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2020年9月1日,學前適齡兒童入學還有將近4個月時間。那些將要正式進入小學階段的孩子家長或許為了孩子上學的問題疲於奔波和糾結。孩子在哪裡上學,上一個什麼樣的學校,成了年輕爸爸媽媽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那些戶口和住房不在心儀學區,或者學區內的學校不太滿意的家長就想給孩子選擇一個更好的學校。一個張姓的年輕媽媽說,父母能為孩子教育使得上勁兒的無非就在小學階段了,所以動用各種社會資源似乎是一種必然。
孩子們開心上學,但是父母的努力他們不曾知道
漢臺一個姓李的學生家長說,2016年他為孩子在漢師附小上學的努力最終歸於失敗,他的媳婦差不多在家裡哭了一個星期,這件事情即便到現在也常常拿出來說,覺得愧對孩子。這說明孩子在哪上學,在很多家長的心裡就是一道巨大的坎,有時候真的不好過。
那麼問題來了,你家孩子一定要在漢中跨學區上一個好學校嗎?對於這個問題,晏子和另外一些學生家長交流過,他們大致表達了這樣一些意思,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比選擇一個好學校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打基礎和培養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重點要培養孩子學習和生活習慣,打好學習基礎。這個階段,一般的公立學校完全有能力做好。在這一點上,中山街小學和漢師附小能有多大差別,真的很難說。
學習習慣培養很重要
寧為雞頭不為鳳尾,這一點學生家長要正確認識
那些被外界普遍認為的好學校,自然能吸引更優質的生源。那些學校自然人滿為患,有家長說漢中實驗小學(西大街小學)一些班級的學生都超過60人了,老師上課都需要話筒和麥,不然坐在教室後面的學生都聽不聽清楚。在這樣教學氛圍下,除非那些學習極好且成績頂尖的學生之外,那些學習能力和悟性較差的學生或許就被「拉了北瓜」,當教育的陽光不能播撒在這些資質較差的孩子身上,那對他們的信心和身心將不可避免是一種打擊。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孩子在一所普通的小學,能分到一個較好的班級,被老師安排在教室前面,且能得到老師的重點照顧,加上父母的細心輔導和培養,他的成績在這個學校和班級是一流的,那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也是有益的。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讓自己的孩子在一個普通的學校分一個好班,遇到一個好老師,坐到教室前面的得到老師照顧的難度和選擇跨學區找一個學校誰大?答案肯定是後者。
小學階段,父母是決定孩子成績的最大因素之一
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所以需要在課外對其進行輔導和學習幫助,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家長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教學質量越是好的學校,要求家長配合教育的需求程度越高。那些孩子在漢師附小和漢中實驗小學的家長普遍反映,學校把更多孩子學習上的東西「甩鍋」給家長,一些家長說,孩子在搞義務教育,家長也是跟著再被教育一遍,折騰家長是這些學校普遍的手段和做法。
所以,小學階段孩子成績好壞的因素還來自父母,只不過那些教學質量更好的學校更重視這個問題。一旦家長意識到這個問題,那麼無論孩子在哪裡上學,作為家長盡全力配合學校做好孩子學習及教育工作,按照漢師附小對家長的要求來輔助孩子的學習,孩子無論在哪個學校念書,估計也不會差。
孩子教育是頭等大事
結語
所以,晏子建議:如果家長有能力讓孩子到更好的學校念書,那就去吧。如果不能,那就在學區內上就可以了,不必糾結。在自己不太滿意的學校裡,家長盡力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並且把孩子教育問題當成頭等大事來抓,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全力打好學習基礎,你的孩子肯定不會差。
另外,在孩子進入初高中階段,那就得讓孩子到更好的學校去,那個時候才是孩子學習能不能行的試金石,如果有能力就讓孩子上龍崗、東辰或者其他學校。至於現在,大可不必大費周章。
(聲明:葉晏慈和酉水之子為同一作者,原創並授權發布此文,歡迎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