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發布】治水管水興水親水!爭創「兩山」理論實踐示範區

2020-12-20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黃岡日報 ,作者黃岡日報新媒體

黃岡日報

權威資訊,及時發布,貼心服務!在這裡,讀懂黃岡!

一泓碧水澤千秋

我市以治水興水助推

爭創「兩山」理論實踐示範區觀察

美麗白蓮河

水是文明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興政必先治水。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水利建設擺在九大基礎設施網絡之首。近些年來,我市積極踐行「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總基調,危機中育先機,變局中開新局,謀項目、補短板、夯根基。

在新時代,不僅要更好解決水災害帶來的問題,還要滿足人民對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需求。多年來,我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以河湖長制和雷霆行動為載體,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整治各類河湖,擦亮美麗黃岡的水生態底色。

水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鍥而不捨,久久為功,既提升了綠水青山的「顏值」,又實現了金山銀山的「價值」,讓每一條河流都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永葆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市委五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黃岡,努力把黃岡建設成為「兩山」理論實踐示範區。

水是文明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黃岡集一江、六水、百湖、千庫於一域,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以「水」為筆繪就美麗生態畫卷,是當下黃岡正在經歷的涅槃——

號準水脈,補齊短板,水安全更有保障。加固57公裡回水堤防,綜合治理中小河流309公裡,加固千餘座病險水庫,生態修復治理湖堤湖岸237公裡,新建10座外排泵站……一大批強基礎、管長遠、利發展、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建成,我市防洪標準由過去不足十年、二十年最高五十年一遇,普遍提高到二十年、五十年乃至百年一遇。

久久為功,全流域治理,水環境更加宜居。從石材整治到雷霆行動,從遺愛湖公園建設到白蓮河水庫綜合治理……全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550多萬農村居民喝上安全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4.54%,9個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達標率100%。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水生態更加健康。全市建成7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10個省級水利風景區;國家級溼地公園9個,湖北省省級溼地公園13個;白蓮河示範區正在全力衝刺,有望成為全省首個「國家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單位」……

這是市委、市政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成果結晶,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實踐,是堅決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治水思路和三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有益探索。

治水:危機中育先機,近520億元補短板,打造現代化水網體系保安瀾

黃岡境內有216公裡長江岸線,166座湖泊、1237座水庫、3731條河流。加之上有川水湘水漢水合成過境下壓,下有鄱陽湖洪水頂託。防汛,歷來是黃岡「天大的事」。

白蓮河溢洪道洩洪

盤點我市歷史豐水年,在1933年、1954年、1969年、1998年、2016年、2020年發生了大洪水。從洪水的重現期、洪水的量級來看,「十三五」五年,我們遭遇了兩次歷史上罕見的大洪水,2016年,遭受「98+」汛情考驗,2020年,面臨梅雨總量居歷史第一位和前所未有的山洪、內澇、外洪三線作戰嚴峻形勢!

在這兩場「大考」中,黃岡在艱苦卓絕的抗災中,安全度汛!

百裡安瀾,千裡伏波,漂亮答卷背後,是我們搶抓機遇補短板,日益完善的水利工程設施和防洪體系「硬體」的支撐。

除險加固後的黃梅沱湖閘雄姿

興政必先治水。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水利建設擺在九大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之首。近些年來,我市積極踐行「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總基調,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狀態,謀項目,補短板,夯根基。

除險加固後的黃梅古角水庫主壩

1998年長江流域大洪水後,黃岡的長江幹堤已普遍加高加固,但黃岡防汛隱患依然未除,其中最大的隱患就是57.392公裡回水堤防。一到汛期,長江洪水回流而上,單薄的河堤,險情不斷。

除險加固後的百丈衝水庫

時間倒回到2006年12月的一天,市委書記、時任代理市長劉雪榮,在與省水利廳領導交流時獲知:湖北省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剛剛做完長江幹堤修築項目,還有部分資金結餘。

信息,就是機遇。黃岡能否爭取用結餘資金做回水堤防建設?劉雪榮與市水利局的主要領導會商後決策:啟動長江回水堤防整險加固項目。

除險加固後的黃梅新嚴閘

彼時,項目實施面臨兩大難題,一是世行項目已結束,正在結算,此時再上新項目,無異於「水中撈月」;二是黃岡財力薄弱,1.17億元地方配套資金難以籌集。

敢於夢想,更勤於實幹。市委市政府和市水利局打破常規全面出擊:市領導多次率隊跑省進京爭取支持;市水利局項目專班一班人長駐北京,爭取項目立項和審批,一班人爭分奪秒,組織專家隊伍進行勘測、規劃等,用8個月時間完成了需要2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除險加固後的蘄春縣陳雲水庫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7年7月30日,在世行貸款項目關門之前,總投資3.5945億元的黃岡長江回水堤防整險加固項目擠上了「末班車」,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正式批文。隨後,爭取省政府支持,解決了地方配套資金難題。

歷經一波三折,2007年至2012年,黃岡回水堤防整險加固工程歷時5年勝利竣工,堤防防洪標準由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黃岡長江防汛完成了最後一塊「拼圖」。

加固後的黃廣大堤

治水興水,根基在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是危機中育先機,謀劃大項目。對此市委市政府始終有著超乎尋常的果敢和決心:

2010年底,為搶抓國家加大水利投資機遇,市領導果斷拍板,由市財政局千方百計籌集3800萬元,解決市水利局謀劃「十二五」水利項目前期經費難題,推動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等一批項目擠進國家「籠子」。

2016年,一場特大洪澇災害,暴露出我市湖圩港堤薄弱、城區外排能力不足等短板,市委市政府大規模高位推進三年補短板的建設,積極爭取納入全省災後三年補短板水利項目299個。

危機中育先機,變局中開新局。有項目前期工作的主動,有黨政一把的親自推動,黃岡大地,江河湖庫,如火如荼的水利建設高潮隨處可見。

建設中的南湖泵站

隨著總投資3.19億元的南湖泵站和萬福泵站的建成,黃岡城區新增排澇能力77立方米/秒。2016年,特大洪澇災害,致黃岡職院被淹深度達2米,南湖工業園和黃岡產業園內一些企業因洪災停產。而2020年,再次遭遇罕見汛情,黃岡職院安然無恙,兩個園區實現了一日暴雨一日排完,解決了「水袋子」的心頭之患。

新建的南湖泵站

已建成的南湖排澇泵站

十三五期間,全市投資7.72億元,新建(改擴建)重點易澇地區外排能力泵站10座,新增排澇能力205.4立方米/秒,受益面積2193.1平方公裡。

武山湖、太白湖、龍感湖「三湖」地區,是湖北防汛畫句號的地方,也是我市防汛抗災的重點和難點。其中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華陽河蓄滯洪區西隔堤,因建設標準低,險情頻發。今年,面對超標準洪水,這裡防汛周期長達120天,解決水利工程短板問題迫在眉睫。

西隔堤的安保,事關鄂皖兩省七縣市數百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事關京九、105國道等交通大動脈的運行安全。

經過多年市縣聯動、久久為功,總投資6.78億元的西隔堤加固工程終於在10月開工,項目建成後,西隔堤防洪標準將升級至50年一遇。

長江崩岸應急整險,千餘座水庫全面除險加固,6條大江大河主要支流、27條中小河流重要河段得到治理……隨著水利基礎設施的強化,黃岡防汛標準由二十年、五十年一遇普遍提高到百年一遇,成功抗禦了2016年「98+」汛情,有效應對2017年、2018年澇旱並存交替的複雜局面,成功應對了2019年長達半年的秋冬大旱,有力抗禦了2020年歷史罕見的洪澇災情。

市水利和湖泊局黨組書記、局長黃金安說,我市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經歷了從興利除害強根基,到補齊短板形成完備的防洪保安工程體系,再到持續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三個階段。從單一的興利除害,到統籌「五水」同治。

西隔堤加固工程不僅是水利項目,還是景觀項目、生態項目、民生項目。記者看到,全長約39公裡的西隔堤堤面上,一條寬8米的土路正不斷向前鋪展。不久,這裡將變成一條綠色休閒景觀帶,沿著這條綠道,或騎行或步行,可直達龍感湖,領略浩瀚湖景。

總投資5億元的黃岡城區長河水系連通工程列為全國12個江河湖水系連通重點項目予以支持。主要由水源、水系連通、水系調控、水生態修復四大工程組成。工程建成後將長江、巴河、長河與沿線遺愛湖、白潭湖、蔡家潭、餘家潭、黃婆汊等主要湖泊有序連通,構建成黃岡市區「雙河環抱、一軸貫通、群湖薈萃」的動態水網。

統計數據顯示,「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全市水利建設完成投資分別為:60.98億元、150.2億元、305.9億元,15年累計近520億元,是「十一五」之前我市水利建設投資總和的近8倍,位居全省前列,幹成了一大批多年想幹而沒有條件幹的大事。

一座座水利設施,一條條灌溉渠道,一個個水源工程,構築起縱橫交錯的現代化水網,保障著黃岡兒女飲水安全、防洪安全、糧食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

管水:遵循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性,擦亮美麗黃岡的水生態底色

曈曈冬日,行走在新建貫通的白潭湖環湖公路,沿岸緩衝綠化帶、人工溼地、遊步道、親水平臺隨處可見,湖面碧波蕩漾,人工浮島綠意盎然,群鳥飛翔。

「白潭湖如今的景象,在10年前是無法想像的。」白潭湖片區黨工委委員、籌建委員會副主任何青鋼說,整治前,這裡雜草叢生、一片荒蕪,湖內投肥養殖,湖水被汙染。

2010年,市委市政府實施「東擴北進、跨河發展」的城市戰略,啟動城東新區(後更名為白潭湖片區)建設。恰在這一年7月,市委書記、時任市長劉雪榮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期間,與財政部國合司相關領導交流時,得知亞洲開發銀行關於「環境可持續發展」主題貸款項目信息。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貸款項目主題與城東新區圍繞「一河兩湖」打造生態新區的規劃願景高度契合。在此背景下,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黃岡城市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納入利用外資項目庫。

亞行貸款黃岡城市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是我市首次以業主身份建設的國家主權外債項目,總投資14.73億元,其中亞洲開發銀行貸款1億美元(30年還款期)。項目分赤野湖、玲瓏灣等七條渠道、白潭湖三大版塊。

幾年來,該項目穩步推進,通過實施底泥清淤、渠道整治、水生態修復、河湖連通、環湖路網、植被綠化、水生動植物保護等系列建設,形成了由白潭湖、長河、蘇公河等為依託的「一湖十河」水網結構,實現環白潭湖周邊水資源和水生態的良性循環,水質將從劣Ⅴ類達到Ⅳ類水質標準,遠期達到Ⅲ類水質標準。

現如今,利用該項目結餘資金,申請新增的環白潭湖區域湖泊與渠道治理工程和能力發展與機構加強項目,在8月已獲省發改委批覆。

白潭湖整治,是我市水環境綜合治理的一個縮影。黃金安表示,在新時代,不僅要更好解決水災害帶來的問題,還要滿足人民對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需求。多年來,我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以河湖長制和雷霆行動為載體,系統整治各類河湖,擦亮美麗黃岡的水生態底色。

2009年,我市在全國首創治理重點水域、流域「河湖庫長制」,市、縣兩級黨政主要領導擔任該治理水域的河長、湖長、庫長。

10多年來,我市在實踐中完善發展,全面推進河湖長制提檔升級——

在全省創新建立了「6+10」工作機制,即「六個一」(一名河長、一個分河長辦、一河一策、一名技術員、一個微信群、一個義工志願隊)和「十項制度」(聯席會議、一線現場辦公、周末大清河、信息報送與共享、工作督察、分級巡查行動、考核與激勵、聯合執法、曝光點穴、工程整治)。

創新河湖長制模式。出臺《黃岡市「民間河湖長」管理辦法(試行)》,完善了政府「治」+民間「理」的河湖長制模式,全面構建「河湖長+河道警長」「河湖長+檢察長」「民間河長+專職巡河員+河道保潔員+護河志願者」的河湖長制工作鏈條。

堅持以上率下,示範引領。市委書記劉雪榮,市委副書記、市長邱麗新接力擔任遺愛湖的湖長和白蓮河水庫的庫長,既掛帥又出徵,歷經14年建設和系統治理,將遺愛湖從一座汙水橫流的臭水湖,蝶變為十大湖北最美湖泊;經過10年久久為功改革治理,讓白蓮河水庫水質由劣五類提高到二類。

白蓮河水廠取水口

在市級河湖長的示範引領下,逐步建立起了市、縣、鄉、村四級的河湖庫長制的責任體系,全市6400多名河湖長立軍令狀、籤責任書、掛圖作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僅今年前三季度,督辦解決突出問題1670個。全市8個示範河湖、27家示範單位、30名示範個人受省級表彰。

與河湖長制遙相呼應,同被譽為黃岡鐵腕治水的左臂右膀是「雷霆行動」。

「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2016年5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啟動了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雷霆行動」,確立了「聲勢浩大、來勢迅猛、解決問題、黨政同責」的總體思路。連續五年,每年開展十大專項整治:

綜合整治後的黃梅新縣河風景秀麗

從保護飲用水水源地到整治重點水域排汙口和河道採砂;從整治江河湖庫圍欄圍網養殖、鄉鎮生活汙水治理,到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整治長江非法碼頭……

改造後的浠水胡家坪攔河閘

從重點是整治水環境,到新增治理大氣環境,再到對接中央和省環保要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一大批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得到清理整治規範:黃岡長江岸線拆除各類碼頭140多個,整治長江岸線「四亂」點位110多處,補綠復綠岸線30多公裡。如今黃岡長江大堤一路灘涂平整,綠草茵茵,時見江灘公園美麗畫卷。

長江(黃州)全景圖

「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保持長江生態原真性和完整性。」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精神,「三湖」地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推進。

武山湖、太白湖、龍感湖,是長江沿岸的重要湖泊和長江流域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龍感湖,由安徽境內的龍湖和黃梅境內的感湖組成。

近年來,龍感湖水質在下降。其汙染源複雜,直接流入龍感湖的大多數支流水質汙染嚴重,牽動各方領導的心。

市委書記劉雪榮多次深入「三湖」地區實地調研督導。2019年10月以來,他三次召開專題會,研究部署,步步深入:第一次,確定了「整體聯動、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工作思路,要求武山湖、太白湖、龍感湖三湖聯治。第二次要求統籌「三湖」地區防汛抗旱和水環境綜合治理。第三次在動員會上強調,把「三湖」地區建設成為長江沿線水環境治理的示範區,打造成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新樣板。

方向明確,步履堅定。出臺《黃岡市「三湖」地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已投入1058萬元新建水環境自動監測站點15個,實時掌握湖區、斷面、支流的水質狀況;市水利和湖泊局牽頭的龍感湖水質提升工程前期工作加速推進,系統謀劃了入湖主要支流水質提升、龍感湖濱湖岸線生態修復等總投資40億元的項目;「三湖」地區和市直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協作攻堅,堅持幹支流、上下遊、左右岸、內外源一盤棋推進,落實跨界河湖治理。

一系列鐵腕治水,成效顯著:2020年1-9月份,全市9個國控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美麗黃岡的水生態底色越來越亮。

興水:保持戰略定力,久久為功,既提升綠水青山的「顏值」,又實現金山銀山的「價值」

水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對於河湖庫眾多、歷史欠帳多、財力薄弱的黃岡尤其如此。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

我市遺愛湖和白蓮河水庫的華麗蝶變就是遵循這一要求的生動實踐。

推行河湖庫長制後的遺愛湖

遺愛湖是黃岡市區城中之湖,水域面積2.94平方公裡。因蘇東坡謫居黃州寫下的《遺愛亭記》而得名。上世紀90年代,隨著黃州城區工業化進程加快,遺愛湖周邊荒草叢生、汙水橫流、髒亂不堪,成為臭水湖。

2006年8月,市委常委會決定啟動遺愛湖綜合保護治理工程,由市委書記、時任代理市長劉雪榮擔任遺愛湖保護治理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長。

經過多次現場踏勘,問需於民,問計於專家,劉雪榮提出,工程以「生態保護、文化傳承、休閒娛樂」為建設理念,變簡單的以路、橋、燈、岸為主要建設內容,用系統化的思路進行科學、整體規劃,建成後取名為「遺愛湖公園」,打造「一環、兩片、五區、十二景」的空間布局。這一關鍵決策,開啟了遺愛湖的涅槃之路。

堅持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相結合,遺愛湖歷經了規劃先行、搬遷關停、減排截汙、退池還湖、疏灘清淤、生態護坡、修路建橋、植樹造景、建亭築閣、生物治汙等綜合治理。秉持建成一處,開放一處的原則,到2018年底,遺愛湖公園基本建成,12年打造12景。

昔日荒湖變身為華中最大的集生態保護、文化傳承、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式公園。先後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溼地保護區、享有一城湖水半城春的美譽。

「遺愛湖保護治理迄今14年,投入25億元,岸上景觀和文化工程已經完工,老百姓評價不錯。但如果不徹底把水治好,遺愛湖最多只能打50分,因為就算岸上100分,但水質0分,平均下來只有50分。」6月24日,市委書記劉雪榮在遺愛湖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開工儀式上說。

正在建設中的遺愛湖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總投資6億元,建設五大工程——雨汙分流改造、管線調蓄和智能分流、生態清淤、生態修復、智能化控制。3年建成後,遺愛湖水質將由劣Ⅴ類提升至Ⅳ類,第5年,配合生態補水、智能調控等措施,使大部分水域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與此同時,投資1.5億元實施的城區長河水系連通項目,把遺愛湖通過管網與長河水系連通,於今年「十一」期間通水試運行,為將來生態補水創造了條件,讓千年遺愛湖「死水」變活水,碧波蕩漾。

14年久久為功,14年艱辛建設,遺愛湖正在衝刺100分!

白蓮河水庫新貌

與遺愛湖一樣,白蓮河水庫也在一錘接著一錘敲,實現蝶變——

白蓮河水庫是全省第三、全市最大的大(一)型水庫,總庫容12.28億立方米。這裡曾因體制機制原因,非法無序養殖泛濫,非法小水電搶水發電,周邊禽養殖等,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水庫水質為劣Ⅳ類水。

「白蓮河這麼大、這麼好一塊山水資源,被蠶噬、糟蹋、賤用,庫區百姓卻守著金飯碗過窮日子,如果我們不加以整治保護,將成為歷史的罪人。」9年前,劉雪榮這段振聾發聵的話,讓白蓮河水庫職工記憶猶新。

2011年9月,市委、市政府密集發出《關於理順白蓮河水庫管理體制的決定》等一份決定、兩份通知、三個方案,並召開動員大會,開啟了白蓮河水庫「涅槃」之旅——

10年來,實行最嚴格的環保制度:取締10座非法小電站、11323口網箱、1186處網攔庫汊、621座土攔庫汊、2117條「三無」船隻;關閉周邊石材等汙染企業300多家、養殖場396個。

10年來,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出臺《黃岡市白蓮河庫區水環境保護條例》地方法規;建立了涉庫三縣水質檢測考核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每年由財政專項撥付生態補償基金700萬元,依據考核結果,獎優罰劣。

10年來,白蓮河水庫,經歷了理順體制、深化改革和生態保護綠色發展三個階段。無論是任市長還是市委書記,劉雪榮始終把白蓮河水庫綜合整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先後現場調研21次、主持召開26次專題會議、做出43次批示。

2019年8月9日,白蓮河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示範區管委會正式成立,被賦予「建成全省乃至全國綠色發展典範和標杆」的使命。

10年鍥而不捨,久久為功,白蓮河既提升了綠水青山的「顏值」,又實現了金山銀山的「價值」——

白蓮河庫區面貌煥然一新,成功創建國家溼地公園和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水質由劣五類提高到二類,今年5月,部分區域水質達到一類水標準,成為周邊百萬居民飲用水水源;水庫陸續發現大面積荇菜群落、「桃花水母」、白化斑嘴鴨等罕見水生物和野生動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整治前,白蓮河水庫管理處負債2989萬元。近4年來,實現年均供水近12億立方米,創造了歷史新高,抽水蓄能電站等三家用水企業年均實現產值近10億元,上繳利稅近2億元,安排上岸漁民就業500餘人。

8月26日,白蓮河示範區5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近40億元。其中鄂東水廠項目建成後,供水規模達55萬噸/天,不僅惠及黃州、團風、浠水約80萬城鄉居民,還年淨增源水費2000萬元。

今年11月,國家發改委深入白蓮河示範區實地調研,吹響了白蓮河示範區創建為「國家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單位」的衝鋒號。

「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創新驅動帶、協調發展帶。」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為推動長江保護發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10月,兩個項目在黃州沿江同時開工。

一個是總投資12億元的武漢新港唐家渡港區一類水運口岸項目,這是繼武漢港和黃石港後,湖北擁有的第三個一類水運口岸。項目第一、第二階段,分別按照10萬和50萬國際標準貨櫃的規模控制,預計2035年,口岸年外貿吞吐量可達10萬標準貨櫃。將成為我市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窗口。

一個是總投資2.65億元的黃州城區長江岸線綜合治理工程項目——濱江公園。該項目先期啟動主城區段5.5公裡建設,起點為黃州汽渡碼頭,終點至二水廠取水口下遊300米。按照「生態長江、自然江灘、休閒綠地」建設目標,計劃明年5月完工,屆時將形成「一帶兩區三軸三節點」的空間結構,並通過縱軸線分別與東坡赤壁及遺愛湖的兩個景區相連,讓「濱江」「濱湖」特色相互強化,帶動更多人流聚集,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經測算,未來年新增旅遊收入可達上億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證明,遺愛湖和白蓮河等治理成效顯著的河湖庫的生態優勢已日益轉化成為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民生效益。

親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每一條河流都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再也不用挑水了,也不擔心乾旱沒水了。」12月3日,麻城白果鎮三福村村民馬自娟扭開廚房水龍頭,清亮的自來水「傾瀉而出」。從山上搬進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後,貧困戶馬自娟告別了到水井挑水、水質量沒保障、乾旱水不足的窘境。

麻城舉水河一期工程

馬自娟所在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離麻城明山水庫水廠2公裡左右。麻城市水利和湖泊局介紹,「十一五」初期麻城許多鄉鎮甚至村都建有水廠,但規模較小,設備老化,管理不規範,水源沒保障,造成村民用水得不到保障。新建的明山水廠收購了一些小水廠,投資1.2億元,採取PPP經營模式,日供水能力達3萬噸,保障了用水供應。

麻城舉水河一期四橋右岸

如今,麻城實施規模化供水:浮橋河一個水廠向5個鄉鎮24萬人供水。轉變得益於當時的「緊急叫停。」

「十一五」初,國家啟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全市熱情高漲,農村大小水廠爭相投建。當時剛剛從潛江調任黃岡的劉雪榮緊急叫了「暫停」。他請當時的市水利局局長陳龐強到全國最早開展這項工作的潛江去考察一下。回來後,大家思路豁然開朗,明白建設飲水工程要有科學規劃,要有水源保證;如果水廠規模小,根本運營不下去。

浮橋河水廠

經過科學規劃與論證,黃岡摒棄了以往的做法,確定了農村飲水以「大水源、大水廠、大管網」為建設目標。通過三個五年規劃實施,全市投資近40億元,持續推進供水規模化和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建設,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型水廠為骨幹、分散工程為補充的農村供水格局。目前全市集中供水工程2917處,已建成萬噸規模以上水廠20處,在國家現行標準下,我市農村飲水安全實現全域全覆蓋,飲水安全達標率100%,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4.54%。

治水興水,依靠誰?為了誰?成果由誰享?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讓每一條河流都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市委市政府和全市水利人真摯的人民情懷深沉而堅定。

這份承諾,化作了一份份沉甸甸的水潤民生厚重「禮單」——

英山烏雲山高效節水基地

近五年,實現了國家級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多輪全覆蓋。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加快推進。全市共建設渠道5107公裡,興建泵站762座、塘堰1439口、涵閘2622處,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9.4萬畝,解決了群眾最關心的農田「最後一公裡」問題,成為服務「三農」的民生工程。

近五年,大力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爭取投資12.37億元對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的7個縣市開展了水土流失治理,治理水土流失1378平方公裡。

在武穴梅川水庫,「全省幸福河湖示範」創建有聲有色。為守護一碧清水,堅持疏堵結合,為解決水源地周邊群眾的洗衣問題,實行「一塘一池」模式,逐步為壪場群眾挖洗衣塘,為解決群眾遊泳喜好,在水庫壩腳建設遊泳中心。

在蘄春,近10年,久久為功,把赤龍湖打造成為了融溼地文化、健康文化、農耕文化於一體,集溼地生態保護區、健康文化旅遊區、藥旅聯動示範區於一身的華中地區最大的長江中下遊最美的溼地、聞名全國的健康養生城,成為廣大莘莘學子研學旅行好處去。

千年黃州文韻深厚,一汪秀湖鍾靈毓秀。今天的遺愛湖,不僅是一座公園,是一幅畫卷,是一所學校,是黃岡人的詩和遠方……

英山畢昇湖仙境

一幅幅溫暖百萬群眾的民生畫卷,樹起了一座座興水促發展、治水惠民生的不朽豐碑。

大禹治水,流芳千古;李冰建堰,澤被後世。

回首這15年,鐵腕治水、用情護水、實幹興水,讓綠水青山、人水和諧的美麗畫卷正在黃岡大地徐徐鋪開。

展望「十四五」,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錨定「一極兩區三城」目標,以水為筆,舒展綠色新文明,永續一江清水澤千秋。

END

評論功能已開通!

點擊文末「寫留言」,說出你對他們的評價吧!

調研篇謀劃篇解讀篇關於組建巡迴法庭暨專業化合議庭的實施方案執行全域聯動機制改革實施方案案件質量管理工作規範訴訟服務流程管理規定審判監督流程管理規定涉訴信訪工作流程關於黨的建設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

監製:徐曉林

核稿:陳傲

編審:陳文雯

來源:黃岡新媒體矩陣(黃岡日報全媒體製作,記者葉大軍、沈紅星)

技術維護:司行處

原標題:《【黃岡發布】治水管水興水親水!爭創「兩山」理論實踐示範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黃岡發布】治水管水興水親水 爭創「兩山」理論實踐示範區
    一泓碧水澤千秋 我市以治水興水助推 爭創「兩山」理論實踐示範區觀察 市委五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黃岡,努力把黃岡建設成為「兩山」理論實踐示範區。 水是文明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黃岡集一江、六水、百湖、千庫於一域,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以「水」為筆繪就美麗生態畫卷,是當下黃岡正在經歷的涅槃—— 號準水脈,補齊短板,水安全更有保障。
  • 「黃岡聚焦」治水管水興水親水!爭創「兩山」理論實踐示範區
    一泓碧水澤千秋我市以治水興水助推爭創「兩山」理論實踐示範區觀察美麗白蓮河水是文明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興政必先治水。市委五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黃岡,努力把黃岡建設成為「兩山」理論實踐示範區。水是文明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黃岡集一江、六水、百湖、千庫於一域,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以「水」為筆繪就美麗生態畫卷,是當下黃岡正在經歷的涅槃——號準水脈,補齊短板,水安全更有保障。
  • 患水·治水·親水——裡下河的千年「人水傳奇」
    新華社南京5月19日電 題:患水·治水·親水——裡下河的千年「人水傳奇」  新華社記者 王存理、凌軍輝、楊紹功  裡下河不是一條河。這片位於江蘇長江以北,橫跨泰州、鹽城等多個市縣萬餘平方公裡的溼地平原,堪稱「窪中之窪」。
  • 做好科學治水興水「大文章」
    水是生命之源。維護水生態、保障水安全、防禦水災害,必須做好「水文章」,科學高效地治水興水、管水護水。「十三五」以來,全省水利系統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科學防禦水旱災害,不斷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全面推進「十三五」水利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水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水治理能力邁上新臺階,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為加快建設美好安徽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撐。
  • 移步皆見景 行舟入畫境 靚麗普陀爭創海上「兩山」轉換的實踐典範
    近日召開的普陀區委十三屆十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普陀將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以功能品質為導向,以民生幸福為根本,把普陀靚麗風景體現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建設各個方面,把「靚麗」作為普陀自然環境的底色、高質量發展的成色、人民幸福生活的本色,奮力打造「重要窗口」普陀靚麗風景,積極建設「兩山」創新實踐基地,努力成為海上「兩山」轉換的實踐典範。
  • 中浙網:百榖萌生育「兩山」,萬木崢嶸謀發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中浙網首發(通訊員/高政/吳宇欣 主編/王志鵬)7月13日,為深入學習「兩山」理論,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三團十一隊赴湖州市吳興區進行實地考察2020年,正值兩山理論十五周年,習近平再訪湖州,湖州已然風景宜人、煥然一新,成為「兩山理論」的優秀實踐範例。
  • 杭州高新區(濱江)治水工作再上新臺階 幸福河湖科技助力
    2013年以來,浙江以「兩山」理論為指引,拉開了一場「絕不把汙泥濁水帶入全面小康」的「五水共治」攻堅戰,自此,之江大地的江河湖泊海洋便開始了由「髒」到「淨」、由「清」到「美」的蝶變。伴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提出的「要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建設「幸福河湖」成了助推「兩山」轉化的生動實踐。
  • 尋找浙江那片紅——濱水之都立潮頭
    今年,藉助「後峰會前亞運」的契機,濱江以建設「美麗河湖」為抓手,本著「生態治水、和諧治水」的理念,提升整治與管養維護協同並進,通過融入平安、健康、宜居、文化、富民、和諧等新內涵,共計創建「美麗河道」14條,分別是西興片區、白馬湖片區和濱文片區,其中白馬湖片區的5條河道已順利通過「美麗河湖」市級驗收和省級覆核,今天我們重點關注的就是剩餘的西興片區、濱文片區中「美麗河道
  • 「兩山」論的理論品格
    中國化的理論品格「兩山」論是來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又指導這一實踐的中國化的綠色發展理論,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兩山」論的萌發、形成和發展與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實踐密切相關。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針對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實際情況,決心擯棄「只要金山銀山,不管綠水青山」的發展模式,努力探索既能推動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又能保護「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的生態環境的發展道路。習近平到基層調研成為「兩山」論形成的理論突破口。
  • 因水而美 借水而興——「河長制+旅遊」的炎陵探索
    炎陵縣河長辦牽頭,水利、環保、住建、農業農村等部門齊心協力,勠力治水。經過綜合整治,目前已形成山水相依、滿目蔥蘢、詩畫意境的「水鄉景觀」,沿線村人居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水岸同治,以點帶面。該縣以細化的規章制度、嚴肅的問責機制確保治水工作長效管理的落實。鄉鎮黨委書記擔任鄉鎮第一總河長,鄉鎮長擔任鄉鎮總河長;村主要負責人為相應行政轄區內的河流管護責任人;強化聯村幹部主體責任,對水域進行巡查。各村制定了包括河長制內容的村規民約。實行河長制以來,該縣將水環境綜合治理列入鄉鎮河長制工作督查重要內容,加強了對河道的巡查、清理等工作,並且建立考核機制,形成強有力的管護機制。
  • 江蘇省水利廳:在水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開拓江蘇水利的美好未來
    興水利、除水害;江水北調,分淮入沂;築堤行洪,建閘控制,疏堵結合;築庫蓄水,修渠輸水,建站提水……等等。江蘇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把在長期實踐中所形成的治水思想、治水文化與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結合起來,創造了水利基礎建設的新輝煌,也促進了江蘇水文化的大繁榮。
  • 治水「速度」——四年消除50條黑臭水體
    人們依水而居,文明因水而興,水是番禺社會經濟發展的優勢,也是彼時剿滅黑臭的難題。50條黑臭河湧,番禺區治水任務體量大、問題複雜。怎麼治才能又快又有效?  番禺區委區政府將「深化水環境治理」納入區十件民生實事,全面落實河湖長制,50條黑臭河湧區級河長全部由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成員擔任,番禺區河長辦發布6道區總河長令,出臺15項治水工作制度。
  • 五水共治 | 苕溪工程,新建5座氣盾壩引水入城,母親河實現了親水...
    五水共治 | 苕溪工程,新建5座氣盾壩引水入城,母親河實現了親水便民、水清景美的精彩蝶變 2020-12-20 09: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源「水」而動,「疫」路有情 浙水院開展世界水日系列主題宣傳活動
    隨著紹興蓮花落清麗悠揚的曲調,浙江八大水系有聲金名片《水韻》在第二十八屆「世界水日」正式發布,讓人一飽耳福、眼前一亮。與此同時,杭州不少社區工作者們陸續收到了一張張清新雅麗的浙江八大水系明星片,洋溢著愛的祝福。
  • 河南省南陽市召開河長述職會議舉辦「兩山」擂臺賽綠水賽
    12月11日上午,南陽市召開2020年河長述職會議,同期舉辦南陽市「兩山」擂臺賽綠水賽。南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市總河長霍好勝,市委副書記曾垂瑞,市人大副主任劉榮閣,市政府副市長、市副總河長李鵬,市政協副主席李德成,市檢察院檢察長薛長義出席。曾垂瑞主持會議,李鵬通報了有關情況。
  • 治水引清流 興水惠民生
    原標題:治水引清流 興水惠民生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   多少年來,南充人臨水而居,擇水而憩,他們珍惜這片河水的滋養。
  • 水天向晚碧沉沉 樹影霞光重疊深 長三角探索一體化協同治水方案
    圖說:太湖流域省市探索一體化協同治水方案 羅水元 攝聯合清剿水葫蘆、試點太湖生態清淤、實施長三角一體化數字太湖工程、率先建立 「一河三湖」聯合河長制……昨天,太湖局在上海發布《太湖流域支撐保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協同治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 浙江青田:打造「汙水零直排區」,「活」水興業富民「潤」家園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季雙豐 記者沈貞海浙江報導「青田,因水而美,依水而興。」近年來,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大力開展「汙水零直排區」建設,使之成為真正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用實際行動回應人民群眾保護美好家園的期盼。
  • 從支流到大江全是親水公園 合川治水就靠「岸上功夫」
    一座城市有好的水環境,才留得住碧水青山。如果大石街道竹山村裡的方溪支流沒有修復為Ⅲ類水質標準,這裡不可能有9000萬的農旅融合項目;如果涪江趙家渡段不作防洪護岸生態綜合治理,不可能捧回「大禹獎」。合川治水,靠的是「岸上功夫」。如今,合川三江國家溼地公園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同意建設,將打造西南最大的國家溼地公園。
  • 學習與思考(8)|「兩山」理論內涵的經濟學思考
    與會專家、代表重點圍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理論闡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貢獻突破」「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政策實踐」三個主題進行了觀點闡釋和實踐經驗分享。為進一步促進形成學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推動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近日,我們將陸續轉發系列學習文章,歡迎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