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全書近400頁,每一頁都有一二十條格言警句。記者信手翻到《學習、學問、知識、智慧》章節的第19頁,上面有論語中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也有《三字經》中的「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還有諺語「最是書香能致遠」……
丁文洪。司新利/攝
「一年前,我就想著要出這本書,向城慶2500周年獻禮!」昨天,江都77歲退休幹部丁文洪特地背著厚厚的三本書送至本報,這是由他花了兩年半時間,編著的55萬字《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語彙》。
獨自編寫
400頁書寫滿格言警句
在書的前言後面一頁,印著「謹以此書獻給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建城2500周年」的文字。丁文洪告訴記者,他編這本書的初衷,就是想通過格言警句、名詩名詞、名諺名聯,給自己以及親朋好友,在做人做事方面提供一些智慧和經驗。當他得悉揚州2500周年城慶在即,就想著要把書編得更好、更全,以一個普通市民的身份獻禮。
有了這樣的宏願,丁文洪廢寢忘食地開始資料整理、梳理、分類、輸入、校對……一系列繁雜而縝密的工作都是由他自己完成。「祖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為人處世的名言不計其數,我要做的是找出其中最精典、最簡潔、最易記的內容,編寫成書。」
全書近400頁,每一頁都有一二十條格言警句。記者信手翻到《學習、學問、知識、智慧》章節的第19頁,上面有論語中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也有《三字經》中的「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還有諺語「最是書香能致遠」……
海量素材
來自一人多高的剪報筆記
毫不誇張地說,丁文洪的這本書,每一頁,每一句,都讓讀者如飲甘霖,受益匪淺,而這離不開老人一生的積累,讀書的勤勉。
丁文洪告訴記者,他出生於泰州黃橋書香之家,其堂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胡適曾為其立過傳)。他自小喜愛讀書,大學畢業後當過老師、科技幹部。
在丁文洪的家中,有五六千冊藏書,《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語彙》中的內容多出自其中。「我讀書喜歡做筆記,平時也喜歡剪報,堆起來有一人多高。這次編書都發揮了作用。」
書中不僅精選漢、藏、蒙、維等民族古今聖賢、諸子百家的海量格言警句,還有丁文洪平時在生活中的隨手筆記。
有一次,他去山西旅遊,在一家藥店門口,看到一副「但願世間人長壽,不惜架上藥生塵」的楹聯,隨手就記在本上;看電視,聽到一句「戲劇小舞臺,人生大智慧」的廣告詞,也記下來。
最大心願
把自己的書搬到城慶展上
把大量、龐雜的語彙排編成書,這不僅是對丁文洪畢生學養的考驗,也是對他年近八旬身體的挑戰。
為了趕在城慶2500周年之前付梓,他每天凌晨3點起床,端坐在書桌前,翻看、整理、謄抄。白天,他趕去列印店,請店員輸入電腦。僅列印的費用,老人就支付了萬餘元,而他自己為了省錢,有時中午就以幾個饅頭充飢。為此,他的身體出現了不少問題。
之後,丁文洪向江蘇教育出版社、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中國文化發展出版社多位編輯請教,丁文洪以「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自比,反反覆覆修改了16稿後,才交給出版社。
今年5月,丁文洪捧著墨香四溢的書,抑制不住地激動。第一時間把《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語彙》送到揚州市檔案館、江都科協等部門收藏。而他最大的夙願是將書搬到城慶展,讓更多的揚州人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揚州文化底蘊深厚,揚州是我最可愛的家鄉,作為一個退休老人,我想為家鄉獻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