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川作品《隱》
周川
11月28日,中歐國際2020藝術品拍賣會在新加坡萊佛士富豪俱樂部收官。
來自中國四川德陽的藝術家周川在這次拍賣會中,10幅作品共以600多萬元新幣成交(稅後總額約3000萬元人民幣),他因此上了微博同城熱搜榜前三。
年僅21歲的周川是如何做到的?12月3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對周川進行了專訪。
「沒想到會拍出那麼高金額」
這次新加坡專場拍賣的成功,讓周川著實火了一把,「成都藝術家周川拍賣上千萬」的話題在微博「同城熱搜榜」引起熱議、轉發和評論,掀起了一波「周川藝術熱」。由此,周川作為新生代藝術家代表走進更多人的視野。
周川助理向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介紹,此次執行拍賣的中歐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部位於匈牙利,輻射全球多個國家。拍賣以整個歐洲收藏家以及華人華僑為主要購買對象。本次拍賣會上,周川10幅作品全部拍出,稅後金額折合人民幣約3000萬元。其中,《隱》《淨地》《天象》分別以超過700萬元人民幣成交。
「參與這次拍賣有近百位藝術家,當時心裡估計,就一兩百萬吧,沒想到居然拍了3000多萬。」周川坦言,作品被高價拍出,也證明藏家對他本人的認可。
「最滿意的作品是那幅《隱》。」周川介紹,這幅作品遠看是一幅綠色調子拼盤,有很詩意的感覺。近看群山、人物、古寺若隱若現,化有形為「隱」。「我畫出來的每幅畫都是偶然形成的,不是刻意的,是純天然的,形成的意境是獨一無二的。」
「隱」於古寺一個多月 伴古琴聲畫畫
為了完成這組作品,周川在成都周邊一座古寺一「隱」就是一個多月。
「創作靈感來源於青城後山附近的一座古寺。」周川所說的古寺,就是成都崇州街子鎮的鳳棲山光嚴禪院。此地海拔1100米,光嚴禪院隱於一片古森林中,四周是近千畝成片的參天古木。光嚴禪寺附近的七知書院是周川的創作基地。「早上起來,山上雲霧繚繞,若隱若現的古寺給了我靈感。」
回顧創作經歷,周川的眼裡充滿光亮。「那會兒每天早起一碗南瓜稀飯、蘿蔔泡菜,然後伴著古琴畫畫,畫起勁了可能後半夜才睡。」
周川稱,對待作品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總覺得付出的心血還不夠,反覆調整,「這個過程對我來說是內心的自言自語,一個多月時間,就完成了這10幅作品。」
「有了這些錢,可投資自己,畫更多畫」
周川10幅畫以高價成交後,很多網友為他加油,但也有人提出質疑,周川會不會就此陷入「成名以後作品就不純粹」的怪圈?
「其實藝術需要資本的推動。沒有錢連基本溫飽都解決不了,連拍賣郵寄作品的郵費都給不起,何談參加高規格的藝術展,參加拍賣?」周川坦言,有了這些錢,不必再為生計擔憂,就可以投資自己,畫更多的畫,辦更多的展,做更多的慈善,在成就自己的同時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周川表示,取得這些小成績是敲門磚,只是讓多一些人知道有周川這樣一個畫家。自己也怕有飄浮的狀態,所以儘量減少商務應酬,更多呆在山裡,與大自然對話,給自己內心留一片「淨地」。
「畫畫讓我走出
人生低谷」
少年時期的周川命運坎坷。他出生在德陽市羅江縣鄢家鎮,從小體弱多病,14歲那年生了一場病,幾乎花光了家裡的積蓄。父母離異後,他被爺爺、奶奶帶大。
「那場病後,整個人都變了,不想說話,常常一個人憂鬱。一次偶然的機會,有心理醫生告訴我藝術能療愈心靈。」說起從前的經歷,周川看起來「雲淡風輕」。
「畫畫讓我走出了人生低谷。」周川開始接觸繪畫,人也變得明朗起來。因為家境不好,他只能自學,常常一個人一畫就是一天。有一年,學校為他舉辦了他人生的第一場畫展,還被電視臺採訪,在家鄉火了一陣子,他的性格也更加開朗起來。
在德陽黃許讀職高后,周川選擇了美術專業,接觸了繪畫基本功訓練。經過高中3年努力,2017年周川被大連藝術學院錄取,從此進入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讀大學開始,已經有人陸續開始收藏周川的作品。有一次,一個金融界大佬一次性定製了三十四幅作品,並篤定買的是周川的未來。此後定製作品的藏家越來越多,也給他的藝術道路增添了自信和支持。視野放遠的周川,陸續參加了國內外大型畫展,籤約合作畫廊機構近10家,作品曾被一掃而空。
如今的周川,國際知名媒體紛紛報導,作品先後被美國好萊塢、日本東京、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的知名人士收藏,參與了第58屆義大利威尼斯雙年平行展、歐洲文化中心展,當代中國、巴黎藝術展,(法國)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展等;周川還和他人合作參展了臺灣地區臺北故宮博物院拍賣、香港地區香格裡拉拍賣,以及英國倫敦拍賣、新加坡萊佛士拍賣會等大型拍賣會。
繪畫這門藝術讓周川走出人生低谷,也讓他逐漸攀向人生巔峰。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明平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