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出生經常被抱,和不常被抱,長大後差距讓家長悔不當初

2020-10-14 母嬰育兒寶

本文由母嬰育兒寶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年輕爸媽們在得知總是抱孩子,會讓孩子過於依賴抱睡等習慣後,會在孩子出生後,刻意不去抱孩子,認為這樣做今後孩子會比較好帶。

別孩子一哭就抱,「哭聲免疫法」下長大的孩子,最終都怎樣了?

為了訓練出乖巧好帶的寶寶,「哭聲免疫法」一度風靡,這種方法講究「哭了不抱,不哭才抱」。

認為孩子哭是在威脅父母,在定時餵飽孩子後,就不抱孩子,任憑孩子如何哭鬧都不必理會。

久而久之孩子在發現哭沒用後,就不會經常哭鬧了,父母因此能省事很多。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對不對?實際上被這樣訓練,從小缺乏父母抱的孩子,在今後很多都存在著問題,輕則有睡眠障礙,重則精神分裂。

孩子出生後不被抱的案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提出這一實踐核心思想的創始人約翰華生,他是行為主義創始人。

他用自己的孩子做實驗,把孩子當做機器一樣去進行訓練、矯正、塑造,最終大兒子在成為一名精神分析家後,依舊無法自愈童年傷痛選擇了自殺。

另外兩個孩子中,女兒沉默易怒有過多次自殺行為,兒子一直流浪得靠父親接濟生活。

華生家族的對孩子的行為主義訓練法,危害還延續到了第三代,她的外孫女酒精成癮,也有過多次輕生想法。

而華生自己,就出生在一個不幸家庭,從小缺愛,存在著心理問題。

可能有人會說,一般人不會像華生那樣過度程序化地去訓練嬰兒,「哭聲免疫法」只是針對孩子哭鬧,只是少抱了孩子,能有什麼大的影響?

可真實的案例卻告訴世人,它對孩子的傷害是極大的。

孩子出生經常被抱,和不常被抱,長大後差距讓家長悔不當初

一位網友親身經歷,說自己就用的這一方法訓練孩子,孩子小時候確實很乖很省事,如今卻被診斷出了自閉症,已經悔不當初了。

曾經還有個新聞,為了訓練自己3個月大的寶寶睡整覺,在晚上聽到孩子啼哭不止後忍著不管,結果第二天發現孩子因俯趴導致窒息而亡。

孩子為什麼需要「抱」?

很多年輕父母照著「哭聲免疫法」,不常去抱孩子,以為這樣對孩子對自己都好。

卻沒看到經歷這種訓練方法的孩子,長大後在睡眠和心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創傷,很多人因此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

孩子剛出生時,其實是很缺乏安全感的,面對陌生的環境,心裡充滿了害怕。

此時,孩子就會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各種無助,若能得到父母的「抱」,孩子就會感受到自己的需求是能被滿足的,從而及時獲得安全感。

父母抱孩子,在這過程中孩子和父母會有大面積的肢體接觸,利於安撫孩子的情緒,增進孩子與家人的情感交流。

剛出生經常被抱的孩子,和不常被抱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1. 常被抱的孩子比較聰明

剛出生的寶寶,腦細胞容量都是差不多的,孩子出生後智力的第一次比拼,在於出生後大腦發育的速度。

寶寶出生後神經突觸開始形成,在嬰兒3個月大的時候達到頂峰,大人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刺激這些突觸,將其激活才能使寶寶大腦快速發育。

激活的方式有很多,如視覺、聽覺、觸覺等,此時父母經常抱孩子,能讓孩子的視野更為寬闊,接觸到同一環境中更多的東西,受到更多的刺激。

而不常被抱的孩子,躺著只能看到天花板,從一開始就輸了。

2. 常被抱的孩子更有安全感

出生後常被抱的孩子,會比不常被抱的孩子更有安全感,與父母的感情也會更好。在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抱起孩子,能讓孩子得到及時的反饋。

當要求被滿足,孩子會更信任父母,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而有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後獨立起來也會更快。

若是孩子出生後不常被抱,甚至為了訓練孩子刻意不去抱孩子,甚至在孩子哭鬧時也不給予回應,孩子會陷入無盡的煎熬,積累很多的恐懼和憤怒。

變得沒有安全感,長大後與人不親近,對這個世界也沒有太強的探索欲望。

3.性格上區別較大

出生後常常被抱的孩子,對這個世界會有一種基本的信任,長大後性格會更開朗,願意與人友好交往,更具探索力。

因為小時候安全感充足,情感上也獲得滿足,就更容易真正做到獨立。

而一出生就不常被抱的孩子,很小就缺少關懷,長大後性格上會更敏感、小心翼翼。

除此之外,因為缺乏安全感和信任,也會更軟弱,遇到挫折可能會突然爆發,情緒不穩定、暴躁。

抱與不抱孩子,要做到「有分寸」

其實在抱與不抱孩子這一問題上,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有分寸。不是說經常抱孩子就是一定是對的,而不常抱孩子就一定是錯的。

首先這裡有個前提,那就是看孩子的需求。在孩子剛出生不久,指0-3個月時,他需要建立起對這個世界的信任。

此時父母的擁抱,以及對孩子哭鬧的及時回應,是他目前需要的,家長就要儘量多滿足,只要不是總抱在手上,也就不會影響到孩子的骨骼發育。

其次,若是孩子再大一些,如半歲左右,其實就不需要經常抱了。因為此時的孩子,確實存在著用哭來「威脅」父母的情況。若是家長盲目地抱孩子,整天抱著不撒手,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動作發展,也剝奪了孩子獨立探索的機會。

最後,家長要明白抱孩子不等於抱睡。家長抱孩子,是對孩子需求的一個回應,這裡不包括抱睡,孩子習慣了抱睡,後面就很難改掉了。

育兒小貼士

嬰兒剛出生時,急需對父母、世界建立起安全感,所以對0-3個月的孩子,父母可以多抱抱,孩子啼哭時要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

當孩子大了點,有了一定探索能力後,就能減少抱的頻率,給孩子充足的獨立活動時間。

寶媽們切記「哭聲免疫法」不可取,不要為了自己一時的省事,而讓孩子長大後,成為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治癒童年的人。

對於何時該抱孩子,寶媽們有什麼想法嗎?歡迎評論區交流討論!

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醫生:經常抱孩子和經常躺孩子,長大後區別很明顯,哪個更健康
    媽媽剛剛生產過寶寶,身體很虛弱,抱孩子也是避免不了的,特別是母乳餵養,沒有月嫂的照料也很是辛苦,抱孩子成為一種負擔,媽媽發現寶寶比較喜歡讓媽媽抱著,寶寶越抱越不願意躺著,那麼孩子這麼小,抱著會不會影響發育呢?寶媽們也不知道孩子是經常抱著好,還是經常躺著好?
  • 經常抱的孩子,和經常躺的孩子哪個更健康?醫生:長大後區別明顯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小寶寶出生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需要媽媽精心照料。不論是餵奶還是哄睡,都少不了一個「抱」字。,和經常躺的孩子哪個更健康?小宋當媽後,和我們聊天時基本上三句話不離孩子,而寶寶也確實非常可愛,除了哄睡比較麻煩,可以說是非常完美。
  • 經常抱的寶寶,和經常躺的寶寶哪個更健康?醫生直言:差距很明顯
    ,帶著倆位到自己做兒科醫生的朋友那爭個明白,而他的醫生朋友在了解原委後直言,其實寶寶抱著比會比躺著要好很多,而且差距很明顯。因此,母親沒事的時候要經常抱一抱自己的孩子,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孩子潛意識裡對母親的依賴,同時也能讓孩子長大後的人格更加健全。
  • 經常被抱的孩子,和經常躺著的孩子誰更健康?醫生:兩者差距明顯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嬰兒脊椎未形成頸部生理彎曲前,沒有支撐力量,建議滿三個月後才能豎抱。添丁進口對任何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當人們沉浸在新生命到來的喜悅中,並不知道新生兒其實十分嬌貴,需要細心呵護。有的家長會經常抱孩子,軟軟的嬰兒很招人疼,但是長時間抱孩子並不好,而且有的家長抱孩子的時候並不注重方法,導致嬰兒受到傷害。那麼抱嬰兒究竟好不好呢?
  • 經常被抱的孩子,和經常躺著的孩子誰更健康?醫生:兩者差距明顯
    有的家長會經常抱孩子,軟軟的嬰兒很招人疼,但是長時間抱孩子並不好,而且有的家長抱孩子的時候並不注重方法,導致嬰兒受到傷害。那麼抱嬰兒究竟好不好呢?她的女兒出生不久,小林也很喜歡,按奈不住內心的喜悅,於是就經常抱孩子。而婆婆發現了之後,就叮囑小林不要老是抱孩子,因為嬰兒還比較柔弱,並沒有完全適應新環境。按照婆婆的建議,儘量不要抱,讓孩子躺著其實更好,更有助於發育。但是小林不這麼認為,她覺得躺的時間長不利於女兒的發育,為此小林詢問了醫生朋友,經常被抱的孩子,和經常躺著的孩子誰更健康?
  • 經常抱的孩子與躺著的孩子相比誰更健康?醫生:長大後區別很大
    經常抱的孩子與躺著的孩子相比誰更健康?醫生:長大後區別很大剛出生的寶寶都需要媽媽或者是家人的悉心照料,不論是換尿布或者是餵奶的時候都避免不了把孩子抱起來這種現象。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會躺著給孩子餵奶,這也是因寶寶而異的,因為有一些寶寶比較淘氣,抱著的時候就不哭。相對於躺著而言,寶寶似乎更喜歡被人抱在懷抱裡。經常被抱的孩子,和經常躺著睡覺的孩子,誰會更健康一些呢?現在的寶寶出生在哪個家庭裡都是手心裡的寶,孩子稍微有點兒哭鬧的情緒,媽媽就立馬抱起來。
  • 豎抱、橫抱、靠肩抱,剛出生的寶寶到底怎麼抱?正確抱姿了解一下
    寶寶剛出生之後,小小軟軟的一團看起來特別可愛,讓人忍不住就想摸摸抱抱。很多新手父母由於缺乏經驗,並不知道應該怎麼抱孩子,經常能看到寶寶在父母懷裡哇哇大哭的場景,所以很多寶爸寶媽看到家裡老人和護士嫻熟的動作,心裡都會非常羨慕。豎著抱、橫著抱、還是靠肩抱,剛出生的小寶寶到底應該怎麼抱呢?這幾種正確的抱姿父母們了解一下!
  • 剛出生的寶寶應該怎麼抱?豎抱、橫抱、靠肩抱,正確抱姿了解一下
    很多新手父母由於缺乏經驗,並不知道應該怎麼抱孩子,經常能看到寶寶在父母懷裡哇哇大哭的場景,所以很多寶爸寶媽看到家裡老人和護士嫻熟的動作,心裡都會非常羨慕。豎著抱、橫著抱、還是靠肩抱,剛出生的小寶寶到底應該怎麼抱呢?這幾種正確的抱姿父母們了解一下!
  • 橫抱、豎抱、飛機抱,剛出生的孩子該怎麼抱?正確抱姿需了解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剛出生的孩子用「柔軟」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尤其是作為大人面對這麼小的孩子,總是忍不住想去抱他們的衝動。對此小甜說過婆婆幾次,不過婆婆卻以她以前就是這麼看孩子的來「回擊」,讓小甜苦惱不已。而且有一次因為孩子吃完奶小甜婆婆抱著搖晃孩子,直接導致孩子吐奶了,婆婆這才意識到小甜說的嚴重性。小甜的婆婆就納悶了,剛出生的孩子到底要怎麼抱才合適呢?小甜耐心地給婆婆講解後,作為過來人的婆婆才徹底了解。
  • 經常抱和經常躺的孩子哪個更健康?專家:長大後這2方面差別明顯
    若家長抱新生寶寶的姿勢不對,不僅影響娃的骨骼生長,更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肺等器官的發育。寶寶出生後,家人都想與孩子親近,因此來到家裡的人,總是會親親抱抱孩子,但時間長了,就發現總是抱著的孩子會異常粘人,但不抱,讓孩子自己躺著呢?孩子又會哭泣,這可如何是好呢?
  • 兩對雙胞胎被抱錯,27年後再次相遇,差距人生讓人須臾
    雙胞胎並不是都長得很像,也有異卵雙胞胎,長得不像也有可能,就這樣被錯抱的兩個男孩慢慢長大。根據新聞報導,一直到27歲的雙胞胎們才再次相遇,雖然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但親兄弟的身高,體型以及長相都高度一致,這也是他們能在時隔27年後才相認的原因。
  • 「暖心寶寶」走紅,剛出生就找媽媽抱,上輩子的「小情人」來了?
    但是,當媽媽看到自己的小寶寶出生的那一刻,之前經歷的辛苦似乎都煙消雲散了,任何事情跟眼前的小傢伙相比,都不重要了。「暖心寶寶」意外走紅,剛出生就要找媽媽抱現在很多醫院都開設了陪產,允許家屬記錄寶寶降生時的那一刻,但別看新生兒才剛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他們的表現力可一點也不差哦!這位「暖心寶寶」也因此而意外走紅剛出生就想要找媽媽抱。
  • 孩子剛出生,這四類人不適合抱新生兒,再喜歡也要忌諱
    正因如此,李女士每天都陷入兩難的境地當中,尤其是自己的公公,特別想要抱孩子,可是李女士心中有千百個不願意。這一切全都是因為公公的腿腳有些不好,而且還經常喝酒。每一次喝完酒的時候都會耍酒瘋,想要抱自己的孫子。
  • 寶寶出生後,爸爸想第一個抱孩子被拒,了解原因後連連道謝
    而阿秀的丈夫了解了護士這樣做的原因後更是連連道謝。分析寶寶剛出生時,抵抗力相對比較低,而且呼吸系統也沒有完全發育,身邊的親戚朋友抽完煙再抱孩子難免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所以案例中的護士不讓這位寶爸抱孩子也是情理之中。
  • 孩子出生後,第一個誰抱真有講究,別等吃虧才後悔
    不知道在大家的家鄉有沒有這樣一個說法,"孩子出生後第一個抱孩子的人很關鍵",尤其是對於一些老人更是迷信這種說法,所以很多家庭都特意找來了自己認為比較優秀的人,作為第一個除了醫生、孩子爸媽抱孩子的人,其中也包含著家人們對孩子的祝願,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能像這個人一樣優秀或者有福氣。
  • 孩子總喜歡哭,家長該不該抱?家長抱的孩子將來能力很突出
    孩子在剛出生之後就會開始大哭,產房外面大家也都會聽到嬰兒的哭泣聲,哭聲越大的孩子說明越健康,嬰兒因為不會說話,所以只能通過哭泣來傳遞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之前就有這麼一個家長就發了牢騷,孩子在兩三個月的時候還不是特別重,能抱著,但時間久了也不能一直抱著孩子,所以之後家長就試著不去抱孩子,但孩子哭家長不去抱真的好嗎?
  • 經常抱孩子會帶來哪些影響?把握抱一抱的時機,促進寶寶成長
    寶寶呱呱落地後,迎來了一家三口最幸福的時刻。自從有了這個小可愛後,寶媽、寶爸、婆婆等身邊人,都想多和他親近親近,以至於迎來了各種抱寶寶的場面……可寶媽佳佳也在擔心,雖然他們都很喜歡寶寶,但與此同時寶寶也比以前變得更粘人了。於是佳佳詢問了一些有經驗的寶媽,而大家都是各持己見。
  • 為啥孩子長大後更喜歡「求抱」?不是慣壞了,4個原因需要被理解
    隨著寶寶會翻身、到處爬再到會走路,似乎不需要父母的懷抱了,可事實上長大後的孩子「求抱抱」會更加頻繁。如今3歲的兮兮已經有二十幾斤,夫妻倆有些抱不動了。>,剛出門沒走幾步就吵著要爸爸抱,舒服的推車也不坐。
  • 已經「長大」的孩子要抱時,抱一抱還是讓他自己走?
    每次外出,總是會見到許多小孩要求「抱一抱」,而這時,大多數家長的反應基本上都是:「這麼大了,還要抱,羞不羞啊?」「你已經長大了,不能再抱了。」許多人認為,孩子大了,就不應該抱了,而應讓他們學會獨立,否則會寵壞孩子。不錯,我以前也這麼認為,而且從許多有經驗之人那裡學來所謂的經驗之談——小孩出生後要儘量少抱,抱習慣了就經常要抱。
  • 寶寶剛出生卻落入父親「毒手」,護士阻攔:你別抱孩子,換一個人
    一個家庭中最令人開心的無非就是添人口了,丈夫認為不管是男孩女孩只要是妻子生的都喜歡,因此當妻子在生孩子的時候丈夫則會在一旁悉心照顧,等孩子出生的時候丈夫則會是第一個來抱孩子的人,妻子也會覺得很幸福很滿足,可是那天看見一個新聞,事實卻相反,這位寶爸想抱孩子卻被護士阻止了,原因你可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