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2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歌唱醫者大愛,盡顯金色年華。正值北京協和醫院99歲生日之際,由醫院各科室54名教授組成的協和教授合唱團完成了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金色時光》專題節目錄製,向全國電視觀眾講述了協和故事,宣揚了協和精神。
《金色時光》是北京電視臺科教節目中心打造的全新節目,其主題是「唱經典、憶芳華、抒豪情、譜輝煌」。節目邀請不同職業、不同領域的合唱團,用他們的歌聲、他們的故事講述行業傳統,傳播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以「唱」和「說」的形式呈現一代人的「中國精神」。北京協和醫院作為醫務界的代表引起了節目組的高度關注,並被熱誠邀請參加節目錄製。
在3個小時錄製中,協和教授合唱團深情演繹了《愛的奉獻》《讓世界充滿愛》《雨燕》《多想看到你的臉》等歌曲,每一曲都詮釋了協和人對生命、對協和、對患者、對黨和祖國的熱愛與尊重,閃爍著醫者仁心、大愛無疆、家國情懷、使命擔當的力量和光芒!
協和教授合唱團深情演繹歌曲。
節目中播出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張抒揚教授的採訪內容。回憶起帶隊逆行武漢抗擊新冠疫情的經歷,她動情地表示,協和精神在抗疫戰場上閃閃發光。對於教授合唱團演繹的協和院歌《雨燕》,張書記也對其中蘊含的豐富內涵與深刻寓意進行了詮釋。
張抒揚書記在接受採訪時動情地表示,協和精神在抗疫戰場上閃閃發光。
在節目中,多位老專家、老教授結合自身經歷,解答了什麼是協和人,什麼是協和精神。79歲的管珩教授仍在一線工作,用手術為病人解除病痛後無比欣慰;68歲的許瑩教授講述「協和臉」、堅持43年如一日的上班鐘點;66歲的張奉春教授仍然在繼續努力成為真正的協和人;作為雙職工的外科於健春教授和放射科金徵宇教授幾十年「舍遠求近」居住在46平米的醫院宿舍房中,女兒自幼無奈生活自理;外科林國樂教授為患者用「手」術為患者「掏糞」,解決了需開刀手術取「糞結石」的病例。每一段故事都感人至深,每一段講述都體現著協和人自覺踐行協和精神的腳步。
協和教授們用語言和音樂講述了協和人自覺踐行協和精神的動人故事。從上至下依次為管珩教授、許瑩教授、張奉春教授、於健春教授、林國樂教授。
為籌備這一節目,由工會、老幹部處精心組織,自2019年12月就開始了主題策劃及排練。由女教授合唱團擔任主力,排練過程中吸收了男教授共同參與,組成了協和教授合唱團。在近8個月的時間裡,全體參演教授克服了疫情防控管理的重重困難,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進行了節目排練。期間在3.8「婦女節」來臨之際,還組織了特别致敬抗疫一線同道的合唱,趙玉沛院長親發慰問信,《讓世界充滿愛》的歌聲在線上、在抗疫兩地同時迴蕩,撫慰了心靈、激昂了鬥志。
《金色時光》於協和院慶期間順利播出後,引發全院職工特別是老教授的強烈共鳴,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他們紛紛發來簡訊、微信,表達其觀看後的切身感受。
連利娟 婦產科 95歲剛才我也看了協和教授歌唱團的表演,歌唱得好而動聽,不亞於高級專業歌唱團。對協和的介紹,更是精彩深刻。從開始到最後,我都一直保持高度興奮狀態。因為介紹的點點滴滴,我都曾經親身經歷體會數十年。吳鳴婦科腫瘤專家在音樂指揮上也是大專家!
任玉珠 骨科 88歲我全程觀看了「金色時光」協和版,真棒!大家親切、大方、自然,不愧為知名老教授!
陳德昌 ICU 88歲協和醫院就是由眾多的事構築的,由眾多的人幹出來的。今天我們慶祝協和醫院99歲生日,希望在新的100年裡協和傳統、協和精神代代相傳。
北京師範大學老教授首先向協和人致敬!今晚不僅聽到了高水平的合唱,更了解了協和的精神傳承,令人敬佩!我在輔仁大學一二年級讀的醫預系,應該三年後入協和,但是未能如願。林大夫是我們靑年時的崇拜對象,工作後又常去協和禮堂聽報告,協和圖書館也常去借書。所以看到今天的節目特別高興!替我向協和人致敬!
北京朝陽醫院 張望德看了協和醫院的金色時光後,覺得協和教授寶刀不老,業餘生活豐富。向協和學習,祝協和人健康長壽!
這樣的感言還有很多很多,受篇幅限制僅刊出不足十之一二。一代代協和人秉承著「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職業初心,書寫了無數動人的篇章。「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協和精神奔流在協和人的血液裡,凝聚在協和人的靈魂中,體現在協和人日常習以為常的小事上,更表現在抗疫鬥爭的戰場上。本次節目錄製充分展現了協和人的素養、協和人的氣質、協和人的風骨,將激勵全體協和人永不停步,去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原標題:《院慶日憶芳華 | 北京協和醫院教授合唱團亮相北京電視臺《金色時光》節目》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