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與狄拉克奇蹟般的數學能力從何而來?艾斯伯格症候群是原因?

2020-12-20 天文同好樂園

艾薩克·牛頓是17~18世紀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他是萬有引力的奠基人和微積分的締造者,更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全才」;保羅·狄拉克是20世紀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他是量子力學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曾擔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職位。毋庸置疑,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與狄拉克的狄拉克方程是科學史上的兩大革命性成果,這兩個人的成就為當代物理學奠定了基礎和發展方向。

艾薩克·牛頓

牛頓與狄拉克身處在不同的時代,兩者在時間上相差了二百多年。但很奇怪、很有意思的一點是,牛頓與狄拉克有很多共同點。他們都是數學大師,當他們在劍橋大學完成自己的對世界影響重大的成果時都是20多歲。不僅如此,兩人還都具有另一個奇怪而又顯而易見的特徵:完全缺乏社交能力,甚至達到了病態的地步。比如說,這兩個人都因為無法加入小型對話和不具備基本的社交風度而遭到別人的詬病,一度甚至影響到了自己的聲譽。

保羅·狄拉克

狄拉克的害羞有時到了令人難堪的地步,他很少說話,除非被直接提問,而他往往只會回答「是」或「不是」,再或者「我不知道」。狄拉克還極度謙遜並憎惡為公眾所知,當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由於擔心獎金會帶來知名度和不必要的麻煩,他一度曾經認真地拒絕領獎,但後來別人提醒他,拒絕領獎將會更加引起公眾矚目,這才最終接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保羅·狄拉克

關於牛頓,也有大量圖書記錄了牛頓的古怪個性,當然其中有一些可能是謠言,比如說他汞中毒和有精神病。但是最近幾年,英國劍橋大學的心理學家西蒙·巴倫-柯洪提出了一項最新理論,試圖解釋牛頓與狄拉克的古怪性格。巴倫-柯洪宣稱,牛頓與狄拉克兩人可能都患有「艾斯伯格症候群」綜合症,這種病有點近似於自閉症,就如同電影《雨人》中的低能天才一樣。

萬有引力藝術圖

醫學研究表明,艾斯伯格症候群患者極端不容易暴露思想,缺乏社交能力,但有些患者卻生來具有數學天賦和極強的計算能力。但是與自閉症患者不同,艾斯伯格症候群患者雖然在社交中別彆扭扭,但一般還能應付,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擔任富有成效的工作。如果柯洪的推想是正確的,那麼牛頓與狄拉克奇蹟般的數學能力,或許是以社交上孤立於其他人為代價而獲得的。但不論如何,這兩個人在科學史上的崇高地位都不會受其影響。

相關焦點

  • 亞斯伯格症候群
    在精神病學常用的美國心理學會的診斷基準 (DSM-IV-TR) 當中,則稱之為亞斯伯格障礙。其重要特徵是社交困難,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但相較於其它泛自閉症障礙,仍相對保有語言及認知發展。[1]致病原因目前尚未清楚,但研究顯示,遺傳基因、生物化學、過濾性病毒、妊娠期和分娩時出現的一些問題,都可能是亞斯伯格症候群的致病原因。
  • 牛頓:1687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牛頓在世時共發表了三個版本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分別在1687年、1713年及1726年發表,都是拉丁文版本。牛頓去世後的第一個英文譯本是由第三版翻譯而來,出版於1729年,譯者是莫特(Andrew Motte)。在1802年,又出現了根據《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第一版翻譯的英文譯本。
  • 自然科學 牛頓:1687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出版於1729年的第一英文版牛頓名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87年,牛頓發表了千年偉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簡稱Principia),點燃了人類科學認識宇宙的曙光。Principia奠基了牛頓力學的運動方程,提出了萬有引力,發明了微積分。
  • 另一種「費米-狄拉克統計」:狄拉克獎章
    狄拉克獎章是國際理論物理中心於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而設置的年度性獎項,授予對理論物理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不包括前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和沃爾夫獎獲得者)。獲獎名單在每年8月8日狄拉克生日這天宣布。 這一獎項是國際理論物理中心的創始主任薩拉姆發起的,他本人研究理論物理,當時在英國的狄拉克給過他很大的影響和幫助。
  • 獲得性學者症候群
    它甚至有個專門的學術名稱,叫「獲得性學者症候群(Acquired savant syndrome)」。咱們說說這個。*什麼叫「學者症候群」呢?它說的不是一般的學者,而是那種讓人明顯感到他們的大腦異於常人的人。比如有的人算數學題特別快,有的人有超強的記憶力,而且專門能記住一般人不注意的那些細節:他隨便掃一眼書架就能記住上面有多少本書。
  • 世界自閉症關注日:愛因斯坦可能是艾斯伯格症候群患者,這說明了什麼?
    它從何而來? 目前,主流精神醫學界認為,自閉症譜系障礙起病於嬰幼兒時期,以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狹窄、刻板而重複的興趣行為方式為三大核心症狀,多數患兒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發育遲滯。 普遍認為,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病因和發病機制非常複雜。既往研究認為該類疾病與先天的腦神經發育相關,患者的腦結構和功能存在異常。
  • 「中國雨人」心算能力超常 可能屬「學者症候群」
    原標題:「中國雨人」心算能力超常 可能屬「學者症候群」  最近,有「中國雨人」之稱的周瑋成了公眾關注的焦點。他被診斷為「智力中度低下」,但在電視節目《最強大腦》中,不到1分鐘就心算出了6的13次方和16位數的14次方根,贏得了觀眾的掌聲和淚水。
  • 男子腦後挨悶棍後患「後天性學者症候群」 成數學天才
    原標題:男子腦後挨悶棍後患「後天性學者症候群」 成數學天才   原標題:12年前腦後挨悶棍美一男子變身數學天才   據新華社電 美國中年男子賈森·帕吉特12年前遇襲,腦後挨了一悶棍,醒來後突然展現數學天才。他把這段奇特經歷寫成回憶錄,於22日出版。   帕吉特現年43歲,家住華盛頓州塔科馬。美國《紐約郵報》20日援引帕吉特的話報導,12年前,他就是一個普通人,對數學等學科毫無興趣。   轉折點出現在2002年9月13日夜間。當時,他走出一家酒吧。
  • 張首晟談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1687年,牛頓發表了千年偉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簡稱Principia),點燃了人類科學認識宇宙的曙光。Principia奠基了牛頓力學的運動方程,提出了萬有引力,發明了微積分。在牛頓的宇宙觀中,天地合一。  地上的蘋果,天上的行星,都滿足簡單而普世的科學原理。
  • 張首晟談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人類文明第一書
    1687年,牛頓發表了千年偉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簡稱Principia),點燃了人類科學認識宇宙的曙光。Principia奠基了牛頓力學的運動方程,提出了萬有引力,發明了微積分。在牛頓的宇宙觀中,天地合一。 地上的蘋果,天上的行星,都滿足簡單而普世的科學原理。
  • 「匹諾曹」症候群真的存在嗎?
    「匹諾曹」症候群真的存在嗎?時間:2015-10-04 10:1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匹諾曹症候群真的存在嗎?如今,地球的人物設定已經滿足不     原標題:「匹諾曹」症候群真的存在嗎?     以前,大家對於韓劇情節的印象就是車禍、絕症、豪門恩怨,不過回首2014年,韓國的編劇可謂腦洞大開,一部《來自星星的你》掀起了世界範圍的韓流熱,劇中的外星人都教授這個人物設定也是讓不少人狂呼。
  • 彼得潘症候群結果是什麼
    核心提示:很多人對於彼得潘症候群並沒有太多的了解,這是人們在成長的一個過程中,受到了創傷或者是對於自己的生活充滿了懷疑,找不到正確的方向與解答,最終產生了不願意長大的一種心理,主要是與社會以及家庭的教育理念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那麼彼得潘症候群的結果是什麼呢?
  • 人類最美的24張數學畫|高維|歐拉|數學|牛頓-萊布尼茨|伽羅瓦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正是幾何學的高度凝練,人文與數學的美在這裡相聚,才擁有了震撼千古的藝術魅力!很多人因為應試原因忽略了數學之美,這是一種遺憾。古埃及人如何處理第三條魚已經無從考究,但祖先們在有了「數量」概念後意識到1+1=2,從此打開數學的大門。看似簡單卻是數學最原始的種子,讓人類具備了超越其它種族的高維能力。
  • 人類最美的24張數學畫|伽羅瓦|高維|歐拉|數學|牛頓-萊布尼茨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正是幾何學的高度凝練,人文與數學的美在這裡相聚,才擁有了震撼千古的藝術魅力!很多人因為應試原因忽略了數學之美,這是一種遺憾。古埃及人如何處理第三條魚已經無從考究,但祖先們在有了「數量」概念後意識到1+1=2,從此打開數學的大門。看似簡單卻是數學最原始的種子,讓人類具備了超越其它種族的高維能力。
  • 港媒:香港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香港《亞洲周刊》11月24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題:香港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香港一些精英與組織站在暴徒一邊,背後是心理上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受害者同意犯罪者行為,並參與犯罪,成為文明的恥辱。這是犯罪心理學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源於1973年瑞典一宗銀行搶劫案,4名被劫持為人質的市民在被劫持6天後釋放,卻拒絕出庭指證劫匪,甚至為其辯護。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也是今天香港的情況。這是香港的悲哀,也是世界文明史的悲哀。最近香港幾家大學校長的表現,也被懷疑是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 什麼是「星期一症候群」?
    「星期一症候群」是一種不需要病毒、細菌傳染的傳染病。通常一個同事生病,就會經由眼神、語言、及寫得很差勁的企劃書傳染給別人。星期一症候群其實是有改善的可能。方法之一就是星期六、星期日好好休息。何謂星期一症候群?星期一症候群,如同星期五亢進症,其實這兩種病是同一種病。
  • 緊張症候群
    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情緒經常會因為各種壓力而顯得緊張不安,而與情緒不穩定並發的失眠多夢、頭痛、腹脹、肢體浮腫等症狀,被合稱為「緊張症候群」。  自從9·11之後,美國幾乎人人都患上了或多或少的「緊張症候群」,恐怖襲擊和反恐也連續幾年都排名熱門詞彙前列。
  • 手臂振動病,雷諾氏症候群之認定參考指引
    雷諾氏症候群(Raynaud’s syndrome),是手指和腳趾中血液循環問題的疾患,而少見於耳朵和鼻子。暴露於寒冷的環境時,這樣的情況會加劇。當一個人有雷諾氏症候群的時候,暴露於寒冷時,會降低血液循環,引起皮膚變得蒼白,臘白色或紫色。這樣的疾病有時也被稱為「白手指」、「臘狀指」或「死手指」。 雷諾氏症候群有很多不同引發的原因,包括工作環境暴露。
  • HOLT-ORAM氏症候群
    病因學HOLT-ORAM氏症候群是一種不常見的症候群,但在全世界各個不同族群中卻都有個案被報告出來
  • 牛頓在初戀面前打贏學校惡霸,卻很難過,網友:牛頓得感謝惡霸
    史託麗是藥劑師威廉·克拉克的養女,牛頓上中學時,寄宿在克拉克家裡。所以,牛頓雖然在學校沒什麼朋友,但是他能有史託麗這樣一位女性朋友,也並不孤單。而牛頓在那之後,也沒有再傳出有什麼戀愛經歷。直到最終走完一生,牛頓也終身未婚。牛頓終身未婚的原因,除了專心搞自己的研究以外,或許還因為他對婚姻有所恐懼。因為早在孩童時期,牛頓的母親在其父親去世後,就改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