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小時候都有背誦過「名人名言」,尤其是作為至聖的孔子,更是給大家貢獻了眾多的名言,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等,當然人們聽到更多的,可能還是那一句「朽木不可雕琢也」,相信每一個「皮孩子」在小時候都有被老師這麼訓斥過。
這是一個極不講情、極不留情面的評價,因為孔子本身就是一位教育家,他推崇的教育方針是"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個性和天賦,施以不同的教育,按照他們本來的面貌去"雕琢",讓每個學生真正"成器"。
然而,"朽木不可雕也"將學生說成,已經是徹底腐朽的朽木,根本就不具備雕刻的可能,也就是說學生無論老師怎麼教,都已經沒用了,因為他已經是一根朽木了,只能去燒火做飯,連最高明的木匠都已經無能為力了。
那麼,孔子為什麼要這樣說呢?他到底對誰說了這件事?他如此評價的人叫宰予,是他相當聰明的弟子。原來,孔子對宰予寄予厚望,儘管宰予在課堂上曾多次對孔子的話提出質疑,但孔子對宰予還是很有信心,認為這個學生將來一定會成為有用的人。
直到有一天,孔子在講課的時候,發現弟子很多,唯獨少了一個宰予,於是馬上動員所有的學生去找宰予,生怕宰予生病了或者被綁架了,畢竟在那個戰火紛飛的世界裡,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孔子正在為宰予擔心的時候,突然聽到學生們來報告說,宰予沒事幹,正在宿舍裡睡覺,睡得正香,無論怎麼叫都叫不醒。孔子聽到回報後極為憤怒,說出了這句後來的老師和家長在生氣時很喜歡對晚輩說的話,"朽木不可雕也"。
這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聽到的一句話,其實當孔子在評價宰予"曠課以眠"的時候,緊接著就有一句"糞壁不可汙也",但這下一句話十個人都不知道了,因為它太絕情太溫柔了,會被比作一根朽木也就算了,還被說得滿身是屎。這誰受得了?
聽到這樣的話,其實是很難讓人相信的,畢竟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而"儒"本身就是優雅、禮貌、文雅的代名詞。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儒雅君子"會在生活中罵人說:你是最骯髒的人,在牆上塗滿了糞便。
而這種評價本身就不足以為信,更多的是憑藉老師的權威,強行給一個人下定義,實際上被孔子認為是"朽木,糞土之牆"給宰了,後來確實是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是孔子三千弟子中的佼佼者,被世人尊為"孔子十賢"之一,在後世也是公認的"聖人",孔子給他的追封是""齊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