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記者 盛鍾 偉強 通訊員 智瓊 春盛 文/圖
海都訊 博大精深的媽祖文化讓湄洲島聲名遠播,作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湄洲島還有碧海藍天,沙灘峭壁,以及河湖塘渠等自然景觀,讓人流連忘返。昨日,記者了解到,為實現「水清、河暢、岸綠、生態」的目標,打造「生態島」,推進「全域旅遊」,湄洲島已全面推行「河長制」,推進河道水環境綜合整治,全力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清障清淤,河道整治
3月23日,在離媽祖祖廟不遠的湄洲島宮下沙,一臺挖掘機正對渠道內的樹枝、石塊、淤泥進行清除。而在渠道邊上,湄洲島河長制辦公室、湄洲鎮等部門組織的幹部群眾,正對渠道周邊的雜草、垃圾進行清除。
湖石淉是位於湄洲島中部的一個常年不枯的天然淡水湖,總面積約100畝,蓄水量近15萬立方米,湖裡盛產毛蝦、毛蟹、鯽魚等淡水動物,其還是島上中部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由於當地大部分農村生活汙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流入湖中,汙染物長期堆積,為了改善湖石淉及周邊區域的生態環境,湄洲島已對湖石淉及周邊生態水系進行綜合整治,並決定在這裡建設大型生態溼地公園,使之成為湄洲島的又一名片。3月24日,記者在湖石淉及周邊滯洪區看到,多臺挖掘機正在對河岸邊的違章搭蓋進行拆除,並對湖石淉上下湖、紀念林水道進行清淤。
與此同時,在湄洲島馬西渠、北埭渠、沙厝渠等地,清障疏浚、拆除違建等整治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當中。湄洲島農林水局局長、河長制辦公室主任李金榮告訴記者,當地河道清障專項行動啟動後,島上很多群眾自發參與進來。據統計,目前,當地已組織各村清理水溝27條,清理長度超過10公裡,清理水面及沿岸垃圾約6115立方米,拆除阻洪圍堰17處,清理水葫蘆約150噸,清除渠道兩側搭蓋物約300平方米。
根據部署,3月30日前將完成全區河道界樁安放和責任公示牌工作,4月10日前全面完成清障行動。4月30日前建立區、鎮、村三級信息報送制度。今後,也將通過加大河岸沿線巡查力度,廣泛發動群眾共同將河道管理好。
集全區之力合力治水
3月7日,湄洲島出臺《湄洲島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要求做到涉水一張圖一盤棋、管理一套機制一支隊伍、責任一個主體一月督查等「六個一」機制。根據該《方案》,湄洲島河長由管委會主任林韶雯擔任,領導全區河長制工作;設副河長4名,由管委會相關領導擔任副河長,協助領導全區河長制工作。區河長辦設在區農林水局,由區農林水局局長兼任主任;區農林水局副局長擔任專職副主任,並由建設交通局、共建辦、執法局、公安派出所、邊防派出所各1位領導幹部兼任副主任。同時,還下設鎮級河長、河道專管員,集全區之力,合力治水。
據介紹,經湄洲島區、鎮、村三級河道普查,湄洲島區級河道有湖石淉、前範水庫、北埭溼塘、前範渠、馬西渠、沙厝渠和北埭渠等,其它山塘和排水渠道為鎮級河道,共計25條主要渠道,總長19公裡。目前,當地有關部門已描繪了全區河道一張圖,下一步將結合旅遊標識標牌系統建設,擬委託專業單位對河長制責任公示牌進行設計,組織施工。
目前,湄洲島區級財政已撥付200萬元,作為湄洲島河湖海域管養專項經費,用於全區河道保潔、河道清淤、河道修復、水質監測、標識標牌、專管員工資和河長制工作經費等。下一步,湄洲島擬繼續實施防洪排澇工程,並結合景觀建設,計劃投資2000萬元,涉及全島排水渠道9條,總長10公裡。
據悉,湄洲島將建立河長制工作考評制度,區、鎮兩級逐級開展年度考核,考評結果與生態補償、以獎代補等掛鈎,並納入績效考評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對於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造成環境汙染和生態環境破壞,以及無故未能完成年度工作任務的,要記錄在案,依據有關規定進行問責,已經離任的也要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