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用益物權制度解讀及法律適用

2021-01-08 法制網

法制網7月10日訊 為了深入開展民法典普法教育工作,為廣大青少年、人民群眾、法律職業人士及黨政領導幹部進行民法典系統學習提供便利,助力國家法治建設。中國政法大學、「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網、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法制網、央視頻發揮各自資源優勢,6月9日--7月19日期間聯合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活動。

活動分別圍繞民法典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解讀及法律適用展開,同時兼顧大眾關注的法律問題講解,計劃講授21期課程。

課程名稱:民法典用益物權制度評析與解讀

播出時間:2020年7月11日19:00時

主講人介紹:

席志國,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法學博士、民法研究所副所長、不動產與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北京市物權法學會理事,德國波恩大學、美國愛荷華大學、英國華威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民法典用益物權制度評析與解讀

課程介紹:

民法典中用益物權制度是我國財產權制度中最具中國特色的法律制度,是用西方法律技術解決我國特有問題的典範。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物權編與原有的物權法相比,修訂和完善幅度最大的也是用益物權制度,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土地承包經營權中確立了「三權」分置制度,形成了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經營權三個層次的權利,從而在確保集體組織成員生存保障的基礎上實現了土地經營權的市場化,是新一輪土地改革的重要制度創新;配合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為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進入市場打開了技術上的通道;自大陸法系國家引入了「居住權」這一新用益物權制度以濟社會之需。本課程將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居住權為核心講授民法典中的用益物權制度的制度功能和法律適用。

通過以下方式均可在線觀看課程:

1.中國政法大學觀看方式

(1)關注法大繼續教育微信平臺(微信號fdjxjycupl)進入觀看課程;

(2)登錄中國政法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官網(http://wljyxy.cupl.edu.cn/),進入專題頁面,觀看課程。

2.「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觀看方式:打開推薦頻道或法紀頻道,進入「法大民法典普法專題」即可觀看課程;

3.人民網觀看方式

(1)登錄人民網人民維權專(http://weiquan.people.cn),進入相關專題指引通知頁面;

(2)下載安裝人民網–人民智雲APP,通過「樂學習」頻道,進入相關專題,觀看課程;

4.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觀看方式:關注央視社會與法頻道《現場》欄目央視頻號、微博、頭條號、快手,觀看課程;

5.法制網觀看方式:登陸法制網教育頻道(http://www.legaldaily.com.cn/Education_Channel/node_105150.html),通過點擊「普法大講堂」欄目,了解詳細課程介紹。


相關焦點

  • 民法典物權編用益物權的立法建議
    在我國《物權法》制定過程中,關於用益物權客體的界定,理論上雖存在爭議,但通說認為,其應限於不動產。然而,《物權法》第117條卻將用益物權的客體擴大到動產。關於這一規定,理論上存在不同的解讀。我國學者王利明教授認為,《物權法》之所以允許在動產上設定用益物權,主要是為了應對動產利用多樣化的趨勢,從而為未來動產之上設定用益物權預留了空間。
  • 民法典物權編解讀及法律適用
    法制網6月11日訊 為了深入開展民法典普法教育工作,為廣大青少年、人民群眾、法律職業人士及黨政領導幹部進行民法典系統學習提供便利,助力國家法治建設。中國政法大學、「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網、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法制網、央視頻發揮各自資源優勢,自6月9日開始聯合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活動。
  • 權威解讀 |《民法典》中的不動產物權制度
    《民法典》物權編第207條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隨著《物權法》的實施和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對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給予平等保護的理念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把平等保護確立為產權保護的首要原則,指出: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民法典》物權編確立的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的規定,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體現了《民法典》的核心價值。
  • 《民法典》解讀十八:物權的保護
    目前的物權編草案總體上是對現行物權法的延續和升級,從物權法到物權編草案,標誌著我國物權法律制度的再度明確與不斷完善,有助於強化保護公民財產權利,讓有恆產者更有恆心。眾所周知,物權制度是物權保護的基石,而物權編擬稿是其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次會議將進一步補充和完善民法典物權編擬草案,為現代產權保護制度奠定堅實基礎,使公民的財產權得到更有效的保護。
  • 法律輔導:用益物權概述
    一、用益物權概念和特徵(掌握)  用益物權,是指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以使用收益為目的的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屬於他物權。  為促進物的有效利用和保障物的利用秩序用益物權制度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學習《民法典》之28:什麼是用益物權?怎樣保護用益物權
    今天學習《民法典》第三分編「用益物權」。一、用益物權的概念:用益物權,是指以一定範圍內的使用、收益為目的而在他人之物上設立的定限物權。用益物權是非所有人對所有人的物在法律規定的限度內獨立支配的排他性權利,是一種獨立的權利。用益物權人在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某種權利的具體支配範圍內,可以對抗一切人,包括所有權人,從而形成對所有權的限制。(三)、客體受限制。用益物權客體受限制指的是:一是用益物權的客體必須具有使用價值。
  • 民法典民事法律行為與代理制度解讀與法律適用
    法制網6月12日訊 為了深入開展民法典普法教育工作,為廣大青少年、人民群眾、法律職業人士及黨政領導幹部進行民法典系統學習提供便利,助力國家法治建設。中國政法大學、「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網、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法制網、央視頻發揮各自資源優勢,自6月9日開始聯合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活動。
  • 實錄丨趙秀梅: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用益物權修正之借鑑
    我國臺灣地區「民法」自1930年施行以來已經近90年,後來我國臺灣地區的「法務部」從2003年起開始進行修正「民法」,將其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擔保物權,第二部分是物權通則和所有權,第三部分是用益物權,分三次通過。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的用益物權包括地上權、用益權、地役權、典權和佔有,在2010年修改並且通過和實施至今,已經有8年。
  • 民法典學習筆記(物權編——第三分編:用益物權)
    但上述條文引發了對土地經營權的性質之爭,即土地經營權為物權(用益物權)還是債權?理論界對此頗有爭議。從體系解釋角度來看,《民法典》將土地經營權放在用益物權分編、土地承包經營權之下,似乎應當認定為是物權(用益物權),故也有學者將土地經營權稱之為「用益物權之上的用益物權」(順便說一句,在用益物權之上設定用益物權,從整個大陸法系來講都可以說是特例)。
  • 關於《民法典》居住權制度的幾點法律思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開始正式施行,《民法典》第二編物權編第三分編中新設的「居住權」制度是本次《民法典》出臺的一大亮點。居住權是指居住權人對他人所有房屋的全部或部分所享有的佔有、使用的權利。
  • 民法典解讀 | 《民法典》物權編七大亮點!
    北林區婦女聯合會推出「民法典解讀」專欄 ,每天帶您學習和了解民法典的亮點法條。《民法典》規定了加工、附合、混合三種添附形式,如物件加工、材料生產、房屋增建、房屋裝修等。(第三百二十二條)三權分置--土地經營權來了02以適應「三權分置」后土地經營權入市的需要,《民法典》物權編增加土地經營權的規定,並刪除耕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
  • 論民法典物權編中居住權的若干問題
    居住權屬於用益物權,也是具有人身屬性的人役權。民法典物權編擬增加居住權制度回應社會的現實需求,值得肯定,租賃制度無法替代其制度功能。設立居住權能夠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提升房屋的利用效率,有助於應對老齡化的挑戰、保障拆遷安置住戶的居住權益以及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家庭成員的居住權,實現「住有所屋」的目標。
  • 民法典物權編上新:居住權及其適用場景
    民法典》通過物權編中新增的第十四章創設了一個全新的用益物權 —— 居住權,這意味著人們最重要的資產之一,房產,又多了一種可利用的方式。一、居住權的定義和設立《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條,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民法典首次定義了居住權,本質是所有權人讓渡出一部分權利,即佔有、使用的權利,給居住權人。所有權人保留收益、處分的權利,即居住權不能繼承、轉讓。
  • 謝鴻飛:動產擔保物權的規則變革與法律適用
    內容提要:《民法典》動產擔保物權為回應現實生活的需要,突破了傳統民法的桎梏,但在外在體系和內在體系方面均對立法者提出了挑戰。《民法典》這一領域的重要制度創新主要體現為:為未來動產物權擔保統一登記制度預留了空間,儘可能統一了擔保物權競存時的受償優序規則,緩和了流擔保的剛性效力。
  • 【今日看「典」㉛】用益物權人享有哪些基本權利
    住建君特推出【今日看「典」】專欄,帶您了解民法典中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相關的知識點。【今日「一點」】用益物權人享有的基本權利用益物權是以對他人所有的物為使用、收益的目的而設立的,因而被稱作「用益」物權。
  • 《民法典》解讀:居住權
    ,所享有的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兩者的主要區別如下:居住權是一項由民法典設定的用益物權,屬於物權,租賃權性質是一種契約關係,屬於債權;居住權是為了保障居住權人的居住目的而設立的,其不得轉讓、繼承,租賃權是通過租賃合同而產生的一項債權,經出租人書面同意可轉租;居住權無最長期限限制,租賃權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居住權的設立以訂立書面合同並登記為前提,租賃權的設立可採取非書面形式(租賃期限六個月以上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 民法典物權編中的物權種類
    「法定主義」,是指法律所規定的內容必須嚴格遵行的立法主義,就刑事法律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罪刑法定主義」,而在民事法律領域中,最重要的當屬「物權法定主義」。《物權法》第5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民法總則》第116條再次重申:「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 【賀州律師解讀民法典】《民法典》物權編相關規定的七個解讀
    本期解讀篇章:《民法典》物權編《民法典》作為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的法律,與人民群眾個方便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是離人民群眾最近、與人民群眾聯繫最密切的一部法律,下面律師就《民法典》第二編物權編與現行立法不同之處進行部分解讀。
  • 《民法典》關於用益物權的一般規定,從2021年1月1日施行
    用益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他人的物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傳統民法上用益物權的客體限於不動產,也就是說,用益物權是不動產物權。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即所有權人不得妨礙用益物權人行使其用益物權。 2.用益物權是以使用收益為目的的限定物權。 3.用益物權的享有和行使通常以對物之佔有為前提。 4.用益物權是一種獨立的物權。二、用益物權的種類主要的用益物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
  • 【學習園地】民法典中不當得利的立法解讀和司法適用
    不當得利制度看似體量不大,卻聯結著諸多民事法律制度,雖然民法典已經對不當得利條款進行擴充,但實踐仍存在爭議點。對於檢察監督中爭議較大的問題,檢察人員既要把握賦予不當得利「準合同」這一傳統法律術語的現代化內涵,也應遵循民法典樹立的體系化方法,正確理解和適用民法典中的相關規定,找到正確的法律適用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