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日,紐西蘭乳業巨頭恆天然汙染問題,涉及多家中國消費者熱捧的知名奶粉品牌,讓「洋奶粉」在中國消費者的心目中,也變得不可信任。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後,國內很多爸爸媽媽對國產奶粉喪失信心轉而選擇洋奶粉;這下子,洋奶粉遭遇信任危機,很多媽媽們的奶粉選擇變得糾結起來。
5年前,28歲的顏敏準備生第一胎時,正遭遇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顏敏和老公毅然而然地決定,無論經濟狀況如何,一定要讓寶寶吃洋奶粉,國產奶粉「碰都不要碰」。
2012年,顏敏生第二胎,依然選擇的是洋奶粉。就在剛剛過去的幾個星期裡,恆天然事件讓骨子裡一直信賴洋奶粉的顏敏,經歷了一次洋奶粉的「動蕩」衝擊。過去幾年裡,奶粉一直是個折磨人的問題,現在更是。
孩子喝奶前,夫妻倆先試喝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之前,孕期的顏敏,為即將出生的寶寶鎖定的奶粉不乏國內的高端品牌,後來,這個想法徹底變了。
有段時間,顏敏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選奶粉。她同時選定了幾種洋奶粉,然後挨個上官網看。在顏敏看來,官網代表著奶粉企業的實力,實力不夠,「奶粉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接下來是比配方,「把有意向的奶粉放在一起,逐個對比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那段時間,顏敏形容自己就像奶粉技術員,「熟知各類奶粉的配方比例。」
這還沒完,選定的奶粉,最終還要經得起更多媽媽的推敲,方法就是上論壇看評價,「最重要的是看投訴。」就這樣,顏敏最終為寶寶選定的是荷蘭美素奶粉。
起初,顏敏是在孕嬰超市買袋裝的美素,後來,她得知,這種袋裝奶粉通常是進入國內後分裝生產,衛生成了顏敏比較擔憂的事情。和一些媽媽聯絡後,顏敏開始走網上代購渠道。即使是代購,美素的價格也貴得讓人心疼,最貴時,800克的盒裝奶粉要230元,寶寶一星期就得吃一盒。不過,就算這樣,代購的依然要比在國內超市買的同品牌洋奶粉便宜一二十塊錢。
曾經一度,顏敏只要聽說熟人和親戚有去國外和香港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託人買奶粉。」
去年,顏敏生第二個孩子,奶粉依舊首選美素。可顏敏發現,國外代購網站的運費越來越貴,她雖然有怨言,但「再貴也得吃」。
幾個月前,第二個孩子一歲剛過,顏敏開始嘗試讓兩個孩子喝本地的消毒鮮奶,一是兩個孩子每天的奶量在4斤左右,依賴於喝國外奶粉,對於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其次,經過精心的挑選,楊凌一家奶廠每天供應的消菌鮮奶開始打動顏敏。
為了檢驗奶的品質,夫妻倆先「以身試法」,先試著喝了一段時間,觀察色澤、品嘗口感,當然重要的是,以身體有沒有不適為重要參考。在得知自己曾一度信賴的洋奶粉美素,也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後,顏敏的第一反應是:幸虧讓孩子改喝鮮奶了。
畢竟是吃的東西,網上萬一買到假的咋辦?可鮮奶就能讓人放心嗎?30歲的劉陽,從確認懷孕那天起,就開始為寶寶的奶粉問題糾結。
2010年,三聚氰胺事件雖已過去兩年,但仍舊是媽媽們選奶粉時熱議的話題。懷孕後,劉陽便加入了一個「準媽媽群」。群裡的準媽媽們預產期都在同一個月份。每天,大家聊的話題基本不離產檢、臨產準備等,而關於奶粉、奶瓶、紙尿褲等,更是繞不開的話題。
「當時,可能是三聚氰胺的影響吧,大家沒人打算選國產奶粉。」劉陽說。
關于洋奶粉,群裡的大多數人打算從超市和孕嬰店選購,但也有少數準媽媽打算買原裝進口的洋奶粉,渠道也是五花八門:有想託朋友從國外購買寄回來的,有在市區一些做代購的孕嬰店買的,也有在網上代購的。
比如,有一家全英文網站,專做奶粉代購,只要每次買的不超過規定數量,每罐從歐洲漂洋過海到西安的奶粉價錢,和在超市裡買的洋奶粉價錢差不多。
劉陽有些心動,可最終,她卻選擇了在本市的超市選購洋奶粉。
在她看來,代購不保險,萬一郵寄過程出問題,寶寶就會斷糧,「臨時換奶粉,對寶寶腸胃不好!」
劉陽買奶粉,基本上是買自己看得見的,她甚至不在網上買奶粉,「畢竟是吃的東西,萬一有假咋辦?」劉陽住的小區門口,有人賣新鮮牛奶,對此,劉陽也從來沒有考慮過,因為她也實在難以相信,敞開的大桶有多少衛生可言。
劉陽的兒子今年兩歲半,近期媒體曝光的問題奶粉中,也有劉陽曾經給兒子吃過的奶粉,不過她慶幸,「兒子身體很健康。」
第一口奶吃啥,有時不由媽媽做主無論是代購也好,還是直接去超市買看得見的奶粉也好,劉陽覺得作為媽媽,自己還是比較幸運的,「最起碼自己能決定孩子吃什麼樣的奶粉。」可劉陽的表妹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同為媽媽,表妹卻失去了自己為孩子選擇奶粉的「先機」。
今年7月,劉陽的表妹馬穎生孩子,之前,表妹就孩子出生後吃什麼奶粉一直不停地徵詢親友,劉陽也給表妹推薦了幾個品牌。可小寶寶出生後,劉陽聽到的卻是表妹關於奶粉的一肚子苦水。
原來,表妹早已打算給寶貝吃親友推薦的一款奶粉,可誰知,兒子提前一個月出生,因為早產,孩子在保溫箱裡足足待了半個月。
這段時間,兒子一直由護士餵養。吃什麼奶粉,也由不得馬穎做主,煩惱恰就在這兒了。
護士給寶寶餵的是另一個牌子的奶粉,等寶寶回到馬穎身邊時,已經習慣吃這種奶粉了,因擔心臨時換奶粉會導致寶寶拉肚子,馬穎只好決定,等孩子大一點了再說。
劉陽從網上相關報導了解到,這是寶寶的「第一口奶粉爭奪戰」。
劉陽記得,當年自己懷孕,每次去產檢時,在醫院門口總會被一大群推銷奶粉的人圍住,爭相給準媽媽們送優惠券和禮品券,而你只要拿著禮品券,在其指定的店鋪裡登記聯繫方式,便可領取一桶400g裝的奶粉。
天下哪有免費的奶粉,爭搶孩子的「第一口奶」,背後隱含的是商家巨大的趨利行為。
《第一財經日報》曾揭露,一些剛出生的嬰兒,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可能被護士私下餵養了某品牌洋奶粉,嬰兒因此適應了該品牌洋奶粉,有的甚至連餵養母乳都不適應。等到該嬰兒出院,前述品牌洋奶粉企業竟能獲知嬰兒父母的聯繫方式,並建議購買該品牌洋奶粉。
而為了搶「第一口奶」,奶粉企業也會付出大量的營銷費用,尤其是洋奶粉企業,僅入場費,一家醫院可能要好幾百萬。
「不過還好,缺乏母乳的寶寶,第一口奶幸好是洋奶粉,總比國產奶粉好。」馬穎說。
奶粉不能喝了,喝鮮羊奶總安全了吧?8月7日,國內多家媒體曝出紐西蘭乳業巨頭恆天然汙染問題,涉及多個中國消費者熱捧的知名奶粉品牌,「洋奶粉」也變得不可信任。「洋奶粉再不好,也比國內奶粉可信吧。」36歲的準媽媽秦韻好不容易才懷孕,擔心自己可能要剖腹產子,奶水肯定不足,為還有兩月出生的寶寶選奶粉是急上加急的事情。
國產奶粉不考慮,國外奶粉也曝出了問題,秦韻之前的奶粉計劃幾乎泡湯,寶寶究竟吃什麼,為了這個問題,她甚至攪動了全家人的情緒。婆婆認為,國產奶粉沒那麼可怕,過去,幾塊錢一包的奶粉照樣養大了自己的兩個孩子,現在,國外奶粉貴得離譜,質量還沒保證,還不如就吃國內好一些的奶粉,也沒那麼可怕。
秦韻對此堅決不同意,「奶粉還是堅決選國外的。」就連孩子的尿不溼也要進口的,一輩子就生一個孩子,「幹嗎不用好點的?」
在一些論壇和準媽媽群裡,秦韻看到,現在最熱議的是,恆天然事件後,中國宣布將暫停進口紐西蘭奶粉,秦韻知道,這意味著,洋奶粉可能大都要通過國外網購才能買到,價格「除了飆升不會降」。
為此,婆婆甚至想過讓未來的寶寶喝羊奶。她知道,現在一些小區門口,有一些郊區的農民拉著羊現擠現賣,那樣總安全了吧。秦韻對婆婆的這個想法簡直有點哭笑不得,「那樣的奶就安全了嗎,沒有經過殺菌,再者,萬一今天有明天沒有了怎麼辦?」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儘量縮短孩子喝配方奶粉的周期。」顏敏說,依據自己的經驗,孩子一歲多以後,完全可以不再依賴配方奶粉的營養,選擇本地高溫殺菌的牛奶也會很安全,「關鍵是選時間久信譽度高的,奶質好不好,爸爸媽媽先喝一下就知道了。」
當顏敏把這個觀點發到一些媽媽網論壇上時,她發現,「洋奶粉」雖然陷入食品安全事件,但媽媽們消費「洋奶粉」的熱度並沒有銳減,只是暫時不選擇涉事品牌奶粉罷了。
上半年奶粉投訴翻番 六成以上是洋品牌7月下旬,中國消費者協會《全國消協組織2013年上半年投訴數據分析》顯示,其中嬰幼兒奶粉投訴6成以上是外資品牌。
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2013年嬰幼兒奶粉投訴744件,與2012年同期相比,投訴量翻了一番。嬰幼兒奶粉投訴中,超過86.0%的投訴與質量安全問題有關。與此同時,上半年受理乳製品投訴1051件,同比增長17.8%,其中72.5%的投訴涉及質量安全問題。
隨著奶粉進口量增多,問題「洋奶粉」的發現率也在增加。根據中消協統計,針對嬰幼兒奶粉投訴案件中6成是外資品牌,一些奶粉變質、裡面存在塑料等異物,嬰幼兒飲用後出現嘔吐等不良反應現象層出不窮。
記者了解到,僅廣東一地,今年1—5月廣東檢驗檢疫局轄區各口岸進口乳品83453噸、貨值4.1億美元。今年1-5月進口嬰幼兒配方食品11811噸、1.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3%和57%。主要來自法國(73%)、紐西蘭(10%)、英國(5.3%)等11個國家或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廣東口岸需進行退貨或銷毀的不合格進口乳品20批,佔全部進口乳製品批次的0.5%,而今年1-5月,需進行退貨或銷毀的不合格進口乳品就超過去年全年,達21批,佔全部進口乳製品批次的1.1%。
據《經濟觀察報》
洋奶粉遭遇信任危機 不意味著國產奶粉會受青睞紐西蘭乳業巨頭恆天然曝出汙染問題,涉及多家消費者熱捧的知名奶粉品牌,令「洋奶粉」陷入信任危機。不過,《聯合早報》報導,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本土奶粉品牌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因為不少消費者對奶粉選購產生憂慮,認為連國外大品牌奶粉都沒辦法保證產品品質,那麼國產奶粉更令人堪憂。
該報導稱,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指5日晚接到紐西蘭駐華使館通報,恆天然集團為雅培(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生產的兩批次嬰幼兒配方奶粉,存在被肉毒桿菌汙染的風險。恆天然奶源汙染事件後,中國宣布暫停進口紐西蘭奶粉。強大的競爭對手被迫暫時退出中國市場,對於中國奶企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也是這些企業重塑形象、收復失地的「好機會」。
但從一些育嬰論壇上的消費者反應看,中國消費者對於「洋奶粉」與國產奶粉有根深蒂固的看法,「洋奶粉」陷入食品安全事件,卻不意味原本支持「洋奶粉」的消費者,會轉而青睞國產奶粉。有媽媽在網上表示,短期內不會購買涉事品牌奶粉,但會轉而選擇其它知名品牌的國外奶粉。
有網民稱,國外奶粉都是預防性召回,國內奶粉要等到吃死人了才會報導,還有網民稱,國外奶粉被汙染,是監管不嚴,相當於「過失殺人」,而國內奶粉人為添加三聚氰胺,是故意為之,相當於「故意殺人」。 (來源: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