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用來形容家的句子,家是溫暖的避風港,家是一個充滿愛的小盒子,家是靈魂的棲息地等等。但這樣美好的句子並不適合用在所有的家庭裡。一個從小生活在重男輕女思想家庭裡的孩子,你覺得他能在這個家庭裡感受到溫暖嗎?答案當然是不會。他能得到的可能是自卑、可能是缺愛、也有可能是孤獨,等他成年後他可能會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維吉尼亞 薩提亞曾經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一生。
在童年時期經歷過創傷的人那麼他的人格體現在某一方面一定是不會完整的。」而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種影響對自己是根深蒂固的,包括以後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
在《女兒的男朋友》這期節目中王子文曾談到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並表明她有多羨慕幸福和有愛的家庭,她說她從不羨慕別人的男朋友對女朋友能有多好,而是羨慕這個女孩子的父親給了自己女兒足夠多的愛。
當她談及和父母的相處模式時,她和爸媽沒事從來都不會聯繫。父母對她的態度也是比較冷淡,從來不會主動關心她一句話,累不累,工作辛不辛苦。她平靜的說到:『』自己的獨立都是被逼出來的,因為沒有人會關心自己。但我們還是能從她的這句話裡感覺到王子文的心酸。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被迫讓自己成長為不屬於自己那個年齡段的性格,被迫獨立,被迫堅強,即使再困難,也因為自己心裡有自己的小倔強也絕不伸手向父母要錢。
她還說:」因為從小都沒怎麼看見父母在一起過,讓她早已習慣他倆是分開的,早已學會察言觀色去觀察他們,所以自己很敏感。以前小的時候並不覺得這對自己有任何影響,但是當長大後才發現童年留下的創傷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大,一輩子都會帶著這樣的創傷度過。
這樣的影響還會有哪些?
1.自卑
當一個從小生活在一個貧窮且缺愛的家庭裡的孩子沒有得到父母正確價值觀的引導等他成年後一定會幸福嗎,這個孩子會變得非常自卑,在一段親密的關係中總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而擔心被拋棄同時害怕表現出來,從而可能會做出一些拋棄自己底線的事情。工作中可能會因為自卑放棄一些機會,與同事相處時可能會因為自卑而自動疏遠或放低自己討好別人
2. 逃避
童年時期總是在父母的爭吵聲中度過,漸漸的會變得孤僻,膽小或叛逆,不喜歡麻煩,在以後的婚姻生活中雙方發生矛盾時自己可能也會第一時間選擇沉默迴避問題,甚至是逃離,不是因為自己沒有情緒而是不想發生像童年時父母爭吵時那樣的情景,所以只有保持沉默,但這樣的解決方式,只會讓你們的關係走向破裂
3. 敏感缺愛
從小缺乏父母關愛或離異家庭的孩子,他們的情感會比較豐富細膩,察言觀色的能力也較強,很容易察覺到對方情緒上的問題,從而影響到自己
多少人掙扎了一輩子,都無法逃離,在之後的生活中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揮之不去。小時候不被父母鼓勵表揚,長大後一直在尋求肯定;小時候在家裡不受重視,長大後變得缺乏安全感;小時候在家庭的語言暴力下長大,長大後變得敏感不自信;小時候在父母的爭吵中度過,長大後變得不信任感情;……
那我們如何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
1. 要改變自己的人格不容易,那我們可以從一些小的點入手,如果自卑那我們就利用心理暗示多鼓勵自己,每當覺得自己不行時就告訴自己多嘗試幾次,再決定要不要放棄。
2. 承認自己的不幸,承認原生家庭有它的局限性,承認我們對原生家庭的恨、愛、憤怒和羞愧、傷痛等正視過去,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我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所以直面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