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業的「花」擔當

2020-12-22 臺灣頻道

原標題:臺灣旅遊業的「花」擔當

  阿勃勒樹開花

  油桐花

  繡球花

  地處亞熱帶的臺灣四季花繁樹茂,原本的野草閒花荒山坡,在旅遊業興起後成為資源。臺灣各縣市近年來都在花功夫打造花景,把花與民俗、特產、步道、民宿串連起來,推出「輕旅遊」路線,吸引都市人進入鄉村消費,把觀光農業做大。進入初夏,春花已去,但不少樹仍在花期,漫山遍野、沿路綻放,仍是各鄉各村的旅遊擔當。

  桐花 繚繞客家風情

  油桐樹生長於山區,而臺灣的客家人也聚居在山區,油桐樹與客家人在面對臺灣海峽的桃園、新竹、苗慄世代相伴。客家人的民歌、傳說和文學創作中都有油桐花的芳蹤。油桐樹曾經是客家人重要的經濟樹種,隨著旅遊業的興起,油桐花的觀賞價值逐漸超越生產效益。油桐花成簇成團,綴滿樹冠,樹樹相連,花滿山坡,在臺灣有「桐花雪」之稱。過去,人們只是在路途中遙遙一望,驚嘆讚賞。現在,初夏到客家人村莊賞油桐花已成臺灣都市人周末、假日的常態。今年,桃園龍潭區客家文化園區設計了「桐花公仔大進擊」地景藝術,成為賞桐花的新亮點。拍過照後,遊客可以此為起點走賞桐自行車道或步道,終點是龍潭大池(湖)。

  到新竹賞桐花有老街可逛,街上的傳統民居、寺廟和五行八作的鋪面耐人尋味,客家美食挑動食慾,炒粄條、薑絲大腸、滷豬腳、鴨肉等客家風味是遊客的最愛。有桐花作伴,午餐、喝茶、散步、騎自行車都是美的享受。

  阿勃勒 打造黃金小鎮

  苗慄也是賞桐重鎮,但近些年苗慄又增加新「花色」,於「桐花雪」之處加碼「黃金雨」。「黃金雨」指阿勃勒樹(中文學名:臘腸樹)的花,因花色金黃得名。每逢初夏,阿勃勒樹開花,花序低垂,隨風搖曳,花瓣飄落,金色成陣。苗慄縣公館鄉在沿公路1公裡長的路段種植阿勃勒,花開時節金色耀眼,黃金小鎮的美名被叫開,不少人在阿勃勒花期特意來訪。公館鄉為此成立「黃金小鎮協進會」,「協進會」還設計打造了展示地方陶藝的「陶色公路」,並結合農田、水壩等鄉村景物,充實賞花路線,讓黃金小鎮令人流連忘返。

  阿勃勒樹中文名的由來,有一段有趣的歌謠:阿婆阿婆去散步/搖搖晃晃走不快/路邊樹下稍歇息/喘口氣來喝口水/風吹落下黃金雨/彷佛置身於仙境/忽見地上黑棍棒/阿婆撿來當柺杖/樂得阿婆笑哈哈/阿婆樂呀阿婆樂/此樹名做阿勃勒……此樹原產南亞,可種植於熱帶和亞熱帶,臺灣是阿勃勒的宜居之地。因此,除了苗慄,臺灣很多地方都選中阿勃勒「吸金」。嘉義市有多條道路旁也種植了阿勃勒,今年嘉義推出了「金黃之戀」旅遊路線,他們以獨有的阿里山小火車為亮點,讓遊客乘坐小火車賞「黃金雨」,車程在森林鐵路車庫園區、北門驛、嘉義火車站之間,遊客下車後有「花夜月下音樂會」,「摸彩送純金花」等活動,將阿勃勒花經營得相當出彩。

  槭樹 觀葉不輸花朵

  觀花之外,也可觀葉,而槭樹是重要的觀葉樹種。臺北市士林區菁山小區就是看中了槭樹葉色多變的特點,把本土的青楓樹與日本槭嫁接,取其新春葉黃、初夏轉紅的觀賞性,在路邊、山地廣植。當下,槭樹葉黃、紅交錯,自然暈染,形成初夏美景。林間設石板步道,有清溪汩汩,竹林颯颯,還有特色餐廳供人休憩,成為臺北市「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新去處。

  不遠處的陽明山也以不間斷的花事吸引遊客。梅、櫻、杜鵑、海芋、繡球都是看點。每逢端午節正是繡球花季,陽明山的繡球花田奼紫嫣紅,成為臺北市民過節賞花的必到之處。遊客在此採花、拍照、用餐、買盆花、學習栽培技巧,度過一個安康閒適的假日。

  繡球花並非臺灣原產,但因為適應性強、花期長、因土地的酸鹼度不同有不同花色,成為臺灣近些年打造花景的主要花種。臺灣從北到南都有繡球花田,有網絡票選出九大繡球花勝地,其中包括新竹縣關西鎮的「花鳥園」,園內有上萬朵各色繡球花於5月至8月怒放,還有苗慄南莊、宜蘭明池森林遊樂區、雪霸休閒農場、臺中武陵農場、臺東青山農場等。

  花綻放了旅遊的新亮點,但熱度不減的造景也埋下了生態的隱憂。有專家指出,有些地方為了造景,砍掉百年原生的行道樹,改栽櫻花樹,但櫻花樹生長慢,難發揮遮陽蔽塵的功能,在路邊也不易成活,是造景的敗筆。還有些地區只圖好看盲目引進外來種,對原生植物是很大的傷害,對當地水土和依賴植物生存的動物的傷害也會在一段時間後顯現。

  花兒雖美,也要科學選種。(陳曉星)

(責編:陳彥彥(實習)、崔東)

相關焦點

  • 臺灣旅遊業的「花」擔當(看臺灣)
    臺灣旅遊業的「花」擔當(看臺灣) 2017年06月03日 08:32:0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槭樹 觀葉不輸花朵  觀花之外
  • 旅遊業沒競爭力就退場?臺灣旅遊業面臨寒冬,臺當局卻在落井下石
    大陸旅客一直在臺灣地區旅遊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民進黨當局這些政策影響下,今年的來臺旅行的陸客為零,這對臺灣地區旅遊業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旅遊業沒競爭力就退場?臺灣旅遊業面臨寒冬,臺當局卻在落井下石。
  • 臺灣旅遊業大躍進 鳳梨酥方寸之間藏億萬商機
    原標題:臺灣旅遊業大躍進 鳳梨酥方寸之間藏億萬商機  鳳梨酥已成大陸遊客到臺灣幾乎必買的伴手禮,圖為幾位陸客正聚集「維格五股」觀光工廠體驗親手試做鳳梨酥。取自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新網11月11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近5年到臺灣觀光的遊客每年以百萬人次增長,在機場、車站、地鐵、夜市或餐廳都可以看到外籍觀光客身影,而臺灣觀光的大躍進,在全球不景氣中一枝獨秀,更支撐臺灣經濟,改變臺灣產業結構。  「臺灣鳳梨酥特好吃!」
  • 臺灣旅遊業太慘澹!臺灣網友稱地鐵站名應改為日式
    臺灣旅遊業太慘澹! 近年來臺灣的旅遊業可以說是一改往日的繁華,變得十分蕭條,不少臺灣民眾都因此而受到影響,苦不堪言。臺灣交通部門統計,2016年,境外遊客數量佔來臺總人數的70.73%、達756萬人次,其中來臺客源主要以中國大陸為主、其次則是日本、東南亞及韓國。
  • 臺灣旅遊業走向深淵,邱毅:觀光慘業罪魁禍首就是蔡英文
    邱毅在由公督盟與民視電視公司合作共同主辦的「2020大選」「國會」政黨辯論會」上直言不諱地表示,由於蔡英文在「2020年大選」進入白熱化的競爭時期,頻頻放出「大招」,並且招招都是直接扼住了旅遊業的命脈,讓臺灣將近200萬的旅遊從事人員陷入了收入困境中,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從事人員背後200
  • 陸客不捧場,臺灣旅遊業寒徹骨
    陸客不捧場,臺灣旅遊業寒徹骨 2018年01月12日 07:21: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記者 柴逸扉  近日,一波強冷空氣的襲擊,讓臺灣民眾感受了一把寒意,不少人都穿上羽絨服、戴好圍巾出門。
  • 大陸遊客來臺數量減少 臺灣旅遊業困境來臨
    2015年臺灣的旅遊業達到高峰,前往臺灣的遊客,首次超過一千萬人次。數字相當驚人,臺灣當地的媒體,為此做了大篇幅的報導,年度第一千萬遊客在桃園機場收到一筆獎金,簡直樂歪了。  臺灣人口二千三百萬,雖然多年來官方曾推動過旅遊業,但在當地的旅遊開發及建設方面,毫無長遠計劃,作為不多,來臺灣的旅客還是去日月潭、阿里山、太魯閣這幾個老景點,再不就去士林小吃夜市等地,了無新意。數年之內,由每年遊客六七百萬之譜,一舉竄升到一千萬人次,可謂是近年來世界旅遊業罕見的大躍進。
  • 臺灣旅遊業看好香港興建迪士尼樂園
    香港中國通訊社十一月三日臺北消息:對於香港政府預期二00五年落成的迪士尼樂園,第一年可吸引五百萬人次的遊客,臺灣旅遊業者認為,五百萬人次中,臺灣旅客起碼有一成以上。  臺灣旅遊業者指出,目前三天兩夜、四天三夜香港旅遊行程,收費已降至新臺幣一萬元以下或是一萬元出頭,未來香港增加了迪士尼樂園的賣點,對於促進旅遊市場買氣絕對大有助益。
  • 臺灣旅遊業遇「霸王級」寒流 蔡英文被批應檢討
    臺灣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赴臺大陸遊客人數明顯減少。島內媒體更是形容臺灣觀光旅遊業迎來「霸王級」寒流。來到臺北,這家主要接待大陸團體遊客的知名臺菜館,雖然營業超過30年,但仍因大陸遊客數量銳減,決定在9月底關門歇業。餐廳業者羅孝有:「幾家旅行社問下來都不樂觀,大概從這個月、下個月更嚴峻。
  • 旅遊業成臺灣一級」慘業」 雄獅賣便當求生
    (資料照)  華夏經緯網5月11日訊:據臺灣媒體《中時電子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產業鏈遭到重擊,但旅遊業可能是最悲情的產業。臺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從營收數字來看,島內旅遊業者可說是全臺灣一級「慘業」。  謝金河在臉書指出,根據上市櫃公司公布的4月營收數字,旅遊業的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都衰退九成以上。
  • 臺當局旅遊卡新政策出臺後 臺灣旅遊業內需也沒了
    【文/觀察者網王世純】「外需」不振的臺灣旅遊業又被新政策衝擊了「內需」,因為現在臺灣公務員可以拿旅遊補助去繳水電費了。據臺灣聯合新聞網6月22日報導,臺灣「行政院」在今年5月修正《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公務人員休假改進措施》,大幅放寬所謂「國民旅遊卡」使用範圍,除了註冊為「觀光旅遊業」的特約商店之外,再增列「其他業別」,這意味著除了珠寶等行業外,旅遊卡幾乎可以涵蓋目前所有的商店。有臺灣旅遊業者痛斥新政策「是斷我們活路」,並表示,乾脆把旅遊卡改名為消費卡好了。
  • 臺灣觀光工廠衰敗 旅遊業「黯然失色」
    央視網消息:受大陸遊客減少的影響,臺灣許多旅館、遊覽車、購物店紛紛停業倒閉。曾經深受陸客喜愛的體驗式觀光工廠,如今也都悄悄結束業務,或轉型謀求生路。臺灣觀光工廠曾經人山人海(左)如今門可羅雀(右)  觀光工廠的由來  「觀光工廠」的浪潮由歐洲興起,再到日本的「工廠見學」,將藝術性、實用性、教學性融合為一體,讓人們了解產品的製造過程
  • 2004~2006年臺灣旅遊業發展形勢分析與展望
    與之相配合,島內各地舉辦多種活動,帶動了島內旅遊和臺灣民眾出遊熱潮。在旅遊界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05年6月底,臺灣旅遊業終於走出SARS危機的陰影,穩步回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呈現出新氣象,兩岸旅遊互動的新局面正在逐漸形成。
  • 陸客減少酒店歇業 臺灣旅遊業哀鴻遍野
    近日,一波強冷空氣的襲擊,讓臺灣民眾感受了一把寒意,不少人都穿上羽絨服、戴好圍巾出門。不過,比這波冷空氣更冷的,則是臺灣的觀光業。由於赴臺陸客人數減少,「新南向」的客源及消費無法彌補缺口,臺灣觀光業者的生意十分慘澹。
  • 臺灣當局砸錢拼觀光真的能給島內旅遊業帶來春天嗎?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為了挽救日漸低迷的臺灣旅遊業,臺灣民進黨當局自從今年八月以來,先後砸下了36億和10億新臺幣,以補助臺灣的觀光旅遊業。針對臺灣觀光旅遊業的現狀,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臺灣旅遊業界之所以不買當局的帳,完全是因為臺灣當局的「砸錢」措施搞錯了重點,是典型的避重就輕式的「急就章」政策。謝楠說,由於臺灣當局置兩岸關係於不顧,推行了一系列的「急獨」政策,大陸才迫不得已從8月1日開始實施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
  • 大陸遊客數量銳減 臺媒:臺灣觀光旅遊業迎來「霸王級」寒流
    大陸遊客銳減 臺旅遊業損失慘重鑑於當前兩岸關係,大陸方面自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臺灣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赴臺大陸遊客人數明顯減少。島內媒體更是形容臺灣觀光旅遊業迎來「霸王級」寒流。
  • 大陸客銳減重創臺灣旅遊業 旺季花蓮民宿掉3成
    新華社記者 宋振平攝   近日,由臺灣《旺報》主辦的兩岸高峰論壇以「沒有『九二共識』下的臺灣旅遊業」為主題,邀請諸多專家一同探討「陸客大減誰之過」。曾幾何時,「寶島遊」是大陸的熱門詞彙,年邁的訴諸情懷、年輕的抒發文藝,去臺灣玩一趟是不少人旅遊計劃中的一項。
  • 這個夏天心好冷——臺灣觀光旅遊業見聞
    東南網9月19日訊(福建日報駐臺記者 劉深魁 文/圖)「臺灣天氣熱滾滾,觀光產業冷冰冰!」「日子一片愁雲慘澹,何時是個頭?」「蔡英文不要『九二共識』,我們要!」……本應是財源滾滾的旅遊旺季,但近日臺灣數十個觀光團體卻在臺北集會,要求臺當局承認「九二共識」,拯救陷入「冰河期」的觀光旅遊業。
  • 暫停赴臺個人遊或重挫臺灣旅遊業 吳敦義:國民黨不能置若罔聞
    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中國臺灣網8月14日訊 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日前宣布,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此舉或將重挫臺灣旅遊業。對此,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在8月14日召開的該黨中常會中表示,國民黨將規劃三場北、中、南地區觀光旅遊業座談會,邀集業者共同反映當前面臨的困境;面對旅遊業受挫,影響民眾生計,國民黨非常關切島內旅遊業發展,絕對不能置若罔聞,呼籲民進黨不能輕忽處理。
  • 春節陸客人數下降兩成 臺灣旅遊業還有春天嗎?
    不料民瘼懷憂之時,民進黨當局又把「臺獨」色彩濃厚的「總統府」前秘書長葉菊蘭,扶上與大陸素有往來的臺灣觀光協會會長的位置。坐困愁城的島內旅遊業者只能哀嘆:「臺灣是不想要陸客了!」  春節陸客人數下降兩成  「以前春節連假,101這邊滿滿都是陸客,店家生意好得都做不過來,你看現在就是小貓兩三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