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合川,六岸青山。一座城市有好的水環境,才留得住碧水青山。
如果大石街道竹山村裡的方溪支流沒有修復為Ⅲ類水質標準,這裡不可能有9000萬的農旅融合項目;如果涪江趙家渡段不作防洪護岸生態綜合治理,不可能捧回「大禹獎」。
合川治水,靠的是「岸上功夫」。如今,合川三江國家溼地公園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同意建設,將打造西南最大的國家溼地公園。
支流治水
曾經重汙染如今成飲用水源地
合川區盆古流域方溪支流位於大石街道竹山村,長約8公裡,如今水質已達到Ⅲ類水質標準,成為飲用水源地。4月28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站在支流岸邊發現,兩岸已是植被、作物環繞,更有親水小別墅作為客房。支流還養有水生植物,時不時還能聽到魚躍之聲。
實際上,這裡3年前是一潭「惡水」,Ⅴ類水質,這屬於重汙染。大石街道黨工委書記王遠明是轄區120萬平方公裡的「河長」,他說,這裡以前是受人畜垃圾、農村面源汙染、水土流失汙染等。
從2014年起,大石街道爭取市級資金95萬元,再自籌50多萬元,開始實施該水域的生態修復項目。5個月時間,搬遷了汙染源,建設了300多平方米的自然溼地以及2萬多平方米的岸邊植被帶。
與此同時,佔地面積1800畝的嘉隆西海生態休閒觀光園也在地陸續開始打造,預計總投資3.6億元。目前,嘉隆西海一期工程已投資約9000萬元,建設包括高山休閒垂釣、特色蔬菜採摘園(開心農場)、特色水果採摘園、熱帶植物園和遊船碼頭、陽光沙灘建設等特色景點。
嘉隆西海相關負責人介紹,也正是當地村民、政府以及企業一起共同治理,該段水域生態得到有效修復。現在節假日一般要接待1000-2000名遊客,目前五一節小長假的客房已經基本訂完了。
涪江治水
一體化打造捧回「大禹」獎
合川城區涪江上段(趙家渡段)防洪護岸生態治理綜合工程位於重慶市合川城區涪江右岸。該工程歷時3年,總投資3.34億元,共治理河道2355米,其實難度不大,為啥就得了2016年「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呢?
總投資3.34億元的右岸,防洪標準由原來的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了20年一遇,工程設計引入了自然、生態和親水的治河新理念,因地制宜,結合地形、地質條件採用全斜坡護岸(水下拋填沙巖塊石料)、鎮腳+斜坡護岸(設置人行棧道)和自然護坡(設置人行棧道)堤形。
在現場一看,明顯能感覺右岸與左岸的區別。右岸有幾層步道,給人的感覺是親水公園。而左岸是防洪設施,雖然也有植物,但給人的感覺,這裡並不是一體化打造。
合川區水務局該項目技術負責人李達明介紹,通常防洪護岸與生態治理是分開的。也就是說水利部門負責防洪護岸,市政部門負責岸邊的景觀打造,各幹各的就是左岸的效果。
此外,一體化打造的成本更低,如右岸的景觀造價是320元每平方米,而左岸是500多元每平方米。
合川三江
將打造西南最大溼地公園
也正是因為合川治水的「岸上功夫」了得,截至2016年底,合川轄區內嘉陵江、渠江、涪江這些水環境質量總體達到Ⅲ類水質標準。走在岸邊都有親水公園的感覺。
如今,合川三江國家溼地公園已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同意建設,將打造西南最大的國家溼地公園。公園規劃總面積3860.15公頃,其中溼地面積2585.86公頃,溼地率達66.99%。公園包括合川區內嘉陵江、涪江城區段及嘉陵江一級支流百歲溪與涪江一級支流小安溪,是嘉陵江流域溼地保護網絡的關鍵生態節點。
國家林業局專家組來合赴合川實地考察評估時認為,合川的三江溼地景觀條件獨特、溼地類型多樣,生物多樣性豐富而獨特,具備申報國家溼地公園的資源條件。
目前,合川三江國家溼地公園規劃有管理服務區、保護保育區、恢復重建區、科普宣教區、合理利用區。合川區也正在聘請設計機構,開展概念性總體設計方案編制工作,進一步明確溼地公園建設的項目、內容等具體事宜。新聞多一點>>
合川環保成績單
空氣環境
截至2016年年底,合川區環境空氣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年均濃度達到了《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
水環境
截至2016年年底,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建制鎮飲用水源水質指標達標率90.47%,嘉陵江、渠江、涪江的水環境質量總體達到Ⅲ類水質標準。
聲環境
截至2016年年底,聲環境質量全面達到功能區要求,城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53.7分貝,交通噪聲平均值為64.4分貝;環境質量均達到了環保要求。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熊遠樹 陳翔 攝影 許恢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