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開放式提問和言行節奏告訴你對方的思維模式

2020-10-16 大米的VLOG


很多的時候,我們遇到的人都比較複雜,有的人會不同程

度地使用各類感官詞彙,而有的人實在深不可測。這使得我們很難單憑EAC模型或者對方講話所使用的詞彙就找到對方的主

導感官。這時,你可以使用下面兩種方法:

1. 詢問開放式問題

很多推銷員在面對一個陌生客戶時,常會用的一個老把戲,

在一開始問:「這看起來怎麼樣?」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回應,那就變成這樣問:「你以前討論過這個問題嗎?」或者「我希望

知道你對此有什麼感覺。」你也可以運用這些問題來觀察你的交際對象,提間時要注意你的哪種提問方式最有效,

然後再用符

合哪種方式的詞彙和描述。

在我們面對陌生人時,不能夠把前面那六類對照問題防。使用、為了找到方向,不妨找一些簡單的但又不那麼具體的問題進行提問,例如:「你希望我以什麼樣的式向你介紹呢」」這此簡單的問題不同於前面介紹的那6類對照問題,簡單汙指、但能夠為你了解對方更喜歡哪一種感官記憶提供有用的外

案,因為它們更開放。 對於開放式問題,有的人會告訴你他想說會要求把他想說的寫下來,並附上一些圖表給你看還有的人會告訴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他們感覺良好,以便讓他們信任你。一旦你發現對方喜歡運用哪一種感官記憶,你就能在相當程度上了解他是怎麼思考的,他喜歡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交流,以及他會認為哪些事情很重要而哪些事情無關緊要。對他人具備這種了解,會大大增進你的讀心術,更不用說提高你的建立親善關係的技巧了。什麼,有的人

2. 觀察對方的言行節奏補批運司除了開放式提問,你還可以觀察他人的講話節奏和肢體動作節奏,來判斷他們的主導感官,即使還沒有和他們對視或交談,也可以這麼做。視覺記憶偏好者的言行節奏都很快,動究記憶偏好者節奏則很慢,聽覺記憶偏好者則不快不慢、居於具中。反之亦然:如果你知道對方的主導感官是什麼,就會了解他們的呼吸,講話和行為的節奏,幫助你提高對他人言行萬式的接受程度。對這種觀察方式稍加練習之後,你還可以模仿對方在忠與時的眼睛運動,體會到對方正在想什公。還可以幫助你體會力對方所聽到或感受到的事物。這些都不是有意識做的,而是仁一無意識中發生的,並且有助於增強你和對方之間的歸屬感和親

和力。

當你了解了對方的感官記憶偏好,你就會更好地理解他想表達什麼。而通過把自己的語言調整成對方的語言,你也能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對方更好地理解你,而不產生任何誤會。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能用對方的方式表達自己,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這不僅向對方表明了你和他的思維方式一樣,而且有助於你深刻地理解對方思維建立的過程。

相關焦點

  • 我為什麼會建議你在日常溝通中多使用開放式的提問方式?
    溝通中的提問,一般會有兩種,一種是封閉式提問,另一種是開放式提問。封閉式提問,指的是在提問中給予對方兩種可能性的答案,而且對方只能選擇其一,沒有第三種選擇,比如說,「你是不是老師」、「你明天去不去逛街」、「你能不能幫我拿下東西」等,都是一種封閉式的提問,只能回答是不是、能不能、可不可以等其中一個答案。
  • 提問是認知與溝通的語言方法論,更是人人都用得上的一種能力
    殊不知,你的提問方式,直接關係到你獲得的答案是否是你想要的。或許有人不解,一個人的提問能力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有著30年的傳媒經歷,獲得首屆「金話筒獎」的楊瀾,將自己30年間數萬次的發問心得,凝結成一本《提問》,告訴你提問的重要性。
  • 心理學:幾乎所有情感的問題,都源於同一個思維模式
    心理學發現,幾乎所有情感的困局,都源自於同一個思維方式,那就是「自我」。自私是爭吵的來源為什麼在戀愛前期,人們總是能夠彼此相處的那麼和睦,原因就在於兩個人之間完全是站在對方當角度去思考問題。你會主動的去關心他,卻不曾想過對方怎麼來關心你。
  • 銷售員要儘量對客戶進行開放式的提問?
    要儘量進行開放式的提問     我們所說的開放式提問是與封閉式提問相對而言的,顧名思義,封閉式提問限定了客戶的答案,比如:「您是不是覺得和大公司合作比較可靠?」「您今天有時間嗎?」「我能否留下產品的相關資料?」等。
  • 心理學:識別抑鬱者提問的潛意識心理,改變思維使調整步入正軌
    心理學:識別抑鬱者提問的潛意識心理,改變思維使調整步入正軌文,王彥輝我們來看幾個朋友提出的抑鬱問題。1、身邊的朋友有輕中度的抑鬱,有什麼方法能夠幫助到她?2、看著自己的哥哥每天沉迷於遊戲,每天晚上抽菸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健康,人生消極,他是不是抑鬱了?我該如何幫助他?
  • 心理學: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形象?測出你的思維模式
    心理學: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形象?測出你的思維模式測試題目:憑感覺選出你第一眼看到的形象。A、一條狗B、一個男人C、一個女人D、一個孩子測試結果:A、思維模式:刻板化思維你是一個有些保守刻板的人,這可能是很多人都會存在的一種認知模式
  • 心理學: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在說謊?心理學家教你這5招
    在生活中,與人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判斷對方是否有沒有說謊,對於每個人來說就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了,今天我們就從這5招來看看,是否在交談中被隱瞞欺騙了!心理學: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在說謊?心理學家教你這5招。一、以開放式的問題,來看對方是否說謊。
  • 《學會提問》:你的批判性思維啟蒙書
    其中就有當初那本書的最新譯本,叫《學會提問》。這個2019年3月出版的版本,是基於英文的11版翻譯的。我當年讀的老版本,好像是基於英文第7版翻譯的。不知不覺間,這麼多年就過去了。摸到這本新版書的封面時,我又想起當年放學路上,和那位同學邊走邊討論的場景。當時的我一定想不到,後來自己會寫幾本批判性思維的書,還會專門從事批判性思維的普及和教育工作。
  • 10分鐘看完《學會提問》,讓你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由此可見,人的意識是可以被提問控制的。提問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一旦提問改變,可見事物也會發生改變,行動也會隨之發生改變。換言之,提問能幫助獲得新的發現。比如「你為什麼不生二胎?」「你為什麼連這點小事也做不好?」另一種是沒有考慮到與對方的關係,毫無意義地追問對方的私事,容易讓對方產生「我憑什麼要告訴你」的反感情緒,從而把天聊死了。
  • 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學會提問》與《故事思維》
    如此看來,我們的確是理性的,但卻缺乏對思考的再思考,也就是缺乏理性思維。是的,大部分人都是感性的,看到他人悲慘的遭遇我們會報以同情,我們感動於悽美的愛情故事。可是,我們與人相處、和人交流的時候,卻往往缺乏共情能力,總是好為人師,明明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的,而且論據充分,可對方就是不聽,許多本應該解決矛盾的有效溝通最終演變成激化矛盾的雞同鴨講。
  • 開放式研究性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開放式研究性教學就是對素質教育的一種探索,是當前教育的一個發展潮流。我們近幾年對開放式研究性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 索,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開放式研究性教學模式的建立    如何進一步加強機械類專業高素質的工程人才培養,已成為我們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一切工作的重點。
  • 面試中的提問技巧,80%的HR都不會
    對方用一種非常聰明的方式告訴了HR,如果遇到無法如期完成的工作他會怎麼做,可是,現實工作中他遇到的事件具體是什麼、怎麼展開的,我們完全不知道。再延續剛才的面試案例。HR:沒有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是你個人原因多一點呢還是團隊協作方面的原因多一點?
  • 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真是長見識了
    開放性音樂教學是學生主動建構、積極參與的過程,是學生探索和創造的過程,它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機會,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造 更有利的條件。開放性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努力挖掘音樂教育的內涵,力求實現課堂內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開放。
  • 思維模式,暴露了你的職場能力
    說到底是職場新人的弱勢思維和弱勢思維慣出來不願動手的壞毛病。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 Dweck)提出了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下圖是兩種思維模式的對比(請對號入座):阻止、限制我們開始的從來不是能力的邊界
  • 《終身成長》:你和天才之間只差一種思維模式
    天才和凡人之間真的隔著鴻溝嗎? 《終身成長》告訴我們,那其實只是思維模式的差別。 同樣在學習中,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教師和家長更注重過程和成長的信息,在孩子取得成績時,誇獎的是他們的努力和好的方法。 老師們會給孩子創造自信的學習氛圍,也就是「我會來教你」,而不是「讓我來評判你」。
  • 3A英語小課堂:如何通過提問打造高效課堂?
    同時弱化學生們對標準答案的執念,而更聚焦在討論和思考上。2-Fat Questions這種提問方式非常適合惜字如金,只用yes或no回答問題的同學,在提問的時候,老師就需要將回答問題時需要的單詞數量包含進去。
  • 如何訓練自己的深度思維?提問和批判的技術與藝術
    獨立思考,就是要不盲從別人的意見和命令,現在我卻要來告訴你怎樣思考才是獨立思考,真是不能服眾啊。但我還是要說,所謂獨立思考是能夠教的,因為思考是一個持續的學習過程,真正在獨立思考的人,永遠都在學習,不斷的用大量和閱讀來來豐富自己的思維,是思考的基礎。
  • 柔性思維篇(4):多模式思維
    、創造性思維、系統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顛覆性思維。場景分析:柔性思維是多視角、多層次、多模式的思維結構。前兩期音頻節目我談了「多視角」和「多層次」兩種思維。「多模式」柔性思維就是讓思維靈活多樣,不要一根筋。柔性思維好比一個多才多藝的人,而剛性思維更像一個專才專義或才藝平平的人。現在流行「跨界」能力的培養,前提是你要具備跨界的思維模式。思維模式千千萬,用得好壞是關鍵。前面提到的我和藝術收藏家的對話,我用的是邏輯思維模式,聚焦推理歸納,強調嚴謹縝密。
  • 心理學:學會擁抱,會發現對方愛你多一點
    一些人由於各種原因,已經很少去擁抱對方了。我曾經採訪過一些群體,發現親密愛人之間不再願意擁抱的理由大致有如下幾個。一、老夫老妻模式,覺得沒有必要擁抱有些夫妻覺得兩個人已經是老夫老妻模式了,覺得沒有必要再去擁抱。
  • 默認選項:從你的提問就能看出你的認知水平!
    我的新書《顛覆 人力資源管理新實踐》出版上市了,很快微信裡有人問:你出書花了多少錢?對這個問題我有點哭笑不得,這就好比還沒搞清楚對方是不是殺人嫌犯,就開始問對方:你為什麼殺了她?(話說現在書號緊張,審查嚴格,出書真的越來越難了)對於如何提問,看上去似乎人人都會,但是提問的水平和質量真的天差地別。最起碼是先問是不是、有沒有,判斷命題真假之後再問為什麼吧?這才符合一般邏輯。所以對出書這件事,正確的提問應該是先問:你出書有沒有花錢?只有在確認確實花了錢之後才能問:你花了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