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黃粱,可以叫我梁梁,但注意是梁梁不是涼涼。
楊德昌導演說過,電影的出現至少讓人類的生命延長三倍。
這不難理解,看一場電影就像是經歷一段人生,經驗和感悟自然就豐富起來,看得越多生命越有厚度。
那麼,在家裡看電影和花錢去電影院看電影又有什麼不同,電影院看電影又有哪些好處?且聽我逐一分析。
第一:儀式感
電影院看電影不僅僅是看那100分鐘,更重要的是宗教般的儀式感。如果你從關注一部電影開始,到選角開機,再到殺青宣傳,發行上映。然後你才買票坐在影廳裡。待到座無虛席,燈光漸暗,熒幕亮起,龍標浮現,內心就會升起一種難以言表的興奮。這就是儀式感。觀影結束後在網上或向身邊的朋友分享觀影感受,整個儀式才算完結。只要你經歷過這個過程,才會深知其中奧妙,這跟在家看是截然不同。
第二:體驗感
VR體驗
在電影院看電影,就像親吻一個姑娘;在家看電影,就是親吻這個姑娘的照片。
這話不是我說的,是著名導演呂克·貝松說的。這個導演很牛叉。我說一個電影你就知道,肯定聽過。《這個殺手不太冷》,還有近幾年最紅的《超體》、《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救女兒的《颶風營救》等。這導演喜歡爆炸的藝術,據說拍文藝片都要弄兩個爆炸的場景。
如今的社會物資豐富,大家手裡都能剩點小錢,很多事物也都嘗過鮮了,都挑不起興致,於是就去追求更高層次的體驗感。看電影也是一樣,追求一個體驗感,也就是感官享受,視聽刺激。從2D到3D、4D到VR,無一不是為了追求更好更真實的觀影體驗。電影院裡面氛圍好,燈光一暗便有種遠離世俗喧囂的沉浸式融入。家中電腦電視完全不可並論。
第三:生理需求
原始人晚上圍坐在篝火旁,彼此分享白天的故事與心得。一萬年後的今天,人們用電影來延續這個原始的交流。在黑暗中共同分享精彩或離奇的經歷,體驗完全不同的人生感受。內心的隱秘欲望被揭示和被動分享,也是我們要聚集在一起看電影的動力。電影院的黑暗和增強的聲畫效果,能帶來生理上的享受。
第四:增進感情
我還記得小時候,每次父母牽著我的手去看露天電影,我都能呱呱叫個不停。看電影中途因看不明白劇情也不停地和父母交流,邊嗑瓜子喝汽水什麼的。結束之後爸爸就會背我回家,而幼小的我在父親偉岸的肩背上依賴撒嬌。
長大了我會帶姑娘去看電影,那絕對是一種比遊樂場裡坐過山車更優雅的約會。喜劇、悲劇、恐怖片等都能調動姑娘的情緒,而我就在她身旁。像是我們共同經歷了電影裡面的故事。
現在有合適的電影我都會帶年邁的父母進電影院。有一回看完3D《大鬧天宮》之後,我媽和鄰居吹噓了好幾天,臉上洋溢的那種快樂,是發自內心的流露。
以上是我觀影三十多年的感悟。
當然去電影院看電影遠遠不止這些,還有諸多好處,如排除孤獨感,增加集體感、看首映嘗鮮、放大情緒、釋放壓力、遠離繁務等。
噢!電影院看電影可以支持正版哦!
爵豆麻嗲,有件事跟你們說一下。這幾天我在趕製一個劇透復聯4的視頻,跟目前網絡上面流傳的版本截然不同,是你們沒有看過的全新版本。如果你們想看,請在下方點讚關注評論轉發,過幾天製作完成就放上來!是內部渠道獲得的信息哦,到時視頻會解釋來源。
再了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