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青春期男生更易焦慮 拯救男孩宜從小學起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青春期男孩就如女人更年期

  解決男孩危機從小學階段入手

  「現在中小學女生成績普遍好於男生,女強男弱非常明顯,連以前男生比較強的實驗、計算機等傳統項目,都已經不如女生。男孩危機要引起重視了!」3月6日的全國兩會上海團開放日上,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榮華大聲呼籲社會關注「男孩危機」。王榮華稱,現在的中小學,女生的學習成績普遍好於男生,多項調查顯示,男孩的學習能力、心理條件、同學關係、師生關係普遍弱於女生,在數學、實驗、計算機等男生的傳統優勢項目中,男生也不如女生,許多高中出現女多男少的情況。中考升學率低,心理問題多,我們的男孩究竟怎麼了?

  近日,本報就「男孩危機」的話題採訪了各界專家,專家們紛紛建言,在孩子們成長過程中,請家長和學校善待「男孩危機」。

  青春期男孩就如女人更年期

  誰說女子不如男?根據心理專家的研究,12-18歲年齡段的男女生,女生在情商、情緒等方面就是比男生強。

  「12-18歲年齡段,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心理失衡,諮詢心理問題的男生是女生的兩三倍。」中國醫大一院心理科醫生秦曉霞告訴記者。秦醫生目前正帶領研究生從事相關研究,她從生理角度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解讀。「12-18歲是男生內分泌最旺盛的年齡段,一個青春期男生的激素分泌水平在15、16歲左右時進入高峰,在18歲時達到成人水平,變化十分劇烈;女生則比較平穩,大概會在25歲左右才達到成人水平,35歲左右達到高峰。因此,12-18歲的男生情緒變化會比女生更劇烈,這段日子非常難熬。」

  根據秦醫生的臨床觀察,12-18歲年齡段的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感受到焦慮,對挫折反應更強烈。「過去我們一直認為,男人比女人更堅強,更能抗壓,可事實上,真正成為男人之前,男孩的確不如女孩。」秦醫生說,初中生面對學業壓力,如果考試沒考好,男生容易變得暴躁,有些人會打人毀物,女生卻會選擇哭泣,尋求夥伴安慰等方式緩解壓力。但是到了成年,男人如果遭遇壓力,他不會再像年輕時那樣隨便發洩,可能會找哥們喝酒聊天,或者通過某種運動排解,但女人還會像小女生那樣用哭泣和傾訴來排解。如此看來,一個成熟男人懂的道理,一個女人十年前就懂了。

  在秦醫生看來,女孩領先男孩的問題從古至今一直存在,但在現代社會,隨著女性獲得同等教育機會,並參與人才競爭,社會壓力增大,這個問題才表現得尤為明顯。「過去我們一直在探討更年期女性的話題,呼籲社會家庭關愛更年期女性。我現在覺得,社會應該同等關愛青春期男性,這是一個社會性問題,男孩肩負著一個社會未來更大的希望。」秦醫生呼籲。

  離不開媽的男孩傷不起

  事實上,「男孩危機」的問題並非中國獨有,它早就是一個全球化問題。1998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書中說,當代男孩「膽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遠不及」當代女孩。1999年,記者蘇珊·法呂迪在著作《艱難人生》中認為,冷酷的全球經濟使美國男人失去雄性。

  1985年開始的全國性兒童青少年體質監測工作表明,20多年來,中國男孩的體質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他們比以前更高了,更重了,但在肺活量、速度和力量,以及視力指標上連連下降。2007年,全國工讀學校在校生中,男生比例高達86.30%,是女生的六倍多。對此,著名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認為:「威脅社會秩序的不是暴力和犯罪,而是男人。」

  與此同時,媒體上男性形象更是出現錯位,小瀋陽、宋小寶對東北男人傳統形象的顛覆並非偶然,「中性男」也成為時尚界的一種潮流。人們不禁要問,純爺們都哪去了?在心理諮詢師孫波看來,男孩變得越來越娘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目前的獨生子女政策,在他諮詢的案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男孩,甚至上了初高中,還和母親睡在一張床上,割捨不開那份溫存的母愛。

  「獨生子女家庭更容易出現戀母情結嚴重的男孩,父親們平時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夫妻一旦在子女教育上發生爭執,父親很自然會把教育孩子的責任甩給母親,孩子因此接受了母親的過度保護。」孫波認為,那些依賴母親的男孩更容易體現女性氣息,長大後人格不獨立,凡事喜歡依賴母親,不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遇到問題情緒變化更大。針對男孩們的問題,女生們也提出了反對,不止有一個女生曾向孫波反映,自己越來越不喜歡班上的男生,原因是「那些男生太娘了,奶聲奶氣,沒有任何責任心。」

  拯救男孩 從家庭和小學階段入手

  正因為「男孩危機」的出現,曾有教育界人士發出「中考為男孩降5分」的提議,但類似提議還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尚沒有實施的可能。受訪的諸多專家表示,大環境尚不能改變的前提下,要想解決「男孩危機」,首先要從家庭和小學教育入手。

  心理諮詢師孫波呼籲,父親們要關注孩子的成長,經常和孩子相處,用自己的男性形象為孩子做榜樣。他建議,父親們應多帶孩子參加男性氣息濃的運動,比如打球、釣魚、探險、維修器械等活動,在運動中找回男性角色。「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增強男性的荷爾蒙分泌,讓男性更有雄性氣息。」

  秦曉霞醫生則建議,家長和老師應更關心男孩心理成長,拋去「男孩傷得起」的傳統印象,平等給予男孩表現自我的機會。「班主任似乎更容易批評男孩,因為覺得男孩更皮實,受點挫折沒什麼,其實男孩比女孩更脆弱,更容易心理受傷害,他們應該和女孩平等對待。」

  渾南一校校長馮凝更是直言不諱,她建議有條件的家庭儘量讓男孩晚上一年學,「根據我的觀察,6歲之前就上學的男孩,入學後各方面都比女生差。」與此同時,馮校長呼籲學校增加男教師的比例,增加男教師的待遇和發展機會,鼓勵更多的優秀男性從事教育事業,改變目前中小學師資隊伍性別結構上偏女性化的現狀。她建議,學校申請辦學時,男女教師比例應該成為一項必要條件,「如果男教師數量達不到規定比例,就不允許招生,這個問題就很好解決。」(記者 聞達 攝影 孫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青春期女孩往往比男孩更焦慮?
    後進但悠閒的男生,拔尖卻焦慮的女生。這一對組合自打我三十年前從醫學校畢業開始,尤其是近十年,在我的個案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其中一個個案就非常典型。這個患者的父母非常關注他,但是他在學校並不努力,成績不斷下滑。
  • 拯救男孩:4大危機,3大成因,8大拯救措施
    《拯救男孩》:講述男孩兒的4大危機,3大成因,8大拯救措施。男孩,更容易網絡成癮。2008年,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2007)》指出:男性青年比女性青年更易沉溺於網絡,男性青年網民上網成癮比例為13.29%,女性為6.11%。
  • 還在為家中青春期的兒子煩惱嗎?了解一下男孩的青春期徵兆吧。
    在青少年時期的某個時候,男孩會開始經歷青春期。男孩和青春期之間的關係對孩子和他的父母來說都是複雜的。此時父母們應當幫助孩子適應這些巨大的身體和情感的變化。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男孩青春期徵兆。記住,這些階段可能是逐漸出現的,你的孩子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全經歷青春期的所有階段。一般來說,男孩在9歲到14歲之間開始進入青春期。女孩通常在8到12歲之間進入青春期。
  • 青春期男孩有時遺精正常嗎
    青春期男孩有時遺精正常嗎2020-11-26 10:45:23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青春期對於男生和女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青春期正是男生女生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而且在這時間內,很多男生會發現有遺精的現象,遺精通常是指男性身體內的分泌物排出體外,那麼青春期男孩有時遺精正常嗎?
  • 青春期父母焦慮大盤點,如何解除焦慮,順利度過青春期?
    導讀:青春期父母焦慮大盤點,如何解除焦慮,順利度過青春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青春期男孩有時遺精正常嗎_搜狗立知_媒體合作_太平洋親子網
    青春期男孩有時遺精正常嗎2020-11-26 10:45:23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青春期對於男生和女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青春期正是男生女生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而且在這時間內,很多男生會發現有遺精的現象,遺精通常是指男性身體內的分泌物排出體外,那麼青春期男孩有時遺精正常嗎
  • 男孩幾歲才能「開竅」?大腦結構決定,男孩的教育策略大有不同
    更不用說諸如閱讀、演講、計算、邏輯思維等等這些需要兩側大腦共同參與思考的複雜工作,男孩常常明顯落後於女孩,直到14-16歲的青春期才會開始全面趕超。與此同時,男孩的腦幹中有更多的脊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和睪丸素含量也比女孩更多,這使他們精力更旺盛,體力也更加出色,在大動作的發育中遠超女孩。
  • 青春期男孩身體變化大、易自卑,這幾點生理知識必須提前告訴他
    電視劇裡雖然是為了增加搞笑效果而設置的場景,可是卻也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青春期的男孩有其獨特的發育規律,如果父母不能正確引導孩子,短暫的發育不良卻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長期的自卑心理。那麼我們作為父母,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告訴孩子這樣幾點生理上的小知識,避免孩子因此而自卑,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 班主任出招「拯救男孩」 布置寒假作業男女有別
    去年12月下旬,這場籌劃已久的「拯救男孩」班會舉行了。劉瑩結合上述經歷片段,以不點名的方式,把男女生在體育鍛鍊、身體素質、行為習慣、性格愛好等各方面的表現進行了闡釋和講解,「因為都是身邊發生的事,男生們都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點頭。」
  • 男孩開竅比女生晚,男生什麼時候才能開竅,家長該做啥?
    男孩開竅比女生晚,男生什麼時候才能開竅,家長該做啥?普遍來說,在教育中男孩開竅都晚一些。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身體發育方面,男孩子比女孩子稍晚一兩年;二是男孩子天性好動,所以早期會注重運動方面的智能,當起頭變強之後,就會漸漸爆發能量。可是這又不能一概而論。
  • 青春期也是精神疾病高發期 孩子不合群,問題出在哪?
    青春期的孩子個性張揚,特立獨行,大人們將此理解為叛逆,覺得孩子長大成熟後就好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青春期也是精神疾病高發期。強迫行為則是指病人為減輕強迫觀念引起的焦慮而不得不採取的順應性行為,比如反覆洗手、出門非要先邁某一隻腳、強迫數臺階和電線桿等。患有強迫症的人,明知沒有必要但又非得那樣做,所以非常痛苦。  患者的性格在疾病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大部分人有這樣的特點:非常愛乾淨,辦事認真,猶豫不決,時間觀念較強,遵守紀律和制度,對自己要求嚴格,十分在意別人的看法。
  • 男女生比成績:女生天性更適合應試教育嗎?
    而一組最新數據也印證了這個現實:近10年來,全國高考狀元中男生的比例已由66.2%下降至39.7%。很多專家認為,在學習方面,男生似乎不如女生。而美國媒體則斷言:女生在學習方面似乎建立了一個羅馬帝國,而男生則像古希臘一樣日趨衰敗。    男孩女孩在學習上真有天性上的差異嗎?我們應如何順應天性,讓男孩在「體驗式學習」中快樂成長?
  • 開學沒幾天,15歲男孩拿美工刀割了腕……該怎麼「拯救」我們的孩子
    五年級男生亮亮,上周開學後被家長送到了市七醫院,爸爸說,孩子怎麼罵都不去學校。「男孩看起來很機靈,也懂禮貌,成績中遊水平,但學習的自覺性不強。」周主任詢問家長後發現,原來,亮亮在寒假的一個月裡回了趟老家,「難得回去,整個人徹底放鬆了,回來又和同學們聚會,整個假期都沒怎麼看書、學習,臨近開學還有大部分寒假作業沒有做。」
  • 青春期哪些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讓家長頭痛?
    男孩更看重自己的身軀夠不夠高大,女生則擔心自己的形體不夠優美。進入初中的學生,隨著生理的變化,都漸漸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其中不少青少年甚至由於容貌或生理上的缺陷而產生了嚴重的精神負擔,可以說體象煩惱在青少年各種心理煩惱中佔有很高的比例。
  • 解讀男孩的5個不可思議,有男孩的父母必看!
    男生的生理特質會讓他想要動,但現在從幼稚園的教育開始,都是室內、團體、指導教學居多,這對男生相當不利。一位小學老師就憂心忡忡的指出:「由於科技太過便利,現在很多體育課經常都是在視聽教室放影片,告訴小朋友怎麼遊泳、怎麼打球,孩子動的時間實在太少了!」都市空間的壓抑、受限,加上學校靜態課程過多,讓許多男孩出現「假性過動"。
  • 重慶小學課堂發衛生巾 男生起鬨女生臉紅害羞
    近日,江北區米亭子小學,女學生領到的衛生巾和青春期健康教育讀本。記者 張路橋 攝近日,(重慶)江北區米亭子小學六年級的老師,在課堂上給女學生們發放了一包衛生巾和一本青春期健康教育讀本。一些調皮的小男生見狀,不時起鬨取笑坐在身旁的女生……昨日,記者了解到,發放衛生巾的活動系江北區教委統一部署,且該活動已持續了十餘年。對此,學生家長和教育專家均認為,這是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一部分,是值得贊同和提倡的。男生鬨笑女生不好意思11歲的女孩可可,是江北區米亭子小學六年級2班的學生。
  • 誰說生男生女都一樣?區別還是挺大的,生男孩讓媽媽「更遭罪」
    誰說生男生女都一樣了,區別還是挺大的,從科學角度上來講,生男孩其實會讓媽媽更「遭罪」,還真不是迷信。2點原因在「作祟」1)男孩體內抗氧化能力弱,產程讓媽媽更痛苦外國醫學專家在經過反覆的研究與論證之後發現,在生產過程中女孩體內抗氧化能力較強,這樣可以明顯減輕產婦在生產時被氧化損傷的程度,有效減輕媽媽痛感。
  • 緩解青春期焦慮,只需做到以下三點!
    有一部電視劇叫《當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給人的感覺是現代女性從青春期開始無時無刻不在焦慮,一直焦慮到更年期。女兒和我經常說的玩笑話:我沒有青春期焦慮,你沒有更年期焦慮。記得女兒小學時與友相聚閒談,友說到了孩子青春期時,我們這些做爸媽的可有的受了。當時筆者向友放言,我的女兒不會有青春期焦慮的,那麼現在女兒早過了青春期了,到底她的青春期焦慮了沒?回答是:沒有。當年說的時候,友以為戲言,其實筆者是認真的。當時望著友一臉不信的表情,筆者是理解的。
  • 如此「拯救男孩」又一次「羅森塔爾效應」?
    攥著電視遙控器,上海男孩李忠陽在不知不覺間迎來了人生的一大轉折。電視的畫面是一群衣冠鮮亮的成功人士在爭論「男孩危機:如何打造男子漢」的話題。吸引了李忠陽目光的嘉賓,是上海市第八中學的校長盧起升。兩年後的現在,雖然「男生班」還沒經歷過高考的檢驗,但校長盧起升已隱約見到了最終那份實驗報告可能有的模樣。
  • 男孩讀小學一年級第一天 媽媽就操心考大學的事
    數據顯示,在諮詢的人當中,有一半以上跟學業焦慮有關。而且,諮詢者中近七成是家長。海曙教育心理熱線專家認為,緩解家長焦慮,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處理好親子矛盾。 這是一位小學新生家長的心聲,相信許多家長也有同樣的感觸。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經歷一些挫折。有的家長已經開始了莫名的擔憂,像這位網友一樣出現焦慮心理的新生家長也不在少數。 海曙教育心理熱線專家:這是非常典型的家長焦慮症。家長愛折騰,孩子就會受累,家長打著愛的名義,對孩子加以控制。孩子的問題被家長刻意放大,會導致家長自身焦慮的加劇。