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家託兒所數十年如一日服務3歲以下託育,「媽媽老師」讓你...

2020-12-20 東方網

原標題:幼有所育在上海|多家託兒所數十年如一日服務3歲以下託育,「媽媽老師」讓你放心入託

  不少已為人父母的70後、80後,很懷念小時候在父母單位託兒所享受的歡樂童年。上海託育新政下,記者採訪發現,有託兒所為解決雙職工家庭實際困難,在新形勢下主動挖掘自身潛力,擴大現有託班容量,原來的幼教老師主動報考育嬰師證書,以更好適應3歲以下幼兒。

  在上海,有一批辦園數十年如一日的託兒所,在上世紀人口高峰時承擔幼兒園功能,增開大、中、小班,在託育機會緊張的情況下,舉辦者積極響應上海託育文件精神,為3歲以下幼兒做好託育服務。

圖片說明:在中華託兒所,孩子們在玩遊戲——「我的小車發動啦」。

  挖掘自身潛力擴大入託容量

  上學期末,黃浦區中華託兒所「送」走了學校最後一批大班畢業生。這所已開辦40年的託兒所,在適齡兒童人口波動的大背景下適時微調。從9月起,由原先的託、小、中、大班配置,轉為專門招收3歲以下幼兒的普惠性託兒所。

  「看到社會託育難題,在託育新政下,託兒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挖掘潛力,擴大入託容量。如今,託育機構可容納80名18個月到36個月的幼兒,目前招了2個班。」已有30多年幼教經驗的所長俞一平說,在育嬰師、保育員裡,有育兒經驗豐富的「媽媽老師」「奶奶老師」。

  中華託兒所託班老師謝謹,原先一直帶中、大班。3歲以下幼兒與3—6歲學前兒童年齡和心理特點不同,為此,去年她早做準備,考出了高級育嬰師證書。像謝謹一樣,為了更好照護3歲以下幼兒,託兒所老師們主動加強3歲以下幼兒育兒理念學習。「僅一紙證書還不夠,託育機構從業人員每學期確保40課時的職業道德培訓。從業人員本身要有愛心,面對幼兒的吃喝拉撒才不會煩。」俞一平說,面對小年齡的孩子,託育機構以養為主,主張在「玩中學」。

  為了讓幼兒更喜愛託育機構,從去年起,託兒所提前研究3歲以下幼兒的環境創設。操場上的大型戶外玩具,換成了適合3歲以下幼兒「走、鑽、爬」的定製玩具。廚師上崗需有中級廚師資格證。小肉圓上搭配番茄沙司,酸甜可口;咖喱小雞塊讓孩子開胃;大餛飩皮一切為二包成小餛飩;意面和傳統麵條輪流換……每天「一餐兩點」,讓孩子吃得安全、可口。

圖片說明:在良清託兒所,寶寶胃口不好,「媽媽老師」幫忙喂。

  考育嬰師證書籤師德承諾書

  上午8點起,靜安區良清託兒所芽芽班的寶寶陸續入託。85後幼教姚妍菲自己有過養育經驗,被託班寶寶們親切地稱為「媽媽老師」。從晨檢到把孩子一個個領進教室,組織在遊戲中玩中學,半日點心、戶外活動、吃午飯……整個上午,各類活動一環扣一環,記者發現,姚妍菲連一口水也沒喝過,滿懷母愛精心呵護,直到12點寶寶們睡午覺,才稍作休息。

  「3歲以下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各類『玩中學』的遊戲活動往往只安排5—10分鐘。閱讀繪本、過家家、彈玩具鋼琴,活動要不斷翻花樣。期間還可能『險情不斷』,一會這個寶寶要上廁所,另一個寶寶搶玩具哭鬧了。」姚妍菲說,自從帶託班起,為了更好了解3歲以下幼兒特點,她還考出了高級育嬰師證書。

  作為一所開辦已有60年的集體辦全日制託兒所,上海靜工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包括良清託兒所、華業託兒所等在內的7家託兒所,主要招收18個月至6歲的幼兒,其中18個月至24個月託班幼兒佔到總數45%。「小年齡幼兒不太會表達個人想法,師德培訓更重要。託兒所要求每位老師籤署師德承諾書,每月進行師德師風建設,平時看到類似『紅黃藍』等機構的反面教材以此警示,組織老師說說『身邊的好人好事』宣講評選。」上海靜工集團有限公司託幼管理中心主任王芳說。

  除了教師培訓師德,廚房操作人員、保安工作人員也要求規範操作,託兒所不僅餐飲安全有應急預案,7家園所的廚房都加入「明廚亮灶」工程,聯網到食監部門,可以清晰地看到廚房操作間和操作人員的切配烹飪流程。

  圖片說明:在中華託兒所,孩子們在玩「娃娃過家家」遊戲。

  打造重德有能的託育從業隊伍

  託育機構從業人員是關鍵。日前出臺的《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託育機構從業人員與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強調,建設一支重德有能的託育機構從業人員隊伍以及一支高素質善保教的幼兒園師資隊伍。其中,從業人員要建立準入制度,幼教師資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為了應對從業人員需求,上海開放大學培訓中心主任王松華教授說,育嬰員培訓不僅要求在專門的實訓室進行技能培訓外,還有職業素養、職業道德、職業責任和安全意識,持證後方能上崗,同時配備職後教育。培訓中增加了從業人員入職前心理測試模塊,對學員心理健康進行評估;職業技能培訓後又開展了職業道德課程,考核合格後學頒發合格證書,全方位打造託育服務從業人員培訓體系。據統計,自3月24日首期培訓班開班以來,上海開放大學系統已開設16個培訓班級,全系統培訓人數已達820人,預計2018年全系統將超額完成1000人的原定培訓計劃。

  本市還鼓勵有條件的區新建配套幼兒園時落實託班建設要求;通過改建、擴建幼兒園,增加託班資源供給;鼓勵民辦幼兒園開設託班;支持公益性託兒所擴大服務對象覆蓋面,緩解入託供需矛盾。同時不斷推進福利性託育機構建設,鼓勵企業、園區、事業單位參與興辦福利性託育機構,讓更多幼兒能享有普惠性的託育服務。

相關焦點

  • 北京3歲以下託育機構:小託兒所衛生差 大機構老師顧不過來
    王金輝 製圖日前,上海率先出臺《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託育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和《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託育機構設置標準》,讓託育機構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在北京,託育機構究竟現狀如何?還有哪些問題仍待解決?入託難--「小託兒所衛生差,大機構老師顧不過來」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徐婷(化名)已經給兒子貝貝換了三家託兒所。前年7月,徐婷休完產假,重新回到朝九晚五的節奏,剛滿半歲的兒子留在家裡由爺爺奶奶照看,「我爸媽還沒退休,只能指著一邊老人過來幫忙。」然而,去年春節前夕,奶奶突發腦溢血,住進了醫院。
  • 0-3歲嬰幼兒「無處可託」?老人累育兒嫂貴託育服務「供需失調」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0至3歲嬰幼兒接近5000萬人,可以說幼兒託育服務的需求市場巨大。老人累育兒嫂貴 託育服務「供需失調」最近,作為二孩媽媽的張女士和陳女士,就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幼兒園而發愁。北京的張女士是一位二孩媽媽,大兒子16歲,小兒子2歲。
  • 託育中心和幼兒園的區別,3歲是一個分界線
    2019年以來,「託育」這個概念高頻次出現在人們視野中。2月,國家發改委等18部門出臺方案,將增加託育服務有效供給納入行動任務;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上,要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託育服務機構;3月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表示,要加快支持建設一批示範性託育服務機構……政策紅利讓託育獲得大量關注,至今熱度不減。
  • 3歲以下嬰幼兒「無處可託」有望改善 託育服務機構安全和費用備受...
    3歲以下嬰幼兒"無處可託"有望改善!日前,臨沂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其中,成立託育服務機構備受市民關注,「寶媽」們期待政策儘快落地,她們關注託育服務機構安全和費用比較多,而一些幼兒園等幼託機構則希望在推進託育服務時在政策上給與一定的支持。
  • 託育中心一日流程大概怎麼收費
    託育中心一日流程大概怎麼收費,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研究員蔣永萍也表示,相比起上海提出的幼兒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8平方米、戶外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6平方米來說,此次《標準》中給出的人均使用面積不低於3平方米、戶外人均面積不低於2平方米顯然更接地氣,「如果門檻過高,將會導致很大一部分潛在供給被擋在門外,託育需求沒辦法得到有效滿足。
  • 上海新託育迎來「最萌新生」
    開學了,生於1988年的上海市民黃女士,對兒子所在託班的軟硬體,直呼「羨慕」。新學期,上海開出一批含託班的幼兒園。數據顯示,全市今年9月新開辦幼兒園53所,可擴充幼兒園辦學規模722個班級,為部分幼兒園探索託幼一體化的辦園方式,創造了可能。  與此同時,一批市場化託育新機構也陸續亮相,截至記者昨天發稿,本市已有21家合法登記備案、已發放告知書的託育機構。
  • 師資缺乏、亟待監管 風口上的0-3歲託育將向何處?
    今年3月,一名幼教行業投資人趙騰(化名)在北京開設的第一家託育中心落地北五環,在一個小區外緣的底商位置,可以容納和照護15名0-3歲的嬰幼兒。趙騰瞄準了託育這個行業,他告訴記者:「等到明年就晚了。」 政策頻頻釋放利好信號。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要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託育服務機構。此外,上海、湖北、廣州等多地相關政策也陸續出臺。
  • 上海63家通過審核的託育機構,為何有一半託額都空著?
    原標題:63家機構,春季開學後一半託額都空著  為解決0-3歲幼兒的家庭養育困難,去年4月,上海發布了關於3歲以下幼兒園託育服務指導意見的「1+2」文件,鼓勵社會力量開辦託育機構。在文件指導下,近一年來,上海陸續誕生了63家通過審核、拿到政府告知書的託育機構。
  • 上海託育服務有託額2.5萬個,另有二百多所社會機構在申辦
    9月20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上海完善0-6歲託育服務體系的有關情況。會議透露,近年來上海著力從四個方面來推進工作:一是以家庭為主強化科學育兒指導。構建了面向所有家庭的3歲以下幼兒早期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成立市區兩級早教指導中心,全市近900個早教指導點已經覆蓋所有街鎮,3歲以下常住人口嬰幼兒家庭接受一年6次以上有質量的免費科學育兒指導,佔比已達98.2%。二是率先構建託育機構管理制度。
  • 3歲以下託育市場需求旺盛 沒資質的託兒所也不愁生源
    「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示範效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這是國務院辦公廳於本月印發的《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中的一句話,引發了很多新手媽媽的熱切召喚:「第一批示範機構就落戶在我們小區吧」。
  • 什麼是託育中心,關於託育的知識最全科普
    中國市場方面,從2016年開始,政府在相關政策法規中多次提及發展託育。在政策和市場助推下,託育在今年真是處在了風口上。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自2017年11月幼兒園普惠政策出臺後,幼兒園盈利降低,大量資本湧向託育市場,可想而知託育行業有多火。  那麼,什麼是託育呢?託育中心又是什麼樣的。
  • 3歲以下寶寶也可託育 東陽市三家託育機構成功備案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此前處於政策空白期的0-3歲託育服務行業,首次提供了國家級的發展指導意見。12月10日,記者從東陽市衛健局了解到,自《意見》下發後,東陽市已有琴嵐幼兒園、城東中心幼兒園斯村園區、江繽託育服務有限公司三家託育機構成功備案,標誌著東陽市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向著專業化、標準化、規範化建設邁出了重要一步。
  • 0-3歲幼兒「無處可託」?這一行業缺口高達百萬
    老人累育兒嫂貴 託育服務「供需失調」  最近,作為二孩媽媽的張女士和陳女士,就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幼兒園而發愁。  北京的張女士是一位二孩媽媽,大兒子16歲,小兒子2歲。作為職場媽媽的張女士,在大兒子剛出生的時候,家裡老人一起幫著帶孩子,但是小兒子出生後,情況就變了。
  • 人民日報關注「中國式託育」:3歲以下寶寶誰來帶?
    1歲—3歲的寶寶,誰來帶?這是讓不少職場父母頭疼的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全社會的一個難題。媽媽們的產假休不了那麼久,幼兒園又不接收3歲以下的嬰幼兒。除了祖輩隔代照看、請家政阿姨幫忙或者交給私立託管機構,幾乎難尋其他正規的託幼方式。
  • 託育行業到底是不是一個機會?
    託育是趨勢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0到3歲孩子的家長已經從80後逐漸過渡到90後,這些家長觀念和過去不同,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寶寶媽媽都希望產後重回職場,實現更多的自我價值,並對育兒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孩子能夠得到更專業的照顧;另一方面,在一線城市,託育中心最大的競爭對象——保姆價格飛漲,逐漸讓工薪階層難以承受,與託育中心相比,競爭力逐漸喪失。
  • 0—3歲託育還要邁過哪些坎兒?
    她發現,網上能搜到的託育機構大多為冠以「洋名兒」的連鎖機構,硬體豪華,有的還有「外教」,但離家遠、價格不菲,有些一年之內開數家新店,整個班子都是新組的;另外一些「媽媽群」裡口口相傳的「小作坊」託育機構,在網上根本搜不到,大多開在小區居民樓裡,後者大多規模小、價錢低、有的口碑還很不錯,但沒有資質,說不定哪天就關停了。
  • 【收藏】3分鐘了解臺灣託育發展史(附史上最全四川,上海,南京0-3歲託育政策匯總)
    如想直接下載「四川,上海,南京0-3歲託育政策」文件,請在後臺回覆:託育政策昨日,
  • 多種資源辦託班 上海新增託育機構迎來首批小毛頭
    原標題:上海新增託育機構迎來首批小毛頭  新學期第一天,兩歲半的小愛在爸爸的陪伴下來到徐匯區領幼託育園,14名和他一樣不滿三歲的小毛頭成為這裡的第一批「學生」。這家託育園開在徐匯苑小區,不久前剛剛獲批。新學期來臨,滬上新增一批託育機構,除了各區原有的以及新開的公辦幼兒園託班以及託育中心以外,又有19家民辦託育機構獲批。
  • 上海公共託育服務調查研究(下)
    《指導意見》指出上海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政府引導、家庭為主、多方參與。龐大的市場需求固然吸引了眾多市場主體的參與,然而月均過萬的託育費用並不是多數家庭能夠負擔的。客觀來看,較高的託育費用並非機構盲目逐利的結果。事實上,照護目標群體的年齡越小,師生比越大,其他投入的成本也越大,所以託育機構的成本相較於相似類型的幼兒園成本更高。
  • 上海力爭2-3年實現普惠性託育點街鎮全覆蓋
    本市提供託育服務的機構達到500多家,其中公民辦幼兒園和區屬早教中心提供託育服務的機構483家。此外,今年上海還將新增50個普惠性託育點。  上海託育新政發布一周年之際,本報記者連續一周,通過探訪本市六大「託育之最」,探尋一年來上海託育的密碼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