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朽木不可雕」的評價另有解釋,給後世師者帶來兩點啟發

2020-12-13 待曉兒

《論語》中很多語句的解釋都有爭議,而後世流傳出來的句子往往也有斷章取義的現象。

孔子對於「宰我」的評價就是如此,除了有不同的解釋之外,孔子對於宰我的評價也不是原文的重點內容。

孔子說「宰我晝寢」的語句,有更為合理的解釋

「宰予」,字子我,當時很多人的「字」其實都是單字,在其前加上「子」以示尊重,比如顏回,字子淵,但一般也就稱為「顏淵」。同樣,宰予也可以被稱為「宰我」、「子我」。

在《論語·公冶長》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按照這句話的通常解釋是說,孔子看到他的學生宰予白天睡覺,很惱怒,說真是朽木不可雕,用以批評宰予,並且認真地反思了自己,說之前是別人怎麼說他就怎麼信,從現在開始,不止要聽別人說什麼,還要看他如何做。

這是一直流行的解釋版本,主要也是為了突出「朽木不可雕」這一句俗語,本身就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概念,認為孔子在罵宰予。

但是,這樣的解釋有幾個邏輯不通的地方:

第一,宰予在孔門弟子中的地位,並不是無足輕重的「朽木」「宰予」真的如孔子所說的那樣,是一塊不可雕琢的朽木嗎?

當然不是,孔門弟子眾多,據說最為優秀的有七十二人,而這七十二人中又有十人在學識、能力和品德上最為出色,被評為「孔門十哲」。

宰予位列十哲之一,德行、政事、文學、言語四科中,他屬於「言語」科,排位還在子貢之前。

這樣一位優秀人才,自然不會是一塊朽木。如果他都算朽木,那置孔門其他弟子於何地?

那麼,孔子如果批評宰予為朽木,那豈不是小題大做、小惡嚴懲嗎?這嚴重違背了孔子處事原則。

孔子極為注重公平公正,在著述《春秋》的時候不隱小惡、不遺小善,如果僅僅因為宰予晝寢一事,就批評他為不可雕琢的朽木,顯然有失偏頗,違背了自己的一貫原則。

而宰予晝寢,孔子批評他改正即可,為何又要把重點放在檢討自己呢?

這些在邏輯上都說不通。

第二,作為批評來說,孔子為何要反思自己的識人方法?宰予犯錯,孔子批評,那為何要反思自己的識人方法,而不是反思教育弟子的方式?而這個「識人」方法和宰予晝寢也沒有太大的關聯。

如果按照通常解釋來說,這期間的跳躍明顯過大,轉折也非常生硬。

所以,這句話的解釋極有可能是另一種說法。

孔子在看到宰予晝寢的時候,比較驚訝,說朽木不可雕,糞土之牆不可圬,這是常識,但這怎麼可能發生在宰予身上呢?

「晝寢」這樣的行為,孔子雖然厭惡,但如果是其得意弟子也做出了這樣的舉措,就足以引起孔子的反思:

難道有晝寢行為的宰予就不優秀了嗎?

顯然不是,所以孔子才會去反思自己的識人方法。

之前別人評價一個人,他就會相信;但經歷了宰予晝寢的事情之後,他意識到這樣的方法不對,因為如果有人和他說有一個叫做宰予的人「晝寢」,按照之前的方法孔子會認為這個人是一塊朽木,但如今的現實顯然不是這個樣子。

所以,孔子認為,之後不光要聽別人如何說,還要親自去了解一下他具體的事跡。

這樣的邏輯就通順了。

在東漢王充的《論衡·非孔》中早就提出過這樣的解釋,只不過因為「朽木不可雕」這句俗語流傳太廣,以至於將《論語》中的這段話斷章取義,忽略了其重點在於後半部孔子的反思,而不在於前半段的「批評」。

通過「晝寢」事件,孔子所得到的啟發值得後世借鑑

「宰予晝寢」的重點不是前半部分「朽木不可雕」的俗語,這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引起話題的部分而已,重點就在於孔子對於自身的反思,足以引起後來師者的重視。

第一,關於教育方法的問題,是否應該不斷調整當今時代裡,很多從事教師行業的人抱怨,說學生越來越難管,打不得罵不得,就是稍微訓斥得狠了一些,還容易遭到家長的投訴。

不可否認,這是一種現實,也是教師行業內面臨的難題。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就是因為這些教師上學時期,家長和孩子的老師是同一戰線的,共同管教自己的孩子和學生;而現在有些家長和孩子站在了一起,一同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質疑。

但是問題就在於,時代是不斷變化的,與其抱怨變化,為何不去適應變化?

既然明知道有些家長和孩子一同質疑教師,那教師是不是應該調整一下自身的教學方式,以新的方式與家長和孩子相處?

就像職場當中很多老闆抱怨,90後、95後越來越難管了,其實和這是一個道理。

用之前老套的、過時的管理方式來處理變化過後的關係,自然會出現很多問題。

所以孔子在看到「宰予晝寢」的時候,第一時間反思的就是自己的「識人」方式是不是存在缺陷。

「有教無類」不僅僅是對於所教學生的包容,更是對執教者方法的考究。

第二,不能帶有偏見地看待不同的學生誠然,只要是同類的事物就會存在比較。以成績作為標準的話,一個班級中有學習優秀的同學,就有學習不好的同學。

身為老師,肯定更為喜愛那些聽話的、成績好的學生,這是人之常情,但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很多教師對於一些他們認為很難教得會的學生採取放任的態度,他們會說「要為大部分同學負責」這樣的藉口,其實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可能有人會問,同樣的學生,一樣的教法,有人會有人不會,這不是學生自己的問題嗎?

那我們換一種一說,同樣都是學生,但每個人學習的方式不同,老師用同一種方式教學,自然就會有人適應,有人不適應,這不是老師的問題嗎?

初中有一個孩子的成績不是很好,他也認為自己很笨,一些基礎的東西自己學不會,比如語文考試中的古詩詞默寫這樣的題目,他就是背不下來。

我沒有讓他去刻意背誦甚至是抄寫,我只要求他認認真真的大聲讀十遍,然後合上書本,讓他從頭開始回憶並且複述,中間遺漏的部分直接跳過。

我發現這位一直背不下來的孩子在讀過十遍之後,也能記住不少的內容。於是反覆幾次重複這一過程,他在沒有刻意背誦的情況下,將這首詩歌非常輕鬆地複述下來了。

所以,面對那些所謂學習不好的孩子,教師不應該帶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來認為其學生自身有問題,應該反思是不是自己可以換一種教育方式,也許就更為適合他。

就像孔子所做的那樣,當其得意門生宰予也在晝寢的時候,他立刻反思了自己之前是否有所偏見。

「春秋筆法」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史書撰寫方法?

相關焦點

  • 朽木不可雕!孔子為什麼經常罵這個弟子?
    他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見於《孟子·梁惠王》:「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孔子反對殉葬,也反對以人形之俑來殉葬,因為以人形之俑殉葬,內心深處還是保留著殉葬的想法。所以罵說,最早做人俑殉葬的,應該會沒有後嗣吧。當然,孔子也罵學生,不過相對文雅。
  •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做老師的年頭多了,接觸的學生也多,五花八門,幾乎什麼樣的都有。學生與老師總會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 「朽木不可雕」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朽木不可雕,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you can't make a silk purse out of a sow's ear劣材難成器;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No matter how expensive his clothes, he still looks sloppy-you can't make a silk purse out of a sow's ear .無論他的衣服多麼貴,看起來都是松松垮垮的,劣才難成器!
  • 每日一句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wū]也;於予與何誅?」(宰予,字自我,亦稱宰我,孔子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宰予晝寢---宰予在白天的時候在寢室睡覺。晝,白天;寢,動詞,寢室睡覺。朽木不可雕也---腐爛的木頭不能夠再雕刻。
  • 孔子責備學生課堂上睡覺說出「朽木不可雕也」的朽木後來怎麼樣了
    孔子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被後世人稱之謂孔聖人。孔子這一輩子共收3000弟子,其中大部分都名留青史。孔子過世後,弟子們把孔子的教學精華整理成《論語》一書。細讀《論語》一書,我們會發現孔老夫子是一個知識淵博、平易近人的長者,又是一個謙虛謹慎、有遠大抱負的智者,也是一個有血有肉、風趣幽默的家長,孔子幾乎就是一個完美的仁禮心善、謙謙君子的形象。孔子的學生中有一個小他29歲的學生叫做宰予。宰予這個學生人小鬼大,又聰明可愛,經常在課堂上調皮搗蛋,不是是捏捏同桌的臉蛋,就是拽拽前桌同窗的頭髮,反正是閒不住。
  •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批事勝過批人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wu)也」。對於宰予白天睡覺,孔子很生氣,責罵沒帶髒話,原意也是對這種行為進行批判,腐朽亂掉的木材不可能用來雕刻,糞土壘起的牆怎麼能粉刷呢,對於宰予的行為,我還能咋責罵呢?所以,孔子批事勝過批人,並且文中帶硬,帶怒,帶著絲絲隱忍和望改過之愛。
  • 朽木不可雕無價值?此東北特產長在朽木上,營養是普通蔬菜的10倍
    #百度年貨節#導讀:朽木不可雕無價值此東北特產長在朽木上,營養是普通蔬菜的10倍在農村,天總是那麼藍,根本不用擔心霧霾;水總是那麼清澈見底,根本不用擔心水汙染的問題,口渴了,甚至可以直接飲用山間的溪水或者山泉水。
  • 朽木糞牆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朽木糞牆,朽壞的木頭,汙穢的土牆。比喻沒有培養前途的人。: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近義詞有:朽木糞土,朽木糞牆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 從「朽木不可雕也」說起
    不論是否看過《論語》,不論文化程度高低,很多人卻都知道這樣一句話「朽木不可雕」。這句話經常被「優秀」的老師引用,來批評「不優秀」的學生。
  • 孔子批評學生: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算辱罵學生麼?
    01前言2000多年以前,孔子把不長進的學生比作「朽木」和「糞土之牆」進行批評,肯定算是辱罵學生,經歷了2000多年以後,現在的老師批評學生的時候還會用上。但是,孔子弟子3000,賢能者72,就很能說明問題了,就算是至聖先師孔子在世,也不可能教好所有的學生。另一方面,這正好說明了不長進的學生無論是哪一個時代都是有的。每一個時代都會有讀書無用論,不求上進者的存在。只要人類社會存在著,教育就不可能消亡。
  • 「朽木不可雕也」,後面還有一句更狠,卻很少有人知曉其意
    在接受教育的階段,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被用來評價那些無心學業、性格乖張的同學。什麼話呢,就是「朽木不可雕也」,以物喻人,可謂字字扎心。
  • 「朽木不可雕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經常會聽到老師用一句話來評價那些無心學業的同學,這句話就是「朽木不可雕也」。但你知道這句話是誰的嗎?為什麼會說這句話?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 孔子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其實下半句更絕情,卻十人九不知
    人們小時候都有背誦過「名人名言」,尤其是作為至聖的孔子,更是給大家貢獻了眾多的名言,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等,當然人們聽到更多的,可能還是那一句「朽木不可雕琢也」,相信每一個「皮孩子」在小時候都有被老師這麼訓斥過。
  • 朽木之徒——宰予
    孔子聽到後說:「已經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2、【原文】5.10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譯文】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可以雕刻,用髒土壘砌的牆面不堪塗抹!
  • 孔子示範「朽木」如何雕成才
    《孔子杏壇講學圖》 吳彬(明)詩意花城 工作室出品 更多生活信息 請掃二維碼「手中十指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人的稟賦各異,認知能力有強弱、深淺之分,性格、氣質也千差萬別。子路和冉求曾問孔子同一個問題:「聞斯行諸?」意思是,一聽說有事,就應立即行動嗎?孔子回答子路:「有父兄在,如之何聞斯行之?」教導子路不要輕舉妄動。但孔子在答冉求時,卻說:「行之。」一個問題兩個答案,令孔子另一個學生子華覺得不解,他問:「敢問問同而答異?」
  • 孔子為何大罵宰予朽木不可雕也?孔子罵人對不對?宰予被罵冤不冤
    有一天,孔子正在上課,我估計是上周禮課,因為孔子夢想恢復周禮,拯救那個已經禮崩樂壞的世界。而宰予不感興趣,睡著了。孔子大怒,他認為宰予不夠尊重自己——再爛的老師也討厭學生在自己口若懸河的時候睡覺,哪怕是如雌兔眼迷離一般都不行。孔子大罵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說白了就是罵他「爛泥扶不上牆」。
  • 「晝寢」與「朽木」
    《論語》多是平常話語,日常人事,其中的夫子一言一行卻還是有許多並不尋常之處。             這一章記錄的都是孔子對人物的臧否,聖人的評價往往與時人不同。比如這一節: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 孔子很生氣,罵了弟子一句髒話,2500年後,成老師最愛的口頭禪
    ,有一次孔子生氣了,他罵了第一句髒話,沒想到幾千年後成為了老師最愛的一句口頭禪,那麼你知道這句口頭禪是什麼嗎? 這句口頭禪就是朽木不可雕也,話說孔子的思想之中,有一句叫做有教無類,他會利用弟子的性格與想法,分門別類的教導自己的弟子,在他門下一共有3000多個弟子,真正是做到了桃李滿天下
  • 眾人皆知「朽木不可雕也」,其實下一句更為經典,你知道嗎?
    「朽木不可雕也!」這句話語流傳甚廣,相信大家也並不陌生。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指腐爛的木頭,頂多只能作為柴火棍,若想要在上面雕刻出最為精美的圖案,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時至今日,這句話成為長輩指責年輕人沒出息的常用語言。其實它後面還接著一句話,堪稱經典佳作,你知道是什麼嗎?
  • 孔子罵學生一句話成為千古名句,前半句一直被用,後半句無人敢說
    這句話出自我們的孔聖人口中,當時孔子正在給學生上課,途中看到自己有個弟子的座位上沒人,於是孔子就問他的同學,這人去哪了,他的同學回答道,他還在家裡躺著睡覺呢,聽到這句孔子火冒三丈,於是說出了這句話: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另這位同學沒想到的是,孔子罵自己罵出了一句千古名句,這句話還和自己有關,真的是沒臉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