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朽木不可雕也」其實下一句更狠,堪稱罵人的最高境界
中華的文化可謂是相當的博大,這不僅僅說的是文字上的,也包括了俗語。俗語在中國是相當的流行,幾千年來都不變味。有的俗話就是從經典的書面上摘取下來的,它們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了人們的口頭禪。大家面對無奈的事情的時候,特別是面對無奈的人的時候,就會脫口而出的說這一句俗語:「朽木不可雕也」。然而大家並沒有知道這句話的下一句說的是什麼,其實下一句更狠,並且被堪稱為罵人的最高境界,這句說的是什麼呢?這一句很經典的俗語是來自於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當然這句話肯定是孔子說的。這裡是有一個故事的,說的是孔子有一個很奇特的學生叫宰予,這個人做事怪就算了,還經常讓孔子氣惱。
有一次孔子在對學生們講課的時候,他發現有個位置是空的。孔子知道這個位置的主人就是宰予,孔子氣得二話不說,就離開了這個講課的地方到宰予家裡看他的情況,更讓孔子氣憤的是,他的這個學生在家裡面並不是學習,而是做了一件事。這個學生做的就是正在睡覺。孔子一氣之下就脫口而得出了一句朽木不可雕也。再看看他還是沒有醒過來,睡得相當的安逸。孔子氣不過又說了一句「糞土之牆不可汙也」。上一句話成了人們罵人的時候,經常用的話,這一句就被人們忽略了,其實能夠把人罵到最高境界的是這一句話,這種罵人的話,算是很有文雅的了。
上一句話的意思是長輩們很氣憤他們的後輩們,沒有成長成他們期望的樣子,總的來說,就是上一輩的人對下一輩的人很失望,而下一句就不同了,下一句直接說的就是重點的了。糞本來就很髒,還要加上什麼東西才讓它更髒呢?當這句話說出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人可以回答了。這就是所謂的罵人的最高境界了。其實孔子的這個學生是非常的優秀的,他是孔子學生裡面的十三賢人之一,這個地位是很高的。孔子的這個學生是非常的特殊,他的特殊之處就在於敢於挑戰權威。從他和孔子的一次辯論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善於辯論的人。
他對孔子提出,一個仁者掉進了水裡面,而孔子作為君子,該不該跳下去救這位仁者呢?這句話把孔子問得非常尷尬,因為看到有人掉在水裡面了,不跳下去救,那還算得上是君子嗎?於是孔子回答說,給掉在水裡面的人扔一根繩子過去。他也經常的挑戰孔子所提出的那些理論,孔子提倡孝順和周禮。所以孔子要求在長輩死了之後,後輩要為長輩守墓三年。這個時候,宰予就站出來說話了。他反問孔子說,如果花上自己三年的時間去守墓,什麼事也不做,那誰來守護周禮?孔子對這句話無法回答。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就像是西方的亞里斯多德一樣的人物,他愛他的老師,但是他更愛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