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得體地罵人表白分手說情話
▼
昨天我所發起了一項名為「你在使用非母語的時候,都有哪些奇妙/新鮮的體驗?」的徵集,在後臺有收到激烈的反饋,從中我們發現,語言的使用確實可以確實可以或大或小地改變一個人,就像:
三兩句的不損損別人都覺得自己說的不是英語
@許雨涵:本身我挺正常一人,因為口語啟蒙老師是2BG,Glee等很mean的美劇,一說英語不僅聽起來很bitch,三兩句的不損損別人都覺得自己說的不是英語
@starry night:說英語的時候,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mean的人,大概就是有點諷刺挖苦,或者說更直接了...可能真的不過腦子,看劇太多,直接引用了
每次看到情話裡出現誰和誰「心中」,就騰騰升起一股悽美的悲壯感
@哼唧:日語裡的中文啊,同詞不同意有很微妙的萌感。比如日語裡
「麒麟」(きりん)是長頸鹿
「道化師」(どうけし)是小丑
「魔法瓶」(まほうびん)就是保溫杯
「人參」(にんじん)就是胡蘿蔔
「土龍」(どりゅう)是土撥鼠
「帝王切開」(ていおうせっかい)是剖腹產
「天地無用」(てんちむよう)是紙箱上的「禁止倒置」。
@Nav:小時候學日語第一次查字典查到這詞,後來每次看到中文情話裡出現「心中」,就騰騰升起一股悽美的悲壯感。
@Nami:日本機場的標牌,乍一看是相反的兩個翻譯,細想十分貼心,英語是「歡迎來日本」,日語則是「歡迎回家」,,前者是給外來客人看的,後者則是給回家的國人說的。
學日語使我結巴
@撲嘰:學日語的後遺症啊,現在不管看到誰都會條件反射地點頭,連微信語音的時候也會情不自禁地點頭。撞到人立馬一句ごめん,被撞到就是我大丈夫的,自己撞到就一定脫口而出「痛い~いたたたた….」た上好幾遍。
@周丹妮:跟國內朋友聊天以聊到學習為話題終結。留日中,每天對話最多的是:一定!一生懸命加油幹到底!
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層塔味的北方Eason
@林途:北方的一位朋友唱Eason陳的粵語歌,愣是唱出了濃濃的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層塔味
@婷婷:明明是擅長撕的硬漢系,一講廣東話就變軟妹。
在我們那邊也有類似這樣的餡餅
@晨曦:大學一個同學叫吳曼,入學時如下場景 老師:what's your name? 同學:Man 老師:No,no,no,you didn't get my question, what is your name?(語速很慢)? 同學: Man 老師估計內心吐了口血,冷靜了一下,又問 what's your full name? 同學:Wu man 老師卒.....
@Aglaia:能說外教嗎?當時臨近國慶節,我們問外教有沒有看過閱兵,他好像恍然大悟那樣說:「哦在我們那邊也有類似這樣的餡餅...」然後舉例說明了很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餡餅種類和各種做法,最後我們給他解釋not moon cake, is military parade.他最後翻了個大白眼,給我們說了他當時在東北學媳婦 西服 洗護哈哈哈哈哈哈
如何得體地罵人表白分手說情話,下載一個翻譯APP
@Sally=_=:懟別人的時候怎麼都想不起來中文怎麼說,於是只好說人家是個cur.....
@CHEN11:一說肉麻的話就渾身起雞皮疙瘩,但是說韓語的時候什麼鬼話都能張口就來
@一隻高冷的麵包豬:用家鄉話,真的沒有辦法說「我愛你」,普通話也不行,感覺很尷尬......
@大兔:有些話用母語問的時候感覺有點尷尬且難以啟齒,但是換成英語就順口很多並帶有一點battle意味,比如「why did you break up with me?」
寢室群名已經完美的展現了我們宿舍的英語平均水平了
@劉萬貫
@彭素潔:一個歪果仁朋友來廣州三年了。有天突然和他聊到廣州下雪這件事情。 我: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at unusual snowy day? 答: i wasn't dare to see the snow. 我 hahahahahahaha!!! 兩分鐘後發現我聽錯了其實他當時回家了 i wasn't there to see the snow 。。。
@好的於:去泰國旅遊,自由行的,在酒店前臺用著蹩腳的英語和美女前臺交流安排送機時間,本是6點40,她一邊複述著six fourty-five一邊用筆在記,趕緊跟她糾正,一著急我就說「six fourty沒有five」,然後她居然聽明白了……改成了6:40大家都笑了。
豆瓣音樂裡的「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