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學英語,我們一直要強調全英文環境?

2021-03-01 樂寧少兒英語蘇州中心


★★★

過去10年,在兒童英語啟蒙和教育這個領域裡,有哪些重要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至少有以下兩個是很多家長認可的:

▶ 3-6歲是兒童語言(含本族語和外語)學習的敏感期,甚至更早。

▶外語學習應該儘可能在浸入式的環境,用英語學習英語,採取「習得」的方式進行。

第一條今天暫且不提,對於第二條,樂樂老師在家長諮詢過程中,回答得最多的問題就是:

全英文或全外教不行啊,浸入式環境孩子聽不懂,怎麼辦?

讀英文原版分級閱讀或繪本,很多詞孩子聽不懂,不應該翻譯嘛?

先不說這個,就拿3-6歲,我們近期的網課上課現象分享一下。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是非常認可全英文的教學,但怎麼說。

就像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冷。

有一種英文,叫媽媽覺得孩子聽不懂。

會發現很多家長喜歡跟孩子一起上課,雖然我們曾無數次分享過,這是一種很不理想的方式哦。

比如說在課堂上老師講字母課,大寫的字母A和小寫的字母a。

老師講單詞的時候還好,只要老師說的是整句,有的媽媽會在旁邊翻譯。老師說:This is a big A. 媽媽跟孩子說,這是大A。老師說:This is a small A. 媽媽跟孩子說,這是小a。

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一直會遵循著「此情即此景,所見即所得」的原則。由於課件上有清晰的教學內容呈現,老師雖然不會說中文,但是英文的內容與課件高度吻合,孩子完全能夠「理解」,雖然Ta也許並不會「翻譯」。

很多時候,孩子上課效果打折,問題往往出在了陪同上課的家長身上呢。

不贊成家長陪孩子一起上在線直播課,就是因為家長以為的幫助實際上對孩子而言是一種監控(產生媽媽不信任我的感受,所以學習是媽媽的事情),同時也很容易產生依賴(萬一有什麼地方沒聽見沒關係,有媽媽呢;只要有單詞第一時間沒懂,我也不用自己動腦子,有媽媽給翻譯呢)。長此以往,孩子學什麼能學好?哪個優等生是媽媽看著學習,看著寫作業培養出來?

這樣的故事,應該都曾發生在你我身邊過。對於此,以下幾點意見,家長可以看看哦:)

請你相信,孩子能聽懂,不要因為你認為孩子聽不懂,給孩子做中文翻譯。3歲英語啟蒙的孩子應該使用浸入式的方式,在全英文環境下習得英文。這就好像我們每一個人在咿呀學語之時,任何一種語言都是「外語」。美國的嬰兒聽到的英語,中國的嬰兒聽到的漢語,日本的嬰兒聽到的日語,坦尚尼亞的嬰兒聽到的斯瓦西裡語,每一種語言都是成為了孩子的母語,但是在沒能夠賦予語言含義的時候,初學的時候,都是外語。

孩子不需要聽懂每一個英文詞彙,孩子需要的是在語言環境中,理解上下文的含義。

「此情即此景,所見即所得」並不意味著每一個詞彙,孩子都是在同一時刻理解的,這種賦予詞彙含義的理解過程,有先後順序。

比如,老師拿著一個鯊魚的毛絨玩具跟孩子說:Shark, this is a shark. 孩子最先理解的詞一定是「shark」,尚不理解的部分是「this is a」。但是,由於還有其它幾個詞彙,孩子會繼續聽到Crab, thisis a crab. 以及Octopus,this is anoctopus. 此時,「this is a」才會被孩子逐漸理解,而一時之間孩子是否能夠區分「this is a」和「this is an」並不重要。

另外,在語言習得和學得的過程中,甚至是在任何學科的學習過程中,過分在追求心中的安全感和確定性,是最終取得好的學習結果的大敵。越是英文學得不夠好,越覺得背單詞、背課文是最有確定性和安全感的方式,就會在錯誤的英文學習道路上越走越遠。



理解≠翻譯,翻譯≠理解。在這裡,還需要再對一種錯誤的想法進行一下更正。這10年來,每當問一些家長,你為什麼覺得孩子沒聽懂?大部分的家長是這麼說的:我英文不好,讓孩子給我翻譯一下老師說的,孩子不會啊!比如:

▶ 我問孩子北極熊怎麼說,他說他不知道

▶ 我問孩子polar bear怎麼翻譯,他說他不知道

但是,需要劃重點、敲黑板:

聽懂的意思是理解,理解並不等於翻譯;同樣,翻譯也不等於理解。認為「理解」和「翻譯」是一回事兒,才是一個巨大的誤區!

孩子在一個純英文環境下,通過圖片或者視頻學會了polar bear這個詞,Ta會在下次看到圖片、在電視裡看到了動物、或者在動物園看到了真實的動物的情況下脫口而出,polar bear或者甚至可能直接說出一個句子「Look, there is apolar bear.」這意味著理解,把polar bear翻譯成北極熊對孩子而言是一個多餘的步驟,那是你作為一個從12歲才開始學英語的成年人的需求。


孩子學語言,通過情境和上下文進行理解。孩子在學母語的時候,前18個月左右都懵懵懂懂,卻經常聽到大人這樣評價孩子:就是不會說,但是孩子什麼都聽得懂。你看,對於母語,你就有這樣清晰的認知,對於英語也是這樣啊。

我們舉個例子:

比如說,你對一個一歲半的孩子,拿一個蘋果對她說「寶寶,這是蘋果,你摸摸它」然後一邊說,一邊帶著孩子做出摸的動作。在這個情境下,兩個關鍵詞反覆出現,一個是名詞蘋果,一個是動詞摸摸。很快,孩子就能對這2個詞的發音產生反應,並賦予這兩個詞意義。

這就是我們認可的,英文是自然習得而來,此情即此景,所見即所得。

也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用英語把這幾句話跟孩子說,對於孩子而言又有什麼區別呢?答案是沒有。在這個情景下,孩子理解到的意思是一致的。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是3歲左右開始英語啟蒙,無論是全英文授課還是你用自己四級水平的英文跟孩子做遊戲、讀繪本,都是一樣的。不要以為孩子沒聽懂,因為:

▶ 孩子的理解過程不需要翻譯,只有咱們這一代12歲開始學英語,把英語當知識學的人才需要母語作為理解的橋梁——不過即使是你想要再學好英語,忘記母語才是王道。

▶ 不要自作主張以為孩子不懂,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語言學習專家(不是語言學專家哦),他們在情境中理解語言。Ta能理解的東西遠遠超乎你的想像,不要讓無知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對於嬰兒,什麼語言都是外語。

在輔。導孩子學英語時候,要做到:

▶不翻譯。

▶不翻譯。

▶不翻譯。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用浸入式的方式學習英語,剛開始的時候會有一個明顯的適應期。孩子會有不適,家長更會因為交了錢不能立即馬上看到效果而不適。

「立即」「馬上」,是成長和教育的大敵,對效率的追求勢必變成對孩子的拔苗助長和瘋狂填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捨得花費時間、精力甚至心血去用有機肥料滋養和護理土地,用對待農業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尊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規律,尊重兒童語言的學習機制,才能自然好英語。

Learn English,Love English

Let's Empower,Let's Engage

*樂寧少兒英語成立於2001年,養成式教育倡導者,全職好外教,幫助3-16歲青少兒取得英語「交際能力+學業表現」的高效成果。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學英語,一定要強調全英文環境?
    ▶外語學習應該儘可能在浸入式的環境,用英語學習英語,採取「習得」的方式進行。第一條今天暫且不提,對於第二條,Winter老師在家長諮詢過程中,回答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全英文或全外教不行啊,浸入式環境孩子聽不懂,怎麼辦?
  • 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英語
    好多人在網上抱怨,說學英語是崇洋媚外,學生們不需要學英語,英語應該是選修。呵呵,這讓我想起特別糙的一句話:「不要試圖勸阻狗吃屎,它還以為你要和它搶呢~~」 這句話聽上去特別難聽特別糙,可是,細想卻很有道理。一線城市的孩子,學校從一年級開始正式學習英語,家長們還嫌不夠,大部分從幼兒園就啟蒙,甚至兩三歲開始,上學以後,大半在校外繼續補。
  • 熱門話題:有全英文環境一定能學好英語嗎?
    為了避免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在孩子5歲時,就給她報了一家有全英文環境的培訓機構。一直以來,讓她特別欣慰的是,孩子不用像自己當年那樣記單詞、背語法,而是跟著國外的動畫片學英語,興趣一直很高,也能開口說簡單的英語。但學了4年後,與一些國外的朋友交流時,吳女士發現孩子說英語總是怪怪的,但又不知道怪在哪。
  • 適應全英文教學環境的幾點經驗
    她點點頭:我自己現在正在學英語,也想請個工人姐姐(菲傭),希望能幫到女女。我:你自己一起學是最好啦!工人姐姐對孩子說的英語都是指令性的,文法也不見得標準。什麼都比不上你和孩子一起學的。在我看來,和幼兒園不同,小學課堂幾乎全是知識輸入,要讓孩子聽懂全英文的通識課、數學課、語法課,家長如果能儘早開始做準備就會輕鬆很多。
  • 讓孩子一直對學英語充滿興趣的秘訣在於……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個觀點是: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要保持興趣,必須要讓他擁有成就感。就英語學習來說,我們曾經分享過的很多小達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剛開始,他們對大思英語遊戲闖關的方式感到新奇有趣,產生了學英語的興趣。
  • 孩子學英語,家長要明確的六大問題~
    但學習效果並沒有本質提高,根本原因是我們一直以詞彙量、語法量、考級、考試分數等作為學習目標,而忽視了培養英語思維。我們應該客觀的承認,美國小孩比我們的大學生英語好。之所以好,不是因為他學會了多少語法,背會了多少單詞、文章,而是因為他掌握了英語思維,即用英語去理解和思考事物。英語思維是英語的靈魂和生命,掌握了它,你就能自由操縱英語,且終身不忘。
  • 昨天妻子要提前教我們孩子學英語,被我怒斥了
    昨天不知道「發什麼神經」(原諒我用這個詞,看完下面你們就明白我為什麼這麼說她了)要教我女兒學英語,每天半小時,把小學的英語給提前預習了。其實關於孩子英語啟蒙的事,我很早就跟她提過,但是人家根本就不當回事,說自己是教小學、初中英語的,對於兒童英語啟蒙不懂。寧願天天在家裡抱著手機玩,也不給孩子做英語啟蒙。這是父母該說的話?
  • 這種學英語速成法千萬不能讓孩子碰!
    作為ELS(英語是第二語言)的孩子在英語學習中,我們家長要做到「腦中有理論、心中有目標、手中有資源、腳下有路線」,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孩子學英語的路上不走彎路。所以,我們啟蒙孩子學英語時應把握好兩個原則:以長遠目標為先,摒棄短期行為;要明白學校的英語成績≠英語能力!很多家長僅僅注意孩子會背了多少單詞,英語考了多少分……但其實無論中文還是英文,大量閱讀無比重要。閱讀不能只有精讀,也不能只有泛讀。長期的、大量的、廣泛的閱讀積累不僅能全面提高孩子的文字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靈活的文字組織能力即寫作能力,還能拓寬知識面、豐富想像力。
  • 自律女孩韓雪,一直在堅持學英語,告訴我們什麼叫毅力!
    我們都知道,英語成為了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是佔據著很大一部分的,我們國家也是都在推崇學英語。雖然有一部分反對的聲音,但學習的腳步也不能停下,因為一個國家要發展,就不能只懂得國內的文化。說到學英語,我就想起娛樂圈的韓雪,我覺得她是我認識的所有人中最有毅力的一個人。學習是一個枯燥且孤獨的過程,學習英語更是枯燥,可能很多的小夥伴會說看到那些音標就頭疼,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更佩服韓雪的原因了。不管在什麼時候,除了工作,其他時間韓雪幾乎都在學英語。
  • 為什麼孩子上昂貴全英文學校,反而語法不規範,口音很重?
    許多父母知道英語的重要性,也知道學好英語最重要的是給孩子英語語言環境。但這些父母糾結自己的英語不好,所以很羨慕並追逐一些標榜全英文環境的學校,花大價錢上全英文學校。但是,這是大大錯了!為什麼在這些中國的所謂全英文學校,孩子會有這些問題呢?這表明這些全英文學校,並沒有給孩子純正的英文語言環境。
  • 孩子學英語,家長要明確的【6大問題】
    但學習效果並沒有本質提高,根本原因是我們一直以詞彙量、語法量、考級、考試分數等作為學習目標,而忽視了培養【英語思維】。我們應該客觀的承認,美國小孩比我們的大學生英語好。之所以好,不是因為他學會了多少語法,背會了多少單詞、文章,而是因為他掌握了英語思維,即用英語去理解和思考事物。
  • 我們的孩子到底該不該學英語?
    我們的孩子到底該不該學英語,我覺至少不應該在義務教育上作為必修課。我們的鄰國日本人是這樣評價中國人全民學英語:你們的問題出在教育上,打個比方:你們明明知道英語學一輩子也跟不上英國人,卻把考試把英語納入正科考試。說真的,英語浪費了你們一些在其它領域有天賦的許多人才,學到頭來,到了五十歲英語還是一點不會,年輕時花在英語上的時間就白花了!
  • 同樣是學英語,為什麼這些孩子特別優秀?
    作為現代孩子必備的一門語言,學好英語,對於孩子未來學習和生活的重要性,相信也不用我們再多說了
  • 學英語沒有母語環境?三招成功培養孩子英語思維!
    這也是家長們非常重視孩子英語學習的原因。眾所周知,英語教育對每個小朋友來說都至關重要,每個家長也都不願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早的就為孩子選擇了幼兒園以外的英語培訓班。但是,說實話,怎麼學英語?各種道聽途說,江湖秘訣太多了,也讓很多新晉家長無所適從,今天小N就帶大家一起來揭秘英語思維以及怎麼培養英語思維。沒有母語環境,孩子的英語思維應該如何培養?
  • 學英語翻譯≠理解,純英文環境孩子聽不懂?
    在兒童英語啟蒙和教育裡,大家都希望孩子少走彎路,儘可能在全英文浸入式的環境下學習英語。所謂的「全英文」可能包括以下幾種場景:線上或線下給孩子全英文授課;小夥伴跟孩子進行全英文遊戲;爸爸媽媽給孩子讀英文原版繪本。無論哪種純英文場景,如果孩子沒有用英語回應,就是沒聽懂嗎?答案是否定的。
  • 孩子學英語和成人有什麼不一樣?
    1、英語學習方法的不同孩子的英語學習,先是學會聽,聽的多了,聽的懂了,然後才開口說。家長在這時候要給孩子多創造正確的、多元的、豐富的英語語言環境,幫助孩子模仿和重複的講英語,並且儘可能的用多種具象化的,孩子可理解的方式,讓英語內化形成英語思維。
  • 怎樣讓孩子輕鬆的學英語呢?千萬別這樣!
    最近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學英語很難!去了各種英語培訓班,聽了許多英文的光碟,看了很多英文動畫片,也有不少親子英文閱讀,但效果並不是很好,既沒有培養出興趣,也無法很快的實現交流。我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怎樣能夠讓孩子輕鬆的學英語呢?
  • 為什麼去菲律賓學英語
    研究顯示英文精通程度和找到好工作成正比。其實找對方法提升英文技能是很快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韓日學生都選擇宿霧作為提升英文首要城市。全球化與創新時代,職場上對英語能力的要求和重視程度無庸置疑。在國內不乏專業人才,不過年輕人普遍的英文水準卻低於職場門檻和大環境的期待。據國際教育機構英孚教育(Education First)公布之「全球英語能力指標報告」,臺灣在63個非母語國家中排行第31名,遠落後南韓,只贏泰國!報告中還強調,臺灣雖大量投入英語學習資源,但在過去數年來,進步幅度卻很有限。其實,想增加個人語言競爭力最終還是操之在已。
  • 全英文,是孩子聽不懂,還是家長聽不懂?
    我曾經在多篇文章中反覆強調,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遵循著「此情即此景,所見即所得」的原則。由於課件上有清晰的教學內容呈現,老師雖然不會說中文,但是英文的內容與課件高度吻合,孩子完全能夠「理解」,雖然Ta也許並不會「翻譯」。
  • 怎樣讓孩子喜歡學英語
    很多家長會問,讓孩子學英語,是為了啟蒙教育,讓孩子更多的接觸語言,開發智力,增強表達,性格塑造以及為將來的學科打基礎;但是孩子不喜歡學,怎麼辦呢?那就要找出來原因,為什麼孩子不需要學呢?想讓孩子學好英語,就要用讓孩子學會英語的辦法;第一就是要下定決心,讓孩子學英語,要培養學習興趣,讓學習成為樂趣,如果之前對學習有陰影或者苦悶的感覺,就要先解決問題,然後消除情緒,再培養感情,有的時候,單獨讓孩子做一件事情還未必有效,因為孩子會覺得為什麼其他的孩子不學,為什麼家長不學,非得讓我去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