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財經:金刻羽為什麼說我們可能面臨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

2021-01-10 小北財經

正文作者 | 金刻羽(哈佛經濟學博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終身教授)

解讀:小北財經

金刻羽資料圖

金刻羽最近提供網易研究局的獨家稿件:

目前,世界正面臨著類似1930年代經濟蕭條的前景,或許是2009年經濟大衰退的幾倍。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可能是我們一生中經歷的最大的經濟事件。

這場流行病可與1918年襲擊西班牙的大流感相提並論,那場流感當時感染了西班牙1/4的人口,並且有5000萬人死亡。僅僅在兩個月前,大多數人還認為這場新冠病毒只是一種中國現象,或至多發生在亞洲,就像SARS,我們沒有料想到它會在世界其他國家有爆炸式的傳播。

與1918年相比,現代醫學和科技得到了進步,但世界範圍內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每天有1200萬人次通過乘坐飛機在各個國家之間流動。

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面對的不是像2009年的經濟衰退時那樣,美國的產出下降5%,而是美國和全球的產出下降40%的可能性。這一次,不是信貸緊縮導致的銀行體系的癱瘓,消費乏力蔓延到實體經濟。

如今,實體經濟的很大一部分完全陷入停滯,這種影響將會進入金融系統,並且重新回來第二次衝擊實體經濟。

在2008年經濟大衰退的高峰時期,美國每個月損失80萬個工作崗位,如今的境況將是每周損失數百萬個工作崗位。政策制定者在美國失業率達到10%時畏縮不前,如今他們在討論的失業率徘徊在30%左右。

在典型的經濟衰退中,企業解僱工人是因為社會缺乏消費。如今,企業的做法直接導致大規模失業,因為它們不能也不應該讓人們重返工作崗位。然後,當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企業削減開支時,就會出現第二輪的裁員潮。

我們拿餐飲業舉例,在美國,這是個規模接近一萬億美元的行業。還沒有考慮到航空、旅行、娛樂、教育和一些必須面對面的服務。服務業約佔到整體GDP的80%,那麼,我們很容易就能明白,為何40%的產出會一夜蒸發。

和2008年最大的區別在於,如今很多基礎面良好的企業也會破產,因為他們沒有生意可做。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美國一些大銀行瀕臨違約,政府當時出手拯救了銀行。如今,政府需要出面拯救一切——包括她的人民、中小企業、銀行和金融機構。

與整個經濟衰退時期相比,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政府承諾的一攬子援助規模已經大得多了。美聯儲已經承諾無限購買美國債券,美國財政部通過了美國現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

歷史上一貫吝嗇的歐央行已經承諾購買約1萬億歐元的歐洲債券。其口號是:竭盡全力。他們聲稱自己正在面臨二戰以來最大的危機!

不過人們很容易理解,儘管貨幣政策反應迅速且規模龐大,但其效果是有限的。原因是這樣的:2007年凍結了支出和信貸,消費者和企業負擔不起重新貸款。

因此,旨在降低利率和提供信貸的貨幣政策可以迅速幫助重啟借貸和支出。然而,當由於社會成員產生距離,企業無法持續業務,或是由於隔離措施限制了人們正常工作,那麼貨幣政策就很難使經濟活動恢復正常。

我們是否會面臨經濟蕭條或衰退,要看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傳播會持續多長時間。如果所有國家都能夠採取像中國這樣嚴厲的措施,或者甚至是採取像新加坡、韓國和日本這些國家這樣較為溫和但有效的措施,我都不會如此擔心。

但西方國家不像亞洲國家。首先,他們沒有經歷過SARS的經驗,反應遲鈍,很晚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其次,僅僅在幾周的強制隔離,甚至只是要求避免聚集之後,就已經怨聲載道。請注意:這甚至還不是隔離,這只是避免聚集。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宣布採取隔離措施的幾天後,他父親卻說去酒吧喝酒是一種「必要活動」,有需要的時候他一定會去。我認識的一對住在豪華的鄉村莊園的70多歲高齡的英國夫婦告訴我,如果被要求再隔離一個月,他們會發瘋的。我之前在紐約的同學說,紐約人不可能在家裡待太久,他們寧願感染這種病。而且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是——他們受夠了,最終會發展成為群體免疫力。

因此,不僅僅是我們的文化、政治制度、公共設施不同,我們的人民也是不同的。與西方人相比,東亞人是一個更順從的群體,就像與義大利人相比德國人也是這樣。

與歐洲人相比,美國人需要的社會娛樂活動更少。上周末巴黎天氣很好,法國人不願錯過離家去海灘的機會。 但是不管是美國人還是歐洲人——他們都厭惡被管制的感覺。他們對技術監視也持懷疑態度,即使危及他們的生命也是如此。

上述的所有意味著不同國家在應對這一流行病時,將採取截然不同的方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採取的是緩解措施,推遲高峰期的到來,而不是採取極端措施去遏制病毒。

但這也將意味著他們延誤了工作和經濟的恢復。在中國,我們停止了所有社會活動大約一個月左右,企業正在恢復生機,許多業務已經完全恢復,但西方經濟不會如此。

按照他們的策略,經濟恢復少則需要6個月,甚至更久。如果出現二波感染的爆發,則可能需要18個月,或者直到治療方法和疫苗的出現才能恢復正常。如果世界主要經濟體出現12-18個月的經濟停滯,我們將面臨的是比大蕭條更嚴重的挑戰。

因此,我們不能根據中國的抗疫經驗來分析世界經濟的前景。儘管國內已經沒有多少新的確診病例,但社會行為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恢復正常工作後,我們仍然需要觀察是否會出現第二波感染,如果沒有,我會對中國的經濟恢復更加樂觀。

一旦西方國家的感染率開始下降,股票市場就會恢復正常。到目前為止,6萬億美元的股票市值已經蒸發,但最糟糕的時刻還沒有到來。

中國國內的經濟規模足以防止我們的產出出現大幅下降。但是,當我們的經濟恢復正常時,世界其他地區將陷入困境。

不僅是出於戰略利益,而且還是道德要求,這都是我們在這個世紀對世界各國施以援手的機會。在國際社會中如此難以建立的信任,將通過我們對人道主義援助真誠而實際的踐行來實現。

金刻羽教授的主要觀點總結:

第一、我們面臨的有可能是經濟大蕭條,而不是經濟衰退,是1931年的情況,而不是2009年的情況。有可能面臨的是大的國家40%的產出的喪失,而不是5%的產出的喪失。

第二、這不是一個金融危機導致實體經濟受壓力的情況,而是病毒直接影響實體經濟,反過來會使得金融系統崩潰的情況。這時候政府要使出所有的力量,現在不花這個錢,就沒有更好的機會花這個錢了。

第三、危機和蕭條區別很大,一個是crisis,一個是depression。一個是喪失GDP的5%,一個是喪失GDP的50%,蕭條和危機是不一樣的。我覺得嚴重程度可能是2008年的10倍左右。

小北財經評論:

新華網截圖

我們3月27日的重磅會議已經召開了。投資者應該有關注到,會議指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要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當我們的經濟恢復正常時,世界其他地區將陷入困境,目前重視的復工率其實沒啥意思,訂單在哪裡呢?產能開動了沒有訂單是沒有用的。 全球大家一起跟著走,防疫不那麼緊張,經濟形式還是一樣嚴峻的。現在的活是春節前的訂單,四月份訂單會馬上銳減,經濟活動進入半停滯。

所以,全球一盤棋的抗疫格局不能變。現在打口水仗,已經完全沒有意義,加入世貿組織後的全球化趨勢誰也沒有辦法獨善其身。從駐美大使崔天凱高調給張文宏醫生寫感謝信,就可以讀出來,這是上面的授意。

相關焦點

  • 金刻羽:全球經濟蕭條已成現實
    【財新網】(專欄作家 金刻羽)從許多方面來看,全球經濟目前的狀況已經超過了1930年代的大蕭條。很多世界聞名的經濟學家,例如201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保羅·羅默,已經將當前的經濟衰退等同於1930年代的大蕭條,而不是2008年的衰退。我們要做的是分析一些數字。
  • 金刻羽再強調:全球經濟蕭條已成現實
    從許多方面來看,全球經濟目前的狀況已經超過了1930年代的大蕭條。很多世界聞名的經濟學家,例如201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保羅·羅默,已經將當前的經濟衰退等同於1930年代的大蕭條,而不是2008年的衰退。我們要做的是分析一些數字。在美國,股市從今年的峰值下跌了35%到本季度的最低點。[1] 信貸市場已經失靈,垃圾債券的信貸息差比國庫券高出的基點從300點升至超過1000點。
  • 經濟蕭條是什麼意思?經濟蕭條的判斷標準,及經濟蕭條最缺什麼?
    經濟蕭條是比經濟衰退嚴重,但又比經濟危機較好,危害性處於兩者之間。當經濟蕭條之時最缺兩樣東西,其一缺工作,其二缺糧食;經濟蕭條的情況之下為什麼最缺實物和工作呢?下面進行逐步分析與講解。什麼是經濟蕭條?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金刻羽:去全球化是個偽命題
    在論壇的第一個部分「中國與世界」環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宏觀經濟學終身教授金刻羽就進行了「反彈還是復甦:疫情後的經濟演變」的主題演講。 金刻羽表示,2020是非常特殊的一年,發生了許多「黑天鵝事件」,這也意味著未來全球的不確定性可能會越來越多。她指出:「儘管經濟如此發達、科技如此發達,世界還是非常的脆弱。我們應對巨大的反彈能力還是比較弱的。」
  • 大蕭條往事:美國1930年代啟示錄
    悶聲發大財的美國是一戰唯一的贏家,從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並取代英國成為了世界金融中心,美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從出口轉向了消費。當歐洲的戰爭創傷還沒癒合的時候,美國人民跑步進入了「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汽車工業是經濟繁榮的主要驅動力。1914年,亨利·福特(Henry Ford)建立起了第一條T型車裝配線。
  • OED90周年:1930年代的英文詞彙
    點擊標題處「牛津辭典」,關注我們,也歡迎大家轉載我們的文章。
  • 女神金刻羽視頻大放送 | 經濟英語學起來
    點擊上方「唧唧堂」關注各學科最新最熱研究論文推薦發現更多研究和研究人推薦,請訪問www.jijitang.com最近唧唧堂會介紹一些美女經濟學家,首先就從今年人氣特別火爆的金刻羽教授開始吧不過看文時更讓小編印象深刻的是金教授的學習和學術經歷,83年出生的金刻羽教授現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助理教授,她本科就讀於哈佛大學,26歲拿到了哈佛經濟學博士學位,畢業論文發在了經濟學最頂級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
  • 全球經濟蕭條已成定局
    原標題:金刻羽最新撰文:這些數據表明全球經濟蕭條已成現實來源: 網易研究局作者|金刻羽(哈佛經濟學博士
  • 獨家| 金刻羽:這次危機會加大全球的貧富差距
    不是金融系統出了問題,導致實體經濟有大的衰退,而更像是一個外星人襲擊了地球,我們大家都躲在家裡,整個經濟全部停滯。從這個角度看,我覺得這是我們一生最大的經濟事件,一點也不誇張。如果說做比較,最好是比較它的程度和深度,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全球經濟基本進入了停滯,這個強度和力度接近於蕭條,甚至是比蕭條更嚴重。
  • 29歲成為終身教授的金刻羽:明明可以拼爹,卻偏靠實力
    每個人的"少年時"都充滿著無限的可能與挑戰機遇。可並不是人人都能抓住那段時間來及時地進行自我探索和自我發展的,也有可能會出現家庭和環境對自己造成限制的情況。不過"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時時存在的。正處於"少年時"的他們早早便知道去發展自己各個方面的興趣愛好、發展和培養自己的能力以及不斷地尋找和挑戰自己的潛能。
  • 許可馨還未落幕,經濟學教授金刻羽又出來充當跳梁小丑,雷翻眾人
    近期,又出來一個金刻羽,他是亞投行掌門人金立群的女兒,倫敦經濟學院最年輕的宏觀經濟學教授,被光環圍繞的她是人們眼中的天才,業界精英,高知識分子,有一句話叫做:「比你優秀的人往往比你更努力。」形容的便是金刻羽這樣的學霸。可疫情期間,金刻羽的一系列操作,可謂是跳梁小丑,雷翻眾人,讓人大跌眼鏡。
  • 金刻羽:貿易保護主義不是應對危機答案,應建設經濟柔韌性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深讀|金刻羽:貿易保護主義不是應對危機答案,應建設經濟柔韌性8月7日,由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中國經濟新格局:乘風破浪」夏季峰會在線舉行。在此次峰會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終身教授、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金刻羽探討了在疫情對全球貿易網絡和貿易關係的影響中可以吸取哪些經驗教訓,以及為何我國最近提出「雙循環」發展格局。
  • 財經觀察:九十年前大蕭條 深刻教訓當記取
    危機從1929年綿延至1930年代末,美國約四分之一的勞動力失業,數千家銀行倒閉;蕭條不僅肆虐美國,更席捲全球。這次經濟危機因此被冠以「大蕭條」之名。美聯儲前主席、大蕭條研究專家本·伯南克曾說:「如果你想了解地質學,就去研究地震;如果你想了解經濟學,就去研究美國和世界經濟遭遇的最大災難。」
  • 金刻羽:疫情後全球貿易鏈要從「分秒不誤」轉向「有備無患」
    原標題:金刻羽:疫情後全球貿易鏈要從「分秒不誤」轉向「有備無患」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 大蕭條往事:美國1930年代給我們的啟示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回顧歷史,可能會給我們一些啟示。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上個世紀30年代,發生在美國,繼而引發世界性的大蕭條。一戰後,美國從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依靠著政府手裡的巨額資產,開始鼓勵國內經濟與消費。美國的汽車工業、房地產市場就是在那個時候快速發展起來的,股市也開啟了長達10年的漫漫牛市。
  • 金刻羽:從哈佛才女到終身教授,她如何優異到「出圈」?
    「網絡上怎麼說是其次的,我覺得重要的是在這種場合,應該有年輕的、不一樣的形象出現,年輕人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在諸多問題上以自己的方式發聲,新一代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在這個前提下,有新面孔出現是好事。」而新面孔的聲音是否能被聽見、被認可,金刻羽覺得關鍵在於是否有思考、有深度研究,是否拿得出有信服力的論點,用一個通俗的詞概括就是「真本事」。
  • 哈佛博士金刻羽如何步上人生巔峰?
    對「金刻羽」三個字,你可能不會感到陌生。檢索她的名字,履歷上短短幾百字裡的任何一個關鍵詞拎出來都讓常人望塵莫及:哈佛本科,哈佛PHD,LSE終身教職,教育及社會問題、歷峰集團最年輕且唯一的中國董事會成員…她是少有的既精通理論和數據,又對社會和教育等實操領域有獨到見解、既有著過人天分又勤奮異常、專業能力過硬的著名經濟學者。
  • 橋水達裡奧今天TED演講:我們正在進入一場與1930年代類似的大蕭條...
    來源:聰明投資者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始人雷·達裡奧(Ray Dalio)北京時間今天9日(美國時間8日下午),參加了一線上TED演講說,我們正在進入一場與1930年代類似的大蕭條,這將需要數年的金融和經濟重組,再加上我們的創新能力才能從中恢復。
  • 專訪艾德維:U型復甦或是最好情況,經濟刺激不是萬能藥
    「急劇的經濟衰退已經開始,我們可能正面臨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蕭條。」近日,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艾德維(David Aikman)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疫情或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衰退,經濟復甦或長期而緩慢,需全球各國共同合作新京報貝殼財經:到目前為止,新冠疫情對歐洲和世界經濟產生了多大的衝擊?艾德維: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及其導致的封鎖已經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空前的經濟損失。
  • 如果全球經濟蕭條的環境下什麼東西最緊缺?
    導讀:如果全球經濟蕭條的環境下什麼東西最緊缺?1978年以來,美債共出現過8次倒掛情況。1978年8月18日,美債出現史上首次「倒掛」,持續時間超425天。而在1980年1月,美國出現了被稱為「大蕭條」的經濟衰退。最近一次倒掛出現在2006年10月,幾個月後的2007年,美國爆發了著名的次貸危機,再度陷入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