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圖說:泰國法政大學蘭實校區的屋頂農場,開放給學生、居民種植蔬菜。圖/取自網路
在泰國國立法政大學蘭實(Rangsit)校區,有座面積零點七公頃的屋頂農場,堪稱亞洲最大屋頂農場;校方說,農場向任何有意種植大米、蔬菜和草藥的人士開放。
法政大學是泰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蘭實校區位於巴通塔尼府,在首都曼谷市中心北方約四十公裡。
位於曼谷北方 種植50種作物
泰國景觀設計事務所「LANDPROCESS」的設計師沃拉空(Kotchakorn Voraakhom),在蘭實校區設計了全新的屋頂農場,綠色屋頂及建築本身的造價約新臺幣十億元。
屋頂農場面積約零點七公頃,種植耐旱水稻、泰國茄子、泰國紅辣椒等五十種作物,估計每年可為校園提供約二十噸稻米與蔬菜,廚餘可製成堆肥,再回到農場。
沃拉空表示,城市建築的屋頂利用率通常很低,若轉化為綠色空間,可以降低熱島效應,同時為民眾提供食物。
圖說:泰國法政大學蘭實校區的屋頂農場,開放給學生、居民種植蔬菜。圖/取自網路
模擬泰北水稻 梯田結構吸睛
蘭實校區的屋頂農場設計為H形,有著梯田結構,雨水沿著鋸齒狀斜坡流下,讓每層土壤都能吸收水分,最後剩餘的水會流到容量一萬公噸的蓄水池中,搜集的水可用來灌溉,創造在地循環系統。
屋頂梯田結構受泰國稻米種植方式啟發,沃拉空說,她在設計時,想起泰北的水稻梯田意象。蘭實校區所在地,百年前是森林和沼澤,後來國王拉瑪五世決定在該區專門種植水稻,也讓泰國逐漸成為水稻重要產地。
圖說:泰國法政大學蘭實校區的屋頂農場,開放給學生、居民種植蔬菜。圖/取自網路
新加坡和法國巴黎政府大樓或購物中心屋頂上,都可見農田蹤跡,法政大學希望將這樣的設計擴大應用在都市建築。
沃拉空說,在城市中創建新綠色空間的機遇有限,「城市屋頂農場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理應成為常態」。她說,在綠地稀少的曼谷,綠色空間應成為建築的一部分。
世界銀行估算,二○三○年以前,曼谷近百分之四十地區可能每年遭受洪水侵襲。氣候專家預期,曼谷地區今後數年可能年均下沉超過一公分,並經歷極端天氣。
綠色屋頂可蓄水防洪,若農田被淹沒,屋頂農場也可代替農田成為糧食來源,有助於遏制氣候變化對曼谷造成的頻繁洪災等負面影響。
圖說:泰國法政大學蘭實校區的屋頂農場,開放給學生、居民種植蔬菜。圖/取自網路
蘭實校區屋頂農場作物不施用農藥,採有機種植,讓生物棲息於此,達到生物多樣性。屋頂上的植被有助散熱,建築物對空調的需求大大降低,乾季時從蓄水池中抽水,也能讓建築冷卻。
屋頂農場並成為學生室外永續課程的場所,社區居民和農民在此合作播種、收成,也促進社區凝聚力。沃拉空希望藉由屋頂農場,見證人類在城市發展時,亦可實現環境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