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支流到大江全是親水公園 合川治水就靠「岸上功夫」

2020-12-23 上遊新聞

三江合川,六岸青山。一座城市有好的水環境,才留得住碧水青山。

如果大石街道竹山村裡的方溪支流沒有修復為Ⅲ類水質標準,這裡不可能有9000萬的農旅融合項目;如果涪江趙家渡段不作防洪護岸生態綜合治理,不可能捧回「大禹獎」。

合川治水,靠的是「岸上功夫」。如今,合川三江國家溼地公園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同意建設,將打造西南最大的國家溼地公園。

支流治水

曾經重汙染如今成飲用水源地

合川區盆古流域方溪支流位於大石街道竹山村,長約8公裡,如今水質已達到Ⅲ類水質標準,成為飲用水源地。4月28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站在支流岸邊發現,兩岸已是植被、作物環繞,更有親水小別墅作為客房。支流還養有水生植物,時不時還能聽到魚躍之聲。

實際上,這裡3年前是一潭「惡水」,Ⅴ類水質,這屬於重汙染。大石街道黨工委書記王遠明是轄區120萬平方公裡的「河長」,他說,這裡以前是受人畜垃圾、農村面源汙染、水土流失汙染等。

從2014年起,大石街道爭取市級資金95萬元,再自籌50多萬元,開始實施該水域的生態修復項目。5個月時間,搬遷了汙染源,建設了300多平方米的自然溼地以及2萬多平方米的岸邊植被帶。

與此同時,佔地面積1800畝的嘉隆西海生態休閒觀光園也在地陸續開始打造,預計總投資3.6億元。目前,嘉隆西海一期工程已投資約9000萬元,建設包括高山休閒垂釣、特色蔬菜採摘園(開心農場)、特色水果採摘園、熱帶植物園和遊船碼頭、陽光沙灘建設等特色景點。

嘉隆西海相關負責人介紹,也正是當地村民、政府以及企業一起共同治理,該段水域生態得到有效修復。現在節假日一般要接待1000-2000名遊客,目前五一節小長假的客房已經基本訂完了。

涪江治水

一體化打造捧回「大禹」獎

合川城區涪江上段(趙家渡段)防洪護岸生態治理綜合工程位於重慶市合川城區涪江右岸。該工程歷時3年,總投資3.34億元,共治理河道2355米,其實難度不大,為啥就得了2016年「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呢?

總投資3.34億元的右岸,防洪標準由原來的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了20年一遇,工程設計引入了自然、生態和親水的治河新理念,因地制宜,結合地形、地質條件採用全斜坡護岸(水下拋填沙巖塊石料)、鎮腳+斜坡護岸(設置人行棧道)和自然護坡(設置人行棧道)堤形。

在現場一看,明顯能感覺右岸與左岸的區別。右岸有幾層步道,給人的感覺是親水公園。而左岸是防洪設施,雖然也有植物,但給人的感覺,這裡並不是一體化打造。

合川區水務局該項目技術負責人李達明介紹,通常防洪護岸與生態治理是分開的。也就是說水利部門負責防洪護岸,市政部門負責岸邊的景觀打造,各幹各的就是左岸的效果。

此外,一體化打造的成本更低,如右岸的景觀造價是320元每平方米,而左岸是500多元每平方米。

合川三江

將打造西南最大溼地公園

也正是因為合川治水的「岸上功夫」了得,截至2016年底,合川轄區內嘉陵江、渠江、涪江這些水環境質量總體達到Ⅲ類水質標準。走在岸邊都有親水公園的感覺。

如今,合川三江國家溼地公園已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同意建設,將打造西南最大的國家溼地公園。公園規劃總面積3860.15公頃,其中溼地面積2585.86公頃,溼地率達66.99%。公園包括合川區內嘉陵江、涪江城區段及嘉陵江一級支流百歲溪與涪江一級支流小安溪,是嘉陵江流域溼地保護網絡的關鍵生態節點。

國家林業局專家組來合赴合川實地考察評估時認為,合川的三江溼地景觀條件獨特、溼地類型多樣,生物多樣性豐富而獨特,具備申報國家溼地公園的資源條件。

目前,合川三江國家溼地公園規劃有管理服務區、保護保育區、恢復重建區、科普宣教區、合理利用區。合川區也正在聘請設計機構,開展概念性總體設計方案編制工作,進一步明確溼地公園建設的項目、內容等具體事宜。新聞多一點>>

合川環保成績單

空氣環境

截至2016年年底,合川區環境空氣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年均濃度達到了《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

水環境

截至2016年年底,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建制鎮飲用水源水質指標達標率90.47%,嘉陵江、渠江、涪江的水環境質量總體達到Ⅲ類水質標準。

聲環境

截至2016年年底,聲環境質量全面達到功能區要求,城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53.7分貝,交通噪聲平均值為64.4分貝;環境質量均達到了環保要求。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熊遠樹 陳翔 攝影 許恢毅

相關焦點

  • 「親水羅湖」未來「長」什麼樣?
    6月15日上午,羅湖「雙周發布」舉行環水局專場,羅湖區環保水務局局長、新聞發言人孔德斌作「羅湖親水『城市會客廳』地圖,請查收」主題發布。據介紹,2020年底羅湖區所有河流水質將達到V類水標準。未來,羅湖將通過河景聯通綠道、串聯公園、聚集城市,形成步道、河道、綠道、廊道四道聯通的慢行系統,形成公園河道一體的休閒圈,打造親水「城市會客廳」。
  • 三年內長安區要建41個親水公園,西安開啟全面治水新格局!
    近日,西安市長安區幾個沿河而建的親水公園面向市民開放,就很受歡迎。▲長安區中央公園的北段▲西安市民家門口有這公園特別好,人出來環境各方面,心情特別舒暢。▲樊川公園▲西安市民今天來樊川公園其實還是蠻驚喜的,因為之前從這路過,水道也是小汙水之類的。
  •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河長」小何,為全民治水搭起一座「橋...
    ——習近平2016年1月在重慶調研時強調  8月1日上午10點,合川三廟鎮三廟河上的場景熱火朝天:身穿救生衣的村民劃著三四條小船,手持長杆、濾網打撈著河中的漂浮物;河流下遊,兩臺挖掘機正一邊清理河道淤泥,一邊將大捆水草移到岸上;統一著裝的志願者在清理河岸……  這是合川全民參與水生態治理的日常寫照,也是合川探索全民治水樣本的「進行時」。
  • 【黃岡發布】治水管水興水親水!爭創「兩山」理論實踐示範區
    加固57公裡回水堤防,綜合治理中小河流309公裡,加固千餘座病險水庫,生態修復治理湖堤湖岸237公裡,新建10座外排泵站……一大批強基礎、管長遠、利發展、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建成,我市防洪標準由過去不足十年、二十年最高五十年一遇,普遍提高到二十年、五十年乃至百年一遇。久久為功,全流域治理,水環境更加宜居。
  • 【黃岡發布】治水管水興水親水 爭創「兩山」理論實踐示範區
    加固57公裡回水堤防,綜合治理中小河流309公裡,加固千餘座病險水庫,生態修復治理湖堤湖岸237公裡,新建10座外排泵站……一大批強基礎、管長遠、利發展、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建成,我市防洪標準由過去不足十年、二十年最高五十年一遇,普遍提高到二十年、五十年乃至百年一遇。 久久為功,全流域治理,水環境更加宜居。
  • 「浙南水鄉」溫州:全市總動員 全民治水全民護河
    站在今年新建成的莊頭濱水公園,這裡「五龍搶珠」的江南水景常作為這座濱水之城的親水樣本:一個圓形小綠洲伏據中央,塘河的5條支流在此交錯。四周,更有青草茵茵,綠樹成片,河邊綠步道連點成片。很難想像,去年之前,這裡還是一個叫龍方的城中村,230多戶村民和23家企業的生活汙水直排入河,汙染嚴重,蚊蠅滋生。
  • 溼地公園拍照打卡 河道中間踏水餵魚 觀瀾河龍崗河成市民親水戲水...
    尤其是依河而建設的溼地公園、景觀工程,不僅成為城市新風景線,也成為市民親水戲水的好去處。 觀瀾河流域 觀瀾河人工溼地公園: 讓清澈水質與溼地綠植相融合 位於龍華區的觀瀾河人工溼地公園,是龍華人民的休閒打卡勝地,家住招商瀾園的胡阿姨,每天都需沿著溼地公園晨練,她向記者坦言,家門口的這處公園,是她最愛曬在朋友圈裡的深圳地標之一。
  • 東陽市治水工作任重道遠 抓治水永遠在路上
    東陽市治水工作任重道遠 抓治水永遠在路上 2014-11-02 08:20:01來源:東陽日報作者:   看到身邊的水域環境越來越乾淨,有人發出這樣的疑問:治水工作要收尾了嗎
  • 親水公園一區國慶節前開放
    本報訊  興寧市實施「萬裡碧道」的重要項目——親水公園一區建設已完成95%,預計在10月1日前可以開放。 行走在親水公園已經完工的江灘漫步、齊昌印象、活力水岸等景點,寧江河水安然流淌,岸上棧道廊橋、亭臺樓榭、花紅柳綠盡收眼底,「三線八景、七亭十廊」已經初具規模。附近市民表示,每天早晚的時候,這裡就成了他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 廣州今年已建成碧道355公裡,鼓勵建設親水碧道公園
    市水務局一級調研員賀成偉在發布會上還表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適度開放水域空間資源,鼓勵開展群眾水上運動,建設親水、樂水的碧道公園。廣州相繼印發實施《廣州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2019-2035年)》《廣州市碧道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廣州市碧道建設技術指引(試行)》和《廣州市碧道建設評估辦法(試行)》,明確落實了碧道建設的責任主體、主要任務、資金渠道,初步搭建了「規-建-管」全流程的碧道實踐模式,規劃到2025年,全市建成碧道1506公裡;到2035年,全市建成碧道2000
  • 長安治水釋放生態紅利
    長安把治水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舉全鎮之力打好水汙染治理攻堅戰。如今,水汙染治理成效逐漸轉變為生態紅利,惠及長安百姓。一水兩岸的茅洲河,從濁到清,見證了東莞經濟的起飛 佔有兵/攝茅洲河「水清」「岸美」同在岸上居民安居樂業在茅洲河沿岸散步,已然成為周邊居民休閒的重要方式。
  • 一河兩岸環境優美,還有親水公園,居民休閒再添好去處!
    住在番禺區鍾村街勝石河附近的居民真是幸福,經過強力治水,勝石河的水變清了,河道兩岸變美觀了,還修建了勝石河親水公園和三寶公園,夜晚燈光璀璨,色彩斑斕,到公園逛一逛,很是愜意~勝石河親水公園夜景走過勝石中橋後右轉步行至河邊,就是勝石河親水公園了。
  • 蕪湖網紅雕塑被江水淹到腰部 濱江公園親水平臺封了
    記者昨日從安徽省水文局獲悉,受上遊來水影響,當前我省長江幹流水位全線持續上漲,18 日,長江幹流主要控制站中匯口站、大通站超警戒水位,水陽江當塗站、青弋江大礱坊站等6 條長江支流超警戒水位。下遊的蕪湖站等近日水位也均出現持續上漲,逼近警戒水位。防汛形勢嚴峻,沿江各市都行動起來投入防汛「戰鬥」。本報多路記者昨日到防汛一線探訪,記錄各地水情和「戰備」情況。
  • 治水攻堅:改善生態環境讓廣東水清河碧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廣東堅持高位推進,深入實施河湖長制,凝聚治水合力——省委書記、省第一總河長李希,省長、省總河長馬興瑞分別牽頭督辦全省汙染最嚴重的茅洲河、練江汙染整治。省政府協調省屬國企發起「大兵團作戰」,流域滯後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邁上快車道。
  • 大湖公園秘境 大溝溪步道親水看花海
    親水步道大溝溪畔有親水平臺步道,民眾不只可休憩,還能「一親水澤」。記者陳惠惠/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大湖公園熱門景點不遠處,隱藏著秘境景點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民眾順著大湖山莊街往街底走,先經過大湖小學,就可看到公園入口意象與一排石刻貓頭鷹;拾階而上,視野豁然開朗,靜謐住宅區瞬間變換為遼闊山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廣場、休憩涼亭,還有石桌、石椅迎接你,可以在此歇歇腿,欣賞草地、溪水和遠山組成的美景。
  • 迎接十四運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長安區:打造親水公園 提升生活品質
    西安網訊 去年以來,長安區按照「四河同治、四庫聯調、清水進城、公園同建」的思路,統籌推進全域治水和「三園」建設,加強水生態恢復,做足水文章。目前,皂河、潏河水生態恢復初具成效,一批公園建成開放,一批公園即將建成開放,市民生活品質得到極大提升。
  • 患水·治水·親水——裡下河的千年「人水傳奇」
    新華社南京5月19日電 題:患水·治水·親水——裡下河的千年「人水傳奇」  新華社記者 王存理、凌軍輝、楊紹功  裡下河不是一條河。這片位於江蘇長江以北,橫跨泰州、鹽城等多個市縣萬餘平方公裡的溼地平原,堪稱「窪中之窪」。
  • 西安長安區建設公園城市 親水公園提高市民生活品質
    氵皂河、潏河水生態恢復初具成效,一批公園建成開放,一批公園即將建成開放,市民生活品質得到極大提升。4月8日華商報記者從長安區獲悉, 長安區傾力建設公園城市,親水公園提高市民生活品質。設計師薛文宇說,將潏河生態水水引至皂河源頭,從中央公園再向南流,最後又退回到潏河。據了解,全域治水·氵皂河水系連通工程也叫長安中央公園,建設範圍北至西部大道,南至學府大街,全長約3公裡。其中,北段通過河湖水系連通,打造南北生態綠軸,融合水生態景觀、歷史文化展現、群眾健身等打造城市生態公園,將於2020年6月底對外開放。
  • 興寧親水公園一區國慶節前全面開放!「三線八景、七亭十廊...
    掌上梅州訊興寧市實施「萬裡碧道」的重要項目——親水公園一區建設已完成95%,預計在10月1日前可以開放。 親水公園一區國慶節前全面開放(分離圖)興寧親水公園。
  • 治水「速度」——四年消除50條黑臭水體
    黑臭河湧「蝶變」:從臭水河到幸福河  全區50條黑臭河湧已全面消黑除臭,過去的黑臭河湧變成如今的花香河道,一幅幅生態美景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番禺治水人啃下了一塊塊治水「硬骨頭」河湧兩岸安裝了護欄,修建了人行道,種上了木棉樹,路燈也煥然一新,湧邊的出租屋變得搶手起來,村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治水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