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民法典》之28:什麼是用益物權?怎樣保護用益物權

2020-12-13 法官解疑

今天學習《民法典》第三分編「用益物權」。

一、用益物權的概念:

用益物權,是指以一定範圍內的使用、收益為目的而在他人之物上設立的定限物權。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居住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採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涂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二、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的區別

用益物權是指以標的物的使用和收益為目的而設立的定限物權,擔保物權是指為擔保債權的實現而設立的定限物權。二者的區別是:

(1)設立的目的不同。設立用益物權的目的在於實現物的使用價值,而設立債權的目的在於實現物的交換價值。

(2)權利性質不同。用益物權多為具有獨立性的主權利,而擔保物權多為具有從屬性的從權利。

(3)標的物不同。用益物權的標的物主要為不動產,而擔保物權則不然。

(4)客體價值形態的變化的影響不同。用益物權的價值形態變化對其有直接影響,而擔保物權價值形態的變化對其並無影響。

三、用益物權的特徵

用益物權作為物權之一種,著眼於財產的使用價值。筆者認為,用益物權除了具備物權的一般屬性和他物權的基本屬性之外,它與擔保物權相比,具有以下特徵:

(一)、目的是使用、收益。用益物權是他物權,是對所有物的利用。就是對他人所有的財產進行使用、收益,即為了追求物的使用價值而對他人的物在一定範圍內進行支配。用益物權的內容也主要是行使使用、收益的權能。

(二)、地位的獨立。用益物權是非所有人對所有人的物在法律規定的限度內獨立支配的排他性權利,是一種獨立的權利。用益物權人在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某種權利的具體支配範圍內,可以對抗一切人,包括所有權人,從而形成對所有權的限制。

(三)、客體受限制。用益物權客體受限制指的是:一是用益物權的客體必須具有使用價值。例如:設定土地承包經營權,必須是可耕種、種植、養殖的土地,如該土已經成為沙漠,無法耕種,則不能設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二是用益物權的客體以不動產作為主導,也可以擴及一切法律上的物,中國物權法把用益物權的客體限制在動產和不動產之上;三是用益物權的享有和行使必須以對客體的實際佔有為前提,否則使用和收益無從談起。

(四)、直接支配他人的物。用益物權是直接支配他人的物的權利。用益物權人可以直接支配標的物,不需要他人行為的介入。但應當遵守法律有關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規定。

四、用益物權的保護

1、被徵收、徵用致使用益物權消滅或者影響用益物權行使的,用益物權人有權獲得相應補償。(《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七條)

2、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所有權人不得幹涉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民法典》第三百二十六條)

3、依法取得的海域使用權、探礦權、採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涂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受法律保護。(《民法典》第三百二十八、三百二十九條)

4、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生產。(第三百三十一條)承包期內發包人不得調整承包地。(第三百三十六條)承包期內發包人不得收回承包地。(第三百三十七條)

5、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依法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第三百四十四條)

6、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第三百六十二條)

7、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第三百六十六條)

8、地役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的不動產的效益。(第三百七十二條)供役地權利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允許地役權人利用其不動產,不得妨害地役權人行使權利。(第三百七十五條)

五、《民法典》的一般規定

第三百二十三條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第三百二十四條國家所有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以及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組織、個人依法可以佔有、使用和收益。

第三百二十五條國家實行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百二十六條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應當遵守法律有關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規定。所有權人不得幹涉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

第三百二十七條因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收、徵用致使用益物權消滅或者影響用益物權行使的,用益物權人有權依據本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二百四十五條的規定獲得相應補償。

第三百二十八條依法取得的海域使用權受法律保護。

第三百二十九條依法取得的探礦權、採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涂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相關焦點

  • 民法典物權編用益物權的立法建議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我國的社會經濟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物權法》有關用益物權的一些規定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求,因此,藉助編纂民法典之機,對《物權法》中有關用益物權的規定進行認真檢討與修正,並對改革實踐中取得的成功經驗加以立法確認,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試結合現行法規定,聚焦改革實踐,就民法典物權編用益物權的立法提出具體建議,以供立法機關參考。
  • 民法典學習筆記(物權編——第三分編:用益物權)
    前面兩期我們介紹了民法典學習筆記(物權編——第一分編:通則)今天,讓我們繼續學習用益物權編的內容吧!但上述條文引發了對土地經營權的性質之爭,即土地經營權為物權(用益物權)還是債權?理論界對此頗有爭議。從體系解釋角度來看,《民法典》將土地經營權放在用益物權分編、土地承包經營權之下,似乎應當認定為是物權(用益物權),故也有學者將土地經營權稱之為「用益物權之上的用益物權」(順便說一句,在用益物權之上設定用益物權,從整個大陸法系來講都可以說是特例)。
  • 「民法典」什麼是用益物權?
    用益物權,是指以一定範圍內的使用、收益為目的而在他人之物上設立的定限物權。《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三、三百二十四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國家所有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以及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組織、個人依法可以佔有、使用和收益。」
  • 《民法典》關於用益物權的一般規定,從2021年1月1日施行
    歡迎購買本專欄,購買專欄後您可以完整地學習、深入地學習;本專欄「乾貨」很多、用處很大,不僅可以隨查隨用,還值得反覆學習、時常複習,「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每學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穫)。】用益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他人的物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 實錄丨趙秀梅: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用益物權修正之借鑑
    我國臺灣地區「民法」自1930年施行以來已經近90年,後來我國臺灣地區的「法務部」從2003年起開始進行修正「民法」,將其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擔保物權,第二部分是物權通則和所有權,第三部分是用益物權,分三次通過。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的用益物權包括地上權、用益權、地役權、典權和佔有,在2010年修改並且通過和實施至今,已經有8年。
  • 【今日看「典」㉛】用益物權人享有哪些基本權利
    【今日看「典」㉛】用益物權人享有哪些基本權利 2020-11-19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用益物權制度解讀及法律適用
    法制網7月10日訊 為了深入開展民法典普法教育工作,為廣大青少年、人民群眾、法律職業人士及黨政領導幹部進行民法典系統學習提供便利,助力國家法治建設。中國政法大學、「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網、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法制網、央視頻發揮各自資源優勢,6月9日--7月19日期間聯合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活動。
  • 一詞一解|用益物權
    一詞一解丨字裡行間讀懂《民法典》系列(十一)用益物權指非所有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動產,依法所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用益物權是由所有權派生出來的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財產上設立佔有、使用和收益權利,也稱他物權。
  • 《民法典》解讀十八:物權的保護
    目前的物權編草案總體上是對現行物權法的延續和升級,從物權法到物權編草案,標誌著我國物權法律制度的再度明確與不斷完善,有助於強化保護公民財產權利,讓有恆產者更有恆心。眾所周知,物權制度是物權保護的基石,而物權編擬稿是其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次會議將進一步補充和完善民法典物權編擬草案,為現代產權保護制度奠定堅實基礎,使公民的財產權得到更有效的保護。
  • 村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民法之用益物權的特徵
    【導讀】大學生村官考試網為大家帶來公共基礎知識民法之用益物權的特徵,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 村官考試。  (一)用益物權是他物權  用益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物上設定的物權,是非所有人根據法律的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對他人所有物享有的使用、收益的權利。因而從其法律性質上講,用益物權屬於他物權。  (二)用益物權是以不動產為客體的物權  用益物權的標的物只限於不動產,主要是土地。
  • 安徽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民法之用益物權的特徵
    安徽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民法之用益物權的特徵  【導語】中公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為大家帶來公共基礎知識複習資料《民法之用益物權的特徵》,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
  • 民法典物權編中的物權種類
    筵孟強物權作為一個法律概念,是指民事主體在法定的範圍內直接支配特定的物、排斥他人幹涉,並得以享受物之利益的權利。「法定主義」,是指法律所規定的內容必須嚴格遵行的立法主義,就刑事法律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罪刑法定主義」,而在民事法律領域中,最重要的當屬「物權法定主義」。由於《民法總則》已經重申了嚴格的物權法定主義,根據總則貫穿統領分則的原理,物權法編也必然需要遵循物權法定主義。
  • 法律輔導:用益物權概述
    一、用益物權概念和特徵(掌握)  用益物權,是指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以使用收益為目的的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屬於他物權。  為促進物的有效利用和保障物的利用秩序用益物權制度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淺析用益債權的支配性及類物權保護
    用益債權是對他人之物使用、收益的債權性權利。用益債權作為用益的一種方式,具有與用益物權一樣的對物的事實獨立支配性。  用益權人取得佔有之後,所有權人是間接佔有人,用益物權人和用益債權人都是直接佔有人。事實支配地位隨著佔有的轉移而轉移。
  • 【一起學習《民法典》24】第二編第十章:用益物權
    第十章  用益物權第三百二十三條 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第三百二十六條 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應當遵守法律有關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規定。所有權人不得幹涉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
  • 用益物權人享有的基本權利
    而用益物權只具有所有權權能的一部分權能,其權利人享有的是對財產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雖然權利人依法可以將其享有的用益物權予以轉讓、抵押等,但不具有對財產的所有權進行處分的權利。其二,所有權具有恆久性,只要所有物存在,所有權人對所有物便享有永久的權利。而用益物權則具有期限性。雖然設定的期限往往較長,但不是永久期限,期限屆滿時,用益物權人應將佔有、使用之物返還於所有權人。
  • 民法典物權編草案——物權法的「升級版」 保護公民財產權利
    而已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民法典物權編草案,作為物權法的「升級版」「加強版」,將繼續發揮保護公民財產權利的重要作用。何為「物權」?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胡康生曾在接受採訪時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物權』是法律語言,大白話就是財產權。」現行物權法規定,物權分為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 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含義是什麼?
    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含義是什麼?  報2021房地產經紀人超值精品班贈送2020教材精講班   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含義是什麼?
  • 權威解讀 |《民法典》中的不動產物權制度
    《民法典》物權編第207條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隨著《物權法》的實施和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對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給予平等保護的理念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把平等保護確立為產權保護的首要原則,指出: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民法典》物權編確立的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的規定,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體現了《民法典》的核心價值。
  • 論民法典物權編中居住權的若干問題
    在《物權法》頒布實施後,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居住權應成為物權的呼聲愈來愈高,為了回應這種社會需求,我國民法典物權編草案增設了居住權,將之作為用益物權的一種。不過,從目前的立法情況、理論研究和實務態度來看,對於有無必要增設居住權,居住權的地位和功能如何界定,能否有償設立居住權等問題,仍存在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