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芳:人在旅途丨平和述

2022-01-07 長房半島藍灣金街ONE

中國的旅遊業,算是上世紀80年代左右誕生的。

哪怕四百多年前,徐霞客就走遍了今21個省,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但三十多年前,中國人旅遊,大多數還是跟「出差」摻雜在一起。

人們去到另一個城市,在公務之外抓緊時間遊覽一番,賓館是鮮見的,一般住招待所,而且入住需要手持單位開具的介紹信,證明自己不是「打流」的。

家裡條件好,還會帶上兩卷國產「樂凱」黑白134膠捲,用海鷗相機照相,但膠片尺寸太小,往往很難保留長久。

飛機票是普通人絕對不會去買的,長途火車票甚至只要3元錢,但綠皮火車速度慢,去程若遙遠,路上就得花費三兩天。

硬體設施的不完善,帶來的是當時旅行一次極其珍貴的體驗,也帶來了九十年代,中國旅遊業的發展與繁榮。

陳麗芳,就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進入旅遊業,從此就成了這個行業裡一直在路上的人。

 

 

 

中國的旅遊業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98年以前,是個真正的藍海。

普通人要出去玩,屬於「外事活動」,去很多景點,還得專門走後門批條子,這是一項全國人民都趨之若鶩、極其嚮往的休閒娛樂活動。

1997年那年,剛上大學、從沒出過省旅行的陳麗芳,去探望考到桂林讀大學的高中同學。

她從長沙坐綠皮火車晃蕩著去,沿途所有的風景,都有時間慢慢慢慢地觀賞。

她第一次見到語文課本裡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和灕江風光,也對地理書上標定的地點和氣候有了切實的體會。

最重要的是,對旅遊景點門票的價格有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灕江最著名的遊船,船票大幾十,作為九十年代的大學生,陳麗芳完全沒可能有錢買船票,就只能在灕江邊上走走。這一走,就看到人群中有個姑娘,掛著一張證件,舉著旗子招呼遊客們上船。

旁邊的同學指著姑娘對陳麗芳說:「他們是導遊,他們有導遊證,進景點都不用買票。」

如果有一些時刻,會對人生產生靈光一現至關重要的影響,那這句話,就是陳麗芳的「高光時刻」。

因為那一瞬間,就此奠定了導遊證在她心中的地位——旅遊愛好者的綠卡。

陳麗芳小時候沒什麼機會出去旅行,對世界形成的印象,大多來自文學作品和地理課本。

前者幫她形成了對一幕風景的視覺印象,後者為她標定了一處異地奇觀的具體位置。

兩者聯繫在一起,就構成了她對外界的好奇心。

本來她想當外交官。

「外交」兩個字,意味著可以不斷地出去與世界和人交往。後來發現考了導遊證能免費出去玩,也算是曲線救國實現了初心。

1998年,陳麗芳就讀的湖南商學院還沒有開設旅遊專業,她為了考到那張「綠卡」,特地跑去湖南師大報考了國家導遊證考試。交了報考費,抱回來四本書。半個月時間,僅靠自己死磕,就拿下了這場考試。

大學還沒畢業,陳麗芳就靠這張導遊證以及對各地風景的由衷熱愛,當上了兼職導遊。

湖南的旅遊資源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中原地區交通便利,既有主席故鄉韶山、又有奇山好水的張家界、還有洞庭湖好風光。90年代末,全國大大小小的單位都流行組團來湖南旅遊。

陳麗芳第一次當導遊,就屬於這種旅遊業繁榮背景下的陰差陽錯。

 

1998年的五一勞動節,長沙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旅行團。陳麗芳大學老師的朋友就是開旅行社的,由於生意太好,導遊實在不夠用,聽說她有導遊證,立馬調她臨危受命上崗救火。

那時候陳麗芳才大二,韶山壓根沒去過,手上只有旅行社臨時扔給她的兩本書:《衡山攬勝》《韶山攬勝》,而第二天早上8點,就有一個廣州團等著被她帶領遊覽偉人故居。

陳麗芳從小語文、歷史、地理成績都很好, 長得就是非常文氣的樣子,帶一副框架眼鏡,說話一定面帶微笑,邏輯清晰咬字清楚,乍一看,是極其適合當語文老師的面相。

加上通宵一夜把書細讀了一遍,第二天,帶團效果居然奇佳。

現在回想起來,陳麗芳懷疑是自己心理建設做得好,她覺得所謂地陪導遊,其實就是家裡來了客人,要負責把客人招待好,讓客人愛上自己家,願意常來玩,說起來,甚至可以算是一個地區的「外交官」。

帶著這樣的心態,她會很努力的的把家鄉的美景和故事說得繪聲繪色,眉飛色舞。

而且陳麗芳當導遊期間有個習慣,那就是不願帶客戶進購物店,除非是客人想去土特產店,因為土特產在她的眼中,是唯一可以被接受的購物店。

這種近幾年才流行寫進旅遊合同的承諾,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被初出茅廬的陳麗芳實踐了。

陳麗芳帶的第一個廣州團客人回到廣州,給她寄了一雙當下最潮的鞋和一個包,因為她把他們當成一群好朋友,而他們回饋的是他們濃濃的愛!

第一次當導遊,就收穫到的濃濃的愛和」民間外交官的」的成就感。

在這段關係裡,導遊與遊客之間的身份,全然不似今日社交媒體上表達的那樣互相提防、劍拔弩張。

而是由衷的赤誠相待、互相欣賞。

被信任,是陳麗芳喜歡這一行最重要的原因。

 

 

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第二階段,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到2010年左右。

這一段時期,是中國旅遊業的井噴期,大家收入增多,旅遊市場開放,全國人民都流行假期出去旅遊,行業利潤高,服務也不錯。

從1998年一直到2001年11月,陳麗芳一直周末兼職做導遊。憑著良好的口碑和服務,接待了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其中包括不少優秀的企業家。

在這一段時間裡,她越來越喜歡上了這個行業,2001年冬天,她從原來的單位辭職,全職進入旅遊業。

陳麗芳是九十年代正兒八經的大學生,她敏感地意識到,把導遊作為正式工作,成長空間有限,很快會遇到天花板,自己應該往上再走一走。

所以她不是以一個導遊的身份全職入行,而是開設了一個營業部,自負盈虧,嘗試創業。

營業部開在勞動路國林大酒店,說是「部」,其實整個網點加上陳麗芳只有兩個人。聘請的業務員,從早上八點坐班接待到下午四點。為了節約成本,每天四點之後自己坐店到晚上十點。那段時間,雖然辛苦,但積累了經驗和客戶!

第一年,從零開始的陳麗芳就把這個小小的營業部做到了180萬。

「沒有什麼特別,靠的還是一如既往的真誠。」

那時候,單位、公司、普通人買火車票都很麻煩,必須派人去火車站排隊,想要買到臥鋪,更是難上加難。

特別是到了春節,根本不可能買到春運火車票。

一次偶然機會,陳麗芳手上有了特別靠譜的拿票渠道.利用自己手上的這個資源,陳麗芳跑遍了周邊的單位,除了旅遊的推薦,更重要的是傳遞一個信息,當你火車票有困難的時候不妨試試。

「火車票我拿多少錢,我就賣多少錢,不加價。我不是倒票黃牛,我是做旅遊的,下次旅行可以找我。」

為了實現承諾,她連續幾個春節都沒有休息,幾乎都是晚上去拿票,每天幾十上百張火車票,放在票販子手上,至少可以賺一萬多,但陳麗芳每年春節都要因為這些票虧幾千甚至上萬。比如交通費、員工加班費,或者當拿不到票,找黃牛加價拿票再虧本去實現諾言。

但就是靠這幾年幫的忙,她積累了足夠的客戶基礎,那一段時間過後,很多單位出去旅遊都會找她。

到2003年,她把營業部做到了380萬,相當於當時一個中小規模旅行社。

 

2004年4月,陳麗芳成立了自己的旅行社,正式成為了一個社長,成長為業內白手起家的一個創業典範。

但接近2010年,旅遊業逐漸變成了徹底的紅海,旅遊亂象遍地開花,媒體屢屢曝光,客戶、市場、旅遊業本身也在一步步受傷受挫。

低價團屢禁不止,市場有需求,供應方就會出產品,但產品本身體驗不好,又會導致輿論的反噬,進入惡性循環。久而久之,「跟團旅遊」,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已經成了「被坑」的代名詞。

直到現在,大多數80、90甚至00後,寧願自己大費周章做攻略出去旅行,也很少選擇跟團旅行。

而且越來越多的客人,對旅行有著個性化的需求。而旅行社千篇一律的產品,最終被編排成了「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景點拍照,玩了什麼都不知道」的順口溜。

好的旅行團價格高昂,低價旅行團又充滿陷阱。供需方之間的矛盾凸顯,讓熱愛這一行的陳麗芳很焦灼。

這幾年,她和湖南省中青旅的小夥伴們一直在品質旅行的路上努力著,嘗試著。

2016年,在「網際網路+傳統旅行社」創新升級高峰論壇上,陳麗芳形容網際網路如同一頭「大象」衝擊著傳統旅遊業,作為傳統旅遊從業者,她需要不斷尋找方法,藉助網際網路工具,完成傳統旅行社的網際網路升級。

今天的湖南省中青旅在250餘家門店和十個分子公司的基礎上,傾盡優質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和深圳鹿友科創共同打造了一個叫「鹿友旅行」的app。

鹿友旅行絕不僅僅是把定團的場景從線下遷移到錢上那麼簡單。用創始人團隊的話說,就是讓旅行回歸本真,通過旅遊者的自媒體傳播,讓消費者能夠用普通甚至更優惠的價格購買到純玩無購物無自費的真正的有意義的旅行。他們倡導的旅行,沒有購物店,沒有自費坑,沒有早出晚歸,沒有難以下咽的團隊餐,有的只有你真正期待的一次旅行。

首先鹿友旅行的產品都極具定製化,主打的輕奢小包團,針對所打造的旅行產品,做了精準的主題分類,如:賞花主題,海島主題,輕戶外,康養主題,研學主題,蜜月主題,教育主題,體育/音樂主題等不同的產品形態,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

其次,採取了網際網路分享經濟的模式:旅行社與景區,酒店,等商家進行合作,以自媒體廣告資源來置換商家自身的閒置資源,消費者成為平臺的會員後,平臺對消費者的自媒體朋友圈進行估值,消費者每周可以通過轉發廣告的形式來獲取抵金劵,再使用抵金劵進行消費,通過自媒體資源的置換來節約旅行者旅行的開支。

這種傳統行業對「網際網路」「共享經濟」「社群」的反應能力,實在算是強悍。

陳麗芳希望,在旅遊市場的多元選擇裡,有一個選擇,是可以讓客人的體驗提升到他自己想要的滿意度,而這種滿意度就是她畢生的追求!讓鹿友旅行成為行業品質旅行的標杆,讓尊重,信任和信心重回旅遊人的身邊!

這是一個經歷過旅遊市場最繁榮時期的旅遊人,一種類似烏託邦式的情懷。

但是我想,我也希望,這個夢想可以被實現!

相關焦點

  • 【學院藝術家】陳麗芳女士
    陳麗芳女士簡介 陳麗芳 1956年出生於長沙,擅長中國畫。
  • 陳麗芳拜師記
    文章詳述了民國二十三年陳麗芳拜師程硯秋的盛會實況。 程玉霜先生第一次收荀令香為弟子,予既為文紀其事,登諸本刊創刊號;今玉霜第二次收陳麗芳為門徒,予又躬逢其盛,名流雅集,為劇藝界放一異彩,爰再記之。  拜師盛會,亦戲劇也,此出戲膽為陳麗芳,故將麗芳小史先為說明:麗芳字子章,年二十三歲,安徽省籍。自其祖始來北平,為梨園世家。
  • 致敬 | 陳麗芳:臨危受命,不放棄一位危重患者
    「回來後,我有時候會恍惚:半夜醒來,會重溫離開荊州的時候,二十多年未見過面的同學送我返程的情形;在科室查房,會想起在荊州重症病房的患者,腦海裡浮現出他聽我用武漢話問
  • 考研專訪 | 陳麗芳:考研600分是怎樣煉成的?
    對於怎麼選單詞書和老師,她認為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老師和記憶方法,重要的是跟準一個老師,就不要隨意更改,才能形成記憶的連貫性。她複習時使用的是朱偉的《戀練有詞》和《寫作寶典》,並且同步看視頻和做筆記,這樣效率更高。
  • 三十年的經典老歌 電視劇《人在旅途》主題歌《人在旅途》
    三十年的經典老歌 電視劇《人在旅途》主題歌《人在旅途》 2020-12-11 00
  • 旅途,如何讓孩子保持安靜?
    回家的旅途上除了大人就是大孩子小朋友。大孩子,聽得懂道理,大人怎麼要求怎麼做,小孩子平時不立規矩,高鐵上、飛機上、大巴車上,幾個小時的旅途累了倦了煩了,大哭小叫,吵吵鬧鬧,讓人心煩意亂,乖孩子也變成「熊孩子」。
  • 4旅客突發「旅途症候群」
    本報訊(記者 要露滋 通訊員 吳相平)4月24日,在一列廣州開往漢中的火車行進途中,4名旅客相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精神病」症狀,原來,這是典型的「旅途症候群」的表現。  列車剛從廣州開出,9號車廂的女旅客王某突然大喊大叫,用頭撞擊車廂玻璃。
  • 嶗山區縱深推進述理論、述政策、述典型活動 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半島記者 李曉哲 通訊員 王興縱深推進述理論、述政策、述典型「三述」活動,嶗山區堅持把「三述」作為全區狠抓落實的「攻城梯」,為推動「戰略北進」、實施「七大行動」等重點工作提供強大動能。如何推動「三述」見實效?
  • 平和船底人記憶:小溪的橋
    當時建橋有三個民工隊,分別是高南農民隊,縣城居民隊,還有一個是小溪船民隊,合計1千多人(已退休的造橋師傅黃友華先生對我說,建這樣的橋,要是現在10個人就夠了)。我母親也是船民民工隊裡的一員,她對我說:當年你弟弟還在我肚子裡,我參加了橋墩建設;你弟弟出生剛滿月,我就去參加橋面欄杆的建設。新建成的南山大橋全長150米,命名 「衛東大橋」,不過平和人還是習慣叫它「南山大橋」。
  • 蘇軾丨《南歌子·寓意》:淡雲斜照著山明,細草軟沙溪路、馬蹄輕
    起筆用對句,寫出了近乎奇妙的天氣變化:「雨暗初疑夜,風回忽報晴。」一個「暗」字,從色彩與光線著筆,兼有暗淡、昏暗以至黑暗諸義,再加上「疑夜」的渲染,令人想見天低雲暗、雨意濃酣以及雨水如注的景象。一個「報」字則將風人格化了,風兒轉了向,忽然向人們報告天已放晴的好消息。這兩句不僅寫出了大自然的一種奇觀,而且寫出了人的微妙的心理變化。
  • 平和6人被抓獲
    ▶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平和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在此警方也提醒廣大群眾,天上不會掉餡餅,貪圖便宜很可能會掉進犯罪分子的陷阱!來源:平和公安備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 平和的人,往往最有力量
    現在公司大約有上百個員工,已算成功人士了。他為人處世比較中庸謙和,很多人說他是儒商,雖不同於別的生意人那般精明和魄力,事業卻一直穩步發展。某天,幾個人正在他的辦公室談笑風生,忽然闖進來一個人。看起來,來者不善。原來是公司一名發貨工,因為發錯3箱不合格產品,影響了質量,被對方要求退貨,部門經理要開除他,並說不給他的工資。
  • 書店寫作計劃18 | 述古書店:一家不傳統的傳統書店
    文丨水男和黎叔的兩次聊天第一次和述古書店的黎叔聊天,還是在我準備開阿難書店之前,想尋一些書店老闆取經。當時,述古書店還位於定王臺書市的對面,一個經營了十幾年的店面,約二十平米。今年10月1日,述古文和友店和超級文和友一起正式對外營業,國慶節七天,店裡暫時只有我和黎叔值班,每天黎叔來得比我早,走得比我晚,不算在家裡思考工作的時間,僅在店裡的實際工作時間就超過十三個小時。有一天黎叔跟我說:「不吃苦怎麼可能做好一件事,一般人只看到我賣書如何如何好,我背後付出的努力他們都沒看到。」
  • 平和船底人記憶:小溪有座造船廠
    平和造船廠辦廠歷史不長,從創建到停產大概二十年時間。辦廠伊始,全廠職工有十七人,年生產船隻近60隻。六十年代開始,平和陸路運輸逐漸興起,水路運輸略有衰弱,造船廠的船隻年生產量40隻不到,進入七十年代,平和的陸路運輸已經發達起來,船隻年生產量降到30隻左右。
  • 人在旅途,邊走邊說
    緊接著我又發了一條,說百家號話題選項中人在旅途的話題是一個永遠的話題,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到今天12月6日,過去了差不多一個星期,這兩條話題的瀏覽量分別是31和87,分別獲得一個贊和兩個贊。隨機拈來的一個話題,即時發的兩條動態,能夠得到這樣的回應,我覺得不錯,可以說點兒什麼了。
  • 【平和快訊】平和高中部日語社與上海日本人學校共同舉辦秋日祭活動
    本影片《秋日祭》由PTV平和雙語學校電視臺出品。我們致力於讓社員正確、並相對客觀的認識日本,親身去體會這樣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簡約典雅的文化。 Crusade樂隊: Crusade成立於2012年,所有成員來自於上海平和雙語學校,是一個有兩年表演經歷的搖滾樂隊。
  • 人在旅途 這份藥品錦囊請收好
    無論是趕回千裡迢迢的老家,還是長途旅行,如果遇上鬧肚子、暈車、感冒等「小插曲」,難免會給旅途蒙上陰影。如何健康安全到家?如何減輕低溫天氣和擁擠的車廂對身體造成的影響?記者專門採訪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劑科李國豪主任,為大家準備好「旅途健康錦囊」,讓你的旅途更輕鬆愉快。
  • 遼國歷史上最殘忍的一對皇室母子:斷腕皇后述律平和耶律李胡
    對於一些功勳蓋世的大臣元老,述律平則先讓人散布流言,然後以流言為罪,給他們扣上帽子,撤職的撤職,處斬的處斬。不過,正當她殺得興起的時候,卻碰上了一根硬骨頭。原平州刺史趙思溫是投靠契丹的漢臣,在阿保機討伐渤海國的戰役中,趙思溫戰鬥勇猛,身負重傷,阿保機曾親自為他調藥。當述律平也要讓他去「侍奉先帝」時,趙思溫卻不肯就範。
  • 世外徐儉、平和萬瑋、上外西外林敏、教育...
    民辦平和學校校長丨萬瑋  萬瑋,199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在校期間曾獲上海市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第一名,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邀請賽一等獎;1996年起進入上海市浦東新區平和雙語學校工作  「浦西世外,浦東平和」。 萬瑋校長個人的成長史幾乎是和平和學校一同在發展的。  平和現有四個校區,學校開設1-12年級,包括小學、初中、高中,是一所民辦十二年一貫制寄宿學校,是魔都最負盛名的民辦學校之一。  而萬校長的儒雅和風趣,思維活躍而又善於自省,也正如平和校訓所言「平而不庸,和而不同」、「平正達禮,和善勵新」。
  • 世外、包玉剛、平和、交附IB、尚德...
    很多家長都想孩子進入世外、包玉剛、平和、協和等知名的IB國際化學校。那麼,上海的IB國際化學校到底有哪些呢?  今天播播老師為大家詳細介紹魔都IB國際化學校,助力大家進入心儀的學校!  03  上海市平和雙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