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做父母時,父母都是沒有經驗的,避免不了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媽媽的的細心照顧,餵孩子吃奶,哄孩子睡覺,都離不開抱孩子。
媽媽剛剛生產過寶寶,身體很虛弱,抱孩子也是避免不了的,特別是母乳餵養,沒有月嫂的照料也很是辛苦,抱孩子成為一種負擔,媽媽發現寶寶比較喜歡讓媽媽抱著,寶寶越抱越不願意躺著,那麼孩子這麼小,抱著會不會影響發育呢?
寶媽們也不知道孩子是經常抱著好,還是經常躺著好?
小王當上媽媽後,聊天基本上不離孩子,寶寶確實非常可愛,除了哄睡比較麻煩以外,孩子平時表現非常棒。
有一天小王抱著寶寶哄睡時,婆婆忍不住說小王:「孩子都是你們慣的成天總抱著,應把孩子抱成了『尖屁股』,都躺不住了,孩子還是一直躺著更好。」
小王自然不信婆婆的老說法,也確實擔心孩子的骨骼,都說小孩子骨骼還沒長好,抱著的時間長了會不會有問題?孩子到底應該多躺著還是應該多抱著呢?究竟哪個更健康?
其實媽媽抱娃姿勢得當,對寶寶是不會造成傷害的。
面對這個問題也是很好理解的,新生兒平均每天要睡20~22個小時,一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床上度過,充足的睡眠有利於孩子的發育,健康的成長,媽媽這時不要打擾孩子的睡眠,更不要因為寶寶黑白顛倒打擾孩子睡眠,很容易阻礙寶寶的發育,寶寶在睡覺時躺著肯定比抱著舒服,更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媽媽也能夠得到很好的休息。
其實主要是餵奶和哄睡會抱寶寶,在抱寶寶時只要抱的姿勢妥當,和長時間的睡眠相比,抱的時間還是比較短的,也不會對寶寶造成傷害,相反對寶寶的發育也是有好處的。
媽媽經常抱寶寶好處多 ,孩子長大以後會更明顯
一、鍛鍊孩子的視力
出生有兩個月的寶寶,看東西開始逐漸清晰,可以辨別顏色,大概7個月後可以看到遠處事物。
寶寶的視力是在出生以後緩慢發育的,並不是出生後寶寶就可以什麼都看見,看的很遠,而是隨著寶寶的長大,視力越來越正常,在媽媽抱起寶寶時,寶寶可以看的更遠,不是只看天花板,寶寶的視野得到擴大,寶寶這時會開心的笑,會比較興奮,對寶寶的視力發育有好處。
二、孩子更親近媽媽
寶寶在出生那天就會有意識的尋找媽媽,當寶寶三個月時可以記住媽媽的一些基本的明顯的特徵,如髮型、輪廓、氣味等等。
嬰兒從媽媽的懷抱中可以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孩子長大後性格健全。
媽媽經常抱孩子,可以增加嬰兒認識媽媽的進度,並且激發母愛保護孩子的本身能力意識,加深親子關係。
三、活動孩子的筋骨
新生兒控制肢體能力比較弱,抬頭、翻身、學爬都要慢慢進行練習 ,不練習的話就會沒有太多的運動能力。
媽媽抱起寶寶來,可以幫助寶寶活動筋骨,鍛鍊按摩寶寶背部肌肉,對寶寶的骨骼發育有很大的好處。
媽媽在抱寶寶時需要注意這三個事項。
首先記得拍嗝最好豎抱
嬰兒在吃過奶後需要拍嗝,主要是讓寶寶排出在吃奶時咽下去的空氣,腸胃也會更舒服,也可以有效減少吐奶的狀況。
媽媽正確的拍嗝姿勢是把寶寶抱著豎起來,把頭部斜靠在媽媽肩膀上,用一隻手輕輕拍撫背部,拍到打出奶嗝為止。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要讓媽媽肩頭承擔所有重量,避免傷害頸部骨骼。
其次要記得抬頭之前要橫抱
媽媽抱寶寶是個體力勞動,寶寶會抬頭之前,一定要橫抱餵奶、哄睡,避免挫傷寶寶的頸部。
如果媽媽體力實在吃不消,那就墊哺乳枕幫助承重,這樣媽媽的胳膊不用使力,可以有效的保護寶寶脊椎,避免寶寶肌肉過度勞累。
最後要記得不要過度抖動搖晃
嬰兒若是受到持續劇烈的搖晃時,會極易發生腦部損傷,是我們常說的「嬰兒搖晃症候群」,多發生於6~12個月寶寶。
嬰兒時期的腦部組織十分脆弱,家長有時哄睡不耐煩時,會加大搖晃幅度,嬰兒這時看似昏睡,其實這是大腦受到損傷的表現。
要想讓寶寶快速安靜,媽媽可以模擬寶寶的宮內環境,輕輕晃動,把握控制力度即可。在看管孩子時,應該滿足孩子的充足睡眠,以後,多抱抱孩子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