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而美 借水而興——「河長制+旅遊」的炎陵探索

2021-01-15 身邊24小時

美麗神農谷遊人如織。(資料圖)

株洲日報記者 俞強年 通訊員/龍飛躍 羅麗虹

發源於炎陵縣大院和平坳的沔水,一路奔騰,流經大院農場、神農谷管理局、十都鎮、沔渡鎮,於沔渡鎮上老村太和塘匯入茶陵境內。

河長制實施以來,炎陵縣展開深度治理,打造沔水樣板河,提高防洪能力,沔水迎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風情。

今年,炎陵縣以開展「河長制工作創新年」活動為契機,探索「河長制+旅遊」,讓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

投資上千萬打造沔水樣板河

沔水,炎陵縣境內長56.1公裡,流域面積508.36平方公裡,養育著20多萬的百姓。

由於沔水炎陵段河岸邊坡大部分為自然岸坡,河道淤積較為嚴重,阻水卡口隨處可見。沔水沿岸的十都鎮與沔渡鎮,岸坡陡峻,洪水暴漲暴落,大多河段岸坡曾一度遭到較嚴重的衝刷,使得岸線年年後退。

河道兩岸是炎陵縣用材林、竹林的主要基地,也是炎陵縣糧食生產的重要基地,還是炎陵縣重要的旅遊景區。昔日,河水時常泛濫,淹沒道路、農田、流入居民區,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2018年,炎陵縣投資1100萬元,打造沔水樣板河,對農田及居民分布集中的河段進行護岸護坡處理,防止河岸遭到進一步破壞;對河道設障或淤積嚴重段,採取清障、疏浚、擴卡等措施,增強河道行洪能力。目前,左、右岸4000米的護岸護坡已完工,河道已疏浚,正進入驗收階段。

經過勠力整治,河湖面貌煥然一新,提高了該區域河段的防洪減災能力,保障了區域防洪安全、糧食生產安全,改善了河流生態環境,為沔水流域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要我治」轉為「我要治」

水汙染根子在岸上。炎陵縣河長辦牽頭,水利、環保、住建、農業農村等部門齊心協力,勠力治水。經過綜合整治,目前已形成山水相依、滿目蔥蘢、詩畫意境的「水鄉景觀」,沿線村人居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水岸同治,以點帶面。從源頭上減少垃圾量,有效減少各環節造成的二次汙染問題;以「兩亂」「雨汙分離」整治活動為抓手,持續開展農村環境專項整治行動,村居環境實現了由「髒、亂、差」向「潔、美、齊」的轉變;以打造樣板河,形成了高標準的河湖景觀。

建章立制,長效管理。該縣以細化的規章制度、嚴肅的問責機制確保治水工作長效管理的落實。鄉鎮黨委書記擔任鄉鎮第一總河長,鄉鎮長擔任鄉鎮總河長;村主要負責人為相應行政轄區內的河流管護責任人;強化聯村幹部主體責任,對水域進行巡查。各村制定了包括河長制內容的村規民約。實行河長制以來,該縣將水環境綜合治理列入鄉鎮河長制工作督查重要內容,加強了對河道的巡查、清理等工作,並且建立考核機制,形成強有力的管護機制。

全民動員,氛圍營造。該縣積極培育發展村黨員幹部先鋒隊、民間河長,通過旅遊車開展河長制宣傳工作,加強宣傳教育,營造治水氛圍,形成全民治水的強大合力。群眾的治水理念也由「要我治」轉變為「我要治」,愛水、惜水、護水等文明意識被喚醒,生活習慣明顯好轉,從旁觀者變成了環境汙染治理的參與者和監督者,治水滿意度得到進一步提高。

碧水寶地成「網紅打卡地」

沔水樣板河建設主要分布於炎陵縣的南流村、洋岐畲族村、良田村、大江村、上老村,工程下端位於沔水河口附近,上端位於神農谷國家森林公園南流遊客服務中心周邊。

神農谷國家森林公園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這裡群山密集,險峰如林,森林密布,有桃源洞瀑布、「雄獅滾繡球」石崖、白水寨瀑布、田心裡清溪澗等景點40多處和大森林雲海林濤,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是一個集風景觀賞和科學考察於一體的旅遊佳境。這裡氣候環境優越,清新的空氣和高含量的負氧離子(最高達6.5萬個/立方釐米),又是不可多得的避暑、休閒、療養和探險的勝地。

綠水汩汩,青山巍巍,美好的環境讓本地居民的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體驗感更強。該縣以河長制為抓手,探索「河長制+旅遊」,在保護青山綠水的前提下,深度挖掘沔水流域的文化、旅遊資源。今年,重點推進遠山藍、神農谷花夢間、神農谷森林精品民宿、密花村彩虹民宿、凡間小院、密花生態園等精品民宿建設,打造羅霄山中段精品民宿帶。

因水而美,借水而興。炎陵縣依託獨特的旅遊資源,把炎帝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民俗文化相結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歷史文化與綠色生態渾然一體,以縣城為核心,以縣旅遊環線串聯境內核心旅遊資源,打造祭祖祈福板塊、養生度假板塊、紅色體驗板塊的「一心一環三大板塊」全域旅遊發展格局。該縣策劃包裝了神農谷花溪裡度假村、金紫峰景區、筆架峰山地運動公園、炎陵仙坪村鄉村旅遊示範區、炎陵縣水口紅色旅遊小鎮、十都鎮密花森林度假小鎮等項目,為旅遊招商奠定基礎。利用便利的交通條件,該縣將境主要景區景點有效連接起來,旅遊資源得到有力整合,吸引更多遊客,青山綠水正在變成金山銀山。

今年以來,沔水神農谷景區接待遊客61.86萬人次。

【來源:株洲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四川2300個水美新村集體「出圈」——水安於民、水興於業、水富於...
    本站訊 近年來,四川圍繞「水資源有保證、水安全有保障、水環境有質量、水生態有保護、水文化有底蘊、水景觀有特色」的目標,打造一批水安於民、水興於業、水富於民、水美於民的宜居美麗新村。   今年底全四川省2300多個水美新村建成後,將形成顯著的品牌效益和強大合力,通過集體「出圈」,帶富一方百姓,也讓更多人了解水美新村建設。
  • 全面推行河長制 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寧國樣板」
    近年來,安徽省寧國市堅持生態立市,深入貫徹落實「兩山」理論,全面推動河長制工作,著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寧國樣板」,先後被評為國家生態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省級水生態文明城市等。
  • 彰顯「水韻江蘇」之美系列報導⑤呵護「綠心」,擦亮「水韻江蘇」品牌
    淮安地處千裡淮河、千年運河交匯之地,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8月28日,淮安市委書記蔡麗新專題研究推進美麗淮安建設,提出全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持續優化市域空間布局,打造清新、自然、疏朗的城市氣質和留得住記憶、記得住鄉愁的鄉村特質,建設更具魅力、更加迷人的美麗淮安,讓淮安成為江蘇美麗中軸和「綠心」地帶的明星城市。
  • 山環水潤 大美英德|英德旅遊歡迎您!
    英德旅遊早就聽說英德很好玩,但又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走進英德?怕英德太大,沒有攻略指南不敢隨便親近英德?怕英德太美,擔心玩一兩天不過癮捨不得離開英德?好吧,請收下這份攻略,到英德感受「山環水潤 大美英德」獨具韻味的粵北風情。GO!GO! GO!
  • 明確水責任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 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統籌水經濟...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聶瑞平在全市河長制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 明確水責任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 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統籌水經濟 努力打造水清岸綠景美河暢的良好生態環境郭建英主持10月11日上午,我市召開河長制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
  • 水潤田疇 利澤百姓
    人類的文明之舟自古依水而行,文明因水孕育,受水滋養,隨水流淌,與水共存。南縣地處洞庭腹地,是人工圍築而成的純移民縣,境內既有水蘊南洲的豐富資源,也極易遭受外洪內澇等自然災害的頻繁肆虐。利害兩端,演繹的是南縣兒女治水患、興水利的奮鬥史和創業史。 變水患為水利,為人民治水興水管水,是南縣水利人一直堅持不懈的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
  • 以「河長制」擘畫水生態文明建設新藍圖
    近年來,金山村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積極踐行新時期治水管水工作總基調,全面推動「河長制」生根見效,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壯大隊伍、合理分工,布局河湖治理體系  「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我們每周至少要開展一次巡河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證水常青、河常暢、岸常綠。」正在巡河的村級河長劉長軍說到。
  • 做好「水」文章改善水環境,推進宏村旅遊持續發展
    宏村,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宏村人的驕傲,是大自然的饋贈,是宏村先輩們給予的恩賜。宏村的天藍、地綠、山青、水秀得天獨厚,宏村景區的遊客接待量和旅遊業創造的價值也是周邊景區所無法比擬的。水是宏村的命脈,人工水系是宏村景區的特色景觀。
  • 依水而建,因水而興,保護水環境「江川人」義不容辭!
    spring & happiness & taste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 基礎資源和自然恩賜
  • 讓天津南運河水「清」、「活」、「美」
    &nbsp&nbsp&nbsp&nbsp南運河水為何&nbsp&nbsp&nbsp&nbsp不「清」、不「活」、不「美」?王世海認為,汙水汙染河道水體造成了南運河水不「清」、水系聯通不暢造成了南運河水不「活」、水系兩岸生態不均衡造成了南運河水不「美」、運河文化挖掘保護不夠、開發進度緩慢造成了南運河現代功能發揮不充分。
  • 峰峰礦區綠美攻堅推動生態變靚
    生態綠化提升城市品位 峰峰礦區因山而名,因礦而興。多達57家礦山企業長期開採,使得群山滿目瘡痍,成為制約發展的「硬傷」。近年來,該區積極探索「治傷」良策,打響綠美峰峰攻堅戰,在關停40家小石料企業的基礎上,啟動裸露礦山治理計劃,按照露天礦山深度整治要求,採用掛網覆土、客土回填等手段,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增加植被覆蓋率。
  • 六安市舒城縣:深化「河長制」夯實綠色發展根基
    全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良好水環境。近年來,舒城縣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把全面推行「河長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各級黨委政府主體作用,明確責任分工,強化統籌協調,積極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河湖新生態,初步形成了「河長制」全覆蓋、共參與、真落實、嚴監管、重獎懲的工作格局,為舒城高質量綠色發展提供了堅強保證。
  • 炎陵:開展增殖放流生態修復執行行動
    三名被執行人在炎陵法院、檢察院、農業農村局有關人員的監督見證下,將2326尾鰱、鱅魚有序投放入洣水水域,修復水域生態環境。10月31日,炎陵法院院長劉永初公開開庭審理了三起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並當庭進行一審宣判。此系列案件是炎陵縣人民政府發布全面禁漁通告後審理判決的第一批涉及漁業環境資源保護的刑事案件。
  • 湖南郵政以炎陵黃桃項目探索農村電商生態圈發展之路
    在此基礎上,湖南郵政以項目為觸角,創新探索農村電商生態圈發展模式,促進了各專業協同發展。     3年來,湖南郵政為炎陵黃桃電商產業生態圈累計發放「黃桃貸」等各類貸款1億元;實現存款、理財、保險等金融總資產1.5億元;累計銷售黃桃逾1000萬元;收寄黃桃郵件153萬件,寄遞收入達2000萬元,市場佔有率達70%,金融總資產、電商銷售規模、寄遞市場佔有率均居當地同業首位。
  • 河湖清流長 碧水潤九州——會昌縣深入推進河長制紀實
    是江西省水生態文明試點縣。近年來,會昌縣堅持以生態文明為統領,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河長制為總抓手,統籌推進轄區內流域環境保護工作,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此外,投入1590萬元建成的生態環境綜合執法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對全縣主要河流斷面、排汙口等24小時實時監控,快速發現並解決涉河涉水問題,助力河長制工作信息化管理。專項整治呵護源頭活水護水要治本,治本先清源。
  • 湄洲島全面推行河長制
    N海都記者 盛鍾 偉強 通訊員 智瓊 春盛 文/圖 海都訊 博大精深的媽祖文化讓湄洲島聲名遠播,作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湄洲島還有碧海藍天,沙灘峭壁,以及河湖塘渠等自然景觀,讓人流連忘返。昨日,記者了解到,為實現「水清、河暢、岸綠、生態」的目標,打造「生態島」,推進「全域旅遊」,湄洲島已全面推行「河長制」,推進河道水環境綜合整治,全力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清障清淤,河道整治 3月23日,在離媽祖祖廟不遠的湄洲島宮下沙,一臺挖掘機正對渠道內的樹枝、石塊、淤泥進行清除。
  • 一水護田將綠繞
    □楊政澤  初夏時節,置身於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李橋水庫岸邊,但見綠樹成蔭,風光怡人,近水一望,河水清澈,魚翔淺底,一幅活脫脫的鄉村山水畫卷。  李橋水庫所呈現的變化離不開山丹縣「河長制」工作的全面推行。
  • 親水愛水 激發全民護水熱情
    日前,「民間河長講習所」正式揭牌後,對環保志願者、江河衛士等進行系統化、專業性的護水技能培訓,為「民間河長」的成長助力。8月23日,在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石川河畔,百餘位「民間河長」齊聚於此。在感受石川河水之美的同時,他們利用健步走的形式,撿拾路邊的垃圾,用自身的實際行動保護生態環境和珍貴的水資源。三秦都市報秦聞直播進行了現場視頻直播。
  • 水更清了,景更美了(十三五·中國印象(19))
    2016年11月,中國全面推行河長制。2018年6月,全國31個省(區、市)全面建立起河長制。2018年底,全國又全面建立起湖長制。省、市、縣、鄉四級河湖長30萬名,村級河湖長93萬名,河湖長總人數超過百萬。全面推行河湖長制,開啟了「十三五」治水新格局。由黨政領導擔任河湖長,協調整合各方力量,破解了很多複雜的水問題。
  • 依水而建,因水而美!興賓區三利湖國家溼地公園美翻了!
    依水而建,因水而美!興賓區三利湖國家溼地公園美翻了!規劃總面積為977.1公頃,溼地面積644.5公頃的三利湖國家溼地公園,「水」是最重要的元素,公園是依水而建,因水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