染過程,如圖所示,放任病毒傳染會很快迎來疫情爆發的高峰,並且是一個極高的值,這遠遠超出了醫療系統的能力(紅色虛線所示),由此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為了防止災難的發生,必須要在峰值到達之前,儘早的採取幹預措施,來減緩疫情對於醫療系統的衝擊,使其一直在醫療資源可控的範圍內。這樣做的目的不是在短時間內完全消除疫情,而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速度,逐步實現群體免疫,更理想的狀態是疫苗或特效藥的出現,從而消除疫情。由此可見,雖然歐美國家的主流媒體不怎麼宣傳群體免疫,但實際上,各個國家採取的措施,大同小異,通過不嚴厲的封城(lock down),宅家令(stay home order),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e),感染者自我隔離等措施,來延緩疫情的發展,等待群體免疫。

美國CNN主播,紐約州長弟弟,「媽媽第二愛的兒子」,克裡斯·科莫在確診後,沒有去醫院而是居家隔離,並且還沒耽誤主持他的黃金時段節目Cuomo Prime Time。

總結來看,目前歐美國家主要通過廣泛宣傳告知最壞可能,疫情最高感染比例,如國民60%感染,來警示民眾減少聚集,保持社交距離,降低感染病例,延緩疫情的傳播。針對感染者,輕症者居家吃泰諾、維C逐步恢復,重症者入院治療;同時政府加大醫療資源投入,採購醫療物資,保證醫療系統的正常運轉。由此可見,「壓平曲線」的策略,是歐美國家基於自身的現狀,做出的現實選擇。但目前的問題是,需要多久才能獲得群體免疫?獲得免疫後,可以維持多久?如果沒有獲得群體,疫情將持續多久?

正如張文宏教授所言,「一個合理的抗疫策略需要時間去證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同國家基於自身的制度、文化和傳統的考慮,並結合其他國家的抗疫實踐,再加上人類社會大家庭的團結協作,會早日控制新冠疫情,走出危機。

參考文獻

1. Biggerstaff, M., Cauchemez, S., Reed, C., Gambhir, M., & Finelli, L. (2014). Estimates of the reproduction number for seasonal, pandemic, and zoonotic influenz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14(1), 480.

2. Fine, P., Eames, K., & Heymann, D. L. (2011). 「Herd immunity」: a rough guide.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52(7), 911-916.

3. Gordis, L. (2013). Epidemiology. pennsylvania. USA: Saunders. pp. 26–27.

4. Kim, T. H., Johnstone, J., & Loeb, M. (2011). Vaccine herd effect.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43(9), 683-689.

5. Kim, T. H. (2014). Seasonal influenza and vaccine herd effect.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vaccine research, 3(2), 128-132.

6. Merrill, R. M. (2013). Introduction to Epidemiology. Jones & Bartlett Publishers. pp. 68–71.

7. Riou, J., & Althaus, C. L. (2020). Pattern of early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of Wuhan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December 2019 to January 2020. Eurosurveillance, 25(4).

本期作者

王 涵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 社會學博士生

本期責編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  李婷  

本期編輯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碩士研究生  溫馨  

稿件首發於「嚴肅的人口學八卦」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嚴肅的人口學八卦」、作者名以及「發自澎湃新聞湃客頻道」。轉載和合作事宜請聯繫yansurenkou8gua@163.com

相關焦點

  •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AI發揮了哪些影響力?
    5月26日,Gartner認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AI在以下五個領域將充分發揮影響力:*早期檢測和流行分析*AI技術可用於了解、分析和預測病毒傳播和減緩傳播的方式和地點Gartner研究認為,其它適用於這一領域的AI應用包括疫情預測、群體免疫動態監控等。
  • 李蘭娟談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群體免疫的意義
    16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一些國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提出的「群體免疫」觀點,是對老百姓不負責任的做法,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和教訓,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和借鑑。
  • 英國首相確診感染新冠 從「群體免疫」到「全民隔離」英國經歷了...
    每經記者:國傳中心 每經編輯:高涵北京時間3月27日晚7點,英國首相府唐寧街宣布,首相鮑裡斯·詹森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有輕微症狀。鮑裡斯·詹森在推特上表示自己在單獨隔離中,並將繼續通過視頻會議領導政府抗擊新冠病毒。
  • 「新常態」到了,你站隊還是diss群體免疫?
    新冠徹底改變了世界。但人類已無法按下退回鍵,回到疫情前大概率是奢望。地球上的國家目前分為兩隊:支持或反對群體免疫。中國是反對派代表,瑞典則相反。 全球疫情不能控制,國內疫情就不可能清零的現實,可能讓更多人重新思考: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成為「新常態」,群體免疫可能是不得已的解決方案?
  • 「7·11時刻」北京VS紐約:「群體免疫」已宣告徹底失敗
    如今,再探新發地仍歇業停市,北京整體復工復產有序展開的同時,對疫情的警覺與防控未有懈怠,相形歐美的「群體免疫」式政策下的疫情反彈、復工恐慌,對比鮮明。歐美多個國家領導人不斷提及疫苗和瑞德希韋,給陷入一波波新冠疫情中的人民以希望,而日常防控的鬆懈與傲慢,令疫情在多國反彈蔓延,讓人民的希望與期待不斷成為幻覺。
  • 又一款新冠疫苗報喜 G10經濟體將在明年夏季實現群體免疫?德意志...
    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學周一(11月23日)公布了他們研製的新冠疫苗的試驗結果,顯示出70.4%的有效性。一針注射顯示出90%的有效性。德意志銀行日內由此更新了對北美、英國、日本和歐盟國家的分析報告,預期這些國家可能最早在明年夏季可以實現群體免疫。該機構預期這將令美元在新的一年承受壓力。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2000年,聯合國宣布美國已經消滅了麻疹,然而到了2019年,麻疹在美國全面暴發,主要就是因為接種麻疹疫苗的人數減少,「群體免疫」失效。  國內一位不具名的流行病學專家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群體免疫」理論本身沒有問題,但前提是已經研發出疫苗。
  • 「群體免疫」靠譜麼?
    這麼做對他的孩子來說問題不大,但如果這樣的家長越來越多的話,群體免疫就無法維持下去了,這就是為什麼公共衛生領域的群體免疫計劃是必須強制執行的,這是典型的國家行為。與此同時,國家必須為疫苗的質量擔保,出了事必須全額賠償,這是國家必須承擔的責任。總之,群體免疫的核心思想就是保護老弱病殘。
  • 群體免疫不再科學,瑞典承認失敗,國王:何等沉重而痛苦的經歷
    導讀:群體免疫終於被認為不再科學了?瑞典承認群體免疫在新冠病毒面前是失敗的,瑞典國王直接說:這是何等沉重而痛苦的經歷。當新冠病毒向人類突襲而來之時,人類本應該攜手共同努力抗擊病毒,然而這個世界永遠不缺乏喜歡懷疑科學的所謂專家,他們不願意承認新冠病毒是可被抗擊的,於是他們發明了一種辦法叫群體免疫。而這種可笑的群體居然還有不少的公知群體為他們站臺,著名的公知方舟子就是其最堅定的擁護者。
  • 你沒看錯,一些頂級科學家呼籲英國政府以「群體免疫」對抗新冠病毒
    英國一些頂級科學家呼籲詹森首相領導的保守黨政府轉變抗擊新冠病毒大流行病的策略,採納「群體免疫」方法,允許感染新冠病毒後不太可能出現重症的人恢復正常生活。科學家們在被稱之為《大巴林頓宣言》的呼籲書中說,「通過平衡方法來實現群體免疫的最有愛心的做法是允許那些死亡風險最低的人通過自然感染建立對新冠病毒的免疫,繼續正常生活,同時更好地保護風險最高的群體。
  • 美專家:「群體免疫」是「屠殺」的代名詞
    美專家:「群體免疫」是「屠殺」的代名詞 央視網消息:自從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
  • 卡介苗助力抗擊新冠病毒?尚需研究
    那麼,卡介苗能否助力抗擊新冠病毒?  深層聯繫:卡介苗或能「訓練免疫」  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全球關注。古老的卡介苗與新興的新冠病毒間究竟有啥深層聯繫?  難道說,卡介苗真的能夠助力抵禦已經席捲全球,傳染性強到令人髮指的新冠病毒嗎?全球研究人員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但除了等待臨床試驗結果,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概念解釋 群體免疫的意義解讀
    在英國政府宣布防疫進入新階段前,本地一些媒體預計政府會像部分國家那樣宣布更嚴格的隔離措施。但英國政府卻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方案:要求那些出現症狀的人士,不管是否有疫區旅行史,都自覺在家中隔離7天;只有症狀惡化的人才被建議與當地醫院聯繫;目前不需要臨時關閉學校,也沒必要全面禁止大型活動,但這些措施會根據情況變化隨時考慮調整。
  • 「群體免疫」是怎麼回事?靠譜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長黃波對記者表示,當前語境下的「群體免疫」,正是指自然人群沒有經過任何醫療手段被病毒感染後,集體會產生的抗病毒反應。倫敦大學衛生和熱帶醫學院的馬丁·希伯德教授說,越來越多人被新冠病毒感染,也會有越來越多人患病後痊癒,不少證據已顯示他們會對病毒產生免疫力。獲得免疫力的人越多,病毒越不容易傳播。
  • 「美國新冠疫苗開打」背後:誰優先?誰猶豫?何時群體免疫?
    全球什麼時候可以達到群體免疫?毫無疑問,只有當整個社會獲得針對新冠病毒的足夠保護之後,生活才會恢復正常。至於公眾何時可以大規模接種疫苗,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曾明確表示英國至少要等到明年;負責美國疫苗分發的該國陸軍裝備司令部司令佩納(Gustave Perna)則透露,可能要到明年4月,美國人才能普遍接種新冠疫苗。
  • 群體免疫是否可行?
    3月 13 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倫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讓 4000 萬英國人接觸新冠病毒,以便達到 60% 的人群感染,在全國形成群體免疫效果。這樣我們就能夠減少傳播,同時保護那些脆弱的群體。」
  • 死亡率歐洲第一仍堅持群體免疫,瑞典抗疫被批失敗
    據英國《每日郵報》23日報導,面對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北歐發達國家瑞典採取了消極應對政策,試圖通過所謂「群體免疫」來實現抗疫的最終勝利,被美國《福布斯》雜誌等媒體稱為在應對新冠病毒上「豪賭一把」。瑞典駐美國大使奧洛普斯多特4月曾宣稱,斯德哥爾摩已有30%的人達到「免疫」,5月就可以實現「群體免疫」。
  • 美國出現新情況,兒童患上新冠症候群,方舟子群體免疫成國際笑話
    導讀:新冠疫情是全人類面臨的重大的病毒疫情,近期美國紐約的兒童更是患上了新冠病毒的症候群,更是預示著這種病毒的厲害之處,而像方舟子之類鼓吹群體免疫在今天已經成為國際笑話了!據悉:美國的紐約州是美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而近日紐約州的兒童開始出現了一種我們此前還沒有發現到的情況,他們患上一種「小兒多系統炎症症候群」的不明疾病。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9日稱:該州已有3名兒童死於這種不明疾病,醫務人員懷疑該症候群與新冠病毒有關。
  • 公衛·速遞|用一種數學模型揭示群體免疫對新冠病毒在人群異質性的...
    公衛·速遞|用一種數學模型揭示群體免疫對新冠病毒在人群異質性的影響 2020-07-02 0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英國決定讓60%民眾感染新冠!此次「群體免疫」,超10w民眾急了!
    今天蒙特內哥羅共和國檢測出第一例新冠感染病例,自此歐洲全境淪陷,所有歐洲國家都出現了新冠病毒。 當歐洲國家紛紛開始採取封國、停課、停學等等措施來控制新冠疫情時,只有頭最鐵的英國依舊我行我素,憑藉「群體免疫」的大膽防疫策略引起了全球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