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索引:2003年,八旬高齡的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為家鄉蘇州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成為一時美談,蘇州為了請出貝老拿出位於拙政園、獅子林之間的黃金之地,而貝氏也為這一方「聖地」吸引而出手設計。根據有關時間表,貝氏設計的新館將於10月奠基建設。然而,就在新館規劃設計向蘇州市民舉行公示時,記者調查了解到,蘇州新博物館8000多平方米的面積正建在太平天國忠王府(原拙政園西花園)的地盤之上,原保存極為完整的太平天國忠王府有四五千平方米的古建築要被拆掉。因此,貝聿銘先生的封刀之作將不可避免地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忠王府遭到破壞。
「封刀之作」定位忠王府宅地建築群
自8月6日至12日,博物館新館方案正在蘇州博物館太平天國忠王府歸來軒向蘇州市民全天展示。去年4月30日,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與蘇州正式籤訂設計協議書,親自擔任蘇州博物館的新館設計。經過一年的緊張工作,貝聿銘順利完成了蘇州博物館新館的方案設計。據日前正式發布的消息稱,「在整體布局上,博物館新館巧妙地藉助水面,與緊鄰的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忠王府融會貫通,成為拙政園、忠王府建築風格的延伸和現代版的詮釋。」那麼,新館是怎樣與緊鄰的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忠王府「融會貫通」的呢?
新館館址設在齊門路與東北街的交界位置,北靠拙政園,東傍蘇州博物館和園林博物館。其中,拙政園西花園的南端正好楔入未來新館。而新館加上蘇州博物館和園林博物館,這三者合在一起的地方,就是當年叱吒風雲的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忠王府。據史料記載,清鹹豐十年(1860年)6月2日,太平軍進駐蘇州,忠王李秀成以拙政園並東面的潘宅、西面的汪宅合併建成忠王府。因此,完整的忠王府建築,從現狀來看應是沿東北街從東到西可分為五個部分,即園林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平江區醫院、拙政園託兒所和已經列入011號控制保護古建築,以及024號古樹名木廣玉蘭。這要拆的後三部分,就是忠王府的組成部分。
站在平江醫院的樓上,可以較完整地看到當年忠王李秀成宅第的建築群。據了解,在這塊佔地近7000平方米的土地上,除了本身與太平天國有關的文遺部分,還保存著清代康熙——乾隆年間的古建築4000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再過兩個月,新館就在這個「忠王府」上興土動工了,這些古建築將面臨著搬家或者消失的危險。 至於如何保護拆掉的古建築,蘇州市文化局陳嶸副局長指出,蘇州當地有關部門將會對之進行整體性移建,原有的不會遭到破壞。
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小忠王府」也要動?
撇開新館要拆移原忠王府的後三部分的4000平米古建不談,就連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小」忠王府(目前列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的只是原忠王府的中間部分,因此記者在前加了個「小」,以示區別),新館設計也要動到。貝老先生設計的新館佔地呈「U」型,中間凹進的部分是拙政園西花園,而這個「U」型的右上端又正好與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的「小」忠王府的西北部分發生重疊。有位老蘇州打一個比方,這就象「小」忠王府的「後腦勺」被敲掉一塊。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拙政園和「小」忠王府為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歷史的原因,這個忠王府只是原來李秀成忠王府的中間一部分,現在成了「蘇州博物館」(老館)。由於要建新館,老館的西北面不少就要移拆。
深為了解蘇州園林淵源的蘇州園林局副總工程師黃瑋介紹說,由於歷史原因,拙政園和忠王府的保護並不完善,存在嚴重的缺陷。如忠王府的住宅建築,就是拙政園的西花園的住宅建築。這些建築並沒有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範圍,僅作為「控制保護古建築」。長期被蘇州市博物館使用的忠王府的中部主體建築(也就是「小」忠王府),只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沒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保護範圍,而東邊的蘇州市園林博物館使用的忠王府組成部分建築,因拙政園而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但蘇州市文化局陳嶸副局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現在博物館選址的範圍因為歷史更迭,到底哪裡是忠王府的地方,一直處於模糊狀態。
由於因建新館而移拆其它古建築,黃瑋先生認為,這雖然也是一種保護方式,但是這些從忠王府移出的古建築還能叫「忠王府」的嗎?「其內含的歷史信息將會遭到嚴重破壞」!黃瑋先生痛心地說。
快報蘇州特派記者 吳明明 王彪 陳大軍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