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的氣體雲團,難以捉摸的黑洞奧秘,中等質量黑洞真的存在嗎?

2020-12-20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摘要: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心附近氣體雲的異常運動,它們可能為通往最難以捉摸的黑洞指明了道路。這種難以捉摸的黑洞就是中等質量黑洞,質量介於恆星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由於黑洞自身不會發出任何可檢測到的輻射,科學家們需要尋找黑洞對其附近空間其他物體的影響來間接證明黑洞的存在。其中一種就是有著奇怪表現的氣體雲團和塵埃。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天文學家在星系中心附近探測到了氣體雲的異常運動,他們可能正指向最難以捉摸的黑洞種類。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甚至都不確定這些類型的黑洞是否存在。

人類拍攝的首張黑洞照片 來源:zcool.com.cn

跟蹤銀河系中央氣體的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氣體雲繞著一個質量是太陽質量一萬倍的物體運行,然而,當他們觀察到該物體所在的位置時,卻什麼也沒有。

最易理解的解釋是這是一個靜止的黑洞,一個不會吞噬物質的黑洞,因此不會發出可探測的輻射。

研究人員說,這是銀河系中心第五個這樣的候選黑洞,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銀河系中心不僅存在中等質量黑洞,而且它們的數量非常豐富。

中等質量黑洞正是它們聽起來的含義。我們知道恆星質量黑洞存在的最大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00倍。我們在這個質量範圍內探測到的最大黑洞是62個太陽質量,由引力波事件GW150914中的兩個黑洞合併而成。

黑洞合併事件 來源:zcool.com.cn

我們也知道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就像那些給星系提供引力的黑洞一樣。它們的初始質量約為10萬個太陽質量,以我們現在的科學方法,但它們的質量幾乎難以理解。

位於它們之間的太陽質量在1000到100000之間的被稱為中等質量黑洞。它們仍然非常難以捉摸。這就引發了諸如「它們存在嗎?」「如果它們不存在,為什麼?」「如果他們真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找不到他們?」的問題。

因為黑洞本身不會發出任何可探測的輻射,所以科學家們必須在他們的探索中創新。他們不是探索黑洞,而是觀測黑洞對附近空間其他物體的影響。

日本國家天文臺的天體物理學家竹川俊彥(Shunya Takekawa)及其同事一直在研究銀河系中心高速運動的氣體雲,以幫助回答這些問題。

他們的論文已經被《天體物理學》雜誌採納,可以在預印本網站arXiv上找到。

此前,他們使用氣體追蹤方法識別了一個中等質量黑洞的候選者,這個候選者的質量在32000個太陽質量左右,這將產生一個事件視界——黑洞周圍的球形空間區域,在這裡光線都無法逃逸——大小相當於木星的大小。

現在,他們把它應用到一個編號為HCN-0.085-0.094的高速氣體雲上。它主要由三個較小的雲團組成;其中一個雲團似乎在圍繞一個黑洞旋轉,但沒有被黑洞吸積。

黑洞吸積盤 來源:haier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這三個雲團中有一個環狀結構,有非常大速度梯度。」

「這種運動學結構表明,軌道圍繞著一個質量為104個太陽質量的點狀物體。沒有一顆恆星與其對應,這說明這個點狀物體很可能是一個靜止的黑洞。」

為了方便比較,在這個質量範圍內,黑洞的視界將比天王星或海王星稍大。

奇怪的氣體和塵埃團並不是找到中等質量黑洞的唯一途徑。

在其他候選觀測目標中,有一顆恆星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從銀河系中心進入星系際空間。

逃離太陽系的超高速恆星 來源:stdaily

分析表明,中等質量的黑洞最有可能給這顆恆星提供達到這種速度所需的動力。

還有一次巨大的多波長輻射耀斑,從2003年開始,經過十年逐漸消失。光子的分布表明它是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只有幾萬個太陽質量。

黑洞模擬圖像 來源:hxnews

最新發布的後續觀測分析支持這一點,這使其成為迄今為止最好的候選者之一,但它距離地球有7.4億光年遠。銀河系的中心要更靠近它們,這意味著如果我們在那裡發現任何中等質量的黑洞,它們可能更容易研究。

這可以幫助我們找出這樣的問題:它們是如何形成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官方統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等質量黑洞有多常見或罕見,以及它們是如何分布在星系中的。

到目前為止,研究結果表明,觀察銀河系中心的旋轉氣體是尋找中等質量黑洞候選者的可靠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但我們還沒有確定其中之一。

這項研究已被《天體物理學雜誌》採納,可在arXiv網站上找到。

作者: MICHELLE STARR

FY: SpaceTraveler(高一民)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黑洞真的只會吃吃吃嗎?
    黑洞真的只會吃吃吃嗎?那麼真正的黑洞在宇宙中真的扮演如此角色嗎?其實不然,黑洞長久以來的「公關危機」,只是源於我們對其匱乏的了解,其實它在我們宇宙的演化中,扮演著宇宙建築師的角色。今天,不妨跟隨我們了解一下最新的黑洞資訊,一窺這位「重力一哥」的日常。
  •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殺手的最佳證據:一個被稱為「中等質量」的黑洞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殺手的最佳證據:一個被稱為「中等質量」的神秘的黑洞,它撕裂了一顆離它太近的任性的恆星,從而暴露了它的存在。黑洞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5萬倍,比位於大型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數百萬或數十億倍太陽質量)要小,但比大質量恆星坍縮形成的恆星質量黑洞要大。
  • 科普:天文學中使用經典牛頓力學對黑洞質量的測量
    但實際上經典的牛頓力學在天文學的研究中仍然有著很大的應用範圍,比如在本篇科普小短文中即將討論的黑洞質量的估算(或者測量)。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由於強引力勢阱的作用,在質點周圍存在一個界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這是黑洞的最初的物理定義!隨著對黑洞的深入研究,黑洞由三個基本的參量描述:質量、旋轉速度和電荷數,這裡我們只討論黑洞的質量測量,而且是星系中心大質量黑洞的測量,因為星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的周圍有足夠的參照物讓我們使用。
  • 「黑洞吞噬太陽」圖片刷屏:黑洞中心真有蟲洞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9日電(記者 上官雲)2019年,一張形似甜甜圈的黑洞照片公布,引發公眾關注。日前,又有一張模擬「黑洞吞噬太陽」的圖片在網上刷屏:一顆恆星被一個有數萬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撕碎,場面瑰麗壯觀。  這引發了許多天文迷和科幻愛好者的想像:黑洞中是否真的有「蟲洞」?人類有沒有可能乘宇宙飛船抵達黑洞進行探索?
  • 天體物理學中的一個大問題: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快速增長的
    我們目前的理解表明,在這個時間範圍內,只有質量高達太陽10萬倍的所謂中等質量黑洞才能生長。儘管有人提出了一些關於早期黑洞快速增長的理論,但答案仍然難以捉摸。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約翰·裡根博士說:「這仍然是天體物理學中的一個大問題。」黑洞是在一顆大質量恆星耗盡燃料後形成的。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為什麼要衝洗兩年?它真的存在嗎?
    全球多國科研人員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將於今日發布一項「開創性成果」,輿論普遍認為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張黑洞照片。早在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最先預言了黑洞的存在。100多年後的今天,人類有望第一次「親眼目睹」黑洞真容。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今晚亮相,為何要衝洗兩年?它真的存在嗎?
    理論上,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天體。它具有的超強引力使得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勢力範圍,該勢力範圍稱作黑洞的半徑或稱作事件視界。黑洞(Black hole)這個名詞,是1968年由美國天文學家惠勒在一個報告裡面提出的。
  • 黑洞穩定性和「臨界質量」問題
    像太陽一樣的中等質量恆星通過紅巨星的爆炸方式轉變為白矮星,大質量和超大質量恆星通過超新星的爆炸方式轉變為中子星和黑洞。在中子星的情形中,恆星核心的所有物質被壓碎成中子和其它粒子,恆星核心的物質被壓縮成中子星之後停止了引力收縮,中子星內部的中子簡併力抵抗了中子星自身的強大引力。
  • 黑洞存在最內層圓形穩定軌道嗎?
    源源不斷的氣體落入黑洞,永遠與宇宙隔絕。在它們的最後時刻,這些氣體碎片發出最後一束光,這是宇宙中最明亮的輻射之一。這些「死亡潛水」距離太遠,無法直接看到,但天文學家設計了一種新技術,可以探測到它們「驚恐的呼救聲」。他們用這種方法來測試我們在宇宙中最極端環境下的重力知識。
  • 黑洞是什麼東西組成的 黑洞照片怎麼拍的難度多大?
    黑洞陰影和周圍環繞的新月般光環非常非常小,在拍照設備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要想拍攝到黑洞的照片,毫無疑問要找到一個看起來角直徑足夠大的黑洞作為對象。  由於黑洞事件視界的大小與其質量成正比,這也就意味著質量越大,其事件視界越大,因此近鄰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完美的黑洞成像候選體。
  • 研究者摘諾貝爾物理學獎桂冠,為何黑洞研究這門熱
    第二類是超大質量的黑洞,其質量起點為幾十萬倍太陽質量,甚至到幾十億倍甚至於上百億倍太陽質量。第三類介於兩者之間,為中等質量黑洞。 「現在觀測中等質量黑洞的直接證據非常少,但是理論研究證明它們應該是存在的,因此尋找中等質量黑洞也是目前的熱門研究領域。」苟利軍說。
  • 為什麼我們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暗淡而有的黑洞明亮?
    黑洞是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一種天體區域,其引力極其強大,使得其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從而其時空曲率大到連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由其它間接方式而得知。按照黑洞定義,黑洞是甚至連光也無法逃脫,那麼在許多方面,黑洞就像一個理想的黑體,它不反光。
  • 為什麼黑洞那麼亮?為什麼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如此暗淡?
    為什麼黑洞這麼亮黑洞似乎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發光。黑洞本身不發光,但是黑洞並不孤單,黑洞通常被熾熱的雲團包圍。當這些物質被黑洞引力吸引,跌向黑洞漏鬥時,可以在宇宙中最黑暗的黑洞周圍產生宇宙光環。除此之外,來自附近恆星的氣體流向黑洞時,氣體像水一樣流向下水道。這樣做時,它會相互摩擦並變熱,產生氣體的溫度可以達到數百萬度。炙熱的氣體將其自身的原子撕裂,從而產生正離子和負電子的海洋。這些攪動的帶電粒子產生湍流的磁場,將氣體集中到兩個指向相反方向的噴射流中。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面世在即 天文學家為你科普黑洞
    黑洞是什麼?  理論上,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天體,它具有的超強引力使得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勢力範圍,該勢力範圍稱作黑洞的半徑或稱作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  宇宙中,天文學家們根據質量將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三類:恆星級質量黑洞(幾十倍至上百倍太陽質量)、超大質量黑洞(幾百萬倍太陽質量以上)和中等質量黑洞(介於前兩者之間)。
  • 中國科學院: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在最後「衝洗」中
    來自共同參與這一重大成果的中國科學院的最新消息說,首張黑洞照片目前還在最後「衝洗」中,其問世已進入倒計時。  據介紹,北京時間4月10日21點整,全球六地(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牙哥、中國上海和臺北、日本東京、美國華盛頓)將以英語、西班牙語、漢語和日語四種語言,通過協調召開全球新聞發布會,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將宣布一項與超大質量黑洞照片有關的重大成果。
  • 你知道銀河系中最大最強的黑洞嗎?
    像許多大星系一樣,銀河系中心也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和數不清的小黑洞。黑洞是宇宙中最恐怖的物體,它不僅體積巨大,質量巨大,密度巨大,引力巨大,還能吞噬光。黑洞的引力強大到,一旦越過事件視界,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逃離。科學家認為宇宙中有三種黑洞,恆星黑洞、星系黑洞和原始黑洞。在銀河系中心就有一個超大質量的星系黑洞,它位於射手座。
  • 氣體被吸入黑洞是什麼樣?科學家給出答案:像是甜甜圈中心的噴泉
    宇宙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真的是太過於龐大了,以至於至今我們人類還無法用飛船載人到太遠的外太空,別說太陽系了,到目前為止人類所能登上的最遠的星球就只有月球,就算是我們地球的近鄰火星也只是用探測器上去過。不過有除了恆星無法登上去之外,還有一種宇宙天體我們也無法親自去探索,那就是黑洞。
  • 黑洞體積不是無限小嗎?黑洞質量與黑洞大小有什麼關係?
    其實體積無限小的是奇點,黑洞並不是奇點,只是黑洞包含了奇點。也就是說奇點是黑洞的一部分。而無論是黑洞還是奇點的質量都不是無限大的。黑洞的質量由形成它的塌縮恆星的剩餘質量決定。而黑洞的質量幾乎全部都集中在奇點上,那是一個無限塌縮的時空點。
  • 中國科學院: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在最後「衝洗」中(圖)
    來自共同參與這一重大成果的中國科學院的最新消息說,首張黑洞照片目前還在最後「衝洗」中,其問世已進入倒計時。  據介紹,北京時間4月10日21點整,全球六地(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牙哥、中國上海和臺北、日本東京、美國華盛頓)將以英語、西班牙語、漢語和日語四種語言,通過協調召開全球新聞發布會,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將宣布一項與超大質量黑洞照片有關的重大成果。
  • 十大詭異黑洞真相曝光 拖拽恆星氣體體積大小不一
    十大詭異黑洞真相曝光 拖拽恆星氣體體積大小不一時間:2016-08-06 15:3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十大詭異黑洞真相曝光 拖拽恆星氣體體積大小不一 黑洞是什麼?它擁有什麼樣的特性?科學家經過長期的觀測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多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