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近日,一張女教師「跪著」給學生上課的照片被網友熱傳。圖片中,女教師左腳纏著繃帶,雙腿跪在椅子上,身戴耳麥和擴音器給學生們講課。這名女教師是廣東省潮州市瓷都實驗中學初二語文老師謝小玲。10月30日她不慎摔跤致左腳踝骨折,但至今1個多月,雖然腳傷未痊癒。為了不耽誤學生課程,1個多月以來她一節課也沒有落下。(12月5日《南方都市報》)
謝老師帶傷上課的行為得到了人們的廣泛好評。的確,在自身受傷且腿腳不便的情況下,她還堅持給學生上課的舉動彰顯了她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但在大家紛紛為這種行為點讚時,我卻並不想為之叫好,反而想到了福建年僅43歲便因過度勞累而去世的那名中學老師。我不禁要問,老師帶病上課就一定值得提倡嗎?
一直以來,老師在人們心中都是令人敬仰的職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被用來形容老師對學生的無私奉獻,老師像蠟燭一樣默默燃燒著自己,用自己的光照亮學生,直至燃盡。受這種固化形象的影響,老師犧牲自己為學生奉獻的新聞總能得到人們的好評。某某老師身患重病仍堅持給學生上課的新聞也會被媒體大肆宣傳報導。可當老師帶病上課的事跡多了,人們對這種行為的讚美可能轉化成一種變相的鼓勵,從而演變成要求老師「無私奉獻」的道德綁架。
看似感化學生的舉動和過度的讚美,可能會掩蓋真實的教學質量。帶病上課其實會影響課堂效率。老師患病期間,精神狀態不如平常,體力跟不上,消極的狀態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影響教學效果。筆者上個學期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一名腿骨折的老師在痊癒之前仍堅持給我們上課。同學們確實被老師的行為所感動,但課堂質量有所下降是不容忽視的事實。老師腿腳不便,不能行走,只能坐著上課。少了平時老師走下講臺與同學們的交流互動,也不能方便地起身在黑板上板書,只能一邊翻PPT一邊講課,容易使課堂陷入沉悶,讓人提不起精神。且老師的感化並不會帶來太大的學習動力,熱愛學習的同學依然堅持學習,不愛學習的同學靠一時的感動也很難轉化成長久的學習動力。
對帶病上課的老師過度讚美可能會形成一種錯誤的價值導向,讓人們認為這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社會的讚美異化成對老師的道德綁架,使得部分真正想請假的老師也不敢請假,為了維護老師的敬業形象硬撐著堅持上課。但在南都記者採訪謝老師的時候,她自己表示如果好好靜養,兩個星期完全可以康復,而她卻帶病上課一個多月,腳傷還未痊癒。若老師將傷養好後上課,看似落下了兩周時間,但卻能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給學生上課,對自己對學生都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更進一步思考,老師帶病上課的表象背後也暴露出一定的教育問題。基層學校師資力量薄弱,「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現象長期存在,一個老師請假很難找到長期代課的老師,會影響幾個班的教學進度。而且,學校老師請假有一定的審批流程和操作手續,須審批通過後才能請假。此外,請假的老師還會被扣工資,影響教師評比。種種無奈之下,很多老師寧願選擇帶病堅持上課。
老師帶病上課是其個人美德的表現,但不該成為強加在老師身上的沉重負擔,社會更不應將其視為衡量一個好老師的標準。在一味地宣揚這種奉獻精神之外,如何引導教師健康生活,高效工作,或許才是媒體和社會真正該做的。我們不必把老師推上愛崗敬業的神壇,真正關心他們的工作待遇,讓老師身體健康、心情愉悅地教書育人勝過無數個帶病上課的「榜樣」。
文/穆瑞琦(湖南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